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敬业,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不敬业后果很严重。

什么是好工作?有个段子说:好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如果真有这么“好”的工作,那也不是为大多数人准备的。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使赚钱养家,工作的辛苦使他们产生一个错觉,一位如果衣食无忧不用工作,那么从此买入人生幸福的天堂。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哲学家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所以,当你有足够多的钱的时候,你不见得快乐。你有足够多的时间,也不是什么好事。最难打发的不是你讨厌的人,而是时间。职业是把人生的痛苦和无聊转化成幸福的途径之一。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西斯赞特米哈伊在研究画家是怎样工作时,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作画过程中,当作品画得越来越好的时候,画家好像感受不到劳累和饥渴,废寝忘食,只顾继续。但当画作完成时,他们只会开心一小会儿,然后很快对这幅画失去兴趣,作画时的“幸福感”荡然无存。他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flow)。他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简单来说,“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份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比如运动员的“巅峰”,艺术家的“思如泉涌”,策划师的“创意无限”。当心流发生时,人们一定是投注了全部精力,心无旁骛的,意念与行动因此得以完全协调,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或情绪。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此刻自我意识消失不见,时光飞逝而不觉,但幸福的感觉却比平日强烈,生命获得极致的发挥。
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时,会产生这样的一些感觉:(1)一眨眼1小时就过去了;(2)感觉做的事情很重要很有意义;(3)知行合一;(4)掌控一切;(5)激情四溢,快乐随行。
米哈里·西斯赞特米哈伊发现,沉浸在心流中的人们不但会感到深深的满足,也会无视时间的流逝,而且因为全力以赴手中的工作而彻底忘记了自己。他认为,能够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如下特征:(1)这些活动是自己的选择;(2)这些活动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3)人们对这些活动有主控感;(4)这些活动不会缺乏挑战性,也不会挑战性太高;(5)这些活动具备清晰的目标;(6)这些活动能够迅速得到反馈;(7)这些活动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克服障碍。
根据米哈里的心流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游戏对人很重要,第二,技术的进步会使很多事情游戏化。因此,也许未来某一天,你终于获得一份作。但是,你没有工资,还要付费。
1993年,《纽约客》刊登了彼得·施泰纳创作的漫画。在这则漫画中,坐在计算机前的一条狗对地板上的另一条狗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彼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其虚拟和匿名属性让人们可以充分隐藏自己,但互联网后来的发展完全超乎了人们的想象,现实和虚拟,人类和机器间的界限愈加模糊。
这种情形你想过没有?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一幅杂志的封面,这是2017年10月纽约客杂志的一个封面照片,这篇封面文章的标题叫黑暗工厂。
什么是黑暗工厂呢?它是工业界流行的一个说法,它的意思是在未来当自动化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在工厂的厂房里面已经不会再有人类工人。所以,厂房已经不需要有任何的照明设施,不需要开灯,在黑暗中机器轰鸣搞定一切。
企业管理顾问华伦.贝尼斯(Warren Bennis)讲过一个笑话。他说,在未来的工厂里面,除了机器之外,只需要一条狗和一个人。人的工作是喂这条狗,狗的工作,是防止这个人类去随便触碰机器。
总有一天,机器人会替代人。如果对物种进化做一个预测,那么,人类之后的下一个物种应该是机器人。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非常火,叫尤瓦尔赫拉利。他也把未来的人类分为两种:
一种人叫神人,可能只有2%的人或者比例甚至更低。神人掌握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所以他们拥有无上的权利可以聚集起巨大的财富。
另一种是无用之人,他可能会占据人类的绝大多数。为什么无用呢?因为当机器能够做完所有的工作之后,我们身上具备的劳动力也已经没有价值了。
当然了也有一种很乐观的看法会认为,当机器能替我们人类做完,我们人类不愿意去做,我们觉得过于枯燥,或者过于危险的工作之后,人类就拥有了大量的闲余时间,这些时间你可以用来娱乐打游戏,也可以用来去从事一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工作。
我们去看这种悲观的想法和这种乐观的想法,其实他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技术的进步会让人类不再需要工作,或者说只需要做很少的工作。
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前提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在人类历史上不是没有人这么想过,约翰梅纳德卡恩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也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1930年时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们孙辈的经济可能性》,我们回到1930年,当时是经济大萧条发生的第二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高其不下。很多人都在担心明天的工作和面包。凯恩斯就说以乐观的态度来看,未来技术进步会拯救我们,让我们免于物质匮乏的威胁。今天我们都很担心明天可能没有工作,在未来可能我们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在未来每个人每周可能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然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直到完全不需要工作。人类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去打发掉这么多的多出来的闲暇时间。
将近九十年过去了。我们再回头看,这个伟大经济学家的预言,我们会觉得非常讽刺。为什么呢?
