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清奇
多年教书经验帮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比如两个小时的磨合期后我基本就能看出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基础和提分潜力,更能一眼看出哪个孩子是一个小牛人。
小牛人具体指什么呢?就是那种看起来年龄不大,外表谦逊,却由内而外散发出沉稳优雅、宛若“清风”的气息。他们往往在托福课堂上与众不同,具备不懂考试却能做对题的神奇能力,并且具备托福110+的资质,因为被我称为“骨骼清奇的小牛人”。他们往往博览群书,拥有着小小年纪本不具备的那种智慧和气质,这,都是经典的沉淀。
选用毕淑敏的《淑女书女》里的话,“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砂金,很重,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它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那些智慧的大脑,在永远逝去之前自立下的思维照片。最精华的念头,被文字浓缩了。好像一锅灼热久远的煲汤,濡养着后人的神经。”而英文,恰巧就是打开另一个世界“智慧的大脑”的金钥匙。
依稀记得2014年我在东四校区有个强化班,下课后一个看起来初一或者小六样子的小男孩儿满脸委屈的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不懂语法,我好多词都不认得,可是我题都做对了,怎么办?”说话的神情宛然一副大难临头的感觉。
我哭笑不得,问道:“你是不是从小就读原著?”
孩子回答“老师,原著是什么?”
我答:“就是用英文写的书。”
孩子:“哦,是的!”
我:“那就对了”。
听起来好像很玄乎,现实确实如此。
我是个奇葩的人,小时候爸妈管教严格,不让看电视,但我家境又不富裕,那时培训班也没有现在这么流行丰富,以至于我有大把时间可以荒废却又无所事事。所幸老爸是个痴迷读书的人,家里到处都是书,可惜没有少儿读物,所以我与老爸各种打游击战斗智斗勇,在读初中前(11岁前)已经读遍了四大名著、金庸、古龙著作,今古传奇连载等诸多“闲书”,记忆最深刻的是翻箱倒柜凑齐《卧虎藏龙》连载。
我那时中文字都认不全,真不知怎么读懂的,现在想来,大约与现在同学们读英文原著是一个境况。让我坚持下去的应该是无所事事的童年与书中的精彩。这样的童年带来的结果就是,初高中时我的语文前几题(词汇、发音、错别字)从来没对过,可阅读和作文却从来没低过,老师问我怎么做到的,我说我不知道,而这,又与现在的靠读原著学习英文的同学(比如开头的那个小朋友)面对标化考试是一个境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看起来跟标化考试不相关的原著阅读能够提升标化成绩呢?
万变不离其宗+开卷有益
(1)   符合语言习得自然规律
我想让您停下来想想您的语文是怎么学的?
是不是小时候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词形,然后开始学拼音,查字典,然后就开始文章的学习,从简单到复杂,有一天就开始接触到各种有深度的文章?
理论上来说,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有一定差别,但是年龄越小相似度越高,教学理论支撑我就不再赘述,您如果想知道,可以去学习Critical Period这个术语以及背后的道理。而如果沿用上述母语习得路径,最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无外乎从小接触真实语境,这大抵就是为什么“绘本”(从小阅读原版书籍)现在如此流行的原因吧。
(2)   标化考试设计本身决定了要回归能力学习,而不是投机取巧
与我们想象中的中考、高考或者直到考研都以“刷题”为必杀技能的想法不同,出国留学的标化考试成绩与刷题量没有直接关系,而与“英文能力”息息相关,能提分的培训往往是打着考试的旗号在提升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人生的第一次托福考试都是心惊胆颤“裸考”而去,出分日却高调狂喜“满载”而归,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做太多题,但最不缺的是英文能力,托福老师是这样,SAT和ACT的老师亦如此,或者应该说更如此,因为托福针对的是“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而SAT和ACT却是要和本土人士相抗衡,曾经一个外教说他当年考sat的时候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是平时看看书考试就去了也侧面印证了能力之说。
标化考试设计的初衷不是要测试某一个大纲内的知识点掌握,关注点在能力,比如TOEFL是为了测试“how well you combine your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skills to perform academic tasks”,直白讲就是学术语境下的英语使用能力,ETS并未给出类似高考那样要求掌握“非谓语动词”或者“定语从句”的知识点考核大纲,也没有要求必备3500词之类,它使用的是“原汁原味”略经筛选控制的大学教材文本,而授课中的知识点则是老师们在大量考题分析、长期授课观察得出的中国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这样看来,原著与托福使用的语料的差别主要在于非学术语境和未经控制。
原著阅读对SAT的重要性会更高于托福。SAT的阅读老师开课时往往就给同学们提出阅读原著的要求以及具体书目,原因在于SAT阅读只读懂字面意思不行,得能看出作者的意图、态度、观点论证方法,甚至考试的文段就直接出自名著和报刊,比如《简爱》、《喜福会》等等,您可以把SAT阅读当成“用英文考初高中语文的内容”,就理解为什么原著阅读会在高分获取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3)   语言使用的两圆相交结构
请停下来想一下您读过的武侠小说与课堂所读的鲁迅著作的相似点与不同。
相同点很多,比如同样的基础词汇、句式结构、论证过程等,不同点在于主题内容、描述手段、特殊的语境场合词汇,然后您就知道英文原著与托福、SAT等标化考试的相似与不同了。直白来说就是,一样的语言本身,不一样的排列组合,依据作者写作水平+使用语境进行演变。
比如大家可以现在随手找出身边一本英文原著,随便找一页,看是否相互有重叠,是否能够验证上述说法?
