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老邓的财经天地”,请点击上方蓝字“老邓的财经天地”,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2021年6月15日,之前叫苏宁电器、后来叫苏宁云商,现在又叫苏宁易购的股票,跌停了。
从走势上看,股价土崩瓦解,所以当天晚上苏宁宣布因“筹划涉及公司股份转让重大事项”而停牌。
停牌前已经传出多个不利消息:千万持股遭强平,张近东5.4亿股被司法冻结;出售员工已经缴纳半年房租的员工公寓,要求员工一个月搬走;股价都这么低了,公司还要再次减持。
所以股价兵败如山倒,再不停牌,估计还得跌停再跌停,而大股东和残存的机构和散户都想出货,那时股价将更不好看,不利于张近东进一步的资本运作。
表面的理由,是苏宁借给恒大200亿元,许家印不能如期归还。但以苏宁的体量,真的是被这200亿元搞得喘不过气吗?

根本不是。苏宁的死活与这200亿无关。
因为如果苏宁经营得好,以其每年2000多亿元的营收,200亿现金流完全周转得过来,一个月的额度而已,以前不也周转挺好的吗?如果苏宁经营得不好,就算拿回这200亿,也就顶多再喘几个月或一两年的气儿,根本于事无补。

更何况,之前苏宁已经通过卖阿里的股票赚了148亿。如果没有马云犯迷糊,苏宁完蛋得将更快。
苏宁已经完了,放弃幻想吧。这里我就不写什么最近几年的营收和利润分析了,因为营收在逐年下降,而利润经常是亏的,也不排除是做出来的,分析这些没意思。
张近东的战略错误,我七年前就说得很清楚,不信请看此文:
此文是2020年12月份写的,但里面有我两篇2014年的文章,写此文前我又读了一遍,仍觉得写得不错(看来我没什么进步呵呵)。那时更有激情,文笔更灵动,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认为至今都很有价值,因为我指出了张近东这一代企业家成败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篇2020年12月的:

里面有句话,现在得到了充分应验:
苏宁是网络时代之前的企业,它享尽了上一个时代的红利,却无论如何,仍然无法适应网络时代。
我在《现在苏宁遇到危机,我七年前的两篇文章已经说清了张近东失败的原因》中说过(实际上是七年前说过),我很想给张近东上一课,希望他请我当参谋,我给他出谋划策,可以度过危机。
这话说的,有点狂哈。

道理其实很简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近东有两个巨大弱点他不能克服,至今都是这样:
1、做事大开大阖。这在草莽时代、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是可以的,但现在早不行了。
2、总想保持顶级企业家的派头,所以始终不敢对苏宁动大手术。因为他觉得苏宁如果遭遇重大挫折,丢了他的面子。
这一点,他远远不如王健林。
大家可以看看王健林,一看形势不妙立刻剁掉一条胳膊,不行就再剁掉一条大腿,管什么面子不面子,该认怂就认怂,这就对了。
没错,王健林不断卖卖卖,是丢了面子,万达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后,但这又怎么样?万达现在活得好好的。反正就算国家再控制,更多的企业肯定死在万达前面。而这种代价,至少目前来看,国家还承受不了。
王健林看得透透的,一看风向不对立刻去杠杆,这才是能屈能伸,把握了长久的生存之道。相反,像张近东这样死撑,死要面子活受罪,总希望最后有“奇迹”发生,结局就是撑撑,看似一直倍儿有面子,苏宁一直很光鲜,但会突然兵败如山倒。
现在的苏宁就是一摊烂货,根本不值钱了。
道理很简单,易购远远打不过天猫、京东,无数门店都是负资产,早就是烫手的山芋了。现在才想起减持,想到股权转让,晚了。
就像一桌菜,在绝大多数还觉得光鲜的时候赶紧卖掉,还能卖个好价钱。等大家都发现馊了,还能卖几个钱?
治大国如烹小鲜,无论是管理公司还是国家,道理都一样。
如果我这篇文章仅仅是对苏宁嬉笑怒骂,再踩上一脚,意思不大。现在说说如果是我几年前掌控苏宁,会怎么做。
呵呵,好像是挺狂的,但我还是想说说,因为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常人都不懂、甚至连企业家和商学院的大教授都不懂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哪有什么基业长青?该收手时就收手。
功成身退,天之道。
1980年代初,美国有个畅销书作家写了《基业长青》这本书,至今商界都想着怎样让企业“永续经营”下去。我就纳了闷了,理论上说,怎么可能存在无限长寿的企业?怎么可能永续经营?
有人说了,日本有些企业都一千多年了,欧美也有很多两三百年的企业,怎么就不能“基业长青”、“永续经营”呢?
我告诉大家,那都是“强撑”的。
道理很简单:
1、人不可能永生,因此企业就算很长寿,里面的人也在不断换代。
2、社会在不断变化,甚至剧烈变化。
因此理论上说,不可能有什么永续经营的企业。
对于日本、欧美那些经营几百上千年的企业,我对它们表示敬意。但是,生存了几百上千年,不代表能继续生存下去。
3、很多企业,或许名字不变,看似“永续经营”或者“基业长青”了,但其实业务早变了。实际上仅仅是名字不变,但企业已经是另一家企业了,这能叫基业长青吗?
其实不能啊。
就像一条船,当你逐渐把它的所有零部件都逐渐换掉,连结构和业务都和以前完全不同时,它还是以前的船吗?
好好想想这个道理,是不是这样?
根本没什么基业长青。如果船长能力卓绝,可以把零部件都逐渐换掉、实际上等于以原来的躯壳为基础造了一条完全的新船时,我们顶多可以说,船的名字是“长青”了,但以前的船实际上早就不存在了。
而且,这种能力卓绝的船长,很罕见。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做法是,就让破船沉掉好了,顶多拿它有用的零部件,用到一条或多条新船上。
当然,如果读到这里,仍然有人认为可以存在“基业长青”的企业,OK,各自保留观点好了。但我提出我的这个观点还有更深的想法,那就是:
不要太过执着。当个人能力和时代背景已经不能再让企业生存下去时,就收手吧。
否则长期来看,只能遭到更大的失败。对于个人来说,只能自取其辱。最终,无论对企业、社会还是公司员工,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那么,如何判断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呢?需要冷静客观的分析。

拿苏宁来说,既然它的商业模式是电商时代以前的,既然张近东没有电商能力,他也不能给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充分放权,让苏宁完全蜕变成一个类似于京东或天猫、甚至拼多多那样的企业,那就及早把苏宁切分卖掉得了,根本没必要强撑下去。
如果我在多年前能给张近东当参谋,我就会建议他及早对苏宁动大手术,没必要仍然保留几千家门店。至于以后是做个规模只有过去1/10的连锁电器商,还是纯电商,还是成为某个上游巨头的服务商(比如美的),还是彻底甩掉门店销售转型其他行业,还是张近东完全卖掉实体和网络业务转身为纯资本投资,都看他的意思。
现在说这些都晚了,因为混到质押的股票被强平、股价跌了3/4还要减持或转让股票玩“重大资产重组”的地步,张近东和苏宁,已经败得非常彻底,完全失去了主动权。
各位,难道我仅仅是在说苏宁和张近东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该收手时就收手,功成身退天之道。让有能力的人上去,做符合时代潮流的事。
放弃私心和虚荣心,做一个通达的人,有利于个人,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在本号菜单下还有个“行业报告”,这是个经常更新的内容宝库,相关小程序是:报告搜一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