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一小时爸爸
来源:一小时爸爸
文章已获授权
这两天的热搜中,有这样一则新闻:黑龙江林口县的一名32月龄的女童在住院治疗期间死亡,因为在死亡前一天开始使用阿奇霉素输液,因此媒体以“疑注射阿奇霉素后死亡”为关键词发布了新闻。
先说一句职业病的题外话:讲真的,现在媒体从业者的语文水平估计还不如中学生,注射阿奇后死亡是事实,有什么“疑”的?有疑问的是两者有没有因果关系,标题至少要改成“疑因注射阿奇霉素死亡”才通顺些。
当然,之所以这个新闻引发这么多关注,也是因为标题中带了阿奇霉素的名字。阿奇霉素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而最近肺炎支原体的流行,阿奇霉素更是出现在很多孩子的处方单上。这自然会让很多家长对于和阿奇霉素有关的死亡事件非常敏感。

但具体的死亡原因,是否和阿奇霉素有关,如果有关是因为过敏还是药物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等尸检后,相关部门给出正式报告之后才能知晓。
问题发生在开始输阿奇的次日,这让阿奇的嫌疑比较高,但药方中的其他药物也都可能是原因,还存在药物之外的因素导致死亡的可能。

虽然现在不会有定论,但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已经很多人吵成了一团,一些人认定就是阿奇霉素的问题,另一些人则认为阿奇是给其他药物,比如恶名昭彰的“炎琥宁”背了锅。而最终毫无意外的又成了中医粉和中医黑的混战。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大家在乎的从来都不是事实,而只是立场。
当然,每个人都有立场,也都可以有立场。比如我的立场就是:与其因为自己的好恶就提前下定论,不如在表达哀悼的同时,基于已知的情况去看看我们现在有什么可以参考和警惕的。
所以,我们先看一下新闻媒体“上游新闻”对事件过程的报道。
其实,即便不考虑最终导致孩子死亡的原因是阿奇霉素还是其他问题,我们也能在这个事件中看到不少问题。
比如,在10月29日,患儿最初在牡丹江的三甲医院就诊的时候,得到了“症状较轻”、“普通细菌感染”的结论。而下午回到县里人民医院的时候,却在胸片、彩超无异常的情况下,住院治疗。

所以导致最终悲剧的最初一个问题:
孩子是不是该住院

如果按照牡丹江三甲医院的判断,那孩子的症状并不严重,也没有肺炎等问题,那为什么回到县里却安排了住院。住院对于症状比较严重,有一定风险的患者来说,可以有更方便监控症状,及时治疗的好处,但对于症状不严重的孩子来说,却增加了过度医疗,或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住院的问题上,往往会遇到两个极端,一些医院一床难求,需要住院的患者也没办法住院,而另一方面有些时候,原本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却被住院,既浪费了医疗资源,也给患者本身增加了风险。当然本次事件里住院的决定是医生的建议,还是家长的要求,我们还不清楚。
而更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则是在住院的十几天中,医院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
根据照片上的说明,从入院到死亡,医院连续11天给患儿输液头孢唑肟和炎琥宁。这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了。
这些年我们说过很多次关于输液、抗生素以及中药注射剂滥用的问题,没想到在这次的事件中,一次都看到了。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畸形产物,既不符合中医药的传统,也不符合现代医药的标准,说白了就是中成药集团敛财的手段。在过去几年中,几乎每年药监局给出的年度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中,中药注射剂都是被聚焦的重点。

此次事件中用到的“炎琥宁”就是被点名无数次的一个。有趣的是,在这次新闻的各种争论中,无论是反对中医药,还是支持中医药的,两方都不承认“炎琥宁”属于自己的阵营。可见这类药物的奇葩级别了。
早在2009年,药监部门就特别通报了关于炎琥宁(穿琥宁)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当时给出的建议包括,严格掌握和限制炎琥宁注射剂的使用,尤其是对儿童患者。
如果按照新闻中描述的病情发展经过,同样可能有被滥用问题的,还有连续11天输液的头孢唑肟。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住院的11天,连续使用抗生素,却似乎没有做过病原体的检查,来确定是什么问题导致孩子病情没有好转。
病原体不同,对应的药物也不同。确定了病原体才能更好的对症用药。门诊因为时间问题,往往很难进行病原体培养检测,而在住院期间,因为治疗时间长,所以检验确认病原体,根据结果来指导用药才是正确的。
在2021年,卫健委给出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10个目标中,就有“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这一条,要求医院给住院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头孢唑肟这类“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应该先做病原体培养,来减少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但在此次新闻报道提供的资料中,并没有看到有做这方面的检查。或许如果做了,就能确定孩子真正感染了什么,可以精确打击,而不是地图炮似的连续同时输11天的炎琥宁(抗病毒药)和头孢(抗细菌
),然后又开始输阿奇霉素。

而在2021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10个目标中,还有一条,就是“降低住院患者输液使用率”。
之前我在文章中说过很多次滥用输液的问题。输液不是不能用,但前提要看是否有必要,不要滥用,并且在输液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看护,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要及时停止和救治。
但根据2022年的不良反应报告,滥用输液造成不良反应的问题依旧很严重:输液的人次数要远低于口服,但不良反应报告却占到了整体一半,比口服还多。
所以,目前将导致孩子死亡的直接原因,归结于阿奇霉素、
炎琥宁、头孢或者任何其他因素,都还太早。但我们根据新闻报道,也能看出来,孩子从最早被牡丹江三甲医院判定为症状较轻的普通细菌感染,到最后不幸去世,中间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也希望这些问题最终能有详细、客观的答案,来确定原因,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毕竟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以及它们带来的风险,其实是在全国很多地方,包括一二线城市,都普遍存在的。
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一群爸爸的科学亲子育儿媒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