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294篇 原创文章
精算视觉
不吹不黑
精算视角看保险
导读:继续扩充保障or化繁为简?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由于具有保单分红、癌症多次赔付、美元保单等优良特性,最近几年香港的重疾险越来越受到内地中产家庭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香港保险公司竞争的“主战场”。不过,香港保监局最新公布的2019年市场数据显示,内地客户购买香港重疾险的增长有所放缓,似乎预示着香港重疾险的增长正在进入“瓶颈期”
刚刚过去的6月,香港重疾险市场上出现了两款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一款是安盛的「爱护同行(加强版)」,一款是保诚的「危疾首护保」。这两款性价比颇为不错的产品可以说是代表了香港重疾险的两个极端——一款保障全面但价格偏高,一款保障简单但价格便宜。
进入2019年下半年,面对这样的“瓶颈期”,香港重疾险的产品开发究竟是应该继续扩充保障责任呢,还是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回归重疾险的本源呢?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香港重疾险产品最近10年来形态演化的三个主要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和解答。
01
第一阶段:伪·癌症多重赔付
2010年前后,香港保险市场上开始出现一类可以进行多次赔偿的重疾险,主要可以针对癌症提供3次赔偿,以及对其他各类疾病提供3~5次赔偿。
在当时那个年代,多重赔付重疾险尚属于新鲜事物,消费者们对于这类产品的“真实价值”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感觉原来的重疾险只能赔一次,而这种新的重疾险只要多花50%的保费就可以获得若干次的赔偿,“看上去应该是很赚的样子”。而且,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在罹患过重疾之后就再也不能投保新的重疾险,从而导致在后半生中失去保险保障,心里很不踏实。
这类多重赔付重疾险的出现,就“完美地”满足了一部分对“终身全面保障”有较高心理需求的客户。这类产品虽然在理赔过一次重疾之后保单现金价值就会清零,但是后续的多重保障仍会持续生效,直至客户满足下一次理赔的条件,就又可以获得一次相当于原保额的赔偿,总共可以额外理赔若干次。因此,这类产品曾一度在市场上卖得非常不错,主要代表产品包括保诚的「危疾终身加倍保」、友邦的「多重安心保」等。
摘录自「危疾终身加倍保」产品介绍
不过,这种最原始的多重赔付重疾险,是不是真得像大家想得一样实用?是不是真的能够值回它们高昂的保费?
其实,大家如果仔细去看一下这类产品在多重赔付上面设置的种种限制,就会发现此类产品的多重赔付功能是非常“鸡肋”的。尤其是往往被大家认为是最有用的“癌症多重赔付”,都会在产品备注的小字中给出“五年癌症等候期”的定义:
摘录自「危疾终身加倍保」产品介绍
通俗解释一下这个“五年癌症等候期”的定义,就是:
  • 两次癌症索赔之间必须间隔五年以上
  • 两次癌症索赔必须属于不同的器官(因此复发或者一直未治愈并不包括在内);
  • 罹患癌症后,与患癌相关的器官若发生其他重大疾病,也必须要间隔五年以上才能理赔。
然而,在癌症治疗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做“五年生存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
“五年生存率”是指某种肿瘤(即癌症)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某种肿瘤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肿瘤进入晚期而去世。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五年之内,约占10%。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
(来源:百度百科)
在这种严苛定义的赔偿限制下,“癌症多重赔付”并无法保障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癌症转移、复发、扩散”,而只能保障小概率的“新发癌症”。而且,这种“一辈子遭遇两次不同的癌症、中间还要间隔5年”的发生概率是非常低的,并没有太多值得保障的意义。
所以,我们一般把这类设有“五年癌症等候期”的产品称作“伪·癌症多重赔付”产品这类多重赔付产品虽然看上去比一般产品的保障要更全面一些,但是它们多出来的保障内容其实并不值得我们额外多花50%以上的保费去购买。
值得提一句的是,即使是在今天,无论是在香港保险市场上,还是在内地保险市场上,这种“伪·癌症多重赔付”产品仍旧存在。因此,大家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一定要去看一下这个产品的癌症多重赔付条款里面究竟有没有“五年癌症等候期”这一限制。如果有,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把这个产品当做一款可以真正解决癌症持续治疗问题的保险产品。
02
第二阶段:真·癌症多重赔付
2016年开始,香港的多重赔付重疾险开始了一轮有实质意义的重大升级,突破了原有“五年癌症等候期”的限制,开始将癌症的持续、复发、扩散纳入至保障中来,并且将原先五年的赔偿间隔期缩短至三年,大大提升了癌症多次赔付的实用性。
由于这类产品是可以真正解决癌症患者长期治疗费用开支的产品,我们也习惯将这类可以“保障癌症持续、复发、扩散”的重疾产品称为·癌症多重赔付”产品代表产品包括友邦的「加裕倍安保(加强版)」宏利的「活耀人生」和富通的「守护168」等。
