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作者 | 米丽萍   
 推荐人 | JIANG
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他凭借250亿身家,位居全国212位,是新疆第二大富豪。
他从草根起家,打造了一个以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集对外贸易、建筑工程、酒店旅游等10余种产业为一体的商业帝国。
2014年,格鲁吉亚总理亲自给他颁发了“最佳外资企业家”奖。
他创业之初就立下三个规矩:不轻易贷款、不卖地皮、不上市。几十年来一直遵守着这些原则。
他也是505个孩子的父亲,自己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经常吃职工食堂,却为收养的503个孩子斥资几千万,专门修建了福利院和学校。
他就是米恩华,是新疆华凌集团的“头”。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低调”企业家的故事。
01
 辞去铁饭碗,借3万元下海 
米恩华出生在山东泰安,四岁的时候随家人迁到新疆。因为家境不好,便中学辍学,赚钱养家。
十几岁的年纪,上山采石、工地搬砖、餐馆端盘子……米恩华什么赚钱干什么,最忙的时候甚至同时打三份工。
就这样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8年后,22岁的米恩华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乌鲁木齐城管办市场检查员。
这期间,他广泛接触商贩、了解了市场管理模式,渐渐动了下海经商的念头。
1988年,当米恩华把辞职创业的想法告诉亲友时,大家都表示不理解:“铁饭碗”可不是想端就端的,你这太冒险了。
但他父亲什么也没说,给了他700块钱。
再加上东拼西凑,米恩华带着3万元启动资金,开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华凌商贸。
乌鲁木齐华凌综合市场
运营初期,“一切从零做起,摆地摊、开小商店、卖童鞋、卖玩具,什么都干。”
但小买卖只能吃饱饭,米恩华一直在琢磨怎么挣大钱。
1989年的一天,他发现了位于乌鲁木齐红山的露天电影院,虽处黄金地段,却使用率极低,后来几乎都不放电影了,仅靠门口出租几个柜台赚钱。
做过市场检查员的米恩华,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跟管理部门协商,大胆出“高价”,最终以8万元一年的价格租下了这片地,从此米恩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他把电影院改装成红十月市场,设立了200个摊位,场地、管理、服务一条龙。
当时的乌鲁木齐虽然有个体户商贩,但没有像样的集贸市场,很多商贩都是在路边流动摆摊,经常与城管“打游击”。
而红十月的出现,正好为商贩们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地儿。200个摊位一经推出,很快就招租满员。
连米恩华也没想到,到年底他就赚到了8万元,毕竟1989年的8万元是当时普通公务员工资的50多倍。
随后几年,米恩华不断拓展商业版图,红十月超级市场、五金汽车修理厂、华凌餐厅等企业相继问世,资产积累迅速突破百万大关。
1992年,米恩华准备进一步扩建红十月市场时,一纸红文件给他按下了休止键。
02
 市场两次搬迁,成为“市场魔术师” 
原来政府准备在他开市场的位置建公园,在西大桥下的一块河滩上为他划了一块空地,而且让他十天之内搬走。
米恩华跑去空地一看,心更凉了:年久失修的两条臭水沟横贯南北,臭气熏天,遍地垃圾。这地方建市场能有人气?
但听到来往汽车的喇叭声,米恩华有了信心:这地虽然现在看着荒废了些,但交通便利,肯定能做起来。
于是,在红十月市场投资尚未全部收回的情况下,米恩华没要政府一分钱,配合地将市场迁到了西大桥北侧。
也许是管理有方,也许是区位便捷,搬迁后的市场,业绩不降反升,很快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建材批发中心,房屋、场地租赁收入突破600万元,年成交量更是高达上亿元。
然而,过了两年,1994年,由于城市规划需要,米恩华的华凌市场再次遭遇搬迁窘境。
这一次,不仅刚投入不久的市场建设资金尚未收回,这边的荒地也被附近的农民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小树苗,因此地价暴涨数百万元。
进退两难之际,米恩华再次选择不要一分钱,自己搬。
经营市场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为了留住商户,米恩华当众承诺:“只要商户们愿意一起搬入新市场,就可以免除八个月的房租,且房租三年内绝不再涨。”
上千名商户闻讯后,蜂拥而至,摊位立马一抢而空。连媒体都惊呼:米恩华真是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一年后,随着市场客流量的增加,当初租金3万元的房子,如今涨到6万元都有人抢着要。便有商户担心,米恩华会不会趁势跟着涨价。
结果米恩华只是笑着反问:答应你们的三年期限到了吗?
