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提供一个视角,仅此而已。
  只要有不同的声音,大家就可以有机会获得印证,看到更好的观点,得出更深度的判断。  

  面对爆发的疫情,没有标准的处置方案,只有适宜的方案。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目前都控制得比较好,而意大利、伊朗是个失败的样本。毫无疑问,每个地方都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现在谈疫情结束为时尚早,疫情后面怎么演化,哪种方案对社会的伤害更小,都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
  不少文章都在大肆描述英国首相的软蛋政策,某篇是这样的:
英国政府根本就没有试图全力控制,直接就躺倒投降,直接把新冠肺炎当作流感来处理了。
后面的推理出来:
德国的处置和英国类似,这些国家怎么对人民的健康如此不负责。德国八千万人,就算30%感染,就是2400万。10-15%的重症,就是240-360万重症,如果重症10%死亡,就是24-36万的生命要随风而逝。最后得出结论:英国德国政府这样达尔文主义的做法,实在太不人道。证明了民选的体制无需负责,所以民众就只能打破牙齿往肚子里咽。
英国作为现代公共卫生的发源地,有着相当健全的全民医保系统,虽然有福利过度效率低下的问题,但依然在全球排名领先,难道就这么容易躺倒?而且,英国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源头,作为首相会轻易地说放弃几十万人的生命?
  我们来剖析一下英国的处置思路,是否象很多人嘲笑的那个样子?为了避免误传,先看下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公开讲话:
  核心观点:
  1、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2、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不同,比流感更严重;
  3、目前的阶段已经无法有效遏制病毒传播,只能尽可能减缓传播过程,未来几个月病毒将会在英国整个国家传播。
  4、我们中将有很多人失去他们所爱之人。
  首相说话如此硬核,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疫情已经非常严重。这方面的数据很多,本文不再复述。用数学描述,就是感染基数已经突破一定量值,呈指数式快速上升态势。
  控制疫情,是公共卫生问题。让我们抛弃情绪表达,回归疫情本身。如果你只关心病毒长什么样,只想知道自己如何防护,那每天去看看卫健委和CDC的通报即可,后面就不必看了。
  传染病学关于控制疫情有三个关键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
曾经有人在意大利打着“我是人,不是病毒”的牌子煽情求抱抱,但是如果是有症状的病毒感染者呢?又是人,又是病毒。这种滥用他人同情心的行为艺术,我是极为厌恶。
  现在的传染源,就是携带病毒的人。病毒感染者包括重症患者、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病毒感染者中重症占10-15%,大部分是轻症,还有少数无症状感染者。
  轻症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自愈,少部分转化为重症。意大利的教训,是大量疑似感染都跑到医院去检测,检测后大量轻症患者都住院隔离,结果形成了医疗资源的挤兑,导致很多老年重症患者被放弃治疗。
  病毒
潜伏期比较长,现在按14天进行管控,个例近30天。这个数字,极大地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难度与成本。

  除了潜伏期长,还存在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可靠性问题,已经报导多起二次测试阴性后,突转阳性重症的例子。所以很多阴性人群,实际上可能是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在开放式空间主要是接触传播,除非是近距离,空气传播案例极少。而在密闭空间中,空气传播的可能大大增加。
  切断传播途径,不是简单的封闭,关键在有效性。强制戴口罩,会引起口罩短缺。首先保障让高危群体的防护,可以确保隔离的效率。高危群体,包括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大量接触公众者,当然包括医护工作者,这是确保隔离效率。
  所以,停止大规模的群体活动,比如关闭学校、取消体育赛事、限制公共交通工具,都是可能的选项。至于个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公共生活中保持距离感,这是英国人的传统优势。
易感人群
  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所有年龄段都可能感染。本次新冠肺的特点,重症死亡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长,死亡率越高。武汉金银谭医院统计平均死亡年龄是56岁,加上那些未能及时确症的老人,实际应当更高一些。而美国的死亡案例,多数来自于一个养老院。所以,高龄群体,是疫情死亡的重灾区。
  这一点,和流感模式有重要差异,流感主要是引发原有疾病导致死亡。有的文章把现在的应对和流感模式混淆,并不确切。

