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述的这些故事,都是树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赋予我的。——宫泽贤治
一棵美丽的桦树,同时被一只狐狸和一个土神偷偷爱慕。狐狸温文尔雅,博学多才,他与桦树谈诗、谈星空,谈美学,还谎称自己已向德国公司订购了望远镜,希望到手后能够让桦树看看星空中的星星们有什么不同。
土神虽有神之名,有自己的祠堂,却为人粗野、又刻薄善妒。桦树显然更倾心于狐狸。最后,土神在疯狂的嫉妒中杀死了狐狸。但当他到狐狸的洞穴中一看,却发现洞中空无一物。狐狸口中的诗集、美学的书、望远镜都不过是谎言。
不知为何,这个故事十分打动我。表面上一个三角苦恋的故事,细细揣摩,却似乎有许多深意,尤其是最后,土神的嚎啕大哭,大概是因为意识到狐狸与他在恋爱中同样悲哀的处境,是物伤其类,是悔不当初;但狐狸含笑而死,又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他终于从情之困扰中解脱出来,放下谎言,放下自责,放下内心的种种煎熬,诚实面对自己?他的笑,是对土神的嘲讽?还是对土神的原宥?
这些问题在心里搁了几天,百思不得其解,恨不得将宫泽先生从地下唤醒,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后,我向周龙梅请教,她是宫泽贤治作品最好的中文译者。她说,情敌土神与狐狸代表和表现的是各种对立事物:粗野与洗炼、未开化与文明、不雅与潇洒丶无知与博识……
有日本学者(东京大学小森阳一教授)认为,土神与狐狸的对比实际上是日本近代与前近代的对抗(日本所说的“近代”包括我们所指的“现代”)。二十世纪初,日本的风潮是推崇引进欧美的合理性精神,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资本主义政策。狐狸的望运镜,美学的书、对称法则,欧洲航线都是憧憬欧洲文化、蔑视土俗本土文化的暗示。
“桦树姑娘最后选择了近代化象征的狐狸,疏远了土神,败北的土神的怒火和悲伤,您可以很容易就理解了吧?”
“追究宫泽这些伏笔的妙趣,恰恰是他作品的大魅力!”她说,“不仅是我,所有人都会这么想,这么痴迷!”
《土神与狐狸》
作为一名作家,宫泽贤治的一生,可谓生前寂寞,死后哀荣。他生前只自费出版过了一部童话集,而且连一本也没有卖出去,死后被列为日本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日本,关于他的作品的论述如汗牛充栋。
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进行了一项调查,由读者投票选出“这一千年里你最喜欢的日本文学家”,宫泽贤治排名第四,远远超过了太宰治、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以及村上春树。
作为一个人,他的一生相当简单,却也相当令人费解。他出生于富商之家,却以继承家业为耻,从盛岗高等农村学校(现为岩手大学)毕业后,他不听父亲的劝阻,跑到贫困的农村任教,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开办农业技术讲习所,创办农民协会,亲自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他的理想主义不久就在现实中被摔得粉碎,贫苦的生活也毁了他的健康,37岁就患了肺病,默默无闻的去世了。

这样潦倒落魄的一生,却从未消磨他的心志——追求世界真正的幸福,即是我的求道之路。”据说在他生前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他还在与当地农民激烈的讨论应该如何改善水稻。
他曾经说过,“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问题,是希望所有生物都获得真正的幸福,相信‘宇宙意志’这种东西呢,还是相信世界是偶然的存在,一切都是盲目的呢? 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大提琴手高修》
众生的幸福——不只是所有人类,而是所有生命的幸福,这是他人生唯一的目的,也是他写作最重要的动机。在他的时代,他的选择固然不为人理解,也无人赞许,更谈不上什么社会反响,但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菩萨心肠何尝不是显得陌生与不合时宜?
《风又三郎》
宫泽贤治短暂的一生创作了94篇童话。他从未表露过为孩子创作的心愿,但为什么是童话呢?