信守承诺的米恩华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不仅如此,他还立下了一个规矩:凡是有违反法纪、坑蒙拐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户,绝不姑息,直接驱逐。
到1996年,遭遇两次搬迁的华凌市场,年成交额已达30亿元,租金收入近8000万元,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在国内位列前茅。
连原广州市副市长戴志国在考察完华凌市场后都直言:“广州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市场,全国也罕见。”
这种开一个市场火一个的魔力,犹如点石成金,令无数商界同行都深感佩服,米恩华也因此赢得了“市场魔术师”的美称。
此后几年里,华凌国际商贸广场、国际汽配城项目、陶瓷洁具城、二手车交易市场相继建成。
而围绕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服务,米恩华又先后对进出口贸易、资产管理、物流、物业、建筑装修等行业布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2004年,米恩华凭借20亿身家,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39的富豪。截至目前,米恩华一直都是新疆富豪中前三的存在。
但米恩华并没有止步于批发市场,他又在新疆开启了商业版图的大扩充。
2004年,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隆集团轰然倒塌,没有哪个企业敢贸然接手这个破洞百出的烂摊子。后来当地政府想到了米恩华。
在米恩华看来,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但当地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如果能巧思运营,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一拍即合之后,米恩华大手笔投入13.14亿元,在新疆打造草、饲、养、繁并举,肉、奶、皮、药兼营的大型产业链。
多年后,畜牧成了华凌又一大拳头产业。
接盘新疆第一企以及随后的滚动发展,让米恩华收获了可观的回报。从2001年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米恩华的个人财富在过去的22年内增长了24倍。
03
 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却不上市 
尽管米恩华在当地名声很大,但他本人是出了名的低调,在华凌市场里走一圈,估计能认出他的没几个。
后来真正让米恩华名声大振的是华凌集团以民营企业身份运作的“中国西部(新疆·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
在市场经营逐渐稳定之后,如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成为米恩华思考的问题。
几经调研,米恩华大胆涉猎了一个当时国内民营企业很少参与的领域来延伸他的商贸产业。
他说:“新疆与周边8国接壤,历史上就有着贸易往来的传统。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用展会做文章,以会促商,让华凌市场的生意做大,让华凌的名气叫响。”
虽然由民营企业承办大型博览会的并不多,但米恩华相信,华凌市场有着多年的建材特色,还有多年的客户资源和产品品牌的积累,这些都是成功的基础。
从1998年开始,华凌集团连续举办了10届“中国西部(新疆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
“第一、二届我们都赔了,第三届开始略有盈余,到第四届己经开始赢利了。但是,即使在赔钱的情况下,办建材博览会也比1000万元的广告费还管用,华凌的品牌叫响了。”米恩华说。
后来,他又举办了房交会、国际工程苗木博览会、汽车展、各省名优产品展、私营企业展示会等,仅房交会就举办过十几届。
逐渐地,华凌集团形成以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集对外贸易、建筑工程、酒店旅游等10余种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格局
对于一些人关于多元化是企业发展陷阱的疑问,米恩华说:“有钱为什么自己不赚呢?比如市场做大了,商户需要住宿、娱乐、招待宾朋,我们就建了五星级的大饭店。
