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解读三个问题,供参考:
  1、如何理解群体免疫的说法?
  2、如何看待疫情中的数据?

  3、大家一起抄什么作业?
~1~
如何理解群体免疫?
被感染的约翰逊将于今天解除隔离
  有很多文章,把英国人的防疫政策解读为“群体免疫”,然后说英国人太不人道啦,金毛约翰逊太冷血啦,牺牲穷人啦,巴拉巴拉。对此问题,前面文章简单谈了一下英国人的思路,
  但还是有一些人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防疫就是隔离,隔离就是封城,最好是全世界一起封。地球人一起家里蹲一个月,疫情就可以解除了。现在英国人自讨苦吃,连首相自己都感染了,也开始抄强制隔离的作业了。
  难道真的象一些文章渲染的,首相要让大多数英国人都感染病毒,通过死几十万人,然后疫情就结束了。直线式的思维,就是这么简单。对于某项公共政策,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要素:目标、措施、结果。
制定政策的目标: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国官样文章里看到类似的句子,为了实现XXXX的目标,为了解决XXXX的问题,这都是说明制定政策的意义。通常是一些高大上的话,比如英国的NHS(国家健康服务)是为了实现覆盖全英所有人的医疗服务体系。对于疫情这样的灾难事件,金毛首相的目标,不外乎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损害,确保社会的秩序。这方面,大家不会有多的争议。关键在于
政策的实际措施:任何公共决策,本质上是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资源,当然是有限的。谁都想多分一点,这就涉及不同群体的竞争与妥协。比如关于环境的冲突,有的人希望有更多的绿化,强调保护热带雨林,有的人要求改善生活,要求砍林种田,这就需要政策来协调。
  在英国,议会的主力是保守党、工党和自民党等,就代表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在美国,就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二大阵营。保守党(共和党)通常要求减税,更多的交给市场解决,工党(民主党)通常要求增加管制增加福利。
  所以,一个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公共利益”,只有不同群体的利益,这是我们理解公共政策的起点。在疫情的应对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冲突,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诉求。
  有的人坐在家里,也不影响收入和生活。有的人停工二个月,物资耗尽生存困难。员工可以重找工作,企业主最难过,三个月不开工痛苦,开工了接不到订单更痛苦,资金链一断裂,企业只能倒闭,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英国在3月21日出台了这样的政策(分析用,如有变化自行搜索):
  全民医疗免费,所有在英人员包括非法居留者者同样免费;
  政府将给企业主给疫情期间不能上班的员工发80%的工资,每人每月上限250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总额不设限,防止员工失业;
  增加10亿英镑补贴给租房者,避免他们流离失所;
  提供企业3300亿贷款,免息12个月;
  其它略......
  再看一下美国刚刚出台的紧急应对法案(节选):

  向医疗机构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
  给予全体中低收入国民600-1200美元现金补贴,17岁以下子女每人500美元,高收入群体没有补贴。
  失业人群领取失业保险的时限,从26周提升至39周。另外,每个失业者每周还可领取600美元,持续4个月。
  向小企业提供3500亿美元贷款。
  严禁美国总统和副总统、部长级官员、国会议员及其上述人士的子女配偶,领取任何形式的补助,原因是“利益冲突”。
  其它略......
  上述政策的核心,是帮助那些最受疫情影响的群体和企业渡过难关,比如中低收入者、小企业、医疗交通等特定行业。咦,不是说搞“群体免疫”让大家自生自灭吗,怎么要费这么大劲呢?
  简单梳理一下,英式防疫的目标是在防疫和正常社会运行之间取得一个弹性的平衡。具体的防疫政策,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从口头警示到强制隔离,一切选项都有可能。英式防疫的措施就是保障医疗资源,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这会有二个结果,如果疫苗在一二年内发明出来,那么防疫工作结束。如果人类没能研发出疫苗,那么通过拉长感染过程,最后在60-70%的普遍感染下,RO值低于1,病毒无法传播,全社会获得了“群体免疫”的结果
  当我们回头再看,就对所谓的“群体免疫”说有了清晰的认识。所谓的“群体免疫”,并不是现行政策主动追求的目标,而是一个可能的结果。有不少媒体和文章对此胡乱解读,煽动人们的恐慌情绪,完全是误导。
  如果群体免疫是约翰逊的目标,那倒简单了,要求全体英国人多参加几次胜利的大会就结了。事实上,英国人的脑子还是相当清晰的,隔离办公的约翰逊支持率达到了72%的新高。
  看来,英国人从一开始就判断:这次新冠肺疫情不可能通过强制隔离而消灭,COVID-19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他们的判断有道理吗?
~2~

