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老邓的财经天地”,请点击上方蓝字“老邓的财经天地”,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2000年4月,深圳五洲宾馆,华为总裁任正非,率数十名核心高管参加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宾馆大堂里,华为国际部的员工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开赴国际市场前的动员大会。而在另一侧的会议室中,是欢送大会的现场,整个气氛非常感人。
这次欢送会只是为了一个人 ---- 李一男,他在离职前是华为常务副总裁,华为内部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7岁便身居华为主管研发副总裁高位的李一男是少有的技术天才。“他在技术方面太厉害了,尤其对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很敏感”。华为总裁任正非显然早就认识到了这点,他曾不止一次感叹:这小子太厉害了,看问题太深刻,如果他要做个人投资,他一定投李一男。而李一男在华为时,他几乎是把他视同儿子的。
既然任正非对李一男不薄,李一男也在华为以27岁的年龄成为研发副总裁,他又为什么要走呢?任正非,又为什么欢送他呢?
大的背景是,当时任正非的危机感很强,鼓励内部创业。2000年前后,为了压缩管理层级,也为了给华为迟迟没有起色的数据通信产品构建一个强大的渠道,一批人被鼓励出去改做华为的数据产品代理商。
2001年3月,正当华为发展良好的时候,任正非在企业内刊上发表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由此可见他早已居安思危。在这种情况下,李一男响应“号召”出去创业,任正非虽然痛感有可能失去一臂,但为了大局,也不得不表示支持。
李一男都出去创业了,你们其他人还等什么?

但从李一男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要出走呢?
至今为止都是个谜,因为他不愿意谈。
不过可以肯定,早在1999年底,他就已经决定要离开了。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还记得当时刚刚辞职的他,去向李一男告别时的情形:“他对我说,‘走走走,都走吧,早走早好’!当时我不明白,现在看来他那时可能是已经确定要走了。”
另外也有传言,他是因为职位调整不顺心才走的。
总之,现在我们仍不知道李一男出走的具体原因。
但在任正非看来,李一男出去创业,不仅可以扩大华为的市场,而且可以给内部员工做个表率。可能任正非还有更深远的谋略,就是李一男可以出去独当一面地历练历练,如果做得好(当然是在华为领导下,至少是华为的盟军),以后回来担当大任,别人就更不会说什么了。
不管怎么说,欢送李一男都是必须的,任正非进可攻退可守。
但是任正非不知道的是,李一男这次出走,是想复制华为的神话,最终要干掉华为。
身为27岁的技术天才,李一男有资格这样想。当时,一个巨大的宽带数据通信市场正在形成,李一男想彻底甩开华为,大展宏图。
李一男离开华为做的三件事就是:创建公司(港湾网络),融资,挖人。
他早已有了新设备的构思,加上在华为创下的名头,出去成立公司、拉融资和风投,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港湾还需要大批优秀员工,这些员工只能来自于狼性的华为。于是在华为对待员工已经很优厚的情况下,李一男开出了更优厚的条件 ---- 更高的薪水,以及更优厚的股权激励。
与此同时,风投从一开始就对李一男和他的港湾表示了青睐。据说是在亚信方面的穿针引线下,2001年5月,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华平和总部在香港的龙科创投一共向新生的港湾公司投资了1900万美元(其中华平为1600万美元)。之后港湾又接受了几笔几千万美元的投资。
很快,2001年就有上百号华为研发和市场骨干加盟港湾。其中包括前华为国内市场主管副总裁彭松,原华为技术数据通信部总经理路新 ---- 这个部门就是他建立起来的。
此时的港湾,从组织架构、组织文化、工作方法,甚至作息时间,都和华为没有两样,“小华为”之称由此而来。
李一男干得也确实不错。他成立港湾时就制定了“宽带市场局部领先”的战略,如鱼得水,很快就在这个局部市场有了好口碑。2001年11月,港湾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机架式以太网骨干交换机;2002年1月,又第一家推出了ADSL/VDSL混插大容量机架式IPDSLAM系统;2003年5月,再次第一家推出支持OC192接口的T比特核心路由器。
港湾甚至声称,“这些宽带网络建设中应用最广泛、最主流的产品领先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12~18个月的时间”,当然包括华为在内。
港湾干得确实不错,接连研发出极有竞争力的新设备,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市场也很认可它的产品。据一位港湾广东地区的员工回忆,第一个产品在市场上“简直卖疯了”,其中在宁波网通一个工程中就中标3000万。
在巅峰时期,港湾已经有了一千多名员工,不断攻城略地。
在客户和风投眼里,一边是庞大而老迈的华为,一边是精锐而年轻的港湾。如果趋势延续下去,选择谁,一目了然。
不断研发、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挖人,越来越全方位地和华为竞争,终于让任正非愤怒了。
任正非发现,之前信誓旦旦要帮助华为开拓数据市场、并严格遵守同业禁止的李一男,居然在动摇华为的根基。港湾不仅不是华为的嫡系或友军,而且正在成为华为的掘墓人。
李一男虽然是天才,虽然以前也为华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现在翅膀硬了居然想搞死华为,任正非能忍吗?
