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简单心理「情绪周记」栏目。
“油腻”这个词又红了。
关于最近的一档综艺《追光吧,哥哥》,从出演者各种夸张的表情动作、松懈的身材管理,到“我很帅而且我知道这一点”……微博上掀起了许多“如何给男性去油”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一个人“油腻”,我们不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它可能指的是一种伪善的刻意;是积极迎合潜规则和传统成功学标准;是在各种场合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被我倾倒”。
在这期日记里,简单心理的编辑们讨论了一下,“油腻”究竟指哪些行为。
欢迎你也来分享经验。
PS:
在本栏目的评论区,每期都有一个幸运鹅会得到简单心理的周边帆布袋(两款/随机赠送)。
我见识到的油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过度自我中心
比起松懈的身材管理,公共场合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举止才是真的油腻。比如高铁上用极高分贝打商务电话,“X总X总”几个小时,并且丝毫看不出有任何抱歉的人。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我在做的事全天下最重要”的自信气息,但尴尬的是这样认为的真的只有他一个人。
还有在任何交流的场合只对自己擅长的话题滔滔不绝,别人发言的时候表现出敷衍的态度、轻率概括或打断,并完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的人。同样是只觉得自己关心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对超出自己认知的世界没有任何吸纳的能力
再或者是当你表现出困惑和疑问,会激动地把自己带入“解惑者”的角色,开启“我跟你讲”姿态的人。很多时候,你发现他甚至并没有真正理解你的问题,给出的建议也乏善可陈。后来我发现,他们也许并不在乎你的问题,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机会阐述自己不算有见地的观点罢了。
珍爱生命,远离油腻。
昨天和酒鬼与野生好人聊天,忽然get到自己的油腻点:播音腔。
对于播音腔的油腻阴影,来自初中时被一个男同学狠狠“奴隶”的记忆。
小时候不懂事,做了一个活多心累的团支书,还觉得倍儿光荣。团支书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每天中午听我们学校的总团支书开会。无数次本该午休的时间,我站在太阳下,看着前方那个男同学用播音腔激情昂扬的讲话,烈日下他的样子越变越大,像一个膨胀的怪异生物。
——我恨不得上去捂住他的嘴,然后解散全体受苦受难的“同胞”。
现在想来,那个男同学和他的播音腔,都带着极度的自我意识膨胀
他明明可以好好说话,却非要有播音腔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他明明可以不用那么频繁的开会,但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就一定要把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来听他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太油了。
对油腻这个词语有些陌生,感觉会自动把它和“中年”挂钩,因此很少用它来形容身边的朋友。
我觉得油腻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远大于实际水平
作为一个游戏玩家,和很多朋友都开过黑,最难以忍受的不是那些满嘴芬芳的队友,而是那些“纸上谈兵式”的玩家。他们总是能用大把理论来分析这局游戏的局势和打法,用各种乍一听上去没毛病实际上啥也不是的逻辑来解释自己刚才迷惑的操作。
在他们的自我认知里,他们觉得自己把一切都摸透了,甚至主动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
而当现实并不符合他们的理论和设想的时候(比如我方团灭),你以为他们终于可以认清现实了,他们却能云淡风轻毫不动摇的给你来一句:“这波不亏。”
我思来想去,还是说不好“油腻”具体指代的是啥,感觉自己身边能担得起“油腻”这一称号的人也属实不多。
不过要是说起男明星,那我可就有得聊了。
我有段时间喜欢XX,觉得他又正又帅。唯独欣赏不了参加综艺时的他,每次都会被尬到。现在想想,我尴尬的点就是他偶尔流露的“油腻”:显摆自己的美貌,用力过猛而不自知。
引申到生活中,让我觉得“有被油到”的时刻有:
  • 在一条朋友圈的每张图中都保持同样的微笑表情,并对全图进行磨皮,配文为“我又参加了XX活动”、“与XX合影真是太荣幸了”;
  • 对方对一个ta并不了解的人大作评论、指手画脚时;
  • 太有在意“身份”,曾经某个学生会的前辈因为我把ta误以为是同级而大发雷霆,并从“过来人”的角度跟我说“以后别犯这种低级错误”。
上周在小烧烤店吃饭,看到一个男的用打响指的方式叫服务员。
那一刻真的觉得,太油了。
一个人的哪些行为,会让你觉得油腻?
写在评论区,照例抽送一只简单心理周边帆布袋。(坚持打卡周记,将提升礼物的掉落概率)
上期中奖的幸运鹅是@xxxxxxiao

 往期「情绪周记」
糟糕一年里的5本好书
爱自己的18种招式
“想谈恋爱,又怕得要死”
下班路上撞见一只可爱鬼
双11是啥?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心理专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