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343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Felipe on Pixabay
作者:华章,奴隶社会、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老师茶馆、「一场」发起人。
教育,我们对它的期待是引领时代,但它从来都是落后于时代的。
今天重读一篇旧文,内容是关于“斯坦福 2025 计划”对当下大学教育发起的本质拷问和颠覆。
·当下的大学模式还能适应未来与社会的发展吗?
·AI 时代,高中以后的教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斯坦福 2025 计划由四个蓝图组成:开环大学、自定义节奏的教育、翻转学习、使命感学习,这从根本上颠覆了现有大学的教学体制、学习目的与学习模式。
斯坦福 2025 计划部分图片均来自其官网
破年龄和学制限制
开环大学模式不再限制入学年龄,并且把大学四年学制延长到了六年。学生可以连续读四年,也可以中途离开再回来。传统的大学不管学生状态如何,四年倒计时一直在延续,但在这里,你完全可以暂时离开,去工作,去旅行,去冒险,随时再回来继续,学生真正拥有了终身学习的机会。很多人在大学阶段仍然是懵懵懂懂,如果他们出去看了世界,有了真实的工作经验,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再回来继续学业,学习成长的效率一定会有天壤之别。
生自适应教育
主流的四年大学教育,是按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的,不教学生人生最需要的底层素养与思维(问题是,大学之前也没教啊),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的人生都是从迷茫到逐渐清晰,被激发点燃到厚积薄发的,在斯坦福 2025,用的是“校准(Calibrate)、提升(Elevate)、激活(Activate)”三阶段模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提升感兴趣领域的认知,进而运用所学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这是不是更符合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自然规律呢?
学习知识到培养能力
AI  已经到来,当全世界的知识都在我们口袋里或者眼镜中的时候,再花四年时间去系统学习一个垂直领域有什么必要呢?我们需要的是行动,面对真实的问题,直接去思考如何解决,遇到了困难再去学习,找人协作,或者——求助 AI。但是,当我们不再需要用大量时间学知识,那最值得学习的能力、认知、和素养是什么?还需要花四年的时间吗?
学习中寻找意义
当我们不再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深入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同时似乎又可以了解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做任何自己想做的项目,当一个人终于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他会选什么呢?也许,我也真诚希望,会有更多人想回答人生的终极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做项目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意义感,一直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Space One「一场」
上次读到斯坦福 2025 计划还是好几年前,当时眼前一亮,觉得和密涅瓦大学
(Minerva University)
一样惊艳,都试图
挑战传统僵化的大学模式,
不过它们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几年过去了,今年最大的变化无疑是 AI,人工智能将如何颠覆教育?
在 AI 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面向成年人的学习模式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于是,便有了 Space One「一场」。
故事的缘起来自于我个人的痛苦经历,如果错过的可以看这篇文章《华章:来一场冒险,来「一场」蜕变》。下面我来详细揭秘一下 Space One。
里做什么?改变成年人
首先,从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说起。前几年的痛苦经历不表,说结论:从奴隶社会开始,我们发的很多文章探讨的其实是广义教育问题,然而随着我越来越深入到基础教育的一线实践,我们对“好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本质问题,也从成熟体系,优质资源,好老师,逐渐转移到教育生态,家长教育,教师状态。
最终,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核心问题都与成年人有关。如果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自然会健康成长。但很多时候,问题出在成年人为孩子创造的环境上,花钱花时耗心力,但从孩子角度可能是个很恶劣的环境。为什么我们羡慕国外的教育环境?因为天然就更包容、更健康,但这里学不来,做不到,因为这一届成年人不行。
如何改变成年人?成年人还能改变吗?这成了教育中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
今年随着疫情结束,我一直在思考,既然线上(诺言社区)能让这么多成年人发生变化,那么线下是否能有更好的效果?三个多月前,有了合适的人选,启动项目,快速迭代,目前团队有五个年轻人和几位资深导师,每天热火朝天,嗨点不断。
年轻人和导师中的两位
年人成长误区