从商业道德上说,李一男做的也不合适。如果他出去开辟另一个行业也就罢了,但在原来的市场上和华为激烈竞争,还不断从华为挖人,说不过去,而且违背了之前的诺言。
但站在李一男的角度,凭什么不能任由自己发展呢?我一辈子就得听你的?一辈子给老大华为保驾护航?凭什么?你任正非已经如此老迈,我怕你?什么道德不道德,市场说了算!
现在我是雄心勃勃的后来者,凭什么就不能扳倒老大?!
是啊,我以前是靠你发展起来的,但我也帮了你不少忙,现在我就要在各方面挑战你,我就不考虑旧情,怎么了?!
站在李一男的角度,这么想觉得很合理。
但对于任正非来说,既然你想要我的命,那就刺刀见红,拼个你死我活吧。
任正非不是吃素的,他及时看到了李一男的野心。于是早在2002年,华为就正式收回了港湾的代理权,并派重兵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2004年,又成立了著名的“打港办”。
“打港办”的成立还有个背景,就是2003年底,港湾收购了黄耀旭创立的钧天。黄耀旭是在李一男走后半年离开华为的,他在华为是副总裁,主管光通讯,这是华为的“奶酪”。现在这块“奶酪”归了港湾,真的触动了华为的根基。任正非听到消息后大怒,他气极反笑:
“乖乖,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胜利会师了。”
如果说,以前任正非对港湾还存一丝希望的话,那么当港湾仍在大力挖华为墙角、很明显已经势不两立时,他已经下定决心,必须把港湾消灭在还不太强大的状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任正非下达了对港湾的“必杀令”
“打港”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让港湾有营业额,但绝对不能赚钱。二是绝对不让港湾上市。
为此,华为对内部下了死命令:办事处如果丢单给中兴、思科不要紧,丢单给港湾要受处分;对客户,大的项目甚至可以白送。已经在使用港湾设备的,华为回购,还买一送一。同时还开展“反挖人”运动,港湾接入网产品线的研发人员被华为一锅端。据说华为为此准备的“打港”经费一年最多时多达4亿元。
够狠!
而同一年,港湾的应收账款多达4亿元。
华为还和港湾大打知识产权官司,不断起诉港湾,说港湾偷窃了华为的技术。先不管港湾偷没偷技术,一大堆官司缠着李一男和港湾,就会分散他们很多精力。

那么,任正非能成功吗?
