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270篇 原创文章
精算视觉
不吹不黑
精算视角看保险
导读:新的偿付能力体系下,香港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百年偿付能力告急,周大福强势入股富通——如何看待保险公司的股东变更?》,在留言区引发了热烈的“口水战争”。
我没有避讳把那些“质疑”的观点放出来,因为我知道那篇文章对于不同角色的保险从业者会有明显的色彩差异。
我也没有说“打价格战”就是错误的,因为“薅保险公司羊毛”的事情我自己也干了不少,而且市场上确实有激进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做大了规模(当然是不是已经稳住了江山,现在还不敢说)。
我只是从一家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一下保险公司发展策略的定位,以及“打价格战”可能导致的危害,仅此而已。
如果大家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不同观点,请不要过分介意,理性探讨。
香港RBC QIS2测试结果出炉
最近几天,香港保险市场同样传出了一些引得人们讨论和深思的消息。
2月25日,香港保监局召开了一次行业焦点小组会议,讨论了一些有关于RBC(“风险为本”偿付能力准则,相当于“偿二代”)构建的最新进展。
这次讨论主要公布了香港经营长期险业务(主要是寿险)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在第二轮量化影响研究(QIS2)下的偿付能力结果。
结果还是有些出人意外的:43家参与了QIS2的长期保险(再保险)公司中,只有13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有11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00%至150%之间,有19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寿险公司的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只有112%,较Cap.41(相当于“偿一代”)下293%的行业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足足下降了181个百分点。
当然,当前时刻各家公司的QIS2偿付能力结果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因为RBC的框架形态和具体参数都尚未定稿,后续仍有较大的调整可能(香港保监局会在今年8月份公布QIS3的具体技术参数)。
不过,这个偿付能力结果,还是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参考与启发。
(如果有还不太了解偿付能力概念的朋友,建议先去看这篇文章:这些年,关于偿付能力的那些谣言再来发表负面评论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多种风险
保险公司是一家经营风险的公司。
简而言之,保险公司是将大量的风险聚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再通过“大数定律”对风险进行定价,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
既然保险公司是风险的“承受者”,公司内部必然聚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风险。
从大类上来说,保险公司主要面临着与经营保险业务相关的“保险风险”(Insurance Risk),与投资市场相关的“市场风险”(Market Risk),与各类交易对手相关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Counterparty Default Risk),以及公司内部各项操作、决策可能面临的“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
这么讲可能比较笼统,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保险风险”主要代表保险公司定价时所收取的保费并不足以覆盖公司未来因理赔、退保、运营等因素产生的成本支出,从而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即“定价不足风险”。
比如说,频繁的天灾人祸、传染病爆发会给寿险的经营带来“死亡风险”,人类预期寿命的大幅增长会给年金险的经营带来“长寿风险”,金融危机引发的投资者恐慌会造成大规模的“退保风险”,市场激烈竞争引发渠道销售费用大幅提升会造成“费用风险”等。
“市场风险”主要代表保险公司的投资端因为资本市场波动无法达成预期投资目标(或资产价值缩水),从而无法覆盖负债端(即保险赔偿责任)成本支出的风险,即所谓的“投资失利风险”
比如说,一个经济体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就会给使用较高预定利率定价的业务带来较高的“利率风险”,资产信用评级下降所引发的资产贬值会产生较高的“信用利差风险”,保单币种和背后投资资产币种不匹配会因为汇率贬值等因素产生较高的“汇率风险”,公司投资的股票类资产和房地产类资产价值大幅缩水会产生“权益风险”“房地产风险”等。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主要代表保险公司的交易对手违约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比如说,保险公司购买的再保险会因为再保险人违约而无法摊回再保理赔款,保险公司借给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借款可能因为借款方违约而无法收回,保险公司账上的一些应收保费也会因为付款方逾期而无法及时收缴保费。
“操作风险”主要代表保险公司因为某些操作失误(比如被监管处罚停业、IT系统故障、资料被窃)、市场负面新闻、管理层的不当决策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风险。这类风险通常很难精确量化,因为公司的经营面临着太多未知,很多风险是当下根本无法预知的。
QIS2下香港寿险行业的风险资本构成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存在的意义
可以看到,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由于保险公司将多种多样风险“聚合起来”进行经营的本质,使得保险公司内部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不对风险加以科学管理,那么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在极端情况下让保险公司陷入困境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风险管理需要更加完善的专业人员配置、更加严谨的内控制度、更加保守的经营策略、更加稳健的投资标的……这些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成本支出和负担,而且会令很多想要通过投机来追求短期利益的股东感觉被“绑住了手脚”。
从保险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他们存在的职责和职能,就是为了防止保险机构因为不当经营而陷入破产,进而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一个保险市场上的主体,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如果要从每一个细节去监管保险公司的风险,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因此,保险监管部门需要有一套“行而有效”的方法,来全面管控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风险
这套“行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运作模式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呢?
