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溪边愚人

编者按:
5月25日,白人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勒住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脖子8分钟,直到他昏厥过去,后来弗洛伊德去世。他的死亡在明尼苏达、科罗拉多等多个州引发了愤怒和抗议,有愈演愈烈之势。关于非裔受到种族歧视的话题由来以久。实际上,不仅是非裔,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加拿大也发生了诸多歧视华人、亚裔的事件,甚至有土著妇女被当成亚裔殴打。本月,无论在美国,还是加拿大,都是“亚裔传统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面对针对黑人的歧视,华人群体应该怎么办?本文梳理了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30年前,黑人与亚裔作为弱势群体曾经互相仇视,但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一历史版的“明州骚乱”,或许可为当下华人寻找自身的定位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经验。
不久前,韩裔作家、记者Euny Hong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谈了自己在华人被歧视的背景下,从开始的避免被误认为华人,到后来的抵制所有族裔歧视的心路历程,非常有意义。
美国历史是一个充满歧视的历史。《排华法案》,二战时日裔的集中营,911后穆斯林遭人侧目,黑人的被歧视史就更不用说了,明州的骚乱即是明证,此次新冠疫情,华人又成为被攻击目标......
所以,没有人能够逃脱歧视,只是歧视发生于何时何地罢了,今天的模范族裔,很可能明天就是抢美国人饭碗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Hong最终懂了,对一个人的歧视就是对所有人的歧视,对任何人的歧视都是不能接受的。
一、黑人女孩之死引发洛杉矶大骚乱:2000家韩裔商店被毁63人死亡
这个月是亚太裔传统纪念月。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为此推出的大型五集历史纪录片《亚裔美国人》最后一集中着重介绍的韩裔1992年在洛杉矶遭遇暴动和抢劫的原因及后续故事,尤其给人启发。
1991年3月3日,黑人建筑工人罗德尼·金(Rodney Glen King)因逃逸和抵抗逮捕被洛杉矶警察反复暴打。幸运的是,有人把整个过程录了下来。 
3天之后,15岁的黑人女孩拉塔莎·哈林斯(Latasha Harlins)在一家韩国店被枪杀,事情的经过让人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店里的录像显示是这样的:哈林斯在店里抓起一盒1.89美元的橙汁放进了她的背包里,然后走向付款的柜台。51岁的女店主Soon Ja Du看见了哈林斯的举动,认为是打算偷橙汁。在哈林斯走近柜台时,Du抓住她的袖子,将她上半身拉过柜台,抢她的背包。哈林斯奋力反击,四次向Du出手,最后那一推,致使拿着背包的Du向后一个趔趄。到此,两人不再有身体接触。Du重新站稳后把背包奋力扔过柜台,砸在地上,然后拿起她丈夫放在柜台后面的枪对准哈林斯。接下来,双方只是继续语言的冲突,彼此还隔着一个柜台。哈林斯边说话边拿起背包,同时拾起掉在地上的橙汁盒放到柜台上,然后转身离开。这时,Du对着哈林斯的后脑扣动了扳机。
警察赶到时,哈林斯已经死亡,左手紧握着2美元纸币。关键是该录像没有声音,你相信哈林斯最后时刻是在告诉Du她是过来付橙汁的钱,还是如Du所言在威胁要杀死她呢?
