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1
经常有姐妹问我,黛西平时都看些什么书?每天那么忙,怎么挪出时间来看书?
之前和你们分享过,如何把Kindle和微信读书联动起来,实现了用Kindle薅微信读书的羊毛。
不过那是三年前的事了。
昨天开团耳机的时候,我也坦白了,近几年其实没怎么“看”书,基本都是听的。
主要是每天废眼的地方太多了,肝文章盯着电脑屏幕,休息抱着手机玩,如果晚上再黑灯瞎火地看电子阅读器,眼睛受不了。
现在我一般就直接用微信读书APP自带的功能,闭上眼睛听,嗯,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一年差不多能听100本书。
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有点儿隐蔽,要先点进去开始读,然后向上“搓”一下屏幕,右下角就会出现一个“听”字。
我觉得没必要付费真人朗读,选AI朗读就行了,以前AI朗读地很硬,这两年进步很大,读得抑扬顿挫,有时候甚至觉得AI比真人都感情充沛!(细思极恐)
一本不厚的书大概4-5小时听完,利用坐车,家务,运动,逛超市,被娃要求扮演垂死病中之人的时候,为灵魂争取到一段“暗时间”。
微信读书最近又加了个新功能,催眠男声。😂
相当于把AI朗读的声音频率拉“平”了,调到0.7倍速,睡觉前听,催眠神器。。。
2
忍不住夸一夸,微信读书真的很好用。
插一句啊,每次我说这个APP好用,就有很多人留言问,这是软文?这是植入?这个饭得那么隐蔽吗?
哎,咱格局打开一点行不?不给钱就能不能推荐了么?
再说了,腾讯需要我给它写软文么?咱问不要这么嘚儿行不!
隔三差五就想给微信读书白打广告,是因为我自己是这个APP的受益者。
尤其前两年,羊毛真是太好薅了,我一直想充个会员,但它根本不给我花钱的机会啊,每次登进去都让我领免费卡,搞得我一度以为它是个促进全民读书的公益APP。
从今年开始,羊毛薅得没那么容易了,但仍然是个良心APP,爱书人的亲妈,想读书又没时间的姐妹们,可以试试用它的听书功能。
再说说“听什么书”的问题。
我听的书很杂,之前写过一份书单,有人说是“钢铁直男书单”
每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不同,你喜欢听什么书,其实比黛西听什么书更重要。
读书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
微信读书APP有个好处是,你读了几本书之后,算法就会给你打上兴趣标签,推荐相关的书。
我甚至怀疑,这个算法很大程度是基于咱们在微信聊天、浏览文章的偏好来推的。
好几次我白天跟人微信聊了个啥,晚上打开APP就看到它给我推相关的书,把人的兴趣拿捏得死死的。
算法甚至在我家安了摄像头,对我家的现状做出了精准的高度概括:

从算法推荐的板块里,选你感兴趣的、评分85以上的来听,基本上不太会踩坑。
3
我知道有姐妹会问,听书,你能记住多少啊?听的话没法划线做笔记,听完就忘了!
哎,说得好像看书划线做笔记,就不会忘了似的!
我以前习惯看书的时候,也会随时划线做笔记,一通操作猛如虎。
一本书看下来,平均做200个笔记,成就感爆棚。
但过了一阵子,再次看到这本书的封皮,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点进去,翻翻那些划线和笔记,又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上下文关联是什么,作者具体想表达什么,我当时为什么把这些话记下来,完全想不起来了。
后来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一种“努力的假象”。
读一本书,做了很多漂亮的笔记,用各种颜色的线划重点,看上去好像特别努力学到了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低水平的努力”
划线本身并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深入思考和联想,划线过程中最费脑的一个环节恐怕就是选什么颜色的线。
“划线”本身是不能提升认知的,学习需要有“编码-解码”的过程。(这句话值不值得划个线?
4
“编码-解码”说人话就是,作者这段话让你觉得很有共鸣,那就停下来想一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和作者的共鸣点在哪儿?可以解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为我提供了什么新的认知?
如果实在不习惯“停下来思考”,那么“讲给别人听”也是个很好用的方法。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之前花了半个月读《穷查理宝典》,厚厚一本书,把我读睡着了好几次,但还是坚持做了100多条笔记。
今天再看这些摘抄划线的一个个孤立的句子,脑子里空荡荡的,完全想不起来当时觉得“哇好有道理赶紧划下来”的时候,我为什么被这段话触动,上下文关联又是什么。
但是,关于这本书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内容,就是查理·芒格亲自撰写的一个章节中,讲到了人类误判心理学的“损失厌恶”
他说,“损失厌恶”是导致某些赌徒倾家荡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还记得他在书里举例子,他养了一条很温顺的狗子,一般不会咬人,除了一种情况例外:当你给它喂食的时候,突然把食物从它嘴里拿走。
你不喂它,它没意见,但你喂了又拿走,它就不乐意了。
狗子的这种倾向就是“损失厌恶”心理。
人更是如此,捡了1万块的快乐,远远比不上丢了1万块的痛苦。
写上面这些内容,我没有去翻书,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太深了。
因为读到这的时候,我联想到了一句歌词,“给了甜蜜又保持距离,而你潇洒来去玩爱情游戏”。
从来没给过甜蜜也就算了,最怕的是那种来了又去的,原来那首歌唱的是“损失厌恶”心理!
后来我还在一篇文章里转述分享了“损失厌恶”心理,运用在了育儿观上。
联想+转述+应用,三连击,这个知识点对我来说就被“编码-解码”了。
那些花花绿绿的划线金句,我早就忘了,但唯独忘不了“损失厌恶”,在脑子里始终是鲜活的。
5
有人可能说,这么厚的一本书,你看完只鲜活了一个知识点,那学习效率也很低啊!
没错,“效率”本身就不是我追求的,也不是读书的目的。
咱们读书听书不是为了应试,也不是为了秀给人看,一本书十个章节,哪怕读完只有一章里1/10的东西可以被你真正所用,给你带来启发,那你也没有损失什么。
读书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事,人这一生所有的成长,其实都只和自己有关。
黛西
姐妹们,微信又悄悄改版了为了咱们不失联,为了我有动力再写三十年,⭐️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你可能会喜欢看
礼貌而尴尬的围笑系列持续更新中...
姐妹们,谢谢你们的点赞❤️
📍🛒 你可能很需要买
🍪不贵的幸福感即将截团我自用多年的平价好物,便宜也有好货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