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批判性思维ABC
与你分享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常识与思考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载到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媒体转载C计划的原创文章,请联系小C,注明作者,在文首标明文章转载自C计划,文末保留C计划简介二维码,并以“阅读原文 ”的方式回链到本文。
快乐童年 vs 卑微成年
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怎么办?
十万加热文《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获得狂转狂赞。
作者上重点中学的女儿开学了仍不想上学,还想去看大海,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快乐了,将来怎么办?作者想起了自己曾经面试过的一个应聘者,从小被家人惯着,也不好好上学,说开心最重要,结果长大了没有高学历,没有一门手艺,连安身立命都做不到。相反的,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因为孩子有出息,生病了也能在大城市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作者说,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去争夺,一旦遇到危机,就只能在困难面前束手就擒。所以,她宁可欠孩子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她低声下气的成年。
快乐童年和成年后的竞争力,如何取舍?
如果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八要素,会如何来系统地思考这个具体的教育问题呢?
批判性思维八要素,是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的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提出的分析框架,也是批判性思维领域最为经典的工具模型之一。它包括:目标、问题、概念、信息、假设、推断、立场、后果八个部分。
用一系列关联的问句串起来就是:你当下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个方案是基于正确、充分的信息、概念而推断出的吗?背后有没有隐藏的错误的假设?如果从其他的不同立场来看,如何评价这个方案?这个方案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个方案符合你的最终目标吗(目标本身合理吗)?
当我们面对复杂问题,八要素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厘清思路,切入核心问题,全面思考,理性决策。(关于八要素想要了解更多?戳我
你可以用八要素来分析婚恋中的难题,完成更高质量的工作报告,设计更好的项目,为解决社会问题出谋献策……
在十月C计划线下主题工作坊中,伙伴们在导师的引领下围绕教育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看看八要素的具体运用,试着把这个工具运用到你当下面临的子女教育问题上吧!
教育目标
这篇文章的作者,作为母亲,她设定的孩子教育的目标是“不要卑微的成年,要有争夺资源的能力”。
这个目标本身有问题吗?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仅仅停留在物质成功,还是获得幸福的能力?是从自我利益最大化中获取价值感,还是从利他、贡献社会中得到升华?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自我实现和获得幸福,会不会在生存能力上有很大的缺陷?
家长说的“争取资源的能力”,具体是指要到什么程度?能养活自己,还是要有车有房有权有势?家长有更加量化和具体的目标吗?
如果家长有多个教育目标,比如专业能力过硬、发展兴趣爱好等,是否有给排列过优先级?当几个目标在实践当中互相冲突时,如何取舍?
问题
作者面临的具体问题是“孩子不想上学,总想玩”。
产生这一问题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是否揭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尤其孩子已经到了上中学的年纪,尤其上的也是重点中学,在这个看上去很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下,为什么放了漫长的暑假都不想上学,总想玩呢?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内因、外因?(关于结构化归因,戳我
外因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来看,内因从孩子的天赋、特点、兴趣、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等来看。这后面,是不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家庭榜样(父母是不是爱学习的人)、兴趣引导(海边玩可不可以发散出地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日常习惯培养(50天暑假都在玩,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建立日常学习机制吗)、学校学习环境(是不是作业太多,觉得挤占了所有的娱乐时间造成逆反心理)等等问题?
信息
作者用来支持结论的核心信息是两个案例。
然而,这些信息的质量如何?我们会从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去评价。
对于作者身边的事情,我们的真实性、准确性可能不太好评判,但这里信息不完整是很明显的问题。
比如,同事的亲戚长大了一事无成,真的是因为小时候太快乐了吗?他小时候是什么成长经历?高中老师的孩子现在什么状态?有没有获得快乐的能力?他小时候就一定是不快乐的吗?
为了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还需要哪些更高质量的信息?是否应该通过更多教育的专业书籍和报告等渠道,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
概念
在作者的决策过程中,快乐、卑微、努力、吃苦等概念是核心概念。
这些概念是清晰的吗?当你希望孩子不卑微时,具体所指是什么?当你希望孩子放弃快乐时,放弃的是哪个层次的快乐?
假设
作者的决策背后隐藏着哪些关键假设?
比如,快乐的童年和长大成才是必然矛盾的;快乐的童年和努力的童年是矛盾的;让孩子玩,快乐,就是放纵她。一线大城市以外的素质教育就是放纵和图轻松。只有快乐的童年和不快乐的童年两种类型,没有第三条道路。
那么这些假设是否合理呢?有没有快乐地探索、思考的童年?
推断和结论
作者的推断过程是这样的: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所有小时候图快乐的孩子长大了都卑微,小时候努力的长大了才有能力争夺资源,所以我的女儿应该在小时候放弃快乐,才能长大了有所成就。
怎么去评价这个推断?它是个好的推断吗?两个例子可以概括所有的孩子吗?是小时候的快乐导致了长大后的失败吗?小时候吃苦就必然导致长大成功吗?
立场 / 视角
作者一直采取的立场是一位母亲、决策者、说服者。然而,这个教育问题,还涉及到其他家庭成员、学校老师等不同立场方。
比如,我们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中学生的孩子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有没有尊重其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她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想法?也许她能提出创新的安排方法?比如娱乐和课程的分配?比如她认为自己会如何生存?还是仅仅作为客体被动地听从安排?
后果
作者的解决方案可能会产生哪些可能的后果,包括好的后果和坏的后果?作者的方案会不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或者孩子虽然被动接受了枯燥的学习生活,却以功利心态取代了好奇心,考上名校却丧失了快乐和学习的能力?
经过这番分析,你是否有了关于孩子教育的新的思路?批判性思维八要素,帮助我们彻底分析和评估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对现有目标、信息、假设、推断等要素的审视中,寻找更好的决策基础信息,帮助我们找到更优的出路。
快来运用一下吧!
还想看我们如何用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结构化归因]
[图尔敏模型]
想更加系统的学习批判性思维?
戳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我们的线上课程吧~
正在报名!
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报名表
大脑加速器
11月22日起,三周时间,区分观点与事实,学习论证基本常识。
PlanC-Edu
Civic Edu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或许你还想了解更多
思辨 X 赋能 X 改变
Change your mi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