例1: 我手边现在放的是Lord of the Flies《蝇王》,这本书的第一页是这样的:
我们选用第一句话来论证上述观点:
The boy with the fair hair lowered himself down the last few feet of rock and began to pick his way toward the  lagoon .
本句全部词汇都是托福基础或必备词汇,尤其lagoon,TPO4703写的是不同种类的珊瑚礁,lagoon是重要的一种。
例2: 再比如,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开头是这么写的:
The great war at the present moment is  absorbing  all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exclusive of  everything else. But then I think this war itself must make serious thinking people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the great problem of civilisation. All civilisation begins by the  conquest  of Nature, i.e. by  subduing  and controlling the  terrific  physical forces in Nature  so that  they can do no harm to men.
高亮部分我想所有标化老师都会同意它们很重要,更不用说《蝇王》和《中国人的精神》开头都用了并且(and)、后置定语(with和in)这两个所有标化都会用到的重要语言难点。
例3: 再或者根据杨丹老师最新的文章数据,《哈利波特》与托福有3946个重复词汇,托福必备词汇总量才约8000。文风和主题如此不同的英文都有50%的重合量,假如我们换成《万物简史》(托福一大考核学科为生物)重合量又该会有多高呢?
这大抵就是古人说“开卷有益”的一种直观体现吧。
(4)   读书形成的“智慧”或深刻思想
一般,阅读老师会把阅读切分为“词句段篇”四个维度,我却私下在心里加了一个维度,叫“认知”,或者叫“通过阅读和生活对世界理解以及思维的提升”,也可称作“智慧”。
教书多年,我确实遇到一些孩子,词汇和句法完全没有问题,但分数就是上不去,我们归因于“瓶颈”或者“考试”发挥。我不敢说是“认知”,一方面怕家长说我“侮辱孩子智商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我无能为力,不是“认知”无法提升,而是因为标化准备的时间太过于紧张,而这么一个致命的东西却又不能通过“短培”提升。什么可以提升呢?长期的阅读积累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个人讲义封皮总写着“Reading is Everything.”直白讲,提升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
(5)   熟能生巧养出的“快速”最强大脑
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很多考SAT和ACT的孩子考前研究最多的是“先放弃哪一篇”,由此可见速度要求之高。可是“快”是哪里来的呢?我总是上课逗学生说,“想快可以呀,我一分钟可以做一套题,你也可以的!”大家都懂,这叫蒙。那么怎样才能又快又精准呢?熟能生巧。
人的大脑就像肌肉,要多锻炼,长期的原著阅读就像健身一样,逐渐帮你锻炼出有着不同功能的“肌肉”,比如这块儿负责词汇的反应速度,那块儿负责理解规则的处理,俗称语感,还有那一块儿,负责与现实世界相关联,也就是“认知“,依此类推,长期不读书会让你的大脑大腹便便,略有劳动就苦不堪言。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也知道读原著与标化之间的关系了吧,下一步就是赶紧动起来,引用杨绛先生的话就是: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我的五个理念
有关选书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文后杨丹老师的文章,读原著过程中单词问题可以参考文后李玉雯老师的文章。这里,我只有这么几个理念:
(1)   兴趣驱动,从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逐步扩大范围
如果你连中文书都不爱看魔幻,我想加上了语言这层马赛克你更不爱看,没有兴趣,终归是无法保持的,而如果你真的喜欢,语言多难你都一定会有方法去克服,很多通过日漫学会日语的同学大概都是这么做到的。引用电影Love, Rosie里的一句话”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if you put your mind into it.”
不过,入门级别还是不要难度太高,具体考虑语言和主题两个维度,比如一个12岁的孩子我不太推荐去读《百年孤独》,坦白说,我读了两遍还是没有真正理解那在魔幻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的马尔多的世界。
(2)   不要过度停留在学习语言层面,要关注内容和感受
不要把有趣的内容枯燥化,读原著对语言水平的提升是“润物细无声”,通过多次重复和主动理解语言自然会内化。读一本书时试图记住遇到的每一个单词,终究会负重过大而不堪忍受。当然了,毅力高于常人的同学可一试。
(3)   内容和主题理解要明辨是非(批判性思维)
书里写的不都是对的,别人讲的也不都是真的,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甄选信息,形成批判性思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比如,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做一下那个“挑刺儿”的人,“我就不同意你所说,为什么呢?”,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 这正是标化考试写作部分重点考核的重要维度。
(4)   不要急功近利,贵在持续
就像你读完一本中文名著不会让你的语文多考10分一样,读一本英文原著也不会让你的英文考试瞬间飙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持续稳定阅读,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忘记比吸收的还快。当然了,可以以时间或者数量为阶段性维度进行反思和对比,比如每半年做一次测试,或者每句读(精读)5本原著做一次测试。
(5)   做好读书笔记
读写不分家,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沉淀,也可以作为个人收获的衡量维度,读书笔记具体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 生词整理(重复出现的)
  • 难句分析
  • 妙句摘录
  • 文化获取
  • 读后感
比如在我们的原著阅读课堂上,老师们都会给同学们精心准备如下的讲义:
最后引用培根先生的话,送给大家: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es. Nay, there is no sto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点击查看大图)
2017年暑假中学生适合报什么班?
请对号入座,选择适合的班型

如需了解详情,请加小助手微信号(bjxdf06)咨询
  往期精品阅读推荐  
原著阅读:
留学备考:
学长学姐经验帖:
选校策略:
名校资讯: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英语学习,留学备考信息,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我们的家长微信群,我们会每天为大家推送优质内容,一起探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