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440 篇文章
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
作者:静欢,“爱笑的眼睛”,一个在互联网大厂20年经历N次转岗依然坚守岗位的“打工人”。作者公号:与你香遇是静欢。
作者写在前面:
不知道这篇文章面对的是谁,那么不管是谁,你好,我是静欢,一个在互联网大厂 19 年依然坚守岗位的“打工人”。
这篇回忆录之所以能呈现在这里,源于一瓶“椒样薄荷”精油,它使我结识了半暖公益,一家聚焦女性焦虑的 NGO,多次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在如今衣食无忧的社会中,依然有那么多的女性处于焦虑和迷茫,每日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我在大厂中一待就快 20 年,一直自如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切换,我想分享我的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众所周知的这样一句话——“快乐工作,认真生活。”它一直是我的前行目标,我也一直遵循着它工作和生活。
Chap.1 快乐工作
>>>“其实没那么可怕,我在大厂挺好的”<<<
好像很多年轻人对大厂的刻板印象是 996 和 007,社会上也充斥着形形色色消极的声音。总认为进入到这个工作环境后,每个人都会饱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凌辱和折磨。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2005 年(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我进入如今这个所谓的“大厂”,如今我还依然在岗,依然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近 20 年的工龄,毫不夸张地我可以自诩为互联网大厂的“元老级人物”。在经历了 N 次转岗和组织调整、被贴上了 60+ 的标签、见证了互联网大厂迎势而上的辉煌与逆境后,依然能真诚地说一句:“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可怕,我在大厂挺好的”。
听从梦想召唤“弃医从商”挑战销售
 — “做不被定义的风”
我出生在宇宙尽头的大城市——铁岭,从小是一个只爱看书,听广播的安静女孩,高三毕业时听从父亲的安排走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好很好,自己又是家里老大,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将来一定要凭自己的努力帮助家里改善生活。
毕业后在医院做外科医生时,发现医院微薄的收入实在让我难以接受,离我的预期目标相差太远了。记得我最终选择离开的锚点是在一次开颅手术,当时的我经历长时间站立,看到大片的红色血液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差点倒在手术台上,我也顿时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毅然决然选择放弃这份“铁饭碗”,去追逐外面世界的可能。
离开医院之后,在父母的不理解中开启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医疗器械销售。销售多累大家应该都知道,特别是跑业务的,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最不缺的就是激情和勇气。
期间我从沈阳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在销售的路子上跑得越来越远。记得第一笔成交额算是比较高的——880 块,而后我的月收入也从三位数涨到了四位数,后面成为了销冠。收入增长了,技能也增长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我学习了心理咨询、财务、英文翻译等等,还结识到了一群朋友。
但之后好巧不巧赶上了非典肆意蔓延的时间段,医院封闭,业务无法开展,让我陷入困境,2005 年的某一天,在与杭州老友深夜畅谈时,朋友对我说:“你的适应能力挺强,杭州有不少工作的机会,要不要去人才市场试试?”
05 年决定去互联网大厂试一试
— 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挑战最后一轮面试
2005 年 3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朋友的陪伴下走进杭州人才市场,在那里遇到了我后来进入互联网大厂的第一任主管,一个帅气的北方小伙,可以说,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
一开始我对于互联网大厂是做什么的也毫不知情,就问了些限制不限制专业一类的大问题,这样一想我还是蛮幸运的,没有如今那些虚头巴脑的商业沟通体系,就简单填完资料完事了。然后,还没回到家就接到了声音好听的女 HR 的电话,约我去创业大厦面试。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创业大厦,从传统医疗销售领域走进互联网公司。就像是刘姥姥逛大观园一样,当时前台所有的布置在我看来都是那么新鲜,尤其看到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一个吊牌,进出都需要刷工牌,很好奇一门之隔的里面是怎么样的?面试进行得很顺利,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我直接问那个 HR:
“你是不是最后一个面试我的人?”