当时,洛杉矶黑人社区70%的商店是由韩裔经营的。当地黑人与韩裔的关系本来就已经非常紧张,这个事件更是火上浇油。
媒体对拉塔莎·哈林斯被杀事件的社论:《一个毫无意义的悲惨的杀戮》。
6个月后,陪审团裁定Du故意杀人罪。该罪最高可处16年徒刑,办案人员推荐最高刑罚,很多人也相信会是这样的结果。然而,白人法官乔伊斯·卡林(Joyce Karlin)决定判5年缓刑,外加30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就是说,Du不需要入狱服刑。
在90年代的洛杉矶,如果被判故意杀人罪,没听说过连一天入狱服刑都没有的。这个判案对当地黑人社区刺激很大。
然后,第二年的4月29日,4名涉及殴打金的警察审判结果出来:被起诉的攻击罪和过度使用武力罪中,4人攻击罪全部无罪;过度使用武力则是3人无罪,1人因陪审团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无法裁决。4人都无罪释放。
一位黑人安慰一位失去了家产的韩裔妇女。
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后被烧毁的一家韩裔商店。
几小时后,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爆发了,主要受害者是韩裔,损失最惨重的是韩国城和黑人社区的韩国店。在洛杉矶骚乱及黑人相关的抗议活动中,金的名字总是与哈林斯的名字同时出现。就是说,黑人认为韩裔与白人是一起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暴乱期间,看不见警察的人影,韩裔社区自己组织起来,拿来自家的长枪短枪,以武力对抗。连续5天的放火、抢劫、暴力和自卫还击,造成63人死亡,2383人受伤,大约2000家韩裔店被毁,经济损失过10亿。
这样的结果促使了黑人和韩裔社区的反思。必须一提的是,就是在骚乱中,在韩裔与黑人处于对立状态中,也还是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有黑人主动站出来帮助、安慰韩裔受害人,而这就是伤口能够愈合的基础。
二、“我们都是弱势群体,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要反思,第一步是要彼此了解和理解。当时,黑人与韩裔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是,黑人认为韩裔来到他们的社区,抢了他们的房子与工作机会。而且韩裔商店东西贵,态度还不好,对黑人更是非常无礼,甚至是不屑一顾。
而在韩裔这一方,他们来美国就是谋生活,并没有想过要融入美国社会,更没有考虑过要融入当地主要是黑人的社区。他们不了解美国历史,认为一切都是靠努力挣来的,不知道自己享受的平等权利是黑人走过了艰苦卓绝的路途,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争取来的。虽然他们表现出来的是看不起黑人,但他们同时也对自己所处的黑人占人口多数的环境充满了恐惧,而这种恐惧也不是空穴来风。
总之,双方彼此没有了解,更谈不上信任。
当地媒体报道说, 黑人和韩裔美国人尽管都被社会压迫,但他们彼此是对手而不是盟友。
经过反思的韩裔问自己:黑人社区的问题我们每天都看到,黑人遭遇的触目惊心的歧视我们怎么就一直熟视无睹呢?10年前华裔青年陈果仁被误认为日本人被白人失业汽车工人打死与现在哈林斯被枪击死是不是有类同之处?现在我们为支持Du游行,这里面是不是有错位?
最后,韩裔和黑人都在问同样的问题:如果被枪杀的女孩是白人,那个韩裔店主会不需要入狱服刑吗?如果是白人社区,黑人会如此规模地抢劫吗?如果被抢劫的不是韩裔商店,会连续5天没有人管吗?
