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228篇 原创文章
精算视觉
不吹不黑
精算视角看保险
导读:第三期思享会回顾,从精算角度正确理解“偿付能力”。
很多朋友都知道,“偿付能力”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偿付能力究竟为什么那么重要,是怎么算出来的,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没有一定精算背景的朋友大多都讲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市场上一些从“表面字义”上解读的偿付能力,在多数情况下也都带有一定的误导倾向。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偿付能力所代表的意义,8月20日,「精算视觉」在香港湾仔举办了第三场「谏当思享会」,围绕“偿付能力”这个主题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讲解,也一一回应了市场上那些一直在传的有关于偿付能力的谣言。
本文是思享会的重点内容总结和回顾。
1
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

——准备金
保险公司是一家经营“风险”的公司,先收取客户的保费,并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向客户支付赔款或利益。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每做一单新业务、收一笔保费,就会产生一笔负债。
这笔负债是保险公司欠投保人的钱,所以当保险公司收了投保人的保费之后,得估计一下需要预留出多少钱来,才足以应付未来可能产生的赔付支出(包括退保或满期支出保险公司预估欠了投保人多少钱”的过程,就叫做准备金评估。
持有足额的准备金,是保证保险公司不至于陷入破产的第一步。
2
保险公司股东的钱

——资本金
由于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比如疾病发生率高于预期、投资收益率不及预期等),因此在某些极端不利的情境下,保险公司的实际赔付支出有可能会高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准备金,从而出现亏损。
比如说,保险公司放了500块准备金来应对未来的理赔支出,但因为发生了大规模传染病,实际的理赔支出是700块,保险公司的账上就出现了200块的亏空。
面对亏损,保险公司就需要动用保险公司股东自己的钱来“吸收损失”了。因此,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股东必须要有一部分钱(即“资本金”)放在那里来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亏损。否则,保险公司在所持有的准备金不足以应付理赔支出时,就已经破产了。
持有足额的资本金,是保证保险公司不至于陷入破产的第二步。
3
最低资本要求
偿付能力,英文是Solvency,是一家金融机构能够偿还其长期债务的能力。如果一家金融机构无力偿还其债务,就会陷入破产(insolvent)的境地。
上面已经讲到,为了保证保险公司不至于陷入破产境地,保险公司需要持有①足额的准备金,②足额的资本金。
对于准备金而言,精算师在进行准备金评估时,出于保守和谨慎考虑,通常会在评估得出的“最优估计金额”上面附加一部分额外的金额(叫做“风险边际”)。
比如说,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认为,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理赔,公司持有500块的准备金就差不多足够,但是出于保守起见,建议公司额外多持有200,相当于总共持有700的准备金
对于资本金而言,保险监管部门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经营不会破产,会对保险公司股东所必须持有的资本金额设定一个要求——这个保险监管部门对于股东所持有资本金的要求,就是“最低资本要求”。
4
偿付能力充足率
一个是保险公司股东所持有的实际资本,另一个是保险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股东所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要求,把这两个金额一相除,就得到了“偿付能力充足率”。
通俗理解偿付能力充足率”,就是“保险公司股东所持有的实际资本相当于监管部门最低要求的百分之多少”
比如说,一家保险公司A的股东持有500块的资本金(实际资本=500),保险监管部门经过测算,认为这家保险公司持有250块以上的资本金才不会轻易破产(最低资本要求=250),因此保险公司A的偿付能力充足率=200%(=500/250),说明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保险监管部门要求的2倍,符合监管要求。
通常来讲,保险监管部门会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不同范围的保险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比如说,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的公司可以正常经营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00%和150%之间的公司会被重点关注或采取相应措施,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会被强制停止新业务的开展。
5
“偿一代”vs“偿二代”
目前,保险行业中有两套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一套是落后、过时的“偿一代”。在这套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保险监管是以业务规模为导向,通常认为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越大,风险就越高,保险监管部门对这家公司最低资本的要求就越高。
不过,这套逻辑有明显的问题,因为有的大型公司虽然业务规模较大,但是风险管理体系健全,业务结构合理,风险未必就高;反而是一些激进的小型公司,业务规模不大,资本实力不强,风险可能更高。
因此,比“偿一代”更符合逻辑、更能够识别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就应运而生了。“偿二代”会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投资情况、风险管理能力等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计算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要求。
中国内地保险业的“偿二代”于2012年启动,2015年进入过渡期,2016年正式实施。
