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比起剃头,更想问的事:你吃焖子了么?
龙抬头的日子,又叫青龙节、春龙节,那恰逢龙年的龙节,那今天就很适合聊聊和“龙”有关的话题了
中国人都很喜欢龙,我也不例外。看到各种和龙有关的东西都还蛮动心的,比如最初看到《黑神话:悟空》中的白龙,就很激动。
但这几年,尤其是龙年以来,看到很多关于龙的文章,让人挺想吐槽的。比如之前看到北京某大学考古系某教授的文章,上来就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
可能是网络文章看多了,可能这位教授并没有仔细考察,就随口说出了这句自古以来。但实际上中国人什么时候才
开始逐渐广泛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呢

1978年12月。
最近几年一直都有关于龙翻译成loong还是dragon的争论,今年格外热烈。
我个人是更喜欢loong的,所以今年春节我们公众号给大家拜年的时候,也是用的Loong。
但需要说明的是,认为该保留dragon的人也有自己的道理,比如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的确西方人也搞明白东方dragon和西方dragon根本不一样,甚至都有“反向文化侵袭”的可能 —— 现在大英百科Britannica的dragon词条,图用的都是北海九龙壁了。如果现在再改,很可能又会造成各种混乱。
这本身应该是一次历史、文化、传播、翻译等范畴的学术讨论。而网络上的很多时候,包括一些“学术圈”人士,却很喜欢将这个学术问题上升到民族感情,从而来论证自己的绝对正确性。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一边说传统文化、民族自信,一边却在曲解甚至篡改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就像有些网络帖子,开始讲故事:因为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所以英国侵略清朝的时候,把龙翻译成邪恶的dragon,是为了丑化中国云云......这里先不说把翻译出现的时间推迟了几百年。也不说
西方的dragon不都是黑暗邪恶。关键英国自己都能算成“dragon的传人”。传说中,代表盎格鲁撒克逊人是白龙,代表威尔逊人的是红龙,到现在威尔士旗子上还是红龙。
而且,“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伟光正高大上的。更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老祖宗。
屠龙在西方奇幻小说里是英雄,在中国也是了不起的,《庄子·列御寇里还有学“屠龙技”的故事。只不过中国人都知道龙是假的,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之物。“屠龙之技”才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实用性的技巧。
而故事里真打龙杀龙的也不少,中国人也没觉得民族感情被伤害了,而是觉得真是厉害的人物。《西游记》里对龙根本没什么尊重,孙悟空刚出道就能欺负龙王。魏征更是做个梦就斩了泾河龙王。而《封神》里吒干脆扒龙皮抽龙筋,一样是被民间津津乐道的英雄事迹。
所以多看看中国传统文学,就理解龙的文化意义,别到了《黑神话》上市,看到悟空打龙都要生气。
因此中国人不会认为自己是龙的后裔,或者龙是伟大的神明之类的。龙是神兽之一,也是高高在上的代表,但中国人信天地祖宗,对于这些神兽,不会真的像一些外国宗教那样去当做神明一样信仰崇拜,所以“龙王庙”的势力范围,和香火排名一向都不算高。
我们看传统文化中的龙,与其说是神明,不如说是“神的坐骑”。黄帝骑应龙,唐僧骑小白龙。《山海经》中记载的用龙当坐骑的神,竟有五、六位之多。
就算不记得这些神仙故事,仅从“乘龙快婿”这个成语上,也能理解“龙”在传说中,是个什么地位。

当然,随着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把龙穿在身上,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之一。在历史上,龙的地位的确是在不断升高。但传统文化中,与其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不如说“皇权”才是龙的传人。龙逐渐成为了权贵以及皇族的符号象征。“龙子龙孙”,也一般只用来指所谓“权贵子弟”,也就是官二代、富二代们。
只不过即便如此,从周到清,历朝官方服饰规范,比如“十二章”里,龙基本都只能排在第五左右,排在日、月、星、山之后。
所以龙被翻译成“dragon”的时候,中国还是世界的文明灯塔,而当时的中国人之所以没有觉得是被侮辱而愤怒,应该不是因为什么民族不自信,而是并没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是“龙的传人”。
毕竟如果真觉得龙这么崇高,中药里就不会有“龙骨”这味药材了。
其实万一古代中国人真得觉得dragon的翻译是侮辱,那第一个倒霉的肯定不是西方龙,而是印度龙。《佛经》和金庸小说八成先要禁一禁了。
因为《天龙八部》中的龙,是佛教从印度神话中引入、翻译的。而它对应的,其实是印度那迦,也就是naga,是有一个或者七个头的蛇神。
被佛教从印度引入中国之后,为了方便理解,那迦被翻译成看上去有点像的龙,但当时的人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满。有趣的是,反而现在佛教中的龙神,有时候已经从南亚风变成了东亚风。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天空战记》中,修罗王是狮子、天王是虎,而龙王就是一条青龙了。
那回到开始的问题,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自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呢?
答案是45年前,1978年底,还在台湾的侯德健写了一首校园民谣《龙的传人》,一下火遍了台湾校园,并随着两岸互动,在大陆地区同样开始流行。在1988年的龙年春晚,侯德健还登台唱了这首歌。
如果我们在文献、论文的各种搜索平台上搜索“龙的传人”,会发现最初出现这个词的时候,都是讲流行歌曲。
而“龙的传人”这个词实在是太形象,尤其是在当时两岸氛围下,这个词特别能表达人民的心声,表达大家对于中华民族从屈辱历史中再次崛起的期望和热情。因此一下就成为了常用词。
毕竟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因此“龙的传人”这四个字,一下就将我们,和我们所热爱的中华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里的“龙的传人”只是一个比喻。如果真的因为这个词说太多,搞起了什么“龙子龙孙”、“龙崇拜”,而把真正要学习、传承的传统文化丢在一边,就舍本求末了。

最后,如果真的那么在意龙,觉得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甚至觉得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也没问题。只是我给个更好的建议—— 不要去争什么龙的翻译,龙有几个爪趾之类的,而是真正把龙的名字改回来,呼吁多使用“龍”这个写法。
关于龍字,今年写过一篇相关的(点击阅读:龍年春晚主题的这个“龘”字,是笔画最多的汉字吗?)而简体字和繁体字的话题我也写过很多次,简体字简化中有些是对的,是好的,但也有些是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髪”和“發”的合并。
而“龍”和“龙”,如果不在意龙的形象,只当做神兽,神仙坐骑,也就算了。如果很在意,那下面哪个字,才能表现下图中龙的庞大身形、遨游于天空的气魄,能表现出皮拉夫大王初见神龙时的惊骇呢?
更何况,简体字的龙,一般认为是从草书“龍”字右侧的“尨(mang)”字而来。
而这个尨字,在古代其实很少被用作龙的异体字,它的常用含义,包括现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都是:长毛狗。的确不是很配得上龍的身份。
而另外一个简化了“龍”字的国家,日本,简化的“竜”字也很多人吐槽,毕竟太像“龟”了。不过这些年了日本流行文化中也有变化,东方龙开始回头用“龍”字,而西方龙,和恐蜥(恐龙)则继续用“”字。逼格一下就拉开了。
而作为龍的故乡,或许这是热爱这个文化符号的人,未来也应该考虑一下的?
就聊到这里吧,外卖的焖子到了。
最近文章

1
本期团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