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院 王志毅,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刚刚,人行官网发布消息,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消息发布后,离岸汇率应声跌落300点!
此前,外管在二季度的答记者问上已经提示,还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
新闻发布会提到了可根据形势变化和开放政策不断调整丰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箱,“包括过去曾经使用过的风险准备金,还有以银行和短期资本流动为重点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等。”
1、关于风险准备金
指的是去年9月随着汇率的趋稳,央行发布了文件(银发[2017]207号)将外汇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不再对远期等购汇方向的外汇衍生交易征收风险准备金,从而降低了企业汇率套期保值的锁汇成本。但是需注意的是,当时文中并未使用取消一词,而是表述为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这也为之后的政策留出了余地,一旦形势再度反转则不排除再度征收的可能。
2、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目前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中都通过公式设置了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人行可根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调控需要对宏观审慎调节系数进行动态调整。
那么目前风险准备金已经调回20%,意味着远期购汇的锁汇成本将上升。
下阶段,汇率中间价的逆周期因子是否也会进一步调整呢?

外汇风险准备金小科普
金融监管研究院:
2017年9月8日,由于当时汇率趋稳,央行布207号文,将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调0
远期购汇外汇风险准备金
但是,当时的207号文中并未使用取消一词,而是表述为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这也为之后的政策留出了余地,一旦形势再度反转则不排除再度征收的可能。
之前按照外汇局的规定,普通购汇远期需要缴纳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该部分准备金由银行代缴,且无论期限长短均需冻结一年,存款利率为0,最后这部分准备金的成本就会体现银行的对客远期报价里。与此同时,2017年外汇考核新规要求银行产品定价反应外管政策意图,所以银行可能进一步提高远期购汇的报价,多方因素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远期购汇成本。如今这一消息成为现实,将降低企业远期购汇的锁汇成本,进而降低企业借用外债的综合融资成本。
那么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在这里科普一下,远期结售汇的概念
远期结售汇,是指银行与企业签订《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交易主协议》及相关配套合同文本,约定将来某一时刻或某一期间为企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等交易要素,到期双方按照协议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业务,分为有固定到期日的远期交易和可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进行交割的择期交易。远期结售汇是面对汇率风险的避险措施。
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的背景:
银行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的出台有其特殊的背景,2015年8月11日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出乎意料,市场出现“超调”,外汇管理局根据此情况对购汇汇出等给予窗口指导,人行经过数据核查后表示由于区内外市场是隔离的,FT项下不会受到影响。一是目前不需要调整宏观审慎参数,二是对于近期要求的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人行表示由于FT项下不在境内市场平盘,而在区内或境外市场平盘,两个市场是隔离的,因此FT体系无20%风险准备金的要求。人行同时提示,由于境内购汇受限,可以发挥FT项下的创新,将相应业务放到FT项下去做。
然而当时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离岸市场的反应更加明显,因此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大的价差(如下图所示),某些机构通过“境内市场购汇、境外市场结汇”的方式从事跨境套利,银行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有助于打击这种套利。
延伸阅读:结售汇业务探讨
也来解牛专栏
在当前汇率这种双向波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的弹簧市行情下,进出口企业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完全不做汇率避险,只通过即期结售汇任由汇率波动听天由命,那就好比是手接白刃,好比是赤手炒栗,好比是在大雪天开着没有保险的车上路。
而长期以来的外汇管制和单边升值、贬值走势,使得结售汇工具并没有普及到各个企业之中,国内企业避险手段其实很有限,笔者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
1 实需原则的要求过于宽泛,谁能确定一年以后有没有实需呢? (尽管外管今年开放了远期购汇差额交割,但对于实需认定的把握仍有待监管和银行共同研究)
2 过去要么长时间的单边升值,要么单边贬值,导致汇率避险无脑操作。进入双向波动后,才更考验工具的运用能力 
3 市场化程度不够,外汇交易本质上也是交易,但与其他债券交易、大宗交易相比,在现行开放的市场下,外汇交易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有限,银行的专业程度也有待提高。
长远来看,汇率避险对于企业和银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欢迎报名法询8月北京、9月深圳公开课:汇率避险案例研讨会,全面学习汇率避险知识!
阅读原文,立即占座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