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293篇 原创文章
精算视觉
不吹不黑
精算视角看保险
导读:我看到的,是香港保险业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6月中旬,受刘扬老师邀请,我出席了分子实验室在乌镇举办的保险科技大会,并在会上做了一段有关于“香港保险创新及大湾区未来展望”的分享。
这个主题是刘扬老师亲自选的,而且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其实是很有压力的。首先是香港保险的创新真的不太好讲,我也只能从产品形态的创新上简单谈谈;再就是大湾区保险业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一个“没人知道中央下一步究竟会做什么”的规划阶段,说太多美好的景愿,有时就连我自己都会感觉是在“空想”。
鉴于这个主题的“话题性”,我也没有向刘扬老师申请修改题目,毕竟在香港从事保险行业已经5年了,对于香港保险最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与内地互通的方面),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深切体会的。
先来说一说“香港保险的创新”
提到保险创新,大家应该可以联想到很多方面,比如:
  • 产品开发的创新:开发出某款独具特色的保险产品等;
  • 经营模式的创新:使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筛查和“千人千面”的定价模式
  • 销售模式的创新:使用移动端进行“病毒式”的销售传播、在特定节日使用有新意的文案来吸引眼球等;
  • 展业模式的创新:使用一些专业获客工具来帮助保险营销员在朋友圈中提升个人IP、在微信中获取更多客户等;
  • 服务模式的创新:在投保时提供线上智能核保,在理赔时采用在线提交理赔资料进行“快速赔偿”等。
在上述几个创新层面中,“香港保险的创新”目前仍只局限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而在其他几个层面的创新仍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其他几个层面的创新都会严重地依赖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而在这些方面香港已经远远落后于内地。在这次的分子实验室保险科技大会上,我见识了太多内地保险创业公司的天马行空与绝妙创意,而这些创新无一不是建立在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上面。但是在香港,互联网上的长期保险销售才刚刚起步,绝大多数公司的行政流程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冗长繁杂、效率低下,代理人常用的一款智能工具也是照着内地一个应用直接照搬过来的但是每年却能卖出几千块的会员费,着实让我惊讶这一点,如果只是在香港从业的朋友可能会很难想象,但是假如大家继续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如今内地很多的保险创新已经大大提升了保险行业的运作效率,改变了从业者的展业模式。
不过,抛开产品创新去强调其他创新,其实也是有点“本末倒置”的,毕竟保险产品才是实实在在交付到客户手中的保险责任,而营销、服务等只能算是产品本身之外的增值项目。
虽然香港保险在经营、销售、展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相对落后,但是香港保险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亮点确实要比内地保险多很多。
重疾险方面,最近几年推出的每一款重疾产品几乎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地方:
  • 友邦“加裕倍安保(加强版)”开启了“癌症多次、持续赔付”的先河;
  • 宏利“活耀人生”在癌症多次赔付基础之上加入了心脏病、中风多次赔偿
  • 富卫“身心卫”抑郁症和精神治疗纳入至保障范围之内;
  • 保诚“危疾加护保”良性肿瘤切除提供额外保障;
  • 安盛“爱护同行”将癌症赔偿间隔期缩短至1.5年
  • 忠意“无限保”开启了“重疾无限次赔偿”模式;
  • 友邦“加裕智倍保2”将癌症赔偿间隔期缩短至1年
  • 永明“齐家保”将目前尚未知的、不在重疾列表中的重疾纳入保障范围;
  • 安盛“爱护同行(加强版)”直接取消了3、4期癌症的赔偿间隔期
富卫“身心卫”产品介绍
忠意“无限保”产品介绍
永明“齐家保”产品介绍
分红储蓄险方面,在各家公司陷入“预期收益率比拼”困局、香港保监局GN16(《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16)出台之后,香港各家公司的分红储蓄险开始逐步迈向“保单传承”时代
  • 友邦“充裕未来2”率先启用了“简易信托”可以提前设置保单受益人分期领取身故理赔款,避免挥霍;
  • 富卫“盈聚未来”在市场上开创了“转换保单被保险人”的先河,从此保单可以直接进行传承,而无需等到理赔后再传承保险金;
  • 富通“盛世·传家宝2(尊尚版)”首创了保单假功能,客户在不能及时缴费的时候可以选择“冻结”保单,使保单不会进入失效状态;
  • 富卫“盈聚未来”在后续的升级过程中还陆续添加了“可以预先安排后续被保险人”、“可以预先安排保单后续持有人”等功能,进一步方便了保单的直接传承(继承者可以在被保险人离世后直接成为新的被保险人)。
富卫“盈聚未来(卓越版)”产品介绍
再纵观内地保险产品这几年的演化,则并不能算是“特别有新意”:开门红产品一直都在延用“年金+万能账户”的形式,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改变;重疾险的“中症”得到了普及,演化出了有疾病预防意义的“前症”,还出现了一些轻症保额递增的特点,有些产品特点(如癌症多次赔偿)会向香港重疾险看齐,除此之外的最大特点就是“地板价不断遭遇刷新”寿险中的增额终身寿开始成为市场主流,但是一些适合于资产传承的产品特点(如“类信托领取模式”、“预设保单第二持有人”等)仍只存在于一些非主流公司,尚没有完全普及开来。
导致这一现状(香港保险在产品创新方面领先于内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香港保险业市场化的监管体系下,香港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有很高的自由度,能把产品创新应用到实处,而内地保险业监管在产品开发上面有诸多限制,内地保险公司有时也想创新,也有很好的点子,但最终却难过“监管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内地保险业如今的竞争异常激烈,就连很多大型公司也开始加入到“价格战”中来,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担心产品创新在市场上的接受度较低、培育时间过长,就更愿意使用“传统产品形态(或稍加改进)+低价”的模式来抢占市场。
再来说一说“大湾区的未来展望”
“大湾区”这个概念曾一度在香港被炒得火热,每一条相关新闻的出现都会让香港保险的从业者们兴奋不已,好像整个香港保险业都在“翘首期盼”大湾区的未来发展
为什么?因为在整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保险”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总共出现了16次,而且《规划纲要》的原文还提到过,“将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等,看似是提出了一些“香港保险可以跨境交易、经营”的概念,这难道还不值得香港保险业期待吗?