病毒与肺炎的数据
疫情的基础数据准确,是确保公共决策有效的前提。光看数据不思考,很容易走入误区。
  以前查过古巴的经济数据,世界银行报告说人均GDP是七千美元,当时就震惊了,这个数字和直觉完全不符。后来再去了解,原来世行的数字是人家自己报,然后按照古巴官方汇率换算出来的。但汇率管制下,数据与实际完全不符。
  一、关于意大利死亡数
  首先是意大利的统计方法不同,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贝加莫市市长乔治·戈里在3月22日新闻中介绍,该市因感染病毒的死亡患者中大约有3/4生前尚未确诊,就已经在家中病逝,都算在新冠肺炎的头上。
  而根据意大利卫生研究所的说法,意大利死者主要是有基础病症的老年人,死因大多是原来的基础疾病,只有12%的死亡被证实与冠状病毒有直接关联如果按照武汉的算法,意大利的死亡数字应该是现在12428人的1/8,也就是1500人左右,这也是很骇人的数字了。相比德国人的数字,意大利的防控措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意大利的算法,比较类似于美国CDC的年度流感死亡统计。美国秋冬季每年6000-14000的流感死亡患者,大多数是因为诱发基础病症的老年人。基础病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和癌症。
  在疫情集中爆发时,精确的感染死亡数字并不容易统计。我想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把疫情期整个地区的死亡总数,减去往年的正常死亡数,就能估算出相对靠谱的数字。

  二、关于美国的确诊数字
  在疫情初期,确诊数字可以用来精确追踪感染者。当疫情已经扩散,传播的速度是指数型,这时感染阳性的数字取决于检测能力和检测的有效性,每检测出来一个阳性,可能还有十个八个没有检测出来,就不需要太关注这个数字了。
  截止4月2日,美国已经确诊21.5万人,远远超出了其它国家。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已经错过了防控的黄金窗口,疫情已经扩散,所以多个州采取了强制隔离的措施;另一方面证明了美国的强大医疗动员能力,能够快速大量的识别感染群体。目前美国每天的检测数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很快还可以翻倍。
  更重要的,世界各国对于感染确诊的定义不同,大多数国家确诊依据是WHO的监测规则:“无论有无临床体征和症状,经实验室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者,均为确症病例。”而在中方卫健委的防控方案中,指核酸检测阳性分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不例入确诊统计。也就是说,WHO标准的确诊数字是病毒感染者,而中方标准的确诊数字是有肺炎症状的病毒感染者。如果按照WHO的确诊标准,中方的实际感染数字应该更多。目前卫健委已经发通知,重视无症状感染数的问题。
  三、关于死亡率和治愈率
  这方面需要传染病学专家进行深入的调查后得出。如果基础数据准确,各地的死亡率应当近似。

  搞清了数据,再看一些公开信息:
  韩国的研究表明,约有30%的感染者,从感染到住院到康复,他们都没有症状,而他们具有传染性。
  日本自卫队中央医院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在104名阳性感染者中,有41%的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3月20日《自然》引用华中科大团队的研究报告指出,截止2月18日的25961例确诊数据,基于最保守的模型预测,武汉市至少59%的感染病例是未被发现的。而且,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有着同样的病毒传染能力。
  河南郏县3月26日新增刘某确诊案例,追溯其潜伏过程,刘某春节前从武汉回来,1月23日至3月26日期间,携带病毒长达六十天,并感染他人。
  3月26日宁波市疾控中心研究团队,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文,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17%,而且传染性强。
  3月30日美国CDC主任雷德菲尔德在接受媒体访问時指出,多达25%患者从没有出现症状,但有传播病毒的能力。
  这些信息展示了2019-nCoV病毒的传染特性,检测呈阳性的感染者,开始大多数都是轻症或无症,他们都有感染性,后面有三种发展可能:
A、一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不发病,最终产生抗体,返回阴性,不再有传染性;
  B、一部分人一直没有产生抗体,检测始终阳性(经常有患者治愈复阳的报道,问题在于现行检测工具的准确性),他们有传染性;
  C、少数人转变成为重症,需要入院治疗。
  所以,这个病毒的致病方式,已经类似于乙肝病毒。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有次体检后,医生告诉我已经有乙肝抗体,这种接触乙肝病毒后产生的自然免疫,就是A类的情况。现在防疫的难点就在于B类,这部分无症轻症的阳性感染者,始终有传染性。
  疫情期间,确认有抗体的人员,可以在社会自由流动和工作。没有抗体的人员分二类,从未被感染的健康人需要防护,而已经被感染但依然阳性的人,需要进行观察、隔离和治疗。
  所以无论各地根据疫情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最后的结果一样,都是走向“群体免疫”。
武汉从2019年12月中到2020年1月底,有长达一个半月的隐蔽传染期,部分人已经感染病毒产生抗体,相当于以极其剧烈的方式完成了部分“群体防疫”,具体数据还需要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这就意味着,在第二次疫情到来时,武汉很可能是国内最安全的地方。
  在疫情的蔓延过程中,曾经有那么多人鄙视英式防疫,其实他们不知道英国的医学底蕴,和英国人对人类医学的巨大贡献。英国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全民健保体系,一直服务至今。疟疾原体的发现者、试管婴儿之父,都是英国人。还有一项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医学成就青霉素,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也是英国人。如果没有这个发明,可能地球一半人口会在幼年夭折。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医学院,有6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
  现在问一句:英式防疫,是否硬核?
~3~

