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屁多?
早餐没有食欲?
体味重?口臭?
皮肤干燥?头屑多?
经常鼻塞?
黑眼圈?
便秘?
减重遇到瓶颈?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很多朋友以为营养学只是关于该吃什么和不该吃什么,实际上,营养学的定义还包括了:研究食物摄入的生物过程,以及我们的身体利用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消化不好,吃再好的食物也没有用!或者换句话说,不消化的食物不是好食物
今天Jaiden花点时间在这方面给大家做个科普。阅读时长:10分钟。
-start-

消化是一个从北到南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留到最后解释。
大脑
消化的第一步从大脑就开始了。当你看到、闻到甚至想到食物的时候,大脑开始向唾液腺和胃发送信号,引起唾液和胃液的分泌。
提示💡
消化是副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的功能。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刺激身体休息时(特别是进食后)发生的「休息与消化」活动,因此吃饭时进入这种状态非常的重要。
问题在哪里❓
如果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能安静和放松,大脑会处于交感神经模式,也就是「战斗或逃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化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会被关闭,唾液会产生不够,胃液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
怎么做❓
吃饭前放慢节奏,放松心情。坐下来吃饭,不要站着。吃饭时不要看手机、电视,也不要谈工作。好好欣赏和品尝你的食物。这种在应该放松的时候放松的习惯,不但对你的消化有好处,对你人生的其它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
嘴的作用是以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分解食物。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唾液淀粉酶在湿润食物以帮助下咽的同时,开始分解碳水化合物。因此,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在嘴里就开始了。同时,牙齿以咀嚼的方式开始对食物进行机械分解。咀嚼越充分,接下来胃的负担会越小。
问题在哪里❓
如果平时饮水量不够,或者吃饭时人不能放松,唾液的产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大打折扣。消化不充分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对胰腺是负担,还有可能在大肠里变成念珠菌的食物,造成肠道菌群失衡。
怎么做❓
细嚼慢咽,尝试每一口食物咀嚼20-30下才下咽,或者养成每吃一口放下筷子或者叉子的习惯,有意识地把食物咀嚼得很细才接着吃下一口。
食物经过食管和贲门进入胃,开始刺激胃液的分泌。胃液中含有强度很高的盐酸,一个健康人胃液的酸度应该在ph值1.5至3之间,这样的酸度与未被稀释的柠檬汁相近。足够酸度的胃液非常重要,它起了这些作用:
  • 灭菌和杀死食物中的寄生虫
  • 激活胃蛋白酶
  • 刺激胃泌素的释放
  • 分解蛋白质
胃通过蠕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消化。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起消化蛋白质的作用。经过胃消化的食物成为糊状物,被称为食糜。食糜最终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问题在哪里❓
⚠️如果胃液中盐酸不足,食物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会突破我们消化系统的这道重要防线,在消化道引起各种问题。
⚠️胃液酸度不足会引起打嗝、反酸、烧心甚至胃食管反流症(参考「反酸、打嗝、腹胀是怎么回事?你所知道的可能都错了...」)。
⚠️如果食糜酸度不够,幽门不会自动打开。食糜在胃里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蛋白质腐烂,产生伤害胃黏膜内里的有机酸,让幽门螺杆菌等微生物有落脚之地。
怎么做❓
引起胃液盐酸不足的原因在「为什么我会胃酸不足?」这篇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了。改变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是肠道健康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你需要帮助,「21天吓你一跳」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胰腺、肝和胆囊
当酸度很高(ph1.5~3.0)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它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secretin)。这个激素会通知胰腺释放碳酸氢钠,以中和食糜的酸度。只有当食糜的酸度恢复中性(ph7.0)胰腺才会分泌胰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如果食糜中含有脂肪,小肠会分泌胆囊收缩素(CCK),这个激素的作用是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释放到十二指肠中。
胆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将大的脂肪颗粒分解成小的。被乳化的脂肪在胰腺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十二指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问题在哪里❓
⚠️如果从胃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酸度不够(PH>3.0),促胰液素不会被分泌,胰腺不会释放碳酸氢钠。缺少了碳酸氢钠,食糜的酸度得不到中和,胰腺消化酶的分泌会受到影响。
⚠️未被中和的酸性的食糜会灼烧十二指肠粘膜,引起十二指肠溃疡。
⚠️如果一个人长期是低脂饮食,缺乏油脂的食糜不会刺激胆囊的收缩,长期下来胆汁会在胆囊里淤积,变得粘稠。
⚠️如果一个人经常用不好的食用油,也会造成胆汁粘稠。
⚠️胆汁粘稠不仅使胆汁的释放不通畅,影响油脂的消化,还会引起胆结石和胆囊炎。
怎么做❓
饮食中不能太少油,而且要吃好油。什么是好油?请参考「食用油这么多,用哪种?怎么用?