香港保险业目前仍处于“偿一代”的阶段,不过“偿二代”的实施已被提上日程。香港保险业“风险为本资本制度”英文名称为“Risk-Based Capital”,简称RBC,属于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RBC的构建是香港保险业目前的头等大事,也将对香港保险业产生巨大影响,预计将于2022年正式实施
根据目前行业不完全的测试结果来看,RBC实施后,香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平均将大幅下降超过300个百分点。
6
“偿二代”下的最低资本要求
由于“偿二代”的监管是以风险为导向,因此“偿二代”下最低资本要求的设定更加科学、合理。保险监管部门会根据一系列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计算一家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要求,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会认为,如果一家保险公司持有监管部门最低要求以上金额的资本金,这家公司在接下来一年中就有超过99.5%的可能性不会破产。
这就是包括中国“偿二代”、欧盟“偿付能力II”,香港RBC在内的几乎所有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最低资本要求的计算逻辑。
7
偿付能力”谣言破解
1. 某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很高,所以这家公司很牛?
答:未必。很多偿付能力充足率超高(如超过1000%)的公司,都是刚刚成立的新公司,由于业务量很小,监管部门的最低资本要求也很少,但是股东的注册资本金却很高,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要求的比值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时,我们只能说这家公司在当前这个时点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并不能说这家公司很牛。
2. 某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只比100%高一点,所以很危险,离破产不远了?
答:不能这么绝对。在“偿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一家公司拥有10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在接下来一年中就有99.5%的可能性不会倒闭,因此离破产还有相当的距离。不过,这家公司如果继续开展新业务,就会承担更多的风险,破产概率也会激增。因此,监管部门会强制叫停这家保险公司继续开展新业务,以保证公司在接下来一年中破产的概率保持在0.5%以下。
3. 某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600%,所以就算这家公司所有保单都发生理赔,这家公司的钱也够赔6次?
答:并非如此。某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600%,说明保险公司现有的资本金是监管部门要求最低水平的6倍;而“这家公司所有保单都发生理赔,这家公司的钱也够赔N次”,是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概念,与偿付能力充足率并无关联。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完全不正确的。
4. 某香港保险公司A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400%,某欧洲保险公司B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200%,所以公司A比公司B更稳定?
答:目前香港仍在施行“偿一代”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而欧盟已经进入到了“偿二代”(Solvency II)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不同体系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无法直接进行对比,自然也无法得出哪家公司更稳定的结论。
5. 香港的偿付能力体系还是“偿一代”,远远落后于中国内地的“偿二代”,所以香港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高?
答:由于香港的“偿一代”无法有效地识别保险公司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单纯从监管的有效性来看,香港确实要落后于中国内地。但是这并不能得出香港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一定高于中国内地公司的结论,这就好比考试监考环境松的班级未必会比监考环境严的班级成绩差是一个道理。
6. 为什么RBC实施以后,香港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会大幅下降?
答:首先,在RBC下,公司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要求的计算方法都有所改变,监管部门要保证保险公司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有99.5%的可能性不会破产,自然会提高对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要求,这种变化会直接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其次,监管部门也不希望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高于监管要求水平(如150%),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过高,监管部门也就失去了进行管控的手段。
最后,衷心感谢当天晚上到场来参加谏当思享会的保险业同仁,我们下期思享会再见!
下期谏当思享会预告
近期,各大上市保险公司已经陆续公布了2018年的中期业绩,市场上也有不少针对保险公司的业绩解读。只可惜,这些解读很多水平都不太专业,甚至有比较严重的误导倾向。
第四期的谏当思享会已预定将于9月17日(周一)晚上举行。第四期思享会有幸邀请到了香港摩根士丹利的精算师,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确解读上市保险公司年报”这个专题,敬请大家期待。
——预先报名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我们的知识星球已经超过400人啦,欢迎加入

咨询微信:tycope 或 wsword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报名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