大家一起抄什么?
  放眼世界,各地抗疫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学习。中国抗疫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海外也有不少做法可参考,举几个典型的做法
压低感染曲线,是防疫重点
弹性的应对机制
是感染而死,还是饿死,这是个问题?有人依然无法理解次生灾害的问题,而德国黑森州的财政部长因为担忧经济前景而自杀了。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如何实现防疫隔离与社会有序的平衡,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作业,这对每个地区的管理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而英国人,从一开始就是交出了高分答卷,看到每天英国首相和卫生大臣都被拷问得焦头烂额,国民是比较安心的。  
中国的前期抗疫很成功,也付出了相当代价参考各地统计局发布的广东、江苏、浙江这三个制造业大省的经济数据先看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广东同比萎缩23.2%,江苏萎缩17.1%,浙江同比萎缩18.5%。再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广东同比萎缩21.4%,江苏萎缩29.4%,浙江同比萎缩14.4%。隔离导致的经济下滑,可以用极其严峻来形容。这几个经济省既是全国的制造业中心,也是全国的钱袋子,它们保障了中西部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可以说,复工迫在眉捷。
疫情需要控制,生产需要维持,这二者都需要考虑WHO已经充分肯定了中方的防疫成绩,三月的上半月各类媒体充分报道了各地的长期零确诊情况,下半月又详细报道了各种输入型案例,这为各地的复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空荡荡的曼哈顿街区
公共的救助政策
  经济崩溃的后果,会远远超过疫情本身。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如果大量倒闭导致普遍失业,低收入群体更难以维持生计,这都是社会失序的关键因素。所以经济救助政策,重在帮助低收入者、小企业和重点行业渡过难关。
  现在需要做的,是赶紧向全国人民发钱。我建议用最简单操作的方法,通过大数据由银行向全民直接发放:只要满十八岁的成年人每月直接发3000元,未成年人每月发1500元,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渡过难关。就算造成一定的财政压力,也将比大规模失业潮后的代价小很多。
  为彰显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的精神,所有部级以上领导、配偶和子女不得领取补贴。
韩国街头的流动检测点
  医疗资源的调配
  武汉的严格封闭措施,一方面强力阻止疫情扩散,一方面也产生了相当的次生灾害。简单的封闭让城内人心惶惶,医疗资源被快速挤兑,后勤供应受到影响,有很多总结改善之处。除抽医疗队支援外,还有多种调配医疗资源的方式。
  比如,美国调动了二艘可以有千人床位的医院船,分别开到了纽约和洛杉矾,他们不是为了收治新冠肺患者,而是作为其它病的收治场所,为当地医院增加接收能力。
  而在欧洲,意大利和法国除了向疫情较轻的外省输送危重病人之外,还向医疗能力富裕的德国送出了了一百多位危重病人。德国4万多个ICU床位遍布全国各地,还在相当的余量。
  困扰医院的检测服务,也产生了多种解决方案。德国人设置了快餐式drive-in方式,被检测者无需下车接触医护人员。韩国人开发了路边流动检测点。而美国人利用Google软件开发预约流动检测服务。
  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的人流量,减少医护人员负荷,防止资源挤兑和交叉感染,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
  还要说一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疫灾中相互支持,是人类的本能,也是理性的决策。本来美俄关系处于低点,前几天美国疫情爆发一些城市医用物资紧缺,从普京到外交部长都降低姿态,主动与美方联系提供援助。很快,俄军的大型运输机装载着大批医疗物资装备,直接送到了美国东部。关键时刻,不得不赞叹老普的判断力,在后面俄罗斯陷入困境时,这些善举将获得千百倍的回报。
老川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雅培新仪器
快速可靠的检测技术
  原来的核酸检测方法存在问题,等待时间长达4小时且可靠性离谱,3月2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的案例非常典型。华裔程某自纽约飞抵北京后,出现发热症状后检测四次阴性,第五次才阳性确诊为临床重型。
  美国雅培突击研发了小型新冠肺炎检测仪器,5分钟可以出阳性结果,15分钟可以出阴性结果。最新消息,有华人研发出2分钟快速检测仪正在FDA审批中。
  科技产品的快速研发,让感染者能够快速识别,这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是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不同年龄的感染死亡率
重点人群的保护
  医护人员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应该是重点保护人群。各类防护物资,应该首先保障他们使用。
  作为普通人,由于中国意大利感染者的死亡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对年长者重点关注并做好隔离工作,这方面意大利有教训。有传染学家认为,意大利三代同住的很多,因为未成年儿童的自觉防护能力差,学生相互传染后无症状将病毒带回家中,导致老年人大量感染死亡。所以,
  对于幼儿园、小学的交叉传染应特别重视,开学应慎重