“不是。”
“那能不能不要那么多轮,你觉得我行不行,行的话就直接让我进入最后一面。”
“应该可以”。
于是第二天就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见到了让我走进互联网大厂的关键人,这次我终于进入了那个需要刷卡才能进的工作区域,看到了里面有好多年轻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和我同龄的人还有点诧异和新鲜,也更充满了向往。
面试很顺利,我得到了互联网大厂的中国供应商的销售岗位(后来在很多场合都听马老师说过那时只要你愿意互联网大厂是都欢迎的,哈哈哈),这次不太符合常规流程的成功面试,拉开了大厂近 20 年生涯的大幕。
我在互联网大厂 — 中供销售
— 最先出的都是运气,最后才是实力
2005 年 3 月 28 日,这是我正式成为互联网大厂员工的第一天,也是在那一天我走进了后来被很多人提到的“地震局招待所”进行“百年大计”27 期的闭关培训。记得面试时,面试官问我:“你为什么来我们这?”我说:“我想体验一下,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做销售,拿到更多结果的感觉。”
百大培训的五周时间里,看到、听到的一切都在颠覆我的过往认知,我有时甚至不明白,同学为啥那样兴奋和充满激情?多年后百大班主任和我说,“看你当时的样子感觉你试用期都过不了。”不过培训的下半学期我似乎开了窍,毛遂自荐成为了班委,想要快速成为 top 的火苗在内心悄悄被点燃了。
当时为了心中燃起的火焰,为了“中国供应商”这个业务,自掏腰包去买了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每天雇一辆小型面包车去各个产业园奔波,可回应我的,却是空荡荡的订单和杳无音讯的客户,而同期百大的伙伴却有人不停的成交发出喜报。我知道之前我卖的东西都是实物,现在卖虚拟的东西,感觉就像在玩捉迷藏找不到规则。
虽然我可以学,也可以做,但就是找不到那种“成交的感觉”。直到在身上只剩下几百块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为什么要这样?我图啥?平心而论,这真的是我最低谷的时候,除了不进账和身无分文,巨大的反差使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未来感到了迷茫,似乎在大厂的这扇大门即将关上。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留下一扇窗,某一天招我进集团的帅主管走访市场给我打电话,我直接抛出一句:“我不想干了,我库里的 100 个客户没有一个可以签单的”。放下电话没多久,他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拉上我,说要请我吃点好的补补,他说:“我们是北方人,是会有傲气,他相信他不会看错人,不能证明自己不行。”
就在当天他改变了原有的计划,陪我跑客户,分析客户,每跑一家客户都会告诉我这个客户能签单和不能签单的原因。我第一次领略了互联网大厂的管理者视人为人的温度,面对我当时有很大的情绪压力,想要放弃的样子。他告诉我要坚持,而且送了我四个字“天道酬勤”,凭他的经验,第一单通常不会是你现在库里的客户,而一定是意想不到的。而且他坚定地相信我能留下来。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我决定再坚持一下试试看,在距离试用期结束还有 12 天时,因为没有多余的钱去雇辆面包车跑业务,一切从简,改为乘坐摩的。那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是六月的正中午,天气又热又燥。坐在摩托后座的我依然在打电话,状态几近崩溃,也许是摩的大哥看到我的不对劲,也许是他也渴了,中途停了车说先去买瓶水。
我坐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垂头丧气,和他商量少给他 20 元,把我提前送到长途车站吧,他没有说话,而是转身去了小卖店,当看到他拿着两瓶雪碧出来时,我愣了一下,感受到莫名的温暖。他走向坐在路边的我,递我一瓶雪碧问:“你电话打完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说:“先喝点水,再继续打。”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玄学或命定的力量。就在和摩的大哥说完这些话后,喝了透心凉的雪碧,平复一下心情,拨了一个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那头传来的的声音:“在国际网站做一个广告多少钱?”我的第一笔订单——拢共十万元就这样成交了,也因此得到了留在互联网大厂的机会。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年的 6.18,炎热的正午和那位摩的大哥的善良与慷慨,也许就是他的这一举动给我带来了好运。
自此以后我签单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经常一通电话预约见面就能签单。大家都说我像台风一样,也成为了当地的优秀新人。这印证了那句话:”最先出的都是运气,最后才是实力。“在很多情况下,成功往往取决于运气。一开始的成功可能是因为运气好,但要想持续成功,就需要依靠实力。开窍之后,前面的付出真的得到了回报。
但是,几个月的拼搏下来,身体亮了红灯,于是我转岗到了电话销售的岗位。这个销售相对轻松,但我却觉得少了些激情,没有动力。思来想去,我觉得这样不行,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尝试不同的赛道。
