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就看到《水形物语》的资源了,刚要下就得到它要国内上映的消息。德尔托罗擅长视觉营造,所以我觉得值得去影院看,就憋着。直到它在不久前的奥斯卡上干掉了我钟爱的《三块广告牌》,对这部作品更加好奇了。
看完后我大致的结论是,片子在制作水准上无可挑剔,光影、服化道、歌舞的穿插、蒙太奇的转切,都很好,德尔•托罗拿最佳导演我服。这个奖本来的宗旨就是奖励在视听语言上有突破的导演,《水形物语》的氛围与奇观营造是高水准,有目共睹。
但如果是最佳影片,我是很不服的,给我的观感远不如广告牌,我甚至觉得在故事与深度上,逊色于托罗十多年前拍的《潘神的迷宫》,怎么就拿了年度的Best Picture了?去年《月光男孩》拿奖的时候我情绪还没这么大,这次心态确实崩了。
好吧,我承认,自己本来就对德尔•托罗不是很感冒,墨西哥三兄弟里面,我最喜欢伊纳里多,其次是阿方索•卡隆,最后才是德尔•托罗,他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环太平洋》...
我深刻的剖析过自己,可能我这人天性喜欢现实主义的作品,对童话、奇幻这些题材比较难带入,谁还没点偏好呢。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部片子,可能有同学还没看,我先把剧情大致说一下。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冷战期间,女主是个哑女,在政府实验室当清洁工。一天,有人送来了一个大水箱,里面装着一个从南美丛林捕获的半人半鱼的怪物,军方希望通过研究他,来提升自己的武器能力。
孤独的女主慢慢的爱上了人鱼,在得知他就要被解剖的时候,与同伴把人鱼兽偷了出来,手黑的官员赶来阻止,一顿折腾之后,反派受到了惩罚,女主与男主飘然远去,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个故事是个彻头彻尾的童话,以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为主轴,其他的那些邻居、闺蜜、科学家,都是配菜。相爱-->阻挠-->私奔-->决斗-->团圆,这部电影看上去光怪陆离,其实一点也没跳出童话的常规套路,以至于看的时候,我一次转折的惊奇感都没Get到。
托罗这次似乎把大部分力气都用在了人物的“设定”上,他们的原初身份,似乎比剧情的发展要显眼的多。概括说来就是:正面人物都是所谓的“边缘人”。
女主是个社会底层的清洁工,从小受到了伤害变成哑巴,所以脖颈上才有三道抓痕(这个细节呼应着结尾一会儿再说),她的哑代表了底层人的“失语”,她很孤独,但渴望爱与被爱,每天都在浴缸里自慰。
女主的标签是出身低微但心中有爱的天使,孤身一人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独行。
女主的邻居是同性恋老头,秃顶严重,以画画为生,被歧视,不能去公司上班,还经常被毙稿,他可能确实生早了一点,现在同性婚姻都合法化了。
里面还有一个恐同的餐馆白人老板,为的就是渲染那个时代对同性恋的排斥,我个人觉得这个人物加的太硬,意图太明显。
女主的闺蜜是个黑人,她和女主刚好相反,是个话唠,让我想起《阿甘正传》里那个世代养虾的小伙。但其实在多语的背后,她也是”失语”的,在家庭中受着丈夫的压迫。
眼镜科学家,代表着少数裔移民。
男主虽然不是人,但他能爱,也能做爱。这个人物其实就是童话中王子,他虽然在人类世界让人拿电棒怼,但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他可是受到万民崇拜的神,落难的贵族就是童话中王子的变体。
这个形象最初应该是来自1954年的《黑湖妖谭》,托罗说过这部电影中的人鱼怪兽对他影响很深。
而反派是清一色的白人,一脸横肉冷血残忍。这次的大反派我觉得塑造的不好,童话里的反派有两种,一种就是纯粹的恶,比如拿着药瓶非得搞死王子的老巫婆,另一种就是让反派与主角产生某种感情纠葛,这就高明一些。但《水形物语》中是一坏到底,编剧得是有多讨厌中产阶级白人啊!
