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多伦多吃货小分队吃吃喝喝,还可以关注我们的

微博-多伦多吃货小分队

Instagram-foodieintrt

编前按:


Alo是个现象级的餐厅


多伦多只要是吃货,大概没有不知道Alo的。2015年才开业的Alo,已经声名太盛,在众多老饕心中,Alo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餐厅,根本不要想依循传统去点菜吃饭,重点是去吃它定期更新的tasting menu,反正它什么时候更换完全看主厨心情。


在其他fine-dining普遍最多提前一两周预定的多村,Alo夸张地需要至少提前两个月预定——最近更是更改政策,每个月第一个礼拜二在www.exploretock.com开放这个月的预定,往往也是秒空。


但竟然从来没有传出过它属于“网红餐厅中看不中吃”的消息,每个吃上Alo的人,都带着幸福的喜悦沐浴更衣化妆描眉,乘兴而去乘兴而归,给这个餐厅更添神秘感。


G小姐就曾有两个平时从不化妆的女同事,忽然有一天下班躲在洗手间描眉画眼整理衣服,G小姐特别惊奇问她们是去相亲吗,两人异口同声斩钉截铁地说,不,我们去Alo吃饭。


“从那天起Alo在我心中就成了一个神秘的存在。”G小姐悠悠地跟我说。


带着专业测评的心态,三联生活周刊撰稿人Kevin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述了Alo体验全过程,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西餐全方位测评。


全文大约3800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8分钟。


有幸者如我,提前两个礼拜打电话给Alo定位(平均80%的占线率),大概拨了六七十次吧,终于订到周末六点的吧台好位——要知道,整个Alo也就几席紧邻厨房的吧台,和厨师沟通零距离无死角,对我们这种单身吃货狗来说,订到就是赚到。

 

163 Spadina Ave, Toronto

来聊聊餐厅本身。Alo是个拉丁语单词,意为“滋养”;餐厅主打新派法餐,主厨Patrick Kriss履历丰富:生在世嘉堡,早期在多村扛把子三十年的法餐老大哥Auberge du Pommier(戳蓝字查看ADP测评)学艺,之后转战纽约师从名厨Daniel Boulud,干了三年——那时候Restaurant Daniel还没有被降成米其林两星。


Restaurant Daniel停业翻修的时候,Kriss去了法国,先后供职于名震九霄的Régis Marcon和La Maison Troisgros(不知道这两家餐厅的自己wiki吧)


2010年,他返回多村,坐镇Acadia使他彻底声名远扬。两年前,他和干练的总经理Amanda Bradly组成了Alo团队的雏形。

Patrick Kriss“证件照”


至于两位副厨也是来头不小——

@Mathew Betsch曾就职于神店Eleven Madison Park;

@Nick Bentley 来自多村最红餐厅之一Canoe;


团队其他人——

@酒吧经理John Bunner来自Byblos(戳蓝字查看Byblos测评);

@甜品主厨Kevin Jeung曾工作于Per Se、Mugaritz和Noma(不知道这些餐厅的读者请自行Google,都是宇宙级别)

@侍酒师Christopher Sealy来自多村名店George Restaurant;

@餐厅经理Yann Le Guillou曾供职Bosk和多村香格里拉……


强大到疯狂的团队让Alo开业伊始就人满为患——在多伦多乃至加拿大,要找这样的团队不说大海捞针,至少九牛一毛。真的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能做一个网红级别餐厅——我只能说主厨Patrick Kriss感召力实在太强大,换句话说中国人拜山头,老外也是认大佬的?


言归正传,入正题。

12月1日下午五点半,我准时到达Queen W和Spadina的十字路口,坐着老式电梯慢悠悠来到一件老式建筑的三楼,开门后眼前灯光昏暗,招待迎上来:“是Kevin吗?跟我来吧。”


进到主餐室灯光亮了些许——吧台紧邻厨房,好歹借了一点厨房的光(要不然拍出来的照片绝对不能看)

落座后先来杯饮料,久闻Alo调酒够水准,如果能喝酒的人强烈建议加预算配酒,据说每一道菜和酒的搭配都相得映彰——充分展现了酒吧经理John Bunner的功力。


可惜我不爱酒精,点了杯红茶、香草、柑橘调的冰饮,顶上的泡沫类似奶盖,就是薄了点,but很好喝很和谐。


才刚坐下来,主厨笑眯眯地送上了Amuse Bouche——曾几何时Alo的餐前小食是四个鹅肝泡芙,想想就够腻,如今虽然仍有鹅肝,但已丰富太多:

加枫糖、波本威士忌和脆饼的鹅肝批;

裹脆米的李子醋味鹅肝批;

填进Gougeres里的切达芝士苹果酱慕斯;