小结
  如何防治疫情,是大家互相学习的过程。学习反思能力越强,疫情控制的就越好,系统成本就越低。目前来看,无论各地采取何种处置方案,最后的结果都是走向“群体免疫”。英国人的作业,展现了足够的理性和前瞻性。
  关于疫情本身,有二个坏消息,二个好消息。正常情况下应该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但这次倒着说,因为面对灾难,我们更需要的是敬畏。
  先说一个好消息。全世界人民都已经重视起来,基于大规模的高效检测,加上2-3周的强制隔离,欧美的疫情马上会得到控制。夏天即将到来,病毒在高温下的活性将下降,这对我们控制疫情是很大的便利。各国有七个月的时间去恢复秩序和生产,迎接年底第二轮疫情的到来。
  第二个好消息。抗击新病毒,关键在科技突破,相关的疫苗、检测、治疗,都是近期医学的重点。除了前面说的5分钟快速病毒检测外,美国某公司声称可以在15分钟内快速确认抗体。另外,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正在快速投入试用。纽约医生的复合用药,号称成功率100%。
  再说一个坏消息。COVID-19病毒看来极为聪明,不断变异,可能变弱,也可能变强。原来亚洲与欧洲的疫情中,病毒主要攻击有基础病症的老年人,但根据纽约长岛医院ICU中心的报道,病毒对20-60岁的年龄段进行了无差别攻击,很多年轻人自己走进了医院,但病情很快恶化。这意味着年轻人也需要重视防护,避免进入ICU。那里对重症病人的抢救,是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第二个坏消息。这个病毒完美结合了流感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乙肝病毒的隐蔽传播能力,使得疫苗的研发变得困难,而且未必有效。美国传染病专家预测一年半内将有20-60%的美国人感染此病毒。如果人类没能发明疫苗,或象流感疫苗一样覆盖能力不足,无论防护得再好,我们大概率会被感染,直到全体建立“群体免疫”的那一天。
  所以,现在远不是欢呼的时候,疫情才刚刚开始。
  随着对这个COVID-19病毒的理解深入,发现其特性与源于欧洲的白左思想病毒非常类似。
  近代工业革命后的数百年,白左思想病毒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无法消灭。部分人觉悟获得免疫力,脱离白左思想病毒的困扰;部分人长期蒙昧,无法摆脱白左思想病毒,并传染他人;少数人是重症感染者,挽救极为困难。当白左思想病毒开始泛滥,社会就走向动荡。
  在疫情中,很多人认为只要病毒不感染到自己,就坚信自己是个幸运者。但只要你身处社会,无论COVID-19病毒泛滥,还是白左病毒泛滥,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就象某句名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传染病学中有个关键的RO值/感染系数,即一个感染者能够传染多少人。疫情的蔓延或消失,取决于这RO值。当RO值小于1,每位感染者将传染少于一个人,疫情将很快消失。当RO值大于1,疫情将指数增长。
  当我们做好COVID-19防护,其实就是在降低病毒传播的RO值,为控制疫情作贡献。当我们远离白左,坚守底线,其实就是在降低思想病毒的RO值,为公共秩序的改善作贡献。
  但不管什么病毒,它们都害怕阳光。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