结合一土学校的经验和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当前主流成人教育的底层逻辑存在大问题。成人教育模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效果大都差强人意。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成人教育模式?和我们在一土学校和诺言社区所做的是一样的——构建一个学习场域,让学习者放松下来,找到热情,积极行动,并全力支持。
成年人学习的另外一个误区,是过于强调师徒关系,更应该提倡的是共同学习。师徒关系的表现有时候是隐性的,不是说没有老师就没有师徒关系了。很多人喜欢精心制作的课程,爱收集,甚至会有“学习焦虑”。名师讲的内容通俗易懂质量高当然是好事,但实现有效的学习高质量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有很多好书,你一生都读不完,但仅通过读书,真的能理解多少书中的内容吗?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不同的读法,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在探讨教育时,经常会忽视一些底层的问题,这些底层认知上的误区,导致成年人的教育低效。这和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教育本应高效,但由于主观或客观、抑或教育体系的问题,使得它反而越来越低效,低效又让其中的每个人感到痛苦,陷入恶性循环。
低效的一个重要体现来自只关注个体而非整体。每个班都有第一名,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到哪都不弱,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优秀个体,而应该看到每一个个体的个人发展、成就、幸福感。对比像新加坡、芬兰这样的中小型国家或地区,每千人中有多少人快乐、富足、有成就?再看我们为此付出的时间:OECD 的 Pisa 测试中,中国喜欢派最优秀的省份参加,如北京、上海、江苏,每次都能获得很好的排名。但这个测试中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维度是:学习者投入了多少时间来学习?与芬兰相比,虽然在排名上接近,但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几乎是芬兰的两倍。即使如此,近年芬兰明确提出不再以 Pisa 测试结果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因为对测试结果的关注可能会错误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
中国学生不仅学习时间长,学习过程还伴有很大的压力和痛苦,刚发布的中国抑郁症报告蓝皮书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 9500 万,其中一半是学生。这种痛苦很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并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字的解读:一场
“一”来源于一土,“场”则是来自“磁场”。无论是“一场”还是“一土”,其核心理念都是相同的。“一”代表我们的信仰 -- 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教育目标。“一”同时也蕴含了内外合一的哲学,我们相信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内外合一的,或者说是“手脑心”合一的。
“场”与“土”有相同的意思。“土”代表土壤,“场”代表一个场域,而且是农场,不是工厂。无论是在“一土”还是“一场”,目标都是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土壤、场域,让教育可以自然地发生。
但是,“一场”与“一土”在实际运行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面对未成年的孩子,确实有不少限制。高中教育没有了义务教育的约束,但面临着另一种挑战,那就是升学压力,几乎所有的活动和课程都需要与升学挂钩,且家长高度焦虑。“一场”更令人兴奋,为什么呢?因为“一场”主要面向成年人,没有基础教育的限制,不提供证书,也不颁发学历,既不是培训机构,也不是学校,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探索与尝试。
但是,无论做什么都有其限制,成年人教育最大的限制其实是人。从脑科学的角度,在 25 岁左右,大脑的主要认知结构和连接基本已经形成,因此 25 岁以上的人的任何改变都需要主动努力,而不能像孩子那样靠被动学习也能实现成长。
▲ Photo by Paul Richards on Unsplash
圾中的宝藏
成年人改变是完全可能的,
我有亲身体会,可以先发生认知改变,也有可能先有实际行动。两者之间是循环的关系,先有了新的认知,然后付诸行动,行动印证了认知;也有可能先有行动,然后再更新认知。

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信息过载。如此之多的信息,很难判断哪些是真实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自相矛盾的,让人面临选择困境,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和决策。更为严重的是,传播广泛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质量不高甚至是错的,很容易误导受众(想想看,它们为什么制作精美,传播广泛?)。这让很多人陷入迷茫,尤其是在听信之后的各种尝试,没有结果,感到失望并快速放弃。但实际上,是垃圾信息让我们浪费时间浪费钱,而那些少量“优质但不易分辨的精华信息”不是没用,只是我们快速放弃,没有坚持到它有用那天。
怎么办?