以“偿二代”为例,保险监管部门会设定一系列的“计量公式”,来计量保险公司股东至少需要持有多少资本金,来吸收各类风险可能给公司造成的额外潜在损失,好让保险公司有99.5%的机会不至于陷入破产境地
这个“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股东至少需要持有的资本金”,就叫做“最低资本”。
“最低资本”的高低是与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直接相关的。
总体而言,保险公司经营越“激进”,经营业务的风险越高,通过计量公式算出来的最低资本要求就越高。
比如说,一家保险公司投资了很多无评级的债券(信用利差风险),或者销售了很多高预定利率保单(利率风险),或者找的再保险公司拥有的评级较低(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按照“计量公式”,都会被要求更高的最低资本金额。
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保险公司股东所持有的“实际资本”(可以简单理解为股东的自有资本)必须要高于监管部门要求的“最低资本”,即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必须要大于100%。
否则,这家保险公司就要被监管部门停止新业务的开展,或者“出售”部分业务,或者获得股东新的注资
可以看到,通过一个简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部门就获得了对所有保险公司经营的“最终把控”
保险公司持有的资本金充足了,保险公司用来吸收损失的钱就多了,破产的概率自然就减小了。
偿付能力结果的“倒逼作用”
由此看来,偿付能力资本就好像是股东为了防止公司破产而持有的一笔“风险准备金”。
作为“风险准备金”的偿付能力资本,由于其本质是作为吸收损失而存在的,因此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率也相对平庸。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股东的资本金是有“机会成本”的即公司股东在面临多种投资选择时,被舍弃的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一个
保险公司股东选择投钱来开设一家保险公司,不是为了做公益,也是为了获取高于一般投资项目的收益
所以当一家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时,股东是否继续注资,还需要对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进行一下考量。
而常见的“低价值业务”(也被称为“高风险业务”)是很吃股东资本金的,给公司带来的利润贡献也较低,因此“偿二代”下的偿付能力结果会给公司施加压力,倒逼保险公司向“高价值业务”(即利润较高的业务)进行转型
这种结果,肯定也是保险监管部门愿意看到的。
香港RBC QIS2行业结果的启示
回到香港RBC QIS2的结果上来。
从市场同业和香港保监局的反应来看,这次QIS2“计量公式”中部分参数的设置显然是过于保守了。
按照这种参数设置,将会大幅限制香港寿险行业的发展,也会降低香港对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的经营吸引力。
同时,从保险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主要是为了防范保险公司因为资本金不充足而面临破产的风险,“管死保险公司”绝非监管部门的本意。
而且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成熟的保险市场环境下,监管部门出手干预的频次越高,越不利于市场的高效发展
因此,为了保证一个“有竞争力”的监管环境,香港RBC最低资本的计量参数大概率会在QIS3中向更加宽松的方向调整
不过,透过这次QIS2的行业结果公布,结合市场上一些公司的经营策略,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
那就是,在RBC正式实施后,经营长期分红险业务较多的公司,和经营短期储蓄险业务较多的公司,偿付能力将出现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
同时,有一些公司,将会面临比较严重的偿付问题
如果这些公司现在还不开始尝试“转型”(即从“低价值业务”向“高价值业务”转变)那么到2022年RBC正式实施后,大概率会出现偿付能力不达标的现象。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因为我们现在很难讲,那些卖惯了“低价值业务”的公司,是不是真的容易“转型”。
而一旦无法在RBC实施前完成“转型”,等待着这些公司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因此,RBC的实施,将对香港保险市场格局和主流保险产品形态的影响,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从香港保监局推行RBC的意图来看,过去那种完全依靠“自律”的极宽松的监管环境,马上就要成为历史
想要通过“监管套利”来进行快速盈利的捷径,也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行。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长久地在保险行业里面好好发展下去,那么在当下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了。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920人加入)

咨询微信:tycope 或 wsword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不要忘记点右下角的“好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