LGBT、黑人、移民、女性、反白人精英主义,都暗藏在这个人物构架中,我不得不说,美国当下“政治正确”的几颗龙珠,《水形物语》都收集齐了,再加上有几段致敬老电影的设计,托罗的完形填空功夫真是一流。
但其实作为普通观众,特别是一个中国观众,我不太感兴趣这些人物背后代表着什么,而更关心他们的性格流动是不是精彩,人性中善恶的交锋与转换才是“戏”,但《水形物语》中主要人物的身份一旦设定完成,他们就静止不动了,接下来就按照这个身份“该怎么样”往下演,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我们每个人看一部电影如果觉得好,那一定是把自己代入到了某个人物身上,但《水形物语》里,我不知道该往谁身上代。
女主么?我觉得她也并不可爱,当反派被人鱼兽攻击,断了两根手指,她像拿薯条一样把血淋淋的断指放到袋子里,嘴角甚至还有点微笑....就算那是反派,但这个举动也太反常,何况此时她和人鱼兽还没相爱呢,那一刻,我只觉得她缺乏正常人类的情感。
她希望邻居帮她一起偷人鱼,邻居害怕触犯法律,她用手语说:“你不帮我,你就不是人”!....还有在解救的时候,同伴把岗楼小哥一针给扎死了,人家只不过忠于职守查了个证件而已,小兵的命也是命啊!这种为了我的爱全世界都可以去死的逻辑我实在是接受无能.....介不就一女病人么。
我一开始对于他们俩怎么产生爱情那里很不满意,觉得怎么看一眼,比划两下,给个鸡蛋吃就爱上了?不过我最后释然了,结尾女主跳到水中后,脖子上的三道伤痕很明显的变成“鳃”的模样,这说明,她原来就是条鱼!
人鱼见人鱼,两眼汪汪,那他们一见钟情、包括之前女主的冷血就说的通了,你们开心就好。此处应有BGM:
但我并不喜欢这个暗梗,这一杆子把人类文明全给否定了。鱼之间的爱才是爱,人之间的都是讨厌恶心呸?《美女与野兽》虽然看起来也跨物种,但“兽”只是被诅咒的人,最后还是得回到人的阵营中来,表现人的情感。看到有评论说里面表现了“爱情可以跨越物种”的大爱理念,我生活中没见过谁爱上过其他物种,缺乏类似体验,对这样的态度,我没法被感动。
不过我得承认,结尾那段水中的戏,拍的非常美,红色高跟鞋脱落,暗示着他进入到了“鱼”这个原本属于她的身份。托罗在视觉上确实有一套,这部关于水的电影,本来应该是蓝色的,但他加入了绿,很独特。墨西哥人似乎很喜欢绿色,有一种琥珀叫墨西哥蓝珀,就颇像这个色调。
德尔•托罗把背景放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也是有所指的,那时候的美国如日中天,是世界老大,现在川普说“让美国再一次伟大”,这个“伟大”,就是暗指那个年代,不过德尔•托罗一向很反川普,所以把那个年代描绘的黑暗加没人性,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你看过资源了,我觉得基本就不用再去影院刷,因为有些画面被处理成下面这样了。

而且说是没删减,我觉得至少删掉了一分钟,包括女孩自慰和两人共浴的场景,节奏明显不对,反派侵犯女主那里也没有。
不过删不删剪,并不影响我对《水形物语》的评价:光影炫彩,故事没劲,我给7分。
我相信在若干年后,还是会有人提起《三个广告牌》,感叹于它剧本的精妙与精彩的表演,而《水形物语》只会存在于奥斯卡历届获奖作品的名单上。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发条张亲测推荐的好物-------
这周推个“控油洗发水套装”,品牌挺逗,叫“YU”。
最近饱受掉发困扰,每天洗头还是油呼呼,这产品半个月前就收到了,我试用了半个月效果不错才敢拿出来。就我个人来说,确实有用,现在两天一洗都不油,掉发明显减少。
不过我不敢百分百保证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效,因为每个人发质都不同,我是属于那种黑、硬、油性大的发质。套装有两瓶,一个洗发水,一个护发素,也可以单买。
感兴趣的同学看下面卡片里的详情,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