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开大学物理学院胡金牛教授火速“出圈”了。
原因是一份在南开大学官网公开的个人简历,
2006年本科毕业,2007年读研。


其中一行
,"不要问中间有一年经历了什么”
😂。
在介绍自己做博士后的经历时,备注原因“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
描述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同样风趣实在:有的方向“目前火的(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有的方向实验比较少,所以取得的成绩可以随便忽悠。
在荣誉称号方面,胡教授更将幽默发挥到了极致,贴心提示,如果不相信可以自行搜索。
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有幽默感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要接近;幽默感的父母更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亲子关系更加紧密;有幽默感的孩子更乐观豁达,更容易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幽默感也有助于减轻学习中的压力。
所以,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发现快乐、制造快乐的人生态度。
如何成为有趣的父母
如果父母很幽默,就更容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枯燥乏味,严肃无趣,培养孩子幽默感的社交技能就会很难。
所以比起培养孩子幽默感,更难的是培养我们自己的幽默感,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让自己内心有趣和丰盈起来。
用好夸张的语调和表情
如果我们本身不那么擅长幽默,可以借用一些幽默的绘本来唤起我们的幽默感。
比如我娃是比较粘人的,所以我买了一本描述亲密关系的绘本《我本来就很喜欢你》,《已经说过晚安了》和《你早就该回家了》。
每次我都会用模仿鸭子快速的语调和大熊憨憨又无奈的表情,孩子当然知道这故事蕴含的意思,但会不厌其烦的让我一遍遍的讲,然后哈哈大笑。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放松,觉得这样的亲子状态和我的状态是刚刚好的状态。
多玩亲子游戏
有本很著名的书叫《游戏力》,在这本书里讲的不仅仅提供了和孩子相处的方法,也提供了我们很多创造快乐的方法。多带孩子做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幽默感。
比如孩子晚上不喜欢刷牙时,我们可以假扮为刷牙机器人,让孩子指挥我们做事情;
孩子不爱喝水时,化身魔术师把水当做神奇药水;

玩躲猫猫游戏被孩子发现之后,当自己是隐形人一样催眠自己说,“不,你没有找到我”。
在游戏里的过程中配合夸张的表情,让孩子产生出乎意外的感受,这些都是游戏中的“幽默”成分。
多让孩子自己讲讲有趣的事
通过语言交流培养
想象力是创造幽默的基石,孩子天生愿意听有趣的故事,也愿意天马行空的编故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孩子。
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我们还可引导孩子编幽默故事,比如给经常读的绘本改变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
虽然孩子编的故事经常不合逻辑,情节跳跃,但往往他们经常会被这样的故事逗笑。当孩子被自己衣服穿反了,帽子戴反了的行为逗得哈哈大笑时,我们不妨加入他们或默默观察他们,这种包容和关注会让孩子的幽默感无拘束地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孩子天生都自带幽默感,只是不同年龄段幽默感的表现方式不一样,所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幽默感培养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岁—培养幽默感的开端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经过40年的研究,发现两岁是幽默感的最佳培养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通过肢体动作制造幽默,这个时期的幽默定义等同于有趣,比如躲猫猫、假装游戏都是孩子反复喜欢玩的。
孩子在创造幽默的过程中,很在意父母的反应和互动。如果我们给予的是热烈的反应,孩子会继续她的有趣行为。
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穿上大人的大拖鞋,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走路,或者当我们指着鼻子问这是什么,他可能会故意说这是屁股,这些都是孩子开始有意识逗我们的表现。
由于刚刚开始掌握语言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绕口令,比如有段时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4是4,10是10,14是14,40是40”这样的绕口令,实际上她是通过观察我的发音和嘴唇变化觉得有趣,才会哈哈大笑。
3~6岁-学龄前的探索式幽默
学龄前孩子开始学习和理解世界了,当孩子开始学习知识时,不一定是以我们大人理解的方式去掌握的,完全可能是以她自己的趣味想法去理解的,哪怕这些理解不合常理,但是对孩子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
比如孩子会喜欢从不协调或者不合常规里找到幽默感。像方形车轮的小汽车,或者带着太阳眼镜的小狐狸,这些都会更让孩子大声笑起来。
比如图片和声音之间的不协调,也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比如拿着老虎的玩偶,然后发出猫的声音。
6岁以上-学龄孩子的幽默感
上学后孩子对文字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可以把文字组合起来来创造幽默了,比如双关语、谜语和其他形式的文字游戏。一个孩子驾驭词汇的组合能力,是这个阶段孩子幽默感最鲜明的表现。
当孩子开始对幽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也就具备了更多应用的能力,比如用幽默来处理不良的情况,化解矛盾等。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人高情商的行为表现。
结尾
人到中年,经常会觉得从前生活中的乐趣被磨成了一地鸡毛,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幽默感,而是幽默的勇气。
一个小孩一天要笑400次以上,而一个成人一天平均只笑17.5次。与其说学习幽默感,不如说找回自己本来就有的笑容。
虽然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但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和家人一起分享笑话,这些都是我们能信手拈来的幽默时刻。只有当我们不断积累这些美好的时光,孩子心底的幽默品质才能被点燃,才能具备在困境中时刻保持微笑的能力。
【本篇作者】小文
【校稿】培培班主任
报名10月中文公益活动
Zoom重阳节活动
或许有好几年没有带娃回国探亲了
又或许家中的老人风尘仆仆赶来帮忙带娃
今年重阳节
带娃为长辈们亲手做一份礼物
(由我们帮忙送达)
请扫码报名,或点击“阅读原文”
请扫码进入我们Eventbrite的主页面报名
doubleninth.eventbrite.com
往期文章回顾

来自家长的读书笔记 | 《成长的边界》

人物传记| “世界薪资第一的女性CEO”苏妈

纪录片|适合“懒妈”带娃的科普动画片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

↑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话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