也许每个读者对上面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是,黑人和韩裔社区走出那场灾难后的共识是:我们成了彼此的受害者,也都成了某种环境的替罪羊。我们都是弱势群体,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彼此关怀,彼此照应,争取共同的权益。
亚裔在游行中高举“为所有少数族裔讨公正”的标语牌。
以前,不仅韩裔社区与黑人社区领袖之间没有交流,其努力的目标也没有交集。但是从那以后,两个社区开始了合作,他们组织了3万人的大游行,为弱势群体讨公道。游行队伍包括了众多的族裔,黑人、白人、韩裔、拉丁裔等等都参加了,他们学会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用某些韩裔的话来说,韩裔美国人是在1992年出生的。意思是,以前韩裔社区的身份认同是韩国人,1992年之后,他们的身份认同变成了韩裔美国人。在我看来,韩裔学会的是对美国价值观的认同:人皆生而平等。这同时也意味着,只有这样的目标才是值得所有族裔共同去奋斗的。
也许可以说,任何族裔融入美国社会的终极标准应该是价值观的认同。我们需要去争取自己的权益,但如果价值观有背离的话,争取的目标与手段都容易发生偏差。只有改善大环境,即为所有族裔的平等权利抗争才是正道。
三、华人是靠自己的努力走上上层社会的?不要忽视大环境的作用
韩裔、亚裔与黑人的联合,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为华人寻找自身定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排华法案》曾是悬在华人头上的一把刀,让华人根本无法在美国真正立足。而势单力薄的华人又哪里有可能推翻这个法案。最后该法案的废除竟是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因为二战期间美国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废除《排华法案》让华人获得了合法身份,但华人依然上不了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直到《民权法案》的推出。
1964年7月2日,Lyndon Johnson总统签署1964《民权法案》。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迷思:华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优秀在短时间内成为高收入者,走入社会上层的,毕竟,华人(亚裔)享有“模范少数族裔”的美誉。但是,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这样的观点。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Nathaniel Hilger利用历史上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在加州出生的人为样本,将亚裔与白人、黑人做比较, 发现同等学历的亚裔与白人1940时收入相差很多;但是1970时已经相差无几;待到1980甚至亚裔可能还更高些。得出结论是:亚裔的成长最主要是得益于社会公正的进步,因而得到了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
经济学家Harriet Orcutt Duleep(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and IZA)和Seth Sanders(Duke University)也有类似发现。利用国家人口统计局的数字,将在美出生的日本人、华人和菲律宾人的经济状况与本土出生的白人做比较,其总结如下:
我们试图确定1960年时亚裔与白人工资上那么大差异及后来差异消失的原因。我们发现,所有普遍认可的、看似理所当然的理由,比如择校的不同,是否参与就业,是否自己创业,是否从事农业生产,英语是否流利,是否从事与社会隔绝的活动,父母是不是第一代移民等,都或者是没有作用,或者是影响很小。我们的研究表明,1960年时反亚裔劳动市场的歧视,是造成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劳动市场对亚裔歧视的逐渐消失几乎是1960至1980工资差距逐渐缩小的唯一原因。
但是,上面提到的三位学者还有一个同样的发现:亚裔并没有完全摆脱歧视。在高等学位的最上端,亚裔比白人的收入低了5%,黑人或西班牙裔则更低。
所以,平权的道路依旧漫长。问题是如何继续走?
四、平权之路:华人参政的喜和忧
近些年来,美国华人一改从前不问时政的形象,参政的热情逐年高涨,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尤其是杨安泽在2020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的初选中表现出色,比不少资深政客成绩更佳,给予后来者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但是,同时也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既部分华人的参政方式过分注重小我,偏向于维护小团体的利益。
比如,华人的藤校情节非常强烈,不少华人认为自己孩子在藤校录取方面遭遇了不公待遇,把“罪名”都归结于大学的AA政策(Affirmative Action,平权法案),抗议活动搞了一次又一次,并且领头状告哈佛,要废除AA。
不管这些华人对藤校招生不公的指责成立与否,这样的动作都非常难看。
首先,华人曾经是AA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现在自己占据优势,不再需要政策的倾斜了,就要将其废除,岂不是过河拆桥?
再者,只看见自己吃亏,却无视黑人和西班牙裔处于更大的劣势,遭受更严重的歧视,是不是很有点类似于1992年前韩裔社区的行为?如果是以认同平等的价值观为前提的话,是不是首先应该为帮助更弱势的群体做点什么?
还有,华人在职业发展上遭遇玻璃天花板,不正是需要AA的保护吗?只把眼光盯在影响极少数人的藤校录取上,忽视对所有人都有作用的职场歧视,是不是鼠目寸光?
如果说亚裔在藤校录取方面真的遭遇了一些莫名的逆向歧视,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华人地位的提升遇到了一个瓶颈,要再上一个层次,需要再一次大环境的改变。作为《民权法案》的最大受惠族裔之一,是到了我们为大环境的改良做出贡献的时候了。
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是个血的教训。韩裔与黑人在这样的灾难之后能够走到一起并不是偶然。学者发现,大灾难往往能带出人性的大美,因为遭遇同样灾难的人彼此最容易同情,容易唤醒人内心深处的怜悯。只是,非要大灾难来唤醒这份同情和怜悯,是不是代价太大?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难道不是更智慧的出路吗?