现在我们知道,他成功了。
可在当时来看,连任正非自己都没有把握。
2002年,华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负增长。2003年,港湾全年的合同销售额达到10亿元。据赛迪顾问的资料,到2003年时,在宽带IP产品领域,港湾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8%左右,而同一时期华为也不过10~15%。
几乎与此同时,港湾也加大了在企业网等电信以外行业市场的突破力度,到2004年时,它在电信市场和其他行业市场的销售比例已经对半开。
因此,在和港湾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华为也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也在不断流血。任正非也有“干不过就散伙”的念头,经常情绪低落,脾气暴躁。
但是任正非拼了。因为他知道,不拼肯定没机会,而拼命,还有一些胜机。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为此,华为还和思科、3COM缓和关系,能合作的就合作,目标就是一个:港湾。
有事实为证。2003年10月1日以前,华为被思科用专利诉讼纠缠住,无暇他顾。在旷日持久的诉讼中,作为思科的死对头,美国3Com在这起诉讼中,坚定地站在华为背后,最后,华为与思科签署和解协议。然后,华为与3Com在2003年11月成立了华为3Com合资公司,专门从事中低端数据市场的开拓。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关系,目标只有一个:港湾。
和中兴方面,众所周知,华为和中兴是“死对头”,两家在夺单方面竞争异常激烈。2004年以前,华为在CDMA和小灵通技术方面都落后于中兴,连续丢单,这让任正非很郁闷。尤其是他觉得小灵通“五年内就会被淘汰”,在这方面毫无准备。小灵通确实是昙花一现,但在那段时间非常火,UT斯达康和中兴拿下了大笔单子,中兴不仅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还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等华为想插进一脚时,已经难于登天。
为了扩大业务,任正非想到了海外市场,这就是华为大力走向海外的开始。由此,华为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也为后来和中兴、港湾的大战,积累了足够的粮草。
所以,任正非的这盘棋,非常大。华为的对手很多,纵横捭阖非常复杂。华为在对港湾围追堵截时,也经常被中兴打得灰头土脸。
但另一方面,中兴也损失惨重。2003年,华为的净利润率为14%,到了2007年已经下降到4%,而中兴在2007年的净利润率还不到4%,可见两家夺单之激烈。
当然,华为利润率的大降,不仅因为有中兴,而且因为有港湾。外企产品的价格高,只要中国产品跟得上,外企产品在价格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华为,中兴,港湾,这就是2002-2006年中国通信市场上的三国演义
对于老大华为来说,中兴始终是长期的竞争对手。但是现在,港湾冒了出来并且更具威胁,那么华为可以在一些单子上“让给”中兴,但决不能让给港湾。等以后解决了港湾,再和中兴全面竞争不迟。上文说的2007年华为和中兴在全球的激烈竞争,港湾已经被解决了,华为可以全力以赴。
所以,时间很关键。
那么,为什么华为会最终取胜呢?
并不是因为华为是“正义的,港湾是“邪恶”的。历史上看,后来者挖老大的墙角,然后干掉老大,这种例子很多。
比如江浙地区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本来是日资企业的销售员,在全国跑单子的时候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络,也搞清了产品的生产秘密 ---- 不是什么高技术产品。于是他后来在江浙找了几个小厂,先是秘密生产零部件,给客户做维修。等他感觉江浙小厂生产的产品也不比日本差多少,但价格上很有优势时,他就离开公司单干了。最终,他自己的公司把日资企业给干掉了。那家日资企业,最后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中国。
这个销售员讲道德吗?
根本不讲。
但他却成功了。
类似于这个销售员的人,中国很多,全世界也很多。
所以,归根结底要看相对实力。
技术、资金、市场积淀、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外部和其他各种势力的关系,都属于综合实力的一部分。
归根结底,实力决定一切。
这方面,2004年的港湾,比华为还差得远。
所以,后来者的实力还明显不如老大时,别那么高调,别那么牛逼。
否则,老大只能和后来者玩命了,不干掉后来者誓不罢休。
作为后来者,李一男在实力强大前太过高调,太绝情,太不顾及和华为的合作,不顾及华为的想法。而此时华为的实力仍远强于港湾,任正非老当益壮,部下仍有大量精兵猛将。所以无论是拼价格还是拼技术,华为都可以碾压港湾。
华为是流了不少血,但在自己死之前,拼死了港湾。接下来仍然是华为的天下,这就够了。
试想一下,如果李一男低调点,多做华为几年的经销商,继续在通信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和人脉,然后突然推出几款重磅产品,并且在2007年以后多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风投,华为能干掉他吗?
基本上不可能了。
到了2010年代,通信市场上很可能港湾已经是老大了,而华为就算不死,也将十分困难。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华为的全面围堵下,2005年,港湾只能捡华为漏下的一些小单。后来就连几百块钱的小单,华为也不放过。
公司大了之后,李一男在管理上的短板也露出来了。在管理方面他远不如任正非,这加剧了港湾的衰败。
李一男想到了上市,必须赶紧上市拿钱,否则就断粮了。
但是,又被一些若明若暗的人给破坏了。与此同时,华为对港湾知识产权的官司打得如火如荼。这对港湾拉单子和上市,都形成致命打击。
2005年,港湾登陆NASDAQ触礁,资金跟不上了。
2006年5月,在杭州华为3COM总部,任正非与李一男“握手言和
华为,收购了绝境中的港湾。
幸亏这是公司间的商战,哪怕再激烈,也是商战。如果是政治集团内部的权斗或国家间的战争,进监狱是失败者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实际上,在港湾最困难的时候,不是没想过要对华为“服软”。李玉琢就给李一男提过建议,去华为总部向任正非“认个错”,以过去的关系,华为未必不给港湾一条生路。
但是,李一男没有去。

可能他知道,过去“越线”已经太多太久,根本不是“认错能解决的。
确实是这样,因为任正非和华为付出了这么多代价,岂是一个“认错”能解决的?
