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也来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本文纲要
一、被汇率将了一军的出口企业?
二、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企业那么难过
三、远期外汇合约(远期结售汇)的会计账务处理
四、月内小远期和懒人套保
找到了!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指南--基于会计账务的视角(上)
作者:也来   专栏:也来解牛
一、被汇率将了一军的出口企业?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6%,2018年,在双向波动的走势中,依旧延续升值之势,截止3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上涨2.82%。这无疑给涉外企业带来严重的汇率风险问题。从部分上市公司公开的年报看,紫金矿业(601899)2017年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本期外汇汇率波动造成账面汇兑损失8.62亿元(占财务费用19.37亿元的44.50%);福耀玻璃(600660)2017年度财报披露财务费用同比增加204.83%,主要是因为汇兑损失人民币3.88亿元,去年同期收益人民币4.59亿元。
不仅是大型上市公司被汇率问题所困惑,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外贸企业也处于薄利甚至微利的边缘,人民币强势升值几乎让他们失去全部利润。
面对来时汹汹的人民币涨势,企业预期出现分化,有人坚定看贬,认为弱势美元是暂时现象。有人强烈看涨,良好的基本面以及再度起航的人民币国际化缺不了坚挺的货币支撑。而更多的人则犹豫不决,在摇头挥手中慨叹:真心看不懂!
二、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企业那么难过
这个问题,乍一看很好回答。这主要和企业的采购、销售和结算模式有关。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境内采购境外销售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外币回笼货款对应的人民币价值不断缩水。对于外贸型企业也是如此,只有通过人民币结算才能规避汇率风险。但是不具谈判议价优势的出口商,往往无法获得结算币种的选择权。这是我们稍微有点外贸知识都能理解的,似乎这样就无能为力了。但当我们去深入了解企业的记账规则时,就会发现大有不同。“汇兑损益”会计科目在汇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中起到关键作用。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时,由于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金额上的差额。汇兑损益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即外币资金兑换和期末价值调整。外币资金兑换产生的损益是企业外币兑换中因采用的汇率与记账价值不同而产生的。期末汇兑损益是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期末市场汇率或者结算日市场汇率与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不同而产生的。
如外币兑换损益,举例:某企业将自有的1万美元即期结汇,汇率为6.5000,当月折算汇率为6.4000。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65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640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0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产生汇兑损益的原因是因为实际结汇汇率与折算汇率不一致导致的,那么这个“折算汇率”是什么呢?《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十条: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笔者在调查了多家企业后发现,对于折算汇率的选择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75%)选择当月第一个工作日的人民银行中间价,第二种(15%)选择上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人民银行中间价,第三种(10%)选择交易日人民银行中间价。
之所以大多数的企业选择当月第一个工作日的人民银行中间价作为折算汇率,是因为税务机关要求免抵退中的出口额与企业记帐的收入一致。同时税务机关要求免抵退中外币以当月第一个工作日的人行中间价为折算率。因此,采用免抵退的出口企业当月记帐也就采用了当月第一个工作日的人行中间价为折算率,其它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但在一年内不得随意变动。
那么,汇兑损益仅出现在外币的兑换时吗?换句话说,如果一家企业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周期内没有发生外币兑换,是否就没有汇兑损益出现呢?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外币的兑换损益,还有“调汇”出现的汇兑损益。
按规定,外币业务发生时一方面要按外币原币登记有关外汇账户,另一方面又要将外币金额按该外币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当期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入账。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各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为真实反映各外币性资产负债的期末价值,对于各外币货币性账户的期末余额又要按期末市场汇率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这种由于市场汇率变化而引起的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变动产生损益即为期末汇兑损益。举例:某进出口公司向美国出口货物一批,价值1万美元,当月折算汇率6.4500,月末即期汇率为6.3500,会计记账如下:
(1)销出货物时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64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64500
(2)月末调汇时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0
   贷: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1000
也就是说,由于汇率波动,即便当月没有汇兑业务发生,但是以人民币记账的应收账款却减少了1000,这1000不是平白无故消失了,而是由于汇率波动而计入了财务费用。
三、远期外汇合约(远期结售汇)的会计账务处理
上面了解了产生汇兑损益的两个重要原因,那么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规避汇损呢?笔者提供一个最初级、有效的汇率避险工具--远期结售汇。那么远期结售汇在会计账务角度是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如何影响汇兑损益科目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远期外汇合约是主要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企业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不仅是套期保值,还存在投机套利。前者是为对冲基础金融工具或者是现货价值波动风险、提前锁定成本而进行的一种价格保证交易。后者则是基于对未来价值趋势预测,通过低买高卖,单纯为获利而进行的交易。这两种不同目的的业务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不同影响,及不同的交易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这两种交易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要求。
