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小组“我发现个规律”丨
由豆瓣用户@minimi白 授权发布丨
原文标题:我发现了网络名言的共性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我发现了网络名言的共性。
先例举几个我知道的网络名言和热梗:
公主请上车
发疯文学
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
人生是旷野......
这些都是近期比较火的或者火过一阵的热点,它们在网络上占据很大的流量,几乎在各个平台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来转变应用到各个领域,适用性很高,完成快速渗透。
比如“公主请上车”,就在直播间里变成了“公主请下单”,在学校食堂就变成了“公主请吃面”。
这张图片的评论区里网友几乎都表达了认可,会愿意因此而消费,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自己在直播间听到一声声“公主请下单”时,会感觉有些突兀。因为他们是为了迎合热点,毫无铺垫也毫无情感地使用这些话术,与他们所卖的产品并不相关,但这似乎又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因为一切网络热点都具有一般宣传达不到的吸引力,更神奇的是我发现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把自己带入这些热梗名言,在这些热点名言里,我们都是主体。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话能成为热梗,被大量使用,也被大家追捧。
网络名言和热梗都有很强的主体性。
突出主体性时,强调了“我”的身份,给了我鲜明的定义。“我”就成了中心,随意发挥这些热点和名言,让它们全都有我的影子。而且无论怎么变,它都围绕着“我”转,我带入自己,就能很好地拉动名言热梗背后需要的消费和需求。
不过恰恰因为这些名言和热梗的主体性太强,就会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你只是突出自己,那其余的客观条件就极有可能被忽略,风险也被弱化。
我之前看了一篇文章,里面的主角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人生是旷野”这句名言时,才恍然发现自己完全把握不住这片旷野。
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人就算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也可能毫无收获,客观环境中不可战胜的因素太多了。
我并不是反对“人生是旷野”这句话,但旷野并不只代表自由和美好,也有荒芜和迷茫。
你的主体性会将这些自动划分为自己可以掌握的,主体性里我们更在乎个人的感受,成为中心之后似乎一切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但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里还有太多需要考虑的东西,一句“人生是旷野”是远远不够的。在名言和热梗之外,需要我们考量和承担的还有很多。
我一直觉得当流行理念开始指导我们的生活,形成巨大的热潮时,我们个人很容易被诱导。毕竟举的范本都是成功的,而为了更好地迎合主体性的作用,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还有失败就可能被忽略不计。
但忽略不计的这部分并不会消失。
出发旷野,迎接我们的是自由,是主流之外广阔的未来,但也需要穿过风暴和阻碍,我真心希望这是小部分,也真心希望它不被忽略。
 豆友评论 
@风
热梗是人们的情绪安慰剂。
@黄狻
这些话能火,和短视频能火一样。热梗就是短视频的文字化。短短几个字,不需要太多思考和理解,只需要说出来的当下快乐就行。
@冬涉川
萨特也一直强调人的主体性。怎么说,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