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盟西北小组所观察、所研究,所保护的张掖荒漠,是一个看似荒凉,实则生机勃勃的奇异生态系统。我们在这里认识29只兔狲的大脸,也在这里直面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冲突。本文是对西北组两年工作的一个总结,其中有猫盟和志愿者的工作,也有张掖小动物们的生存故事。

20平方千米,29只兔狲
从2021年第一只母兔狲胭脂(PC1)到2023年的狲四顿(SE2304U),3年时间里,我们在甘肃张掖北部一片仅20平方千米的荒漠中,通过红外相机影像,一共识别出29只兔狲。它们陆续出现又离开,没有一只兔狲曾完整地拥有过20平方千米,却都是荒漠兔狲种群生生不息的一部分。
这几年我们一共识别出29只兔狲。PCx、PC0x是早期的兔狲个体编号,现在它们都有了正式的身份证号,由地点(SE)-年份(21)-当年出现的第几只兔狲(01)-性别(F/M/U)组成 。 ©猫盟
西北组是猫盟科学保护部门下的一个小分支,而我们今年的工作之一,就是认兔狲。
认兔狲这件事情颇具挑战。兔狲不像豹子高大威猛,每只个体都有独特且好识别的金钱状斑纹。兔狲的体型也就和家猫差不多,是中国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身上覆盖着厚厚的毛发,纹路特征很不明显。
兔狲和豹体型对比图 ©猫盟
我们发现识别兔狲最靠谱的方式是“看脸”。每只兔狲脸颊的纹路,眉部、额头的斑点都不一样,而且可识别区域多,相对清晰,适合作为主要识别依据。即便如此,兔狲的一个抬头或者回眸,都会使这些纹路瞬息万变,导致一狲多面混淆视线。因此,只有通过视频和多角度的截图比较,才能建立起一只兔狲完整的识别特征库
兔狲的各部分特征图片 ©猫盟
每次到识别兔狲个体时,平时脸盲的同事也会擦亮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用图片对比兔狲的前肢花纹 ©猫盟
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认出兔狲的大脸?先来看看这些兔狲个体的故事:
猫盟加班做什么?认出十二只兔狲的脸
兔狲大佬暗藏沙鸡,煎熬小弟28小时后终下手
有一只兔狲每天都在观看人类建风车
我们见到了一只长得像鸡腿的胖兔狲!
重新认识兔狲与西北荒漠
兔狲对荒漠的适应力出乎我们意料,它们不只属于高原和草原,还出现在多沟壑和洞穴的、生长着珍珠猪毛菜、合头草、红砂的半灌木荒漠里,也在半固定沙丘间生长着梭梭的小乔木荒漠里刷足了存在感。
一场雨过后绿油油的荒漠 ©心悦
还有许多动物和兔狲一起分享着荒漠。我们看到繁多的蒙古兔、沙鼠和沙蜥足迹围绕一株芦苇,我们捡起被石堆旁撒落的食肉动物粪便和猛禽食丸,我们默默解开被漠䳭、沙䳭粑粑糊死的红外相机绑带。
沙上的动物足迹 ©心悦
动物便便 ©心悦
打开相机,亚洲野猫迈着大长腿优雅经过,赤狐正欲罢不能地蹭着它心爱的留过气味的石头。
在石头上疯狂摩擦的赤狐 ©猫盟
一只刚呱呱坠地的小鹅喉羚,叉着“刚安上”的腿摇摇晃晃学习走路,波斑鸨留下夕阳中的一抹剪影。
鹅喉羚一家 ©猫盟
波斑鸨 ©猫盟
狗獾挖的洞穴,成为了荒漠“必争之地”,兔狲、赤狐、亚洲野猫、纵纹腹小鸮、沙䳭…都来打卡,错峰租住。
兔狲出现在洞穴“门口” ©猫盟
我们意识到,兔狲只是从荒漠众生中被人们推选出的“门面担当”。这个少为人知的荒漠生态系统里,还有许多神秘住客未曾露出真容。
我们在野外放相机拍兔狲,然后克服脸盲症辛辛苦苦识别每一只兔狲,这些工作与保护又有什么关系呢?通常,我们在选择开始一个保护项目时,都会定一个“终极目标”。以张掖北部为例,我们的关注重点是兔狲背后的荒漠生态系统
拜发达的互联网所赐,兔狲现在可是网红。提到兔狲,一些人脑中出现的就是绿油油的青藏高原、“友好”的邻居藏狐与旱獭、还有兔狲的食物——“高原大米饭”鼠兔,但兔狲的生活环境并不限于高原,荒漠也是它们偏爱的栖息地。
荒漠中的兔狲喜欢捕食沙鸡 ©猫盟
兔狲可说是猫科里的全能选手,除了完全的沙漠、没有遮挡的草原和成片的森林以外,它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从海拔400米的草原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是亚洲分布最广的野生猫科动物之一
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兔狲被划分为高原亚种。而分布在甘肃北部——也就是我们项目的所在地——的兔狲为指名亚种,这里的兔狲主要捕食沙鼠、跳鼠等啮齿动物、小型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生活依赖于洞穴,擅长利用沟壑与石头堆藏身