我们自己的队伍来设计、建筑、装修,华凌大饭店内所有的家具也都是自己的木业公司设计制作,比外请的要减少30%的费用,而且工期、资金和质量上都能保证,还减少了扯皮现象,减少了商业风险,这也是多元化的好处。”
2002年,华凌集团投资13亿元开始实施的现代化肉类联合加工生产综合项目开始运作。
米恩华说:“新疆的杏子几毛钱一公斤,但做成罐头升值几倍——更赚钱的在深加工部分。
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项目即使当时不赚钱,但也得干,重要的是项目的长远性和可发展性。
与此同时,华凌集团也开始走出国门。
2007年华凌集团到格鲁吉亚投资发展,先后在格鲁吉亚建立两个木材加工厂;取得多个金属矿、石材矿等资源类项目的勘探开发权;先后购买了8.8万方/年共计20年的森林采伐权;还建设了占地上千亩的免税自由工业园。
2012年,华凌集团收购了格鲁吉亚BASIS银行90%的股份,成为第一家在境外收购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
在当地,华凌还有木材开采及加工、华凌自由工业园等项目,是格鲁吉亚第一大外资企业。
随后,又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投建了“华凌国际经济特区”。该项目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格鲁吉亚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2014年,格鲁吉亚总理甚至亲自给米恩华颁发了“最佳外资企业家”奖。
格鲁吉亚总理马穆卡•巴赫塔泽会见米恩华
令人惊讶的是,华凌集团的产业,前期都需要不少的投资,米恩华却自始至终都使用自有资金滚动开发,几乎没有动用杠杆,在企业家群体中堪称异类。
米恩华在华凌创立之初就立下了三个规矩:不轻易贷款、不卖地皮、不上市。
他经常说:“事业如碗,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
1998年,华凌集团已经发展到1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贷款却仅有5500万元,即便是银行主动找上门,米恩华都谢绝了。他常说:“靠贷款过日子不会长久,靠自己滚动发展企业,才会有后劲”。
华凌集团有一套自己的低成本滚动发展策略:通过预售一部分摊位的租金和订金,以及建好一块,运营一块的策略,来筹措建设资金。
对于资本市场,米恩华始终持保留态度。
2002年,唐万新兄弟的德隆集团如日中天,德隆系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米恩华却对媒体直言,他不喜欢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更看重健康的现金流。
在他看来,企业发展不只是上市融资一条路,直至今日,华凌也没有上市。
04
 505个孩子的父亲 
 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 
除了拥有巨大的商业帝国,米恩华家的户口本也很多,足足有一米厚。
他拥有505个孩子,其中只有两个是他亲生的,其他503个都是他收养的孤儿,来自新疆不同民族和地域,年龄不等,遭遇迥异。
米恩华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们
2001年,政府指定和田地区的于田县成为华凌集团的帮扶对象,这也是新疆第一个民营企业对一个县进行对口扶贫。
起初,米恩华的选择是捐建希望小学——赞助于田县100万元,修小学,教育扶贫。
但去了那里考察之后,米恩华才发现,一所小学很难改变当地孩子的命运,那些童稚又迷茫的眼神,让这个雷厉风行的男人,蓦地揪心良久。
“与其给他们钱,不如给他们温暖的生活和好的教育。让他们自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米恩华如是说,也如实做了。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孩子被送到米家,小则几个月,大则十几岁。无依无靠的他们都在米恩华那里,开始重新有了家。
一开始,米恩华夫妻俩和十几个孩子一起挤在华凌市场顶楼的房子里。后来家里人越来越多,米恩华索性斥资几千万,为孩子们修建专门的福利院和技工学校。
“卫生巾都得大包大包地批发,女孩子们到了青春期,许多事情都需要操心。”面对丈夫的抉择,妻子杨小玲成了坚强后盾。
她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甚至主动辞掉了原来的会计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大家庭的管理、照料中。
