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尼希米和但以理是旧约中“认同性悔改”的典型例子,他们不但承认个人的罪,也承认祖先和百姓的罪。但以理祷告说:“ …… 承认我的罪和本国之民以色列的罪 …… ”(但 9:20 )。尼希米也祷告说:“愿你睁眼看,侧耳听,你仆人昼夜在你面前为你众仆人以色列民的祈祷,承认我们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尼 1:6 )我们真的需要为别人所犯的罪认罪吗?

一、关于但以理以及尼希米为以色列百姓认罪的应用谬误。
1、场合处境原则: 当时以色列百姓是在独特的时空下,南方犹大国处于被掳时期,面对归国及重建圣殿圣城的大业当时的领袖人物。以色列民是神的选民,是全国都认识神的民族,被掳之民早早知道他们得罪神,不但如此,连他们的祖先也得罪神。当一个时代的属灵领袖带头认罪悔改,自然带动了全以色列民的认罪悔改,完成了归国重建圣殿圣城的历史使命。



2、所以“认同性的悔改”最大的缺失,就是将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国等同现今你我所处的国家。今天(包括过去)的中国人不都是认识神的人,若要将旧约的以色列国类比今日,至多只能等同教会基督徒的群体。



3、但以理那个时代是被掳的时期,在被掳的时期他们都期待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神的时间;可是其实神早就启示过耶利米,但以理有一天忽然看见了耶利米的书信,里面说70年为满,他就为这祷告、认罪,以至于在但以理时代,就带动了当时愿意回耶路撒冷的人。旧约中也有一个不必替别人认罪的明显例子:金牛犊事件。



4、出埃及记 32:31-33 记载,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耶和华对摩西说:“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抹谁的名。”神很清楚表明:谁得罪我我就找谁!任何人的代祷皆无法代替任何人亲自认罪悔改。
一、“三、四代”与“千代”的解读法不应按字面,应从文学对比的角度来理解:

1、祖先犯了拜偶像的罪真会祸及三四代?“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20:5 )

2、总被遗忘的下半句“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 20:6 )“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诗 30:5 )千代大过三、四代,神的恩典大过审判!
3、“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当时的家庭模式常是三四代同堂,因此该句是指罪的影响力而非罪的遗传。


罪会遗传的疑难经文
a
“大卫年间有飢荒,一连三年;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飢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圣经记载大卫后来处理了这项罪:“此后神垂听国民所求的。”(参撒下 21 章)所以基督徒要为祖宗的罪“认罪悔改”。祖先流了无辜人的血,神会找后人算帐吗?灾难是来自神的愤怒,而解决之道是为犯了罪的祖先请罪,求神原谅与息怒?
标准原则
b
解经:扫罗的众子曾参与在破坏基遍之约的屠杀行动中,因此基遍人按当时公义法则──以眼还眼要求将尚健在的扫罗众子参与屠杀的人交出,所以神并非透过大卫来传达祖先流了无辜人的血,神会找后人算帐。

约翰福音9章所记载,门徒问耶稣“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耶稣没说是神的咒诅,也没有说是谁犯了罪,只清楚的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与其花那么多时间揣测神愤怒的原因,或在祖宗的包袱里打转找原因,何不起而行,效法大卫“我当为你们怎样行呢﹖”以用公义的悔改行动交出7人!

三、新约中的教导性经文。

1、“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神要我们认的是自己的罪。(约一1:9 )

2、“……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 3:17 )


往期精彩
·END·
尊理网
信仰路上我们一起走
微信号:zunli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