那么界定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的标准是什么呢?《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运用本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一)套期关系仅由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组成
(二)在套期开始时,企业正式指定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和企业从事套期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目标的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估方法(包括套期无效部分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套期比率确定方法)等内容
(三)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大于或小于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部分为套期无效部分。
举例,某出口企业本月收到一笔100万美元的货款,企业将其作为7天通知存款,并锁定7天后交割的远期结汇,这样是按照套期保值记帐呢?还是按照投机套利记账呢?在账务处理角度,应该是投机套利更为妥当。因为被套期项目--银行存款面临的价值变动风险是汇兑损益变动风险,而不是因为投资的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公允价值变动。
笔者在调查多家企业后发现,实务中很少有企业将远期结售汇当做套期保值工具来记账,更多的是按照投机目的来记账。因此,除了上市公司或有明确套期保值对象的企业,一般生产制造型企业均使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等会计科目核算远期结售汇业务。
解决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会计账务模式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具体记账规则。
20X7年10月10日,A公司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合约,约定在20X8年03月25日按约定的汇率向银行卖出10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20X7年10月10日,远期结汇合约约定如下:
名义本金(美元)
约定汇率
交割日
1,000,000
6.5500
20X8年03月25日
1、合同日
20X7年10月10日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合约公允价值为零,不做账务处理。
2、资产负债表日
20X7年12月31日,远期结汇合约未到交割日。受即期汇率、掉期点等各种因素影响,20X7年12月31日,当日看20X8年3月25日的远期结汇汇率为6.5400,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远期结售汇协议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
由于人民币升值,会计处理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10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远期外汇合同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远期外汇合同 10000
3、交割日
20X8年3月25日,实际交割100万美元,交割约定汇率是6.5500,当月折算汇率是6.3000;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6550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6300000
      投资收益            250000
同时转出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远期外汇合同 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远期外汇合同  10000
四、月内小远期和懒人套保
(一)月内小远期。前面说到汇兑损益其中一个来源是资金兑换业务。对于出口企业来讲,当结汇汇率低于当月的折算汇率(记账汇率)时,就出现汇兑损失。因此,基于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远期贴水的现状,可以通过T+3/T+7/T+14等小远期方式来获得高于折算汇率的结汇汇率,因为1个月的掉起点接近100bp,因此,在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极有机会拿到比折算汇率更高的远期结汇价格。且由于是月内交割,月底也无需进行远期合约公允价值的评估和调整,当月交割就可记当月的投资收益或汇兑损益,有效降低汇兑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
以上是第一个思维层面,如果要再往下深入一点,就会发现上述想法有个小瑕疵。也就是结汇资金对应应收款的立账汇率是多少我们还没考虑进去,如果立账汇率很高,而实际结汇汇率很低,那么整笔出口交易在账面上还是亏损的,因为应收账款和外币存款都是负债。
但是再往下深入的想一下,也就是第三个思维深度下,就会发现,第一个层面的考虑有一定的合理性。那就是企业的出口收汇现金流必然是循环性、周期性的,不可能是独立的、唯一的,因此,只要确保每月的结汇汇率高于折算汇率,那么整体的汇损就是正的。
(二)懒人套保=投机记账模式+外币资产调汇
最后,笔者要讲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有外币资产作为套保对象的远期结售汇(我们俗称一笔对应一笔的懒人套期保值)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至少不会影响利润。
比如,1月1日汇率为6.5000,某企业出口一笔货物,价值1万美元,账期45天,2月15日货款回笼。在出口当天续作一笔2月15日交割的远期结汇,约定汇率6.6000,名义本金1万美元。1月31日即期汇率中间价为6.4000,当日看2月15日结汇汇率为6.4050。2月1日即期中间价为6.4100,会计账务如下:
1月1日: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6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65000
1月31日: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0
    贷: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1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远期外汇合同    19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远期外汇合同  1950
2月15日:
借:银行存款--美元 64100
   贷: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640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66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64100
       投资收益              1900
借:公允价值变动变动损益--远期外汇合同 19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远期外汇合同      1950
投资收益+汇兑损益=1900-1000+100=1000
其实就是6.6000与6.5000(1月折算汇率)之差乘以名义本金的值。也就是说,该笔交易通过锁定远期外汇合约,将账面收益固定为1000元,这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也是一致的。
小结:笔者主要介绍了目前企业对于远期结汇的记账规则,以及基于会计视角说明白了为什么远期可以避险。下面,笔者抛出三个问题,留待下篇解决。
(1)远期结售汇可以解决资金汇兑损益问题,但是没法解决存量外币应收应付资产负债表日“调汇”出来的汇兑损益风险,那么怎么办?外币应收款方面通过锁定在年末(资产负债表日)的NDF结汇交易可以达到效果吗?
(2)在外币应收账款立账日就马上锁定账款回笼日的远期结汇,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调汇出现的汇兑损益和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投资收益之和是一样的吗?交割日上述两个科目的和在期初就知道吗?
(3)如果一家企业外币的资产和负债一模一样,换言之,外币净资产为0,那么调汇是不是就不会出现汇损?

也来解牛专栏:
正文完
阅读原文,马上学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