我在互联网大厂 — 国际站产品经理
 — 解密之旅,血脉融合
当我还在想换什么赛道的时候,正好一封内部招聘的邮件吸引了我,岗位是国际网站的收费产品经理,要求:一要熟悉中国诚信通的产品,二要熟悉中国供应商产品,我很擅长直销又对产品很熟悉,就凭着这两个去面试去了。历经一个月终于面试成功了,但转岗后缺乏岗位经验,只能从产品经理的最低层级和最低工资做起。就这样,我开始了互联网大厂的第二份工作。
从最低的 p 做起,这就意味着薪资一落千丈,一切从头开始,但我却在那里一呆就是六七年,这六七年集团在快速成长,我也在快速成长。在这段历程中我做为一个小小的低 P 与 CEO、合伙人一起做过项目,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层级的差异感,他们从不吝啬认可和鼓励,使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当时我要做国际金融支付风控体系,主管给我一本银行的合规书让我自学,他们相信一个人能做到就给你机会,我最怕别人信任我,一旦信任我,我就一定要做到位,后来我成为了首批“互联网大厂牛师”,开始带领团队,这几年使我对“客户第一”这个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互联网大厂的使命、远景和价值观,感受到自身血脉与互联网大厂的融合,也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平台。
我在互联网大厂 — 培训主管
 — 发现天赋,做发挥天赋的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为运营主管带领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运营方式售卖国际网站的一款新的收费产品,为了让销售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售卖,我发挥了讲师的天赋,总结产品买点,分析客户需求,做成完整的课件,带着团队的小同学开始在负责的区域做内部培训,没想到效果不错,因此有机会我还做了农村淘宝的培训发展部经理,自己招人组建团队,负责业务所需要的各种培训:政府,合伙人,培训供应商,销售等。
天赋得以发挥,也给业务带来不错的价值,自己也非常享受那种状态,这个时候一个可以让我天赋发挥得更好的机会从天而将,我被组织调整到集团 OD 负责“百年湖畔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面对总监及以上入职互联网大厂的高管的必修班。
这份工作让我在互联网大厂文化的原浆里浸泡两年,认识了近千位的高 P 人才,过程中自己的视野和格局逐渐被打开,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慢慢被被升级了,每当同学和我说这是他接受过的最好培训没有之一的时候,内心的价值感就倍增,那段时光尤其是我后面做 HRG 的时候,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更多元化思考和多角度看问题。
我在互联网大厂 — HRG
 — 多元化思考多角度全面看问题
在集团待了两年多后,阿里云召唤我,让我试试 HRG。后来就到了阿里云,没错就是 HRG。跟销售团队打交道,可以说我是互联网大厂中第一个与他们业务搭档一起跑客户的。它不只是做些人事相关的事务,而是有自己的定位。
销售专注于业务层面,而我则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他们,关注团队配置是否合理,关键人物是否充足。我会协助他们进行招聘,应对团队压力,提出管理风格的调整建议,我们既是搭档也是伙伴。后来又接触到了互联网大厂的达摩院,那里聚集了许多科学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自信。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这些年,我知道许多人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并考虑离开。然而,我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其中的优势。这些经历让我收获颇丰,这是我在其他平台上花费相同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获得的。这也是我愿意留在这个平台的原因。
我在互联网大厂 — 组织文化
 — 文化传承,薪火相传
最后决定动一动的时候,我去了菜鸟。因为在集团我可能只有菜鸟没做过,所以后面我就来到了菜鸟,到现在两年多,一直在从事组织发展、人才发展和组织文化方面的相关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想做的就是将老互联网大厂的精神传承下去。由一个不谙世事的职场新人,远离父母,落户西子,到现在的应付自如的老鸟,是这个平台成就了我。
我能感受到,这家公司给予我的远非金钱所能衡量的,它更是一种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我从中收获的远远超过公司所付出的金钱。所以我也想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在菜鸟把这么多年的所学整合在一起,为“全球 72 小时,全国 24 小时”的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Chap.2 在大厂焦虑吗?
>>>智慧的钥匙 — 非暴力沟通<<<
以上就是我在互联网大厂 19 年的经历,很多人问我“在大厂焦虑”吗?