构认知框架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错误的信息和认知误导,会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造成巨大的个人成长的浪费。
“一场”的目标之一,就是为成年人构建一个更真实、更清晰的认知框架,减少这些浪费。
这个框架,从“一土”学校开始,一直延伸到“一场”,分为手、脑、心三个层面。“手”代表具体的知识和做事情的能力;“脑”代表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心”,则代表人的觉知、心态和状态。背后的共同理念是: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是三个层面同步进行的。
许多人,中国尤其多,过于追求“理科思维”和确定性的答案,忽视了文科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 Liberal Arts)中那些更加指向本质,引发思考,没有确定性答案的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希望得到简单、明确且唯一的答案,而忽视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部分认知体系的建立属于“脑”。
此外,仅仅听课并不足以使人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需要实践和体验,这也是“手”层面的重要性所在。很多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被深入理解和运用。
有些人有了“脑”和“手”,但就是不愿意行动,究其根本其实是心力不足。“心”层面,每个人都需要调整心态,让自己有比较高的能量状态,专注当下,享受过程。
“一场”的学习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框架,更多地鼓励学员参与实践,进行项目化学习。同时强调底层思维、科技、人文、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学习,帮助学员建立更为坚实的认知基础,最终实现“手脑心”的合一。
说项目学习 - “手”
我曾经接触过一次机器人比赛,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参赛的机器人都长得差不多,这让我很困惑,一个应该激发想象力的活动不应该是这样的啊。与现场老师交谈后,得知因为比赛结果与学生名次、学校声誉挂钩,所有队伍都请了专业教练来指导,学业压力大,时间又不够,教练就会提供大量的“设计指导”,导致学生更多学到的只是制作和学习熟练操作机器人。而国外类似的比赛,会更强调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创作过程,有很强的开放性,
机器人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

真正帮助我们成长的项目不应该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真实兴趣,实际能力,和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来设计。这样成年人有更多的内驱力,效果也自然会好得多。
有人可能会问,自己没有项目适合来「一场」吗?欢迎的。我们刚开始会带你做一两个入门项目,是预先设计好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熟悉项目流程,建立项目认知,然后逐渐挑战更复杂的项目。
有人问,这里是个创业空间吗?No,这里的项目不一定是创业项目,而且很多可能都不是。这里鼓励但不推崇创业项目,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太难,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从教育和成长的角度可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有人有能力和意愿去做创业项目,当然会很开心也会全力支持(其实目前的项目都有潜力)
最好的项目是可以助你成长的项目。例如,一土小学生会采访,制作播客或视频,这些都是对小学生成长非常好的实践项目。制作电影,创建一个公众号、AI 做视频号,做一门课程,写个游戏,做个机器人,这些都有可能是好项目。
“脑”和“心”是什么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校有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但对于成年人终身学习,这种模式显得过时而低效。互联网提供了各种优质的学习内容,我们是否可以提供框架和成长路径,支持每个人用新的方式学习任何他们想学的内容?
任何固定的课程体系都是一种浪费,因为你需要按照它的节奏进行,其中可能包含你不想学或者已经知道的内容。
对应“心”是“修炼模式”,可能不会占据主要的学习时间,但最终你会发现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部分。状态好了,可以经常活在当下,会发现“心”是一直在伴随着我们的。这里大家常常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自己在练习的时候无法做到“脑子里什么也不想”,事实上,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另一个误区是觉得可以用这个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你不妨试试,看看效果再下结论。
体形式
「一场」采用会员模式,为期一年。每一期开始有一个两天的线下开启活动「入场式」,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一场的理念、文化、框架、修炼模式、学习模式和项目模式。学习模式高度自主化个性化,并提供每两周一次的对谈活动。自助学习意味着场地始终开放,参与者可以随时来,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学习和交流,我们也会在现场为你们提供支持。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有的人处于空窗期,可以经常来,而有的人仍在工作,只能抽空来,都没问题。
一个人年轻人独立探索,很容易因为不坚定、方向不明确、信息差认知差、经验不足等问题而偏离目标,浪费的是时间,好可惜。在「一场」,我们希望集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和进步。首期仅招募 20 人(面试已开始),并主要在线下进行,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希望可以去到其它城市(前期的学员说不定就是其它城市的骨干力量)。这里将汇聚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爱好者,为大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交流机会。我们的小团队中已经包括了互联网从业者、广告人、品牌专家、心理专家、企业高管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等。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无论你希望寻找何种资源或与哪类人交流,这里都可能满足你的需求。总之,「一场」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线下线上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帮助每个人更好地为未来做好准备。
「一场」的使命:支持每个人成为 AI 时代的超级个体!
第二期已在筹备中,过了截止日期也欢迎报名,在第二期先占个位子。
斯坦福 2025 文章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10422A0FF6V00
-  END  -
推荐阅读
华章:来一场冒险,来「一场」蜕变
斯坦福MBA:我学到了什么?
中国教育的死穴和美国名校的命门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