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忻钰坤导演的《暴裂无声》抱有很大期望,为此我还专门去关注了忻导的微博,从去年First电影节后就开始等,想最快得到上映的消息。
所有的期待,都来自于《心迷宫》。我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三年前的一天,因为排片很少,我骑着车,蹬到6公里外的一家影院,去看了这部片子,出来后抑制不住激动,蹲在路边发了条微博:
剧本,一直是国产电影的硬伤,《心迷宫》的剧本是近年少见的好本子,而且是我最喜欢的犯罪题材。我昨天刚写完解析《心迷宫》的稿子,又仔细重看一遍后,我大约能找出2个逻辑上的小Bug,其他的都基本能说通,而且这是一部商业电影,里面基本没有“诗意”传达,就是讲故事,但观众呢,又能从故事的叙事中,解读出诗性,好看又抗琢磨,对我来说就是好电影。
这让我记住了导演忻钰坤的名字。
说回到《暴裂无声》,先简单讲一下人物设定与情节,我尽量避免剧透,不过可能还是会刮蹭到一些,介意的同学请适当回避。
忻钰坤是内蒙古包头人,《暴裂无声》有很强的地域性,羊、羊肉火锅、煤矿,这些应该都是导演记忆中的视觉符号。这里是个丛林世界,同在一片蓝天下,人被金钱与权力分成了三个层次。
宋洋饰演的张保民是底层,他并非天生的哑巴,但在电影中没有一句台词,据说原剧本中他还是有几句话,写着写着就没了,干脆就把他设定成哑巴。
这个设定很容易理解,就是“失语”,下层的失语。
中层是那个无良律师,他是个老板的“白手套”,干一些合法耍流氓的事儿。
这个中产阶级的设定也很明确,“上下夹逼,无所适从”
上层是姜武饰演的矿业公司老板,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在电影中他大多数时候代表那个无处不在的“恶”。
故事的情节其实挺简单,就是张保民这个下层小民丢了孩子,然后去找,慢慢掉进了漩涡里,逃亡挣扎,无论从影像风格还是人物设定,都有些像河正宇主演的《黄海》,宋洋在里面总是穿件脏兮兮的棉衣,连扮相上都与河正宇神似。
这个人物设定是典型的男人三角戏,特别是张保民与老板这一对底层PK上层的碰撞必然火光四溅,以命相博。忻钰坤本人看起来白白净净,其实是个内里很“凶猛”的导演,《心迷宫》虽然因为预算限制,拍的清汤寡水,但却能让我感受内核上的凶猛。
我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在《心迷宫》里有几个电视机的镜头,里面都在播放动物世界,而且全是表现猩猩。

这种手法很常见,比如在伊纳里多的《爱情是狗娘》里,“狗”这个元素无处不在,其意图是用动物隐喻人,或者说,人看似是高级的,但依然充满了动物性。《心迷宫》里的意图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为了生存而挣扎,也就是王朔笔下的“动物凶猛”。
我看完《暴裂无声》从影院出来,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凶猛”,比如大老板拿着生羊肉给那个小老板吃。
最后老板与张保民在树林中的搏命。
但是,我前面要加上一个定语:“刻意”,《暴裂无声》里,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凶猛,这种调性的表达甚至超越了故事本身
《暴裂无声》其实才算是忻钰坤的电影处女作,因为他早在拍《心迷宫》之前,就把剧本写好了,但这个故事场景跨度大,需要较高的预算,所以就先拍了《心迷宫》,没曾想竟一炮而红,那拍《暴裂无声》的资金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一个创作导演的处女作有什么特征呢?有一条是几乎必备的:“最大限度的满足自我的表达欲望”。作者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此前的人生经历与感悟,都融入到故事里面,《暴裂无声》可以说就是忻钰坤导演自己的心灵自传,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来自于导演这种强烈的表达欲。
我先说优点。
电影的质感非常足,这次确实是有钱了(据说预算是2000万),忻钰坤在一个访谈中说自己是个很浓烈的导演,《心迷宫》拍成那样,实在是因为没钱,这次钱充足了,镜头的丰富度可以说有质的飞跃,声光色都营造的非常好。
从中能看出忻导对于电影语言进行调度的能力,当导演最难的一点我觉得是“翻译”的能力,怎么把剧本翻译成镜头与画面,依然不失文本的张力,忻导做的很好,所以我看的时候还是全程抓住了我,即使没有《心迷宫》中的叙事花招,我依然没有分神,最后高潮的那一段,情绪把握的棒。
虽然叙事是单线,但忻钰坤还是加入了创新,比如那段孩子魂魄的相遇,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当镜头一下拉起来,孩子的背影衬托在城市的远景之下,非常带感。
下面在说我认为的不足。
一就是故事的节奏太慢。前半段有大量的铺垫,从张保民知道孩子丢了,到矛盾的真正显现,也就是张保民对上老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约花掉了40分钟,这就造成前半段有大量的镜头没有戏剧性,只能靠画面本身撑着。
二就是剧情上总感觉不顺滑,在一些大的情节点上转的硬。比如张保民是如何遇见老板的?他在一个矿场吃饭,碰到老板的打手来滋事,打了起来,张保民把打手的悍马车挡风玻璃砸破,打手把他带到老板那儿让他赔钱。
这个情节最好的感觉应该是:“张保民与老板必须相见,除此之外没有第二选择”。但现在却是,打手好像故意开了辆巨贵的悍马车来打架(谁会开这么贵的车来打群架啊,这不是找砸么),张保民故意把车窗砸碎,打手明知道这个穷屌丝赔不起,偏要骗他去老板那儿。
如此的情节还真不少,比如张保民独闯矿业公司那里,他只是个下层的矿工,就算经常打架,但并不是职业杀手啊,这个战斗力也太强劲了,黑社会的同学现在都那么渣么?或者宋洋是直接从徐皓峰的电影里穿过来的?