华为一定要“消灭”并鲸吞港湾,决不能功亏一篑。
所以李玉琢的这个建议,并不可行。
李玉琢是谁?他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本号的《得势骄狂与公司政治 ---- 四通是怎么完蛋的
》中出现过,这也是一篇好文章。

有事实为证。在困难的时候,港湾也想过断臂求生,卖掉旗下的两个部门,获得宝贵的现金。其他通信巨头,比如西门子,已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最终华为鲸吞了港湾的全部业务。
不能有一条漏网之鱼。
任正非,够狠,够厉害。

华为收购港湾花了多少钱?至今都是一个谜。
但考虑到其他大腕对港湾的业务虎视眈眈,以及风投的影响,还有就是体现出对港湾人的一种尊重,华为收购港湾的价格,应该不太低。但也不会太高。
收购后,任正非在内部对港湾人说:
你们开始创业时,只要不伤害华为,我们是支持和理解的。……2001年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秘密。当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我们感到基金的力量与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放弃竞争只有死路一条。……我们没有退路……
时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也说:
继续(和港湾的)战争不应该成为我们此时的选择。实现和平的合适方式,不能没有代价,也不能代价太大。……绝不能再让2002年前后的局面重演,这是我们这次处理这个项目和平解决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政策原则。
此后,任正非提拔打压港湾最得力的人来领导港湾的各个部门。李一男在华为待了两年,出任“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其实是个虚职。
两年后,2008年10月6日,李一男加盟百度,出任首席技术官。2010年1月18日,他又离开百度加盟北京无限讯奇信息技术公司,出任12580的CEO,2010年7月21日又辞任CEO。2011年8月18日,又以合伙人的身份加盟金沙江创投。几年后离职,创建牛电科技,号称要打造中国最好的电动车。
2015年6月3日,因在金沙江创投涉嫌内幕交易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入狱两年半,并处罚金750万元,2017年12月出狱。
这个内幕交易是李一男用他妹夫和母亲的账号,在华中数控重组前重仓了1000多万元股票,获利700多万。而时任华中数控的总裁又是李一男多年的好友,这种交易行为很快就被证监会盯上了。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大概李一男只适合搞技术吧。
李一男出狱后很低调,但2020年底又传出消息,说他又要造电动车了。
现在,他已经51岁。

昔日的技术天才,还能东山再起吗?
任正非后来对被收购的港湾人说:
“还要感谢你们的存在,华为3COM成长之快与此有很大关系,原来我们对企业网何去何从,还存有疑虑。”
“这五年来说,没有你们离开公司,我们还发现不了公司这么多严重的问题。”
据说,正是在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华为开始采取新的干部任用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以确保长治久安。
过早挑战老大的后来者,让老大变得更强了。
从华为灭掉港湾,可以得出结论:
市场上实力仍然强大的老大,搞死或搞残后来者有很多方法。当老大仍然对后来者比较客气时,不代表老大软弱,而是老大还没有感到自身的地位乃至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一旦老大充分感到了这种威胁,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时,就会动用一切力量来解决威胁。由此,综合实力仍然不太强的后来者,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这与正义或邪恶无关,这是最基本的生存策略。
参考资料:
1、中国企业家网,《别了,港湾》,作者:尹生
2、《李一男:何处是港湾?》《商界评论》2010年,作者:林岳
3、《任正非正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作者:赵凡禹,燕君
4、《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作者:田涛、吴春波
5、《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任正非的华为管理之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作者:石勇
6、《华为收购港湾的N种真相》,《数字商业时代》,作者:高炜
7、《华为中兴混战15年:任正非与侯为贵的恩恩怨怨》,《商界传媒》,2016-01-08
7、《李一男,该和任正非约个饭了 》,AI财经社,作者:吴勇,编辑:张泽。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在本号菜单下还有个“行业报告”,这是个经常更新的内容宝库,相关小程序是:报告搜一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