放上鱼子酱内含柠檬酱的空心脆球。

整个appetizer从鲜腥到甜浓、从香脆到轻盈,变化多端有诚意,功力尽显。


正餐

 1 

伊比利亚火腿Iberico Lomo配了勺西兰花巴伐露(Bavarois、 Bavarian和Mousses一般用动物胶如吉利丁作为凝胶,此三者区别主要在于软硬程度),几丝火腿下面是充满野性的Cerignola(意大利最大的橄榄产区之一)橄榄碎、炸蒜、paprika红椒粉、橄榄油的混合物,右半部分的咸鲜刺激有左边清淡的西兰花平衡,只是最乐意吃到的上好火腿的油脂香不见了。感觉有一点喧宾夺主。

 

 2 

吞拿鱼腹Toro切丁撒上烤香的海苔,置于紫苏上,侍者特别关照一定要用手拿起来一口吞:紫苏的清香包裹着浓厚滑嫩的吞拿鱼中腹,霸道的油脂香气混合酱汁的甘甜——酱汁竟然是不能再日本的柚子胡椒酱加上点非洲酸橙(Makrut Lime),最后反起吞拿鱼的独特甘甜,这道菜好评。

 

 3 

Baby White Shrimp(也就是日本人说的白海老shiro ebi)切粒,拌入少许kimchi和takuan(萝卜干),软粘清甜的虾肉海味十足,泡菜和takuan的酸香脆爽丰富层次,搭配一块烤到焦香、脆硬清甜的棕榈树心以及一把细香葱,好玩。

(吃到这里我已经心生警惕,这主菜未免太多日本元素了吧,明明是法餐,闹哪样?)


 4 

北海道的大个扇贝Hokkaido Sea Scallop改刀铺好撒一层细细的埃斯珀莱特(Espelette)胡椒,淋上柠檬马鞭草味的油汁,铺好绿番茄片、勃艮第生菜(Burgundy Lettuce)以及Himrod产的绿葡萄片,点缀以食用花,清爽刺激的蔬果香里面透出扇贝柔软但悠长的甜,有创意有胆量。

 

 5 

海胆Sea Urchin用的是波士顿的出品,配了点酸面包块,甚至用酸面包做成羹垫底,略带温度意味着冷菜的结束——虽然海胆本身质量普通,不够醇不够膏,新鲜度倒是尚可,但主厨出其不意地配以近来很多人爱的盐麴(近年風行日本的天然發酵調味料)增加口感和发酵的酸甜,撒上手指青柠汁,无厘头背后是大胆创意信手拈来,功力在于配菜之间丝毫不冲突,还挺衬海胆鲜甜。

 

 6 

餐厅把茶碗蒸Chawanmushi也重新演绎,生松茸薄片、嫩滑蛋羹以及大量的日本毛蟹肉(毛蟹从日本运来,味道能理解但新鲜度真的打折),淋上浓稠的海鲜汤,只是看起来像茶碗蒸而已,喝来仍是西餐浓汤的重口味(松茸选得很幼,嫩是嫩,但这样搭配香气不出俏),蟹的香甜软滑、松茸的清香脆嫩大打出手,调味偏咸,这道菜我的评价是创新有余滋味不足。

 

 7 

招牌菜Venetian Caviar的造型让俺想到了Thomas Keller的镇店名菜Oysters and Pearls(也是好玩,此行在Alo吃到的是加了鱼子酱的,据说以前的taste menu还真的有加生蚝的版本),不过这次的版本低调很多:顺滑细腻到没朋友的苹果浓汤香滑顺口,配上软化的烟熏黄油,加一勺酸奶油(cultured cream)一勺鱼子酱,貌似很简单,但平和统一的柔滑鲜甜中有霸道的腥甜和淡烟熏味的点睛,实为温暖落胃的上上之选。好评。


 8 

Scarpinocc意面被精致化了许多,香甜的欧洲栗子加上fontina干酪做馅,浓郁软绵,配上用焦化黄油炒香的栗子,点缀以芹菜叶,柔滑酱汁用fontina芝士做成,另加上冬南瓜打成的充满空气感的慕斯,从口味到搭配几乎完美,算是到多村之后吃到最和味的意面之一。好评好评。

 

 9 

作为高级食材的小牛胸腺Sweetbread炭火烧烤香迷人,但总觉得和张扬清酸的绿番茄泡沫不协调,关键在于旁边一坨黑色的发酵辣椒茄子泥味道极端诡异,以至于那些Ricotta salata芝士碎和绿番茄碎存在感不大了——尝试着拌匀了吃照样奇怪,怎么吃怎么阴森恐怖,算是本餐唯一的大败笔。差评。


10 

一家餐厅拿面包做招牌也是难得(在菜单中段吃面包也真的不常见):Pain au lait是换了多次taste memu还唯一雷打不动的菜品,面包烤得松软香浓(黄油给了hin多)组织漂亮,撒上粗粒海盐更衬香甜,抹上搅拌黄油,咸香热辣,很不错。