如果不是做过了实地调查,很难想象这块看似荒芜的土地上,有密度如此之高的兔狲 ©心悦
如果你对兔狲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兔狲的有趣故事,可以阅读这些文章:
荒漠物种丰度极高
生态学上有“伞护种”的概念,通过保护某个物种,来促进对当地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这个物种就是伞护种。西南地区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而在张掖北部,兔狲正是我们选择的荒漠伞护种,保护兔狲,进而保护兔狲所在的荒漠生态系统,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我在这里要提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荒漠值得我们去保护吗?
与刻板印象里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并不一样,荒漠的物种丰度其实相当之高。
这张图是对14种地面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度统计,其中荒漠和干燥灌丛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度排名第二,仅次于热带和亚热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图片来源:Duraiappah A K, Naeem S, Agardy T, et al.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biodiversity synthesis[J]. 2005.
仅以红外相机拍到与我们日常收放相机看到的物种而言,目前在张掖北部的荒漠里,我们已经记录了60多种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包括波斑鸨、黑鹳、草原雕等4种一级保护动物,鹅喉羚、兔狲、亚洲野猫、黑尾地鸦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级保护“植物”发菜(发菜不是植物,但它被归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里),二级保护植物甘草、黑果枸杞等。
荒漠物种关键词
发现黑鹳、发现亚洲野猫、发现石貂、发现发菜、发现波斑鸨……每一次调查都有新的收获,我们对荒漠的认知也在逐步增长。当然,哪怕是花了三年的功夫,前后前往了十次张掖,我们仍然觉得对荒漠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还有大量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
很多保护工作其实都建立在对荒漠的了解之上。
我们深知,影响人们的固观念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也在尝试将我们看到、感受到的荒漠传递给每一个读者。如果你读一读下面的文章,一定能刷新对荒漠的认知。
荒漠面临史无前例的开发
遗憾的是,人们普遍具有荒漠“荒芜”、“贫瘠”的思想钢印,面对荒漠,大刀阔斧地进行开发与改造,仿佛在看待一个差生,恨铁不成钢地想把它改造成优秀生。好在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正在接近荒漠的真相,我们正在看到更多评价的维度,以摘掉荒漠头上的差生帽子。
为什么保护荒漠这件事情变得如此迫切呢?这是因为西部荒漠地区面临巨大的新能源开发压力。在张掖北部荒漠里2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2022年夏天,我们记录识别到了12只兔狲,2023年同期,只剩下6只兔狲了。
兔狲的背后树立着巨大的风机 ©猫盟
我们并不是在抨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也不会反对新能源的建设。作为“清洁能源”,发展它们的目的是解决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与我们保护环境的愿景其实是一致的,我们愿意和新能源建设携手同行