摘录自「加裕倍安保(加强版)」产品介绍
当时,恰逢癌症的治疗进一步取得突破,医学界有一种声音,就是“癌症正在向慢性病发展,人类未来有机会在患癌的状态下依靠药物长期生存”因此,人们开始对于这种可以保障“癌症持续、复发、扩散”的重疾险产品特性产生了强大的需求。
……
我们和癌症的战争依然长期而艰苦。但战争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消灭癌症,也不是治愈癌症,而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消灭癌症并不现实。绝大多数癌症是“老年病”,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产物。就像我们无法阻止皱纹和老花眼的出现一样,我们无法像对待传染病一样,开发疫苗彻底阻止突变的发生。
……
我们早已有了成功例子。
15年前,携带BCL-ABL突变基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到30%。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2001年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格列卫”横空出世,让该种病人五年存活率从30%一跃到了90%,最初尝试格列卫的一批病人已经存活了超过二十年其实他们并没有被“治愈”,一旦停药,很多人的白血病就会复发。但因为格列卫是口服药,而且副作用不大,只要简单地在家按时服药,他们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是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
……
免疫疗法治愈了癌症么?很难讲,因为无法检测到癌细胞不代表没有癌细胞。但不容争辩的是,免疫疗法让很多病人成了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
……
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会有人说:“还记得2016年那会儿大家都以为癌症是绝症么?真是太搞笑了。
(来源:李治中博士——《把癌症变成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
李治中,笔名菠萝,80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跨国顶尖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个人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著有畅销科普书《癌症•真相》。
最最重要的是,相比于过去“伪·癌症多重赔付”产品动辄超过50%的保费提升(相对于单次赔付重疾险),“真·癌症多重赔付”产品只在原先单次赔付重疾险的基础上加费8%~15%,在保障效果和保费价格上都全面碾压“伪·癌症多重赔付”产品。
2017年4月时,我曾写过一篇“「多重赔付重疾险」终极评测指南”,文中使用了诸多数据(包括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病概率、复发概率、死亡概率等)对当时市场上几款多重赔付重疾险保障责任所代表的“真实价值”进行了评测。我当时想做的,就是想从一个量化的角度去评判一款多重赔付重疾险的保险责任与其对应保费价格是不是具有相对的合理性(注意查看下图中蓝色加粗的概率数字)。比如说,一款可以保障“癌症持续、复发、扩散”三次、癌症赔付间隔期为三年的“真·癌症多重赔付”产品,其保费价格较单次赔付重疾险上涨8%~10%就是合理的;如果可以同时针对心脏病、中风提供额外赔偿,保费再上涨3%~5%也是合理的;如果一款产品同时可以针对癌症、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疾病提供多重全面保障,但是其保费却要比单次赔付重疾险贵50%以上,就是不太合理的,相当于投保人为一个“真实价值”不那么高的保险责任付出了过多的保费
当然,买保险究竟要不要如此理性、计算得这么精细,不同的朋友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些“有钱任性”的朋友,他们买保险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安全感与投保时所能获得的优质体验,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的性价比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任何一款保险产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贵的也好,便宜的也好,性价比高的也好,性价比低的也好,都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存在的。
进入第二阶段,香港多重赔付重疾险的“标配形态”基本已经确定下来——针对癌症的持续、复发、扩散可以进行多次赔付,赔偿间隔期为三年;同时,针对心脏病和中风也可进行额外赔付,赔偿间隔期为一年。
不过,随着香港保险越来越受到内地中产家庭的青睐,以保障功能为主的重疾险开始逐渐成为香港保险公司竞争的“主战场”各家公司都在重疾险产品的更新换代上下足了功夫,希望能够凭借重疾险来带动公司各个业务条线的增长。
03
第三阶段:扩充癌症赔偿新特性
2018年开始,在多重赔付重疾险“标配形态”的基础之上,不少公司开始在癌症的持续保障方面扩充新的特性迅速推动了香港重疾险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