  英国首相说,疫情过了初期控制的黄金节点,进入快速蔓延期。到了这个节点,无论是控制传染源,还是切断传播途径,社会付出的成本都呈指数级上升态。如果决策不当,为控制疫情导致的次生灾难,可能大大超过疫情本身的损害。这方面的课题,需要的是传染病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分析,现在还处于疫情爆发的过程中,后面肯定会有深入的研究。
  不同的社会机制,在疫情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对策。记得当年伦敦为了辩论拥堵费问题,仅仅提供的一份论证报告就有五百多页。英国首相任何重大决策,都面临着自己的团队、在野党、独立议员、媒体和广大平民的质询和监督。难道这次决策真是象西西弗说的,英国的民选首相慌乱之中出台了不负责任的软蛋政策?
  再看一遍视频,约翰逊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决策是汇集综合病毒学家、传染病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意见后,经综合评估,判断“强制隔离”的措施对英国社会的危害超过了“延缓政策”的危害,于是二害相权取其轻,作出的最终决策。
  简单的说,虽然最理想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感染者都识别出来,无论轻症重症都住院隔离,但疫情一旦蔓延,理想就成为空想。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原有的防控与收治方案就会失效,于是转向保障医疗资源的方案,全力保护医护人员和重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
  理解了这个转变,也就理解为什么停止大规模的无症状检测。因为检测后出现的大部分轻症患者都无法住院,那不如节约检测资源同时,对于高龄和自身有症的群体,作重点隔离。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降低重症死亡率。
  很明显,英国人承认病毒将长期存在的现实,他们放弃消灭病毒的空想,更不接受“不惜一切代价”,而是试图通过延缓感染高峰期,尽量降低疫情,确保医疗资源不被挤兑而崩溃。初步看来,英国式防疫大概有如下特点:
  1、根据目前病毒特征与疫情发展情况,实现预防传染和救治重症的平衡。决定对无症状和轻症者不提供核酸检查和住院,并非放弃控制传染源。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核酸检查可靠性低,轻症患者住院会大量占用医疗资源,这正是意大利的教训。
如何在不占用医疗资源的情况下识别高危群体,目前有比较好的方案。美国、韩国等开展的移动车辆式检测预约服务方式,比较好的改善了这个问题。
  2、防疫不止为了保障生存,还必须有生活质量。在英国人的观念中,不可能为了活命而“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人活着不止是生存,还必须生活得有尊严。如果一切为了活命,那二战不久英国人就应该向希特勒投降了。
  3、英国一直有自治传统,人们各自承担责任。责任,必须由具体的人承担。现在约翰逊首相把严峻的疫情和决策告诉国民,同时对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而民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社会透明度很高,这将大大降低实际死亡率。如果看媒体报道,到处是对首相讲话的强烈批评,其实是英国社会的常态。决策机制透明公开,首相把最坏的可能告诉民众,这无形中提高个体的防护意识。
  那么,下面广为流传的说法并不成立

  说法一:英国人不动脑子,认为这次疫情和流感一样。
  简述:决策层对病毒有清醒的认知。首相约翰逊的公共讲话说得很清楚,用了这一代“最严重”这个词,已经很清晰了。
  说法二:英国的政策是放弃老年人,让年轻人获得免疫力。
  简答:实际的公共政策是,老年易感群体将获得优先的隔离和照顾。这和美国老川的做法一致。
  说法三:这是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简答:病毒不认人,全球高官感染不计其数英国人这种公共决策,是让全体成员一起经受疫情的考验,而不是牺牲特定的群体。
后续
对于英国人的决策,我看到了太多肤浅的嘲笑,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冷静的观察,认真的思考,以实现自我的改善。
  面对未知病毒的入侵,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不同的应对机制。和病毒的对抗,需要不断调动身体资源灵活应对。肺功能的衰竭,恰恰是身体不惜代价攻击病毒的结果,大量正常的肺泡细胞成为了代价。人类也是如此,当人们遇到灾难,大多数人都会在压力下放弃思考,失去理性,投向集体和管制的怀抱。
  看着英国首相的讲话,回想黑死病蔓延时那个自觉自律、毅然决然封堵道路挽救英国北部的亚姆村,每次回顾这段悲壮而感人的历史,就能感受到小小的英伦三岛内在的澎湃动力,这也是其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并长盛不衰的精神核心。
作为英国社会的继续与发展想起了美国关于拥枪权的争论,美国人对待拥枪问题和英国人对待疫情的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部分进步美国人期望消灭枪击案造成的伤亡,坚决要求消灭民间的拥枪权;而另一部分传统美国人认为,虽然拥枪权会导致一些伤亡,但失去拥枪权人们会失去更多。因为他们坚信:世界上没有免费的面包,自由需要付出代价。
  英国人面临疫情的巨大压力,放弃了那些看上去很漂亮的解决方案,选择一个可能会造成一定伤亡的次优方案。如此的冷静理性,如此的独立前行,不仅谈不上软蛋或躺倒,而是真正体现了英式的硬核传统。长远来看,这种弹性的应对将是系统损失最小的决策。
  不出意料的话,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英国人的做法。疫情远未结束,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