只是,站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立场上,我们又会看到新能源建设中的一些问题:选址时调查不充分,环评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建设新能源项目导致植被的丧失,配套待建的水利工程对水资源极为金贵的荒漠的影响缺乏评估,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的程度也未经论证。
风机已经开始运转 ©心悦
在面积以万平方千米计的荒漠地区,野生动物的分布很不平均,由于调查往往不够,我们并不了解兔狲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分布和密度。
新能源建设之前会进行环评,但由于证据的缺失,风电、光伏等的选址,可能正好选在一片拥有高密度野生动物的区域。工程建设与运行时,对兔狲和其他动物的影响是如何的,我们的了解也很有限。张掖荒漠里兔狲曾经的分布情况,也变成了一个黑匣子,谁也不能了解它过去的情况。
我们忧心的不是开发,而是肆无忌惮的开发
如果你关注荒漠兔狲面临的威胁,可以阅读这些文章:
为兔狲的生存留下证据
2021年,机缘巧合下,猫盟发现张掖北部一片兔狲潜在密度极高的区域,(文章回顾:《是谁在镇守河西走廊?我短腿老狲是也!),我们在此展开了为时两年的调查,以兔狲观察者、故事讲述者、同行者、保护者……这些不同的视角,一步步深入探索荒漠。
科学调查大事记时间线
2021年7月
大猫和北京大学罗述金老师在张掖调查亚洲野猫的过程中发现兔狲,记录下了兔狲繁殖的洞口和一窝可爱的小兔狲。
2022年3月
我们发现,兔狲出现的荒漠立起了风机,当地正在进行新能源开发。
2022年5月
猫盟与中科院动物所合作,开始在20平方千米荒漠里的兔狲种群调查。个体识别和密度分析结果告诉我们,这里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密度兔狲种群,而这块栖息地已经开始经历大规模的开发。
2022年8月
亚洲野猫、波斑鸨、虎鼬、狗獾陆续出现在荒漠记录中,兔狲在沙漠边缘频繁现身,刷新我们对荒漠动物分布和适应力的认知。
2023年3月
我们扩大调查内容和调查范围,关注不同风电建设阶段对兔狲可能产生的影响。
2023年9月
我们继续向张掖西北探索,寻找更多荒漠里的兔狲栖息地。
2023年12月
昆山杜克大学李彬彬老师和山水伙伴陈安禹来到张掖,一起探索新能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同月,我们获得质兰项目支持,从2024年开始,进行更深入的,张掖北部荒漠兔狲种群和栖息地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兔狲在荒漠中的生存现状,并落地保护行动,联合更多伙伴共同为荒漠生态环境发声。
公众倡导大事记时间线
2022年8月
我们拜访了中科院寒旱所临泽站,向当地的伙伴们介绍了我们的保护工作。
2022年11月
我们与网易浪潮工作室合作拍摄了《河西走廊寻狲记》。
2023年4月23日
我们举办了一场兔狲日主题活动“关注中国荒漠里的兔狲”(中国荒漠里的兔狲,是时候出圈了!)——这是首次在线上进行的兔狲保护宣传活动(全网阅读量超过60万次),把中国西北荒漠里的兔狲带入更多人的视野。
2023年8月
雷达汽车为我们赞助了一辆电动皮卡,让我们在荒漠飞驰。
2023年10月
猫盟参与制作的荒漠生物多样性科普展板,在张掖(临泽)科技馆展出,并走进当地小学,为我们推动当地人关注荒漠生态开了个好头。
我们也陆陆续续剪辑分享了一些荒漠相关的短视频,可以在我们的视频号或抖音上查看。
从2021年张掖兔狲调查至今,我们一共开展了10次野外工作,安装红外相机460台,回收数据6.25T348648条),当地调查走访28人,累计有21人次猫盟员工、17人次志愿者、18人次合作伙伴参与过我们的野外和数据工作。
参与过调查的猫盟成员、志愿者和合作伙伴们
传播的成效还需要一些数字来展现。文章依然是我们的主阵地,张掖相关的公众号文章与微博头条阅读量超过46万次,微博图文及转发浏览量达到了480万次。与此同时,我们也尝试使用短视频来展示我们的工作和介绍荒漠的动物们,2023年,我们的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视频共计播放量超过577万次
群策群力,志愿者携行
——“感觉我们的总结文章已经难以容纳志愿者的反馈了。”
