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辨清事实。
关键词:COVID-19;新冠病毒;
前言:
好多朋友问“饶-金辩论”中的“新冠病毒的毒力,到底会变强、还会会变弱”?
美国一直没有严格的封控措施,所以在接种疫苗之前,我们非常紧张和焦虑,也是天天盯着新冠病毒的毒力
,估算着自己和家人万一时的风险。

但打了第一针疫苗之后,关注的重点转到了真实世界中COVID-19的病死率;尤其是疫苗临床试验中展示的疫苗保护力和获批上市后的真实世界中疫苗有效性
哪一个因素是更能影响个人新冠感染预后的指标?
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研究和新药研发的王宇歌博士做了解释。
很多人问:
“不能放任病毒传播,因为谁也不知道病毒变异会使毒力变强还是变弱”。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只要它还是SARS-CoV-2,它的病毒学特征就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冠病毒变异主要突变Spike,这种突变不会让它致病、致死特性从冠状病毒变成埃博拉病毒。
另外,从去年新冠疫情进入Omicron流行以来,病毒一直停留Omicron,毒力基本没有变化。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反复强调的,新冠病毒毒力无论怎么变化,人免疫力(尤其是体液免疫)的变化,远比病毒本身毒力重要得多。
新冠病毒毒力变化和人群可以建立起来的免疫屏障比起来是微乎其微的。
评估病毒毒力的金标准实验中 ,Omicron在人肺泡上皮细胞中致细胞病变(空斑形成)比Delta下降了几倍,所以即使我们说Delta的毒力比Omicron高几倍,这种毒力变化也并不显著。
相比之下,即便注射了效果一般的疫苗,接种后血清抑制Delta的中和滴度(NT50)也能达到几十,这说明接种疫苗后即使把你的血清稀释数倍,依然能显著杀死病毒。
同一种病毒通过一些氨基酸突变形成的毒力变化,和人的体液免疫这种高效的病毒抑制作用比起来微不足道,这些毒力变化在人体体液免疫面前会完全被抵消掉。

所以说,
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率越来越低主要原因不是病毒本身发生了毒力变化而是全人类形成了对这一病毒的免疫力,免疫屏障已经广泛形成,这才是新冠致病、致死减少的关键原因。再来一种毒力强的突变株,依然不会回到2020年初的情况。
所以再次强调,没有打疫苗的应该尽快打疫苗。
小结:
我们也曾经密切地计算着新冠病毒新毒株的毒力到底如何?
粗略估算是:对于未曾接种疫苗且未曾感染者、年龄性别匹配的人群;Omicron突变株所致的病死风险可能是Delta突变株的1/4-1/3,约是原始毒株的2/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们公众号搜索“病死率”。
但正如王宇歌博士前面说到的,这个新冠病毒毒力的计算在真实世界中已经意义不大。
但真实世界中COVID-19的感染病死率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因为新冠病毒的病例病死率(CFR)受到病例报告的影响,所以感染病死率(IFR)
是一个更客观的指标。

2020年6月,Nature报告的新冠感染IFR数据。2020年6月报告,中国的IFR为0.66%,法国为0.7%【1】。
那时候还没有疫苗上市。
2022年12月5日美国病毒进化学家Trevor Bedford博士通过推特公布了自己对于新冠感染病死率(IFR)的估算【2】。
Beford博士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真实世界中,新冠病毒感染30天内,如果只考虑归因新冠感染所致的病死,则新冠病毒感染病死率为0.04%,与流感相近
新冠感染病死风险
与太多因素相关,包括感染者年龄、疫苗接种情况、既往新冠感染史、早期抗病毒药物治疗、重症期医疗支持、新冠病毒的毒力等因素。而病毒毒力是这其中最不重要的。

目前新冠病死率降低,主要是由于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建立起的免疫保护,以及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使用。
新冠病毒之所以成为大流行病,不仅仅是因为其毒力,而更是因为其极强的传染性;而新毒株的可怕之处,则除了传染性、还因为其极强的免疫逃逸

2022年1月11日(周二),美国最知名的传染病专家、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博士就表示【3】:
随着Omicron突变株如野火般在全美蔓延,很可能几乎所有人都会暴露于该病毒
但不是每个都会发病
接种了疫苗的人预后会更好
时隔一年再读我们当时(2022年1月)推文👇,是否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面对可能的第一波新冠疫情,所有人都面临考验。
具体到个人,防疫还主要是四大招戴好口罩以预防感染接种疫苗以预防重症、快速检测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高危者轻症时抗病毒治疗、重症时医院治疗)以降低重症/病死
(科学必将获胜!)
参考文献链接: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738-2
【2】 https://twitter.com/trvrb/status/1599830501803843584
【3】https://www.cnn.com/2022/01/11/health/us-coronavirus-tuesday/index.html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作者简介:
王宇歌 博士,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新药和疫苗研发。微博:子陵在听歌。
Mark 博士,一直从事临床免疫研究。博士毕业于协和,北京行医8年,美国新药研发4年,从事医学大数据分析6年。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