有一部分人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可能都会超过15个小时,比如说吧,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访问里说,我现在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在北上广深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里面,流行着一种996工作制。什么叫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还有一种可能,你可能是正常下班回到家里,但是你还是会在微信群里跟你的同事讨论工作,回答你老板对你工作的一些提问。
所以猜中了开头,但是没有猜中结尾。
有段时间我经常会跟我的同事讲这么一句话:人类不喜欢工作,只喜欢吃喝玩乐。其实是人类对自己最为根深蒂固的误解之一。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流。所谓的心流,就是当人在从事某项特定工作的时候,他进入的那种物我两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面人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喜悦成就感价值感意义感。
我们相信在未来,应该会存在五种类型的工作。
第一种类型的工作,它属于顶尖的精英掌握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技术的科学家、科技企业家以及非常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当然这部分机会他只属于少数人。
第二类工作我们称之为管理者。对管理者的概念和今天我们理解的管理的概念,其实有一些些许的差异。今天,我们理解的管理者可能是CEO或者老板,但是在未来管理者被定义为是一个协助的发起者和统筹者。
第三类工作者,我们称之为激励者。来帮助他更好的去工作、更好的提升他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去安排他的作息,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去鼓励他激励他。
第四类工作者我们称之为服务者。在讨论未来工作的时候,有时候我会问我的朋友:你觉得机器人会取代海底捞的服务员吗?很可能不会。为什么呢?为服务者他提供的并不是物质服务,他提供的是一种情绪服务。他会让你感觉更好。而这种良好感觉是机器很难提供的。
第五种工作我称之为终身教育者。终身教育者呢,他是对应终身学习者的一个概念。在未来教育很有可能会回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未来教育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讨论的陪伴式的长时间的一种教育。
除了以上5种工作者之外呢,未来还会存在一种叫工作提供者的角色。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很喜欢做木匠活,但是非常显然这种工作机器能够比人类更完美、更精确的完成。但是没有办法,你就是可以从这个技能里面去获得你的心流,获得你内心的平静感,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会有一些机构有一些人,他们会开设一家工厂,提供工作给像你这样稀罕做某种事情的人。但是这家机构不会再发放收入给你。恰恰相反,你需要付钱给他以获得这份工作,就像你今天会付钱打游戏一样。
我曾跟一位出租车司机聊天,聊起职业,就问你觉得什么是职业呢?他说职业就是工作。我又问那什么是工作呢?他说工作就是干活呗。我又问:什么是干活呢?他说干活就是受累,又问什么是累呢?他说受累就是遭罪。简单地说,“职业就是遭罪”。
可见,不仅仅西方人认为工作是亚当受罚的一个过程,东方人也是职业是生活的必然之恶。理想的生活似乎是财务自由且不用不用工作。
我有一位朋友在退休的当天非常开心,他说,从此我就不用再工作了,我的人生将翻开新的篇章。结果呢,自由退休以后,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心情也起伏不定。无所事事的闲暇实在太难熬了。没有工作,也没有业余爱好,一个人活着有什么么劲呢?
但是我们也听过弗洛伊德说过这样的话,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所以工作是人生最有乐趣的部分,如果我们能够重新看待工作的话,你会发现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最多的心流体验,所以要能够学会像玩游戏一样地工作。
古人说,人生有三大悲哀:第一个少年丧父,第二个中年丧偶,第三个晚年丧子。
当今社会又有人又说,人生有另外三大悲哀:第一个酒喝不醉,第二个觉睡不着,第三个钱花不完。我这个人酒一喝就醉了,觉一睡就着了,钱一花就光了。所以我自认为我还没有这三大悲哀。
有人又说人生还有另外的三大悲哀:第一个,读一个没有兴趣的专业,第二个,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第三个,娶一个或嫁一个没有兴趣的配偶。
你想想看,在学校学的东西没兴趣,到公司上班没兴趣,躺在旁边那个没兴趣,这日子还怎么过?
因此,敬业精神也并不是大道理。
所谓敬业精神,首先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其次,如果没找到,就喜欢现在的工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