在现在的大厂环境中,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我知道在大厂工作带来的压力,无论是内心的焦虑还是外界的竞争压力,都让人感到难以承受。我常常跟大家说,我们既不要过于看重自己,也不要完全忽视自我。
过于看重会让人变得敏感脆弱,仿佛瓷器一般,稍有碰撞便容易破碎;而完全忽视则会让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对自己别那么暴力,我们应该以一种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要对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非暴力沟通》。
如果有人让我推荐一本书,我都会推荐《非暴力沟通》。刚开始做管理的时候,局面也是一团糟,当时特别渴望找到一种解决方法,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我发现把他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画出来非常有趣,在深入学习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与 U 型理论是相通的。原来,这些看似不同的课程其实可以在一个理论体系中相互关联,只是需要找到一个万能的包装方法。
当我们深入到非暴力沟通的细节时,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日常都在使用暴力而不自知。这些行为会逐渐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导致我们内在情绪的焦虑和不安,常常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比如身体素质不好等等。我遇到这事儿,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完完全全就是这个样子了,或许这辈子你都无法摆脱这个标签。
所以有时候人们讲什么,怎么想,就如同《金刚经》里所讲的那样,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你遇到的是自己心里想的东西,是自己想象出来了。所以你应该想个最简单的,想事实不要评判,这样就完了。我就是这样想事情,所以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扛得住了。
非暴力沟通非常重要,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事实,看见真相,让我们说的话更贴近事实,看到底层真正的需求,而不会因为情绪而伤害他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人生会充满快乐和满足,而不会焦虑和不安。
Chap.3 我与“公益”
>>>当下和未来的热爱<<<
一提到公益我就特别愿意做,我自己也有公益的组织。2014 年起,我就开始参与马老师的村淘公益项目。在那个时刻,我深切地感受到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共同追求着相同的目标,这种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
后来又接触了马老师的公益基金会,听了他讲课,还认识了一些年轻的老师,这种感觉非常棒,当时就觉得做公益也不是件什么难事。在一次我参加樊登读书会培训课程的时候,有个授课老师发现了我的能力,并指认我为组织秘书,并负责带领小组进行练习。
课后老师对我非常肯定,他告诉我应该去影响更多的生命,而不是过度追求认可和资源。我觉得这是对的,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人生的经历去影响更多的人,用行动带领行动,用生命影响生命。
现在呢,我在忙着工作的同时,只要有空就会去做公益。公司里给员工讲解芳香疗愈和如何舒缓情绪;社区里带领大家精读《非暴力沟通》,慢慢地发现这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我一直坚持和热爱的事情,我也从中获得了滋养。等我退休的时候我将全身心地去做公益,专心做我喜欢的事情,这种热爱是不给钱也愿意做的事情。
Chap.4 永远“爱笑的眼睛”
>>>无畏无惧<<<
在 20 余年的职业生涯里,我获得了 60+ 的标签,“樊登认证翻转师”、“结构化思考力”、“非暴力沟通”、“教练领导力”、“生命意图”、“高级生命数字天赋解读师”,“高级内观心理咨询师”、“国际芳香疗愈师”、“TMC 演讲者”、中医药专项技术能力证……我最喜欢的标签是——“爱笑的眼睛”,和我最贴合的标签是——“喜欢分享,热爱生活”。没错,我确实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性,在同学的心里我就是一位可以帮助大家排忧解难的大姐姐。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路走来,我也经历了诸多波折与转变,也曾有过黑暗的时刻,仿佛一瞬间,我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迷茫。但是,我都走过来了,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在这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人生舞台上,我意识到每一个女性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斜杠人生。在职场中,我们是拼搏的战士,可以在一线冲锋陷阵;在家庭中,我们是守护者、是朋友、可以共筑一方安全的港湾。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平衡着各种责任和期待。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使用“门把手”效应来帮助自己。
也许今天在工作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情绪沮丧,然而,当我回家摸到门把手的那一刻,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忘记职场的身份,放下那些压力和困扰,进入这扇门,要进入家庭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去感受那份温暖和爱。就这样,我重新调整心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面对生活。
除了门把手能帮我缓解负面情绪,我还有一个小习惯,这个习惯从 2007 年至今已经将近 17 年。那就是写日志,无论多忙,我都会抽空或多或少地记录下每天的工作日志。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沉下心,平稳情绪,还可以帮助我复盘自己的工作历程和成长轨迹。通过回顾过去的工作经历,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然后顺便感慨下,这天下还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在面临多项任务或者事情时,我一般会使用四象限解决法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工具将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分为四类:紧急且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且不重要。通过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在其它类别上,我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并且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是否身处大厂,你都要相信:人类的潜力是无限巨大的,生而为人,本身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你大可以利用自身的爱与慧,尽管活出自己的样子。“融岁月之静好,安自在欢喜心”,我是静欢,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修行的人,希望我的故事给此时此刻的你力量。
-  END  -
推荐阅读
37岁跳去大厂被CPU,42我再次转型
开挂15年的她,也曾抑郁过……
从文科生到硅谷大厂,你们所认为的成功转型,也许是一场执念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