——“没想到大家直接给了一片汪洋。”
在整理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去年去过张掖的志愿者,谈谈对张掖兔狲项目的理解、感受和建议。大家真诚的反馈让我们十分感动。就像是以往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志愿工作一样,志愿者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支持、温暖和爱。
梁婧仪:
一个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包含了太多互相交织又互相对立的事情,接触越多越理解其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在一个保护区域中脱颖而出的“明星物种”往往同时扮演了这一片林林总总中的广告牌、排头兵和指示灯,从调研这个物种开始,了解它的邻居、熟悉它的家园、评估它与人类社会彼此注视的时光间曾经发生且正在发生的一切,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民间生态保护组织的在地工作尤是如此。
中国十二猫,有些身影渐被熟知,有些身影已经杳杳无踪,在这个能源开发再次急剧扩张的当口,张掖兔狲项目所代表着的荒漠生态带保护工作冥冥中回应了一种紧迫。作为国内目前同生境同类型工作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心悦团队面临着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空白,除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科学考察之外,需要与牧民居民、工程项目、基层政府等等进行大量的走访,在当地开展科普宣传,同时让兔狲和它在张掖的栖息地“破圈”为人所爱又不被过度打扰……每一件事都亟需海量的工作,充裕的人力。
荒漠之中的兔狲,背景是林立的风机 ©猫盟
其中,兔狲极易被“萌宠化”的外表这一特殊点也是宣传与科普的双刃剑,希望未来这个项目可以凝聚到更扎实的在地力量作为日常工作基石,使一切工作开展都把握在恰到好处的尺度,避免这片脆弱的生态带在接受瞩目的同时远离寻求“征服感”的破坏行为。(团队目前着力强调的荒漠生物多样性方向就很棒啊,猫盟永远值得信任)。
希望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小伙伴能够在方方面面参与心悦团队工作,志愿者接受更强更专业培训后分担杂活,团队骨干专注重点,多线并行,加快步伐,共同迎接未知的未来。个人感觉野保工作某种程度上很难作出正向积极的承诺,但是它给参与其中的人内心带来的纯粹、热血、成就感、减龄感(我在说什么…但是野保人眼睛亮亮的样子真的很显年轻啊捂脸)等等珍贵感受,使这一切,人生值得,人间值得
李琦:
去张掖之前,查了一些有关兔狲的资料,国内对野生兔狲的研究很少,生态分布几乎也都是参考老一辈人的研究结果以及模型分析。我对兔狲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一些对兔狲的研究文章以及网上各种“网红”兔狲的憨憨形象。
在放相机的那段时间,我惊异于这种小型猫类的适应能力,在这种荒漠中竟然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据心悦她们的红外数据显示兔狲在这里的密度似乎还很高,可见它们已经完美地适应了这片荒漠。
它们那极强的适应能力从对食物的适应上也能窥见一二。据文献记载,一般兔狲的主要食物是鼠兔,但是在祁连山北麓的戈壁荒漠,并没有发现鼠兔的踪迹,鼠类主要是子午沙鼠、大沙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另外就是这里毛腿沙鸡比较多。后面看红外数据,兔狲似乎对毛腿沙鸡情有独钟,有的个体甚至一天可以往洞里叼回三四只。
兔狲喜欢的食物沙鸡 ©巧巧
荒漠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荒漠戈壁似乎就只是遍地黄沙碎石,毫无生机可言。但是在红外相机帮助下,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在张掖周边的这片荒漠里,除了兔狲,还有亚洲野猫、赤狐、狗獾、虎鼬以及许多猛禽,而在这些顶级掠食者之下,又有许许多多的其他动物类群共同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