 

和面包一起上桌的肉肉:60 Day Aged Beef Ribeye是和面包一样,永远雷打不动的主菜。牛肉是本地的,精准的三分熟香浓多汁有嚼劲(个人本来就很爱肋眼特有的油香),刷上红酒、大根和芥末熬出的牛肉汁;作为配菜的珍珠洋葱明火烤到外香内滑,菠菜酱解腻清口、焦化黄油酱香气讨喜,更偶尔有洋姜和焦糖的香味窜出,点睛之笔在于自家做的肖龙酱(Sauce Choron,其实就是蛋黄酱加上番茄膏),轻盈新鲜,能带出肉的香甜,作为看家镇店的大招牌,合格。

 

甜品

进入甜品环节之前红茶喝完了,点了另一杯饮料——

由百香果和橙汁调成,味道可以想象,怎么调都不会太难喝。


Sherbet


Pre-dessert是简单的Pumpkin,用上普罗旺斯南瓜做成sherbet(与sorbet的不同在于含有少量的乳脂),搭配肉桂的鲜奶油,听上去厚重,其实南瓜香气深远,奶香只是隐约带出南瓜本身的甜,鲜奶油也足够轻盈,意想不到冲撞出惊喜——总以为南瓜+奶+肉桂粉的甜品该如南瓜派般甜蜜扎实,谁料想亦可以如此清口沁爽,赞。

 

Apple


季节性甜品Apple还是无麸质的,盖在两三片完美蛋白霜(清脆细腻空气感足)下的是焦糖味乳清冰淇淋一球,苹果酱少许,焦糖酱少许,酵母面包屑一把。

服用方式:敲碎蛋白霜,入口先是清淡但悠长的苹果清酸果香,混和淡淡奶香和蛋白霜的脆,焦糖的程度做得偏深,最后有轻描淡写的苦短暂地冲出来,好吃是好吃,但层次方面稍嫌简单。

 

Souffle


餐厅最近大甜品换成了Souffle(确实是最难做的甜品之一),是最传统的做派,细嫩香滑如食空气是理所应当,带悠长的橙子香气也是传统口味,心思在于表面喷烤出一层脆硬焦糖丰富口感、底部也用蜂蜜喷烤出一层粘香焦糖浆;

Turron Ice cream


配了一勺冰淇淋,只是口味是图蓉糖味的(Turron,用蜂蜜、蛋清、杏仁等坚果做成的西班牙硬糖,当地人圣诞常吃,出现在12月的菜单上似乎也有道理)——这道我喜欢,舒芙蕾本身水平很高亦不过甜,再者明显看得出主厨的心思用意何在,唯一要纠结的是,冰淇淋出现在这里,到底怎么破解。


吃到此时已经很撑,谁知餐厅的Petit Four异常扎实:

Cinnamon Donut


三个Cinnamon Donut虽然量大,但非常好吃,外皮香脆干爽内里松软湿润,肉桂香气馥郁;另一个Gateau Basque是法属巴斯克(Basque)地区的一种填入卡仕达酱的起酥蛋糕,

Basque


Alo加入少量雪莉酒解腻,亦有淡淡焦糖焦苦更衬杏仁甘香,只是对个人来说仍然甜了也油了点,特别是最为压轴真的有点负担。


吃得还算快,基本上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喝掉最后一口espresso埋单离席。解解腻。

Espresso


侍者一路送着离开——归途中咂摸咂摸嘴,似乎觉得Alo这般惊天盛名之下,好像真有点名不副实。

倒不是说不好吃,吃得出主厨法餐功底扎实,胆大起来旁征博引日本元素,一套Tasting Menu下来连贯流畅主题明确逻辑性强——现代法餐夹带日本元素,最后证明也不是我担忧的所谓的日式法餐。


但问题也在于,主厨玩儿日本食材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作为同属的东方人,吃起来总觉得哪哪别扭。相比之下另外几道纯法餐明显娴熟老辣不少,尤其是牛排的成色和配色。虽然说放眼多伦多,Alo绝对能算最好的西餐之列,但我并没有觉得能被捧到如此高度——想必主厨的从业经历应该加分了很多很多。


就我本人而言,我更愿意去吃Alo主厨Kriss开始烹饪生涯的地方,Auberge du Pommier。吃完Alo,我才觉得它多么难得——下次我一定会好好写一篇ADP的全方位测评!


Alo在多伦多吃货地图上,位置在这里。


撰文 + 图片 | Kevin 

编辑 | Wendy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食评


商业合作/G小姐饭局/VIP试吃/入吃货群

都请扫二维码添加多伦多吃货君,欢迎调戏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吃货网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