米恩华除了给这些孩子提供温暖的家和良好的教育外,还为他们制定了一个10年发展规划:送孩子们去内地学汉语,鼓励大家努力学习。
如果成绩优异,就积极深造;如果念书不行,就学习酒店管理、汽修、计算机等专业技能,毕业后,如果孩子们愿意,华凌集团将提供就业岗位。
很多孤儿刚来到米家的时候“精神状态和卫生状态都很差”,内向、自卑、缺少交流。
后来的他们,有的出国留了学,有的当了酒店服务员,还有的去歌舞团学习心爱的舞蹈……
米恩华说,“对他们的培养,不是要对我或对华凌有什么回报,而是要他们将来有能力,有本事立足社会,当然,我更希望他们知道回馈社会,回馈国家。”
收养503个孩子,都可以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但直到2005年,米恩华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首届“百位慈善人物”,大家才知道他的善举。
身价上亿、对慈善事业大刀阔斧地米恩华,却一直坚持简单低调的生活。
他喜欢到职工食堂就餐,因为对他而言,职工食堂里的一碗拌面和从小吃到大的馕,比山珍海味来得更实在。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米恩华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
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米恩华却坦然道:“企业做不好,就算拥有一间豪华办公室又有何用?企业要是做好了,就算我躲到荒山野岭,需要的人也会想尽办法找到我。”
米恩华的名片上除了“米恩华”三字外,只印有President and General Manager(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此,有人称他“米董”,也有人叫他“米总”。
但是从外表上看,他怎么也不像“企业家”“大富豪”,更不似“大款”,他就是一个普普通人的形象。似乎称他“老米”更贴切些。
曾经跟米恩华共事过的同事,这样评价米恩华:“他内向不善言辞,但暗藏霸气,好像天生有领导才能,身边总跟随着一群人,大家都很信服他。”
确实如此,米恩华沉默寡言、低调简单,却果断而有力量。
他的身边也确实总跟随着一群人,因为他用非凡的领导才能,吸引了一大批商户的青睐。
因为他心怀慈悲,收养了503个孩子,承担起了一个强者对社会贡献的担当。
大家都很信服他,因为他值得!
05
 结语:“有多大碗,吃多少饭” 
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米恩华凭借250亿身家,位居全国212位。
和个人财富一样耀眼的,是米恩华旗下华凌集团的实力,截至2022年9月30日,华凌集团营收超过73亿元,总资产达577亿元。而庞大的商业版图,让华凌集团成为新疆实力最雄厚民企之一,也让它在新疆根深蒂固。
与同为山东人、业务同样跨度巨大的新疆首富孙广信完全不同的是,米恩华更“实在”。
孙广信堪称“垄断狂魔”,只要他进入的行业,总能让别人无路可走。而且他把资本运作玩得炉火纯青,资本市场甚至有了“广汇系”的说法。
但米恩华却近乎保守,即便是拓展业务也是围绕市场主业,更不会要求在每一个产业都做到第一。在海外投资,当地政府推荐的一些项目与华凌不匹配时,米恩华会主动推荐给合适的企业。
事实上,企业家最大的陷阱之一便是:总想与竞争对手争个高低,而忽略了企业的自身情况。
商业史上,这样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米恩华对此始终保持警惕。
“有多大碗,吃多少饭。” 米恩华更愿意相信实在的东西,亦如他白手起家走来的每一步。
身价上亿的米恩华格外喜欢走路,随时泡在市场里转悠,他的办公室很小,且常常锁着门。
很少接受采访的米恩华曾经在记者问他“你最喜欢的品质是什么”时,迅速地答出:“诚实,诚实很关键。”
商海历来多浮沉,风云突变未可知。
但这个草根起家的男人,身上的积极、诚实与慈悲,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强者风范。
本文转载自“正和岛”(ID:zhenghedao),聚焦商界大势与大事,理性地判断,建设性地表达。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公众号已改版
请大家为【首席访谈】点上星标
精彩文章不容错过!
—END—
首席访谈 | 热门视频推荐
 采访热线、商务合作
敬请联系:
手机/微信:15818596465 (许老师)
微信:DAISYYUAN318(王老师)
往期首席
推荐阅读
【湾区品牌力量】——对话粤港澳大湾区100位知名品牌创始人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