在特朗普政府推出歧视穆斯林的政策时,犹太人的口号是“今天我们都是穆斯林!”是历史教训让犹太人懂得了,维护所有人的权利,才是最有效地保护自己权利的手段。帮人就是帮己,在这里应该是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如果华人在特朗普刚上台时没有看出其对穆斯林的歧视政策就是对所有少数族裔的威胁,现在面对特朗普挑起的对华人的歧视,该清醒了!
也许华裔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的政治话语权。这也可以理解为争取平权的捷径。
我一位朋友曾这样对我解释他为政治人物捐款的原因:“我有一个很主要的动机,就是在那些议员那里给华人打个卡,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支持者当中也有华人。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觉醒,每年拿出相当于给孩子上一两次钢琴课或什么课的钱,用于提高华人的政治话语权。”
这种打卡不需要多,每个捐款少则5美金,10美金,多则25、50。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如此实践。不管是地方的还是联邦的,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去打卡,就是为华人做贡献。
这位朋友还说:“很多华人注重的是给自己的母校捐款,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会有一分利。其实目标完全可以更大一些,为整体华人利益做点政治捐款。”
华一代往往因为生存的需要,对所学专业没有太多选择。但华二代就不同,他们完全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不必把自己限制在数理化的范围内,而且因为大多数人家境不错,甚至可以承受从政的奢侈。希望华人家长能够鼓励孩子走多样化道路,尤其是法官,检察官等公共服务行业,当然也包括鼓励孩子去参加政治选举。这方面韩裔、日裔等都比华裔做得好,我们该奋起直追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15/opinion/coronavirus-chinese-asian-racism.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6/11/19/the-real-secret-to-asian-american-success-was-not-education/?from=singlemessage&utm_term=.3938f7837f80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editorial-source-asian-advantage-isnt-asian-values-n443526

PBS Documentary: Chinese Americans Part 3: Breaking Through (https://www.pbs.org/video/part-3-breaking-through-yi6lyb/)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92_Los_Angeles_riot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1NTc4Nw==&mid=2655637385&idx=1&sn=7a6b65aa0915d3b0da744e5b52c5d7b4&chksm=bd3173ed8a46fafb869fd31ca8b467101b687ef9579b926c424549c337e3a0d0a621055a108d&token=1131482420&lang=zh_CN#rd)
https://lareviewofbooks.org/article/common-ground-brenda-stevensons-the-contested-murder-of-latasha-harlins/
盖饭内容工场招聘
招聘岗位:白班与夜班国际新闻高级编辑,编辑,兼职编辑,特约记者。
工作地点:北京武汉海外均可。
岗位要求:有一定媒体或者自媒体新闻经验,有丰富国际知识,对中国用户的high点很敏感,有一定外语翻译能力,能纠正机翻的错误和改成流畅的中文表达。成稿能做到逻辑清楚,事实准确,文从字顺,标点符号规范。
有敬业精神,新闻发生时能立刻爬起来组稿。
类似川粉和小粉红只要立场不要事实请勿应聘。
夜班岗位,因为时差因素,优先考虑居住在美国或加拿大的应聘者,欢迎留学生兼职。
岗位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注意薪酬均以人民币发放。
有兴趣可发简历至[email protected]
  • 必读头条二条大征稿
  • 求移民与留学经历,加拿大华人生活感悟,亲历和采访均可,头条稿费不低于千元,二条稿费不低于600元。要求事实准确,逻辑清楚,只要是真情实感,文字朴素最好。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北美留学、移民、海外生活读者交流群请先加小编微信ID:yiqijianada 转发必读文章并截图,验证后可入群。
  • 商业推广需求请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ps:推荐同时关注“加拿大和美国必读”的小号"加美必读",以防失联。
点击关键词,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