而且这段打斗戏我并不太喜欢,即使它致敬了老男孩也依然不喜欢,感觉就是为了打而打。打戏不应该成为这部写实电影的重点,但现在为了表现“凶猛”,却被渲染的很重。
再就是对于符号的运用,太过于强调其象征意义。有很多吃的镜头特写,特别是吃羊肉,我知道导演是想传达人际食物链,底层的人就像待宰的羔羊,但导演似乎有些沉迷于此,我甚至觉得它影响了叙事的顺畅。小老板说我最近吃素,老板说:“羊也吃素”,这句台词看似加的很巧,实际上是一种刻意的用力,不过看到这儿确实勾起了我的食欲。
忻钰坤是一个很迷恋细节的导演,《心迷宫》中就有大量细节,但基本都有叙事功效,所以才不会显得刻意。比如父亲的那枚勋章,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到了最后,当女孩把勋章埋掉的时候,观众会主动的去思索这枚勋章的含义,根本不需要导演去强调,这就显得很高明。
而《暴裂无声》中有些细节就强调的太刻意了,比如最后的那场大爆破。再就是BGM,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种硬拱情绪之感。
最后,我觉得最大的伤,在于人物没有立起来。
这本来是个三角戏,但现在桌子腿少了一条,中产律师这个角色存在感太弱,到了后半段他才冒出来,前面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介绍了下她与女儿的关系。
因为导演预设了是表现下、中、上层的冲突,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标签性,真实的人物内心律动就被“阶层”这个词给框住了,很容易得出一种简单化的结论:“下层好惨,上层好坏,中层好虚伪”。这种预设本身就很容易伤到故事。《心迷宫》里你觉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没有,每个人都既是狼又是羊。
张保民这个角色也有些太单线,他好像是个有强烈暴力倾向的人,一开始村民让他签字卖地,他就是不签,导演也没交代到底他为啥不签,遇到他觉得不公平的事,似乎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且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再加上他没有台词,我感觉不太出他内心的成长,也就是英雄弧光的幅度不够。
宋洋演的很努力,总体来说也很不错,但他这张脸实在是太帅了,即使在他被揍得满脸窜血的时候,我依然觉得他不太像一个亡命的底层矿工,特写镜头的时候尤其明显,那种“惨”是种很精致的、化妆化出来的“惨”。
最受争议的可能会是那个结尾,不过这里要说就一定会牵扯大剧透,我还是不细讲了,导演设置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结局,那幅画可以有多个解读,我觉得还可以,但也谈不上多么惊艳(因为让我不是很吃惊)。
以上优点说了200字,缺点说了500字,主要源于我对导演忻钰坤的期望值很高,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它起码将触角伸到了现实生活,比那些矫揉造作的胡逼电影强太多,而且以电影的声光标尺来卡的话,这算得上一部优秀的诚意之作。
下面说一下观影建议:
这部电影的娱乐性要弱一些,我那场不少人都看瞌睡了,特别是前半段。
如果你比较习惯看文艺片,对电影语言较敏感,那我很推荐去看,光是看里面大量的细节,就很有收获。
如果你想看一个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爽片,那可能会失望,而且气氛确实有些过于压抑了。
我总体给到7.5分。
忻钰坤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暴裂无声》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像是一个人的成人礼,在一股脑的表达完了自我之后,接下来才能真正进入到“创作”中,去更平和的驾驭不同类型的故事。
《心迷宫》是一部没有他“自我体验”的电影,却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拍的那么好,这是成为一个优秀导演的必备特质。虽然《暴裂无声》的观感不如《心迷宫》,但我依然觉得《暴裂无声》是基本成功的,忻导的能力也绝不仅限于此。
我很期待他下一部作品。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发条张亲测推荐的好物-------
这周试试卖水果,平台运营的妹子上周给我寄来了香蕉、火龙果、芒果、椰子,吃了一圈,我还是喜欢吃芒果!
越南大青芒,五斤装,每个都一斤多重,一个够全家吃一顿了。点击下面小程序卡片看详情,大家随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