小肠
食物离开十二指肠进入其它部分的小肠的时候,食糜几乎已经完全被消化了。一系列波浪状的肠蠕动将这些可吸收的分子送到空肠和回肠部分的小肠。

小肠里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将营养吸收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在身体里传送。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分子会被吸收,剩下的经过回盲瓣,被送到大肠。
问题在哪里❓
食物在口腔里咀嚼不充分,吃饭时不能放松和安静下来,胃酸不足...这些都会导致食物没有完全被消化。酸败的脂肪、腐烂的蛋白质和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会破坏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完整性,引起肠道通透性(参考「什么是“漏肠”?为什么你需要对它有些了解?」)。肠漏是引起各种食物敏感的最主要原因。(参考「减重无效?健身无力?容易焦虑?竟然与这些食物有关...」)
怎么做❓
从消化道的「北边」开始,找到影响食物消化的原因,恢复正常的消化能力。
通过三周食物排除法(参考「关于敏感食物排除法的实施方法」),找出敏感的食物,在饮食中排除这些食物一段时间,让肠漏得到修复。
大肠
在小肠吸收了主要的养分之后,大肠的主要任务是再吸收和回收。大肠菌群里的微生物将残留的废弃食物转化为有用的维生素K/B1/B2/B12和丁酸(butyric acid)。
大肠不仅仅管理废物和形成大便,它还回收水份。
问题在哪里❓
⚠️如果回盲瓣失去调节能力不能正常打开和关闭,消化不良的食物有可能在大肠里腐烂,引起菌群失调。失去健康的菌群,大肠细胞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丁酸而变弱,从而引起炎症或憩室,进一步导致肠易激、克罗恩病、结肠炎、乳糜泻等疾病。
⚠️如果「北边」的消化和吸收不好,你的身体会试图通过大肠做大量的回收,导致废物通过大肠的速度减慢,水份被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怎么办❓
仍然从消化道的「北边」抓起,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补充胃酸,疏通胆囊,补充胰腺消化酶,排除敏感食物,修复「肠漏」,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为什么消化是「从北到南」?
因为...
  1. 如果我们吃饭时不能安静和放松,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会受影响;
  2. 如果我们没有细嚼慢咽,未咀嚼完全的食物会对胃造成负担;
  3. 胃液分泌不够或者酸度不够,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引起打嗝、反酸、烧心等现象;
  4. 酸度不够的食糜不会刺激胰腺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和碳酸氢钠的释放,使食物在十二指肠的消化受到影响;
  5. 堵塞的肝脏和胆囊影响油脂的消化;
  6. 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会破话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引起「肠漏」,引发食物敏感;
  7. 消化不良会导致食物在大肠里停留时间过长,造成便秘。
所以,
解决消化问题一定要「从北到南」,把「北边」的问题解决了,才往「南边」看。
-end-
如果读完了这篇文章你依然不知道从何入手,关注「一群吃惑」👇,我们可以帮到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