然而,这里的生态价值似乎并没有被政府、公众所了解,在我们装相机的那片区域,无数的施工队正忙碌地搭建着一台又一台的风机,一辆辆拉土车正忙进忙出,卷起一阵又一阵的黄沙。如此强度的干扰,必然对兔狲以及其他动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仍旧还是个未知数。
可莱:
1、没有想到兔狲能够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中活得很好,以前觉得兔狲更适应草甸。
2、对于整个项目的理解是现在还处于一个探索当地存在的保护问题的阶段,很关注后续的发现。
3、改变了以前对荒漠的错误印象,本以为是生物多样性很低的地方,实际上有着很多种生境,并且每种生境都有特殊的生物生活着。例如一些生物特化适应了沙丘沙拐枣的果实、沙蚺潜伏在沙中)。原本以为荒地上植被覆盖率很低,而实际上荒漠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地衣,甚至还有苔藓,并非仅仅是土。
可莱充分发挥特长,把编号PC01(SE2108M)兔狲画成了Q版狲 ©可莱
猴仔(猴仔为我们写了一篇长文,具体可见:《在荒漠里暴走引发的深思》这篇文章,这里只摘录她对我们的建议):
如果需要长期招募志愿者的话,在志愿者开展工作前,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到项目的内容和目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大致行程安排及一些辅助经验、可能忽视的一些行为准则、会不会对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更好一些。在条件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罗列一些参考资料方便感兴趣的伙伴们学习?
啃一口刚出炉的热乎馕,看一看蒙古族老乡的敖包会和赛马节,吃一口沙尘就着西北风……我们的工作与野外强相关,识别兔狲所用的照片视频素材,每段都浸透了野外小伙伴的汗水。每次前往野外,回来都会有同伴写下自己的感受,想和我们一起回忆荒漠寻狲之旅,你还可以阅读这些文章:
携手守护兔狲家园
两年时间,我们才堪堪了解张掖北部的大致轮廓,2024年,将会是我们兔狲项目一个新的开始,质兰基金会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行动梳理与一部分资金支持,足够让我们在张掖北部开展更深入的兔狲分布调查,并识别威胁兔狲种群的因素
兔狲紧张地吃着大餐 ©猫盟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传播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荒漠,同时效仿山西的老豹子队员,培养出在项目地帮助我们做保护工作的当地伙伴,形成自己的保护链条。
保护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事情。
兔狲热得像狗一样伸出舌头 ©猫盟
在2024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张掖北部兔狲保护,如果你对荒漠、对兔狲、对新能源建设有独到的想法,想加入我们,欢迎和我们交流。
如果你对自己的眼力或体力有自信,欢迎报名我们的野外志愿者与物种识别志愿者(不久后我们会开通西北志愿者报名渠道,敬请期待)。也欢迎张掖本地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一起在地搞事情!
如果你想为保护尽一份力,那欢迎你成为我们的月捐人,我们的所有工作都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张掖的兔狲邀请你成为月捐人!
希望在2024年,我们能在张掖北部继续踏实地走下去。
-End-
猫盟的西北荒漠保护项目资金来源为月捐款项,感谢北京大学罗述金老师提供的技术支持,中科院动物所肖治术老师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与在地保护合作,中科院西北所刘继亮老师提供的技术与在地保护支持,甘肃祁连山国家公园马堆芳科长提供的技术支持,吉利控股旗下雷达新能源汽车提供的纯电皮卡RD6车辆支持。
.........关于兔狲,你还可以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