第三阶段,香港重疾险产品的开发方向主要有三个:①增加癌症多次赔偿的次数,代表产品是忠意的「无限保」,可以对癌症提供每三年一次的无限次赔偿②为癌症患者提供每月补助,代表产品是安盛的「爱护同行」(及最近新出的「爱护同行(加强版)」),只要被保险人处于患癌状态,每月就可以领取原保额5%的现金补助;③减少癌症多次赔偿之间的间隔期,代表产品是友邦的「加裕智倍保2」,可以将癌症多次赔偿的三年间隔期减为一年(只不过赔偿金额也要减半)。
摘录自「无限保」产品介绍
摘录自「爱护同行(加强版)」产品介绍
摘录自「加裕智倍保2」产品介绍
以上我们仅仅是列举了几个在癌症多重保障方面比较有特点的产品,但实际上香港各保险公司在第二、三阶段中推出的重疾险产品数量可能比过去十几年中的总和还要多。随着第三阶段香港重疾险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各家公司频繁对重疾险更新换代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香港重疾险产品形态越来越多样、保障责任越来越复杂、保费也越来越贵,让消费者在挑选产品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
当然,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虽然第三阶段新重疾险产品的保费有所增加,但这种保费的增加普遍都是基于“精算平衡”的原则合理得出的,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在新产品上多收的保费,是与保险公司多付出的保障成本相对应的(比如我们就曾探讨过“「加裕智倍保2」的涨价合理吗?”),这与第一阶段时各家保险公司多重赔付重疾险上收取过的“保费溢价”性质并不相同
不过,即便是“贵得合理”,我们的心中仍有一个疑问香港重疾险当前这种“不断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是真的在迎合保险客户的真实需求,还是保险公司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看上去更具竞争力而“臆想”出来的需求?
04
下个阶段:继续扩充or化繁为简?
根据香港保监局最新公布的市场数据2019年一季度,内地客户购买重疾险的保单数量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虽然在各险种中占比仍是最高,但已经由2018年一季度的60.8%下降至2019年一季度的58.1%,似乎预示着香港重疾险的增长正在进入一个“瓶颈期”
关于这个“瓶颈期”的解释可以有很多,比如4月1日“自愿医保计划(VHIS)”在香港正式开卖,各家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VHIS的宣传与推广上面;再比如香港重疾险在内地客户中的投保占比已经连续提升了若干年,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都绕不开一个原因,那就是:近期香港保险公司新开发出来的重疾险,的确有些过于复杂、过于高价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曾造访过几家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部,得知了一些他们有关于产品的开发计划。但是实话说,这些开发计划中的产品大多都过于复杂,很难真正令保险客户和销售人员接受,更不容易在当前这个处于“瓶颈期”的市场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且,香港保险公司在通过保险产品抢占内地市场的过程中,也不能只参考香港同业公司的做法,还应该多了解一些内地保险业的发展动向。在内地重疾险一直在追求“极致性价比”、“打价格战”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香港重疾险如果继续在“不断复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会降低香港重疾险在内地客户心中的吸引力。
最近几年重疾产品的频繁升级,已经快让大家忘记了重疾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重疾险的一大特点就是“简单”针对所有类型的重疾都设置同一个保额,只要符合理赔条件触发赔偿,责任简洁明了,非常适合保险的“入门级买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购买的第一张保单都是重疾险而不是其他。如果将重疾险设计得过于复杂,其实是不便于保险客户和销售人员接受的。
刚刚过去的6月,香港保险市场上出现的两款重疾险产品——安盛的「爱护同行(加强版)」和保诚的「危疾首护保」,可以说是代表了香港重疾险最近一段时期的两个极端:前者“大而全”,所提供的保障责任非常实在,但是保费较贵后者“小而精简”,没什么特点,但是保费价格便宜就可以看做是产品最大的特点。虽然这两个产品的性价比都相当不错,但是在如今这个保险客户和销售人员对香港重疾险产品都有些“审美疲劳”的时期,究竟推出哪类重疾产品更容易获得市场的关注呢?很显然是后者。
这就好比是当我们看遍了各种形态复杂、保障全面、说明介绍一大堆的保险产品,忽然有一款形态简单、价格便宜的重疾险出现在大家面前,自然会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有种“吃遍饕餮盛宴,有时却还是想念妈妈做的那碗面”的感觉
保诚这次首推简易重疾的行为,可以说是给香港重疾险市场带了个好头。下半年,香港重疾险竞争将会如何展开,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图文无关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1,30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不要忘记点右下角的“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