不过,期待归期待,现实终究是现实。这些政策究竟会如何落地、何时落地,到现在中央都没有透露出半点风声,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执行安排。
2月18日《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后,香港保险同业朋友圈中转发数量最多的三条“政策性新闻”分别是:
  • 5月底,有新闻称“香港保险业即将在大湾区设置服务中心”,候选地将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之中选出;
  • 6月初,外汇局宣布“取消保险公司资本金结汇审批”,文中称“允许保险中介机构代收代付保险项下赔款资金办理结汇或购汇,提升跨境保险代收代付业务的人民币赔付效率”,但实际上整个政策都与香港保险没有半毛钱关系
  • 6月中,又有新闻表示“香港保监局正积极研究落实‘保险通’”,称将采取一种封闭管道的方式避免资金外流,以实现香港保险在大湾区内的试点销售。
官方网媒体对于上述三则新闻的报道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毫无疑问,这些新闻看上去对于香港保险都是“重大利好”。但是如果我们再冷静地去阅读一下这些新闻,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很多看似“利好”香港保险的新闻,只不过是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规划下不断尝试、不断努力的“一厢情愿”,中央从来没有做出过任何回应……
既然如此,香港保险的从业者们疯狂转发这些新闻,到头来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一点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在我看来,应该不是这样的……
自打2016年底银联卡禁刷以来,香港保险就结束了上一轮的“狂欢”,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
根据香港保监局统计的数字,内地访客贡献的保费在香港所有新单保费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39.3%,一路下降至2019年一季度的26.4%
而银联卡禁刷这一波“寒冬”,在2017年也“饿死”了不少香港保险代理人。从香港保联(HKFI)统计的数字来看,自从2012年以来,香港保险代理人每年都有5,000~10,000人的增量,但是在2017年却几乎没有增长,再结合最近两年香港各大保险团队有增无减的“招募”活动可以推断,整个行业在2017年至少“净淘汰”了将近1万名代理人,占整个行业的仅1/10
当然,“银联卡禁刷”给香港保险造成的压力,绝不仅仅是一条缴费通道的关闭。随之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般的“香港保险不合法、不合规”的负面说辞
作为一个在香港保险行业中工作了5年、与前线销售人员一直保持密切沟通交流的精算师,我其实特别能够体会香港保险同业们转发这些新闻时候的心情,也特别能够理解香港保险同业们转发这些新闻的目的——大家只不过是希望有条官方的新闻,可以承认香港保险“合法、合规”的经营地位
我在这里仍旧不想与大家公开讨论“向内地居民销售香港保险是否合规、合法”的问题,因为并非所有的事实都会清清楚楚地写在纸面上,更何况在白色和黑色之间还有成千上万种灰色
在我看来,内地居民到香港保险买保险,只不过是成千上万种灰色中的一种,那这个灰究竟是更靠近于白,还是更靠近于黑,就完全取决于你买香港保险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资?为了家庭保障?还是只是想稍微地做一点美元配置?
假如有内地居民被香港保险一些比较创新的产品特点所吸引,想要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一点更好的家庭保障,而到中国香港地区买了一份保险,却要被扣上“违法、违规”的帽子,我觉得这种说法真的有点“言过其实”了
当然,我们要理解,中央政府迟迟不肯以官方形式承认香港保险“合法、合规”的经营地位,一定是有其背后的目的和用意的。毕竟我们正处于和美国贸易战的非常时期,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防范风险的关键阶段,不可能一个“外币项目”成为所有中国百姓都可以随意购买的投资项目。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份中央官方的纲要性文件,其实已经为大湾区和香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中所提及内容的落实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当然,这个落实时间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香港保险业以何种积极的态度与中央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还取决于香港是否能发挥出其在大湾区中应该具备的角色功能。
作为一个生活香港、并且可能会长期生活在香港的内地人,我是不希望看到中国内地和香港因为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沟通等原因而产生矛盾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香港能够在大湾区规划的指导下主动拥抱中国的机遇,充分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并借助中国广袤的资源和红利实现又一次的快速增长。
当年银联卡被禁刷的时候,人们都说香港保险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完结,未来很难再有大的发展。
但是站在今天,却看到了香港保险业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而且是一个合法、合规、理性繁荣的新时代。
我们又如何能够不期待呢?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1,28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保监局原始数据
喜欢就不要忘记点“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