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讲述叶挺将军的故事,本篇为上篇。
任新四军军长时的叶挺。毛泽东曾对叶挺说:“你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55年9月27日,一场隆重的授衔典礼在北京中南海举行。
首先举行的是“大将授衔典礼”,由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为他们授衔。
接下来举行的是“元帅授衔典礼”,地点在怀仁堂。
下午四点左右,共和国的元帅们济济一堂,神采奕奕。
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大家回忆往事,话题自然少不了“八一”南昌起义。
此时距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八年。
沧海变桑田。
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开山之作,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开国元帅有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等六人。
(陈毅本来要来参加南昌起义的,结果到南昌时队伍已经走了,在南下途中追上义军,故一般史料均将陈毅计算在内。陈毅:幽兰在山谷
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南昌起义,但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策划者之一。叶剑英:每临大事有静气)
既然聊到南昌起义,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叶挺。
聂荣臻对陈毅说:“要是叶挺还在,你们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
作为“老部下”,陈毅满怀深情又略显遗憾感慨道:“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他要在,元帅的桂冠一定要给叶军长!”
1922年,孙中山、宋庆龄在广州与总统府卫队官兵合影。前排坐者右一为叶挺,左一为薛岳,左二为张发奎。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惠州的一个客家农民家庭,排行老八。
清末民初,广东作为革命党的大本营,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十五岁那年,受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的影响,在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学习的叶挺带头剪除发辫。
这在清末可是了不得的“叛逆”,叶挺随即被学校开除。
1912年,十六岁的叶挺重新考入广州陆军小学学习。
两年后,小学毕业的叶挺北上到湖北陆军下属的预备学校攻读军事。
在这里,叶挺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毕业那年,他以优等生的资格被保送至当时大名鼎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就此走上“人生快车道”。
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由袁世凯创办。二十年间保定军校共毕业了11000余名学生,毕业生中取得少将以上军衔的达1700余人
民国初期的河北山东一带受北京新思潮的影响很大。
叶挺在保定军校就读的岁月(1917~1919),正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思想解放运动的时期。(《南陈北李,1921》)
在此期间,早年便具有进步思想的叶挺仔细阅读了《新青年》等书刊,受益匪浅。
学生时代的叶挺还给《新青年》杂志写过信,喜爱之情不言而喻。
那个年代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一点也不愁就业。
军阀混战,大家都需要人才。
毕业时的叶挺收到两个offer:
一个是桂系军阀陆荣廷给的惠阳县县长;另一个是孙中山下属何子渊引荐的粤军支队副官(大致相当于副营长)。
叶挺断然拒绝了前者。
他决心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于1919年初来到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报到。
同年,叶挺加入中国国民党。
值得一提的是,和叶挺同期毕业的同学还有顾祝同、上官云相、郝梦龄等人(薛岳虽是同期,不过肄业)。
而顾祝同和上官云相二人,就是二十二年后皖南事变的主要祸首。
顾祝同曾在国民政府内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等要职。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司令,主持东南五省工作,是皖南事变的主要策划和执行者
叶挺加入孙中山的建国粤军后,开始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1920年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的黄皮径战役中,叶挺率部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
不久,年轻有为的叶挺被调任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提起孙中山的这个“警卫团”,那是大名鼎鼎,人才辈出。
和叶挺平级的一营营长为薛岳,三营营长为张发奎;只是团长陈可钰后来的名字不如几位营长响亮。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期的叶剑英也是孙中山嫡系部队的营长——海军陆战队营长。
1922年6月,民国史上轰动一时的“陈炯明事件”爆发,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炮轰总统府。
在这场战斗中,孙中山的警卫团立下大功。
其中叶挺率二营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舰前往黄埔,同样立下救驾大功。
孙中山铁甲车队。这支部队是我党提议的用来保护孙中山铁路行车安全的部队,车队主要领导均为共产党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经常会派遣骨干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训学习。
东方大学规格非常高,斯大林是其名誉校长。
叶挺在1924年获得了赴该校学习的宝贵机会。
在莫斯科,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经王若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回国后,叶挺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不久改任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即后来的“叶挺独立团”)。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由叶挺原先服役的部队“建国粤军”改编的。
这支部队非常出名。
像我军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的前身、“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的前身等,都是它。
叶挺到任后,举荐共产党员周士第担任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后接替叶挺任团长)。
周士第1955年授上将军衔。
他的经历非常传奇,在南昌起义时便是师长,是陈毅(团指导员)和林彪(连长)的老上级。
1947年,晋冀鲁豫军区领导合影,左起为徐向前、周士第、王世英、滕代远。周士第时任十八兵团副司令
1926年春,第四军将叶挺部三十四团改编为第四军独立团。
五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遣队拔寨北上,向湖南进军讨伐吴佩孚。
北伐战争是叶挺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叶挺独立团作为“尖刀部队”数次承担先锋攻坚任务。
尤其是1926年8月底爆发的贺胜桥战斗,吴佩孚亲率机关枪和大刀队督战,对前方阵地逃回的官兵格杀勿论。
北伐军与吴佩孚激战数日不分胜负,最终是叶挺率部第一个攻入吴军阵地,为战役胜利立下首功。
同年十月,叶挺部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攻破武昌,而同在城下的北伐军第二师刘峙部却按兵不动。
后来进城时,刘峙率二师抢先入城,并被任命为武汉卫戍司令。
这个刘峙,就是后来淮海战役时国军的徐州“剿总”司令,被时人戏称曰:
 “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叶挺部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北伐铁军”
攻破武昌重镇后,国民政府于1927年初从广州迁到武汉办公。
由于北伐硕果累累,队伍越来越壮大,国民革命军也进行了扩编。
作为“北伐名将”的叶挺很快便由独立团团长升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兼师长。
也就是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走向分裂。

生死存亡之际,我党组织了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前敌总指挥,叶挺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一起领导了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南昌起义的部队主要有三支:
1、叶挺部
第二方面军下属第十一军,叶挺为副军长(起义后任军长),聂荣臻为党代表。
第十师 师长蔡廷锴,起义后蔡率部脱离义军,后赴福建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二十四师 临时组建的。
二十五师 由原叶挺独立团扩编的,是我党早期重点耕耘的军队力量。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陈毅林彪等人均在该师中。
2、贺龙部
第二方面军下属第二十军,贺龙为军长,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
3、朱德部
朱老总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兼第九军副军长。
虽然挂了个“副军长”的名头,但实际能指挥的主要是“建国滇军”的军官教导团,朱老总兼任着该团团长。
南昌义军的三股力量中,叶挺部扩编后有三个师,贺龙部扩编后也有三个师,
所以后来便有“南昌起义六位师长”一说。
这六位师长中最后走到1955年授衔的,只有周士第一人。
南昌义军在南下途中面对强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很快分崩离析。
走的走,降的降。
在坚定走下去的队伍中,叶挺独立团扩编的二十五师占了很大的比例。
南昌义军到达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后,周恩来决定主力南下进击潮汕地区,以图获得苏联共产国际从海上运来的援助。
南下前,周恩来留朱德率第25师一部坚守三河坝,叶挺等则随周恩来一起南下潮汕。
南下的义军最终在潮汕地区失败,叶挺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留守的朱德一部,后来在闽粤赣湘边界地区转战许久,最终于1928年4月28日上井冈山与秋收义军完成会师。
上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