有日本学者从他的童年时代去挖掘,据说少年时代的宫泽贤治痴迷于两件事,一件是带上地图、星座表、罗盘和笔记等奔走于山林。另一件就是沉醉于阅读,尤其被《法华经》中所描述的世界景象强烈吸引。
也有人研究他与佛教或《法华经》的关系,都说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法华经》的烙印,但究竟是被《法华经》中的什么所动,谁也不知道。茫茫佛海,无处可寻。
《水仙月四日》
还有心理学家从他特殊的心智构造解释他独特的童话风格,“宫泽贤治作品的底层所流淌的,可以说正是‘山川草木皆悉成佛’这样的概念,可是我们也要谨记,宫泽贤治作对于起源于西方的自然科学也拥有深厚知识,并且透彻其本质。在当时的日本人里,他算是相当理性的人。所以,一边带领读者体验近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但总不忘最后的最后,留下客观的记述。”
《橡子与山猫》
我更倾向于认为,也许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只能以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吧。就像他的《虔十公园林》中那个世人眼中的傻子,他对世界的爱与善意,只能通过种下一片杉树林来表达。
宫泽贤治的故事,有的清澈明朗,如冬天湖水里漂浮着的一颗水晶,三岁孩童都能理解,就像《渡过雪原》中,一对兄妹吃了小狐狸的玉米团子,又获邀参加狐狸学校的幻灯会。
《渡过雪原》
有一些故事,孩子读来欢快滑稽,成年人却读的悚然心惊,比如《橡子与山猫》、《要求太多的餐馆》。
《要求太多的餐馆》
还有一些晦涩难懂,如心之幻象,即使成年人也无法理解。尤其是《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更是迷雾重重,乔班尼与坎帕内拉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乔班尼小小年纪,那尖锐而沉重的哀伤感到底有何而来?柯贝内拉坐上通往死亡的银河铁道,心里记挂的是“只要妈妈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什么事都可以做”,妈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作者写那位捕鸟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乔班尼说,“只要这人能真正幸福,自己情愿站在那个发光的银河的河滩上,连续站一百年为替代他捕鸟”?
读这个故事,仿佛在一片悲伤的迷雾中行走,越走越孤独,但一颗心却不是越来越冷,而是越来越热,借用他自己的比喻,“如夜空中燃烧的火焰一般”。
有一些童话,就是要花一辈子去读的。
《银河铁道之夜》
周龙梅告诉我,别人都认为《银河铁道之夜》最感人,最初让她落泪的,却是一篇《雁童子》——“因为我看懂了,不是从佛教的观点,而是人之常情,父子情,慈善之心。”
就是这么一篇短短的小故事,也有费了她将近三十年才搞明白的地方,比如童子问父亲河为什么不停地流,这其实是佛教三法印中的"无常";吃鱼的时候童子突然哭起来,则是佛教中"大悲心"的体现,所以不是单纯的悲痛的眼泪,是高兴和感激的眼泪,所以哭着哭着,又笑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土神与狐狸》,终于明白这个故事为何在这个时候如此触动我。我发现自己对土神有很深的同情。虽然邋遢粗鲁、刻薄善妒,但他为情所困,却也是扎扎实实的痛苦。我懂得他的愤怒、寂寞与无可奈何。我认得他泥沼一般的生存境况。他限于爱情的罗网,挣脱不得,我们又何尝不是身陷各种罗网,物欲、名利、雾霾…….
至少土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隔着100年的时光,我仿佛听见乔班尼在心中轻轻的问捕鸟人:“您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以宫泽贤治生前最后一首诗《不畏风雨》(程璧译)作结吧。
不畏雨
不畏风
也不畏冬雪
和酷暑
有一个结实的身体
无欲无求
绝不发怒
总是平静微笑
一日食玄米半升
以及味噌和少许蔬菜
对所有事情
不过分思虑
多听多看
洞察铭记
居住在原野松林荫下
小小的茅草屋
东边有孩子生病
就去看护照顾
西边有母亲劳累
就去帮她扛起稻束
南边有人垂危
就去告诉他莫要怕
北边有争吵或冲突
就去说这很无聊请停止
干旱时流下眼泪
冷夏时坐立不安
大家喊我傻瓜
不被赞美
也不受苦
我想成为
这样的人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宫泽贤治作品套装,共8册。
或者点击阅读全文↓↓↓,选择更多三联童书馆推荐的优秀童书。
回顾往期可点击: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