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332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Alexa on Pixabay
写在前面:前两天有个新闻,导致最后一刻我又改了一遍内容,不得不把一些原本更准确的表达改掉了,如果你“觉察”到有些地方不准确甚至不通顺,请谅解。今天是我的一条广告,如果你能看到最后,希望你发现这是一条有趣的广告。
——华章 
今天07:30的直播,因为技术原因暂时无法在奴隶社会直播间进行直播,请大家移步视频号李一诺Y.L观看本次直播。
今天就讲讲洗冷水澡吧。
话说最早是怎么开始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可能就是心血来潮吧。那还是 2019 年的秋天,诺言 2.0 课程录制小剧场的时候,我和一诺说我已经洗了一个星期冷水澡了。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成了我坚持最好的一个习惯。
1
自虐需要理由
一个听上去就很自虐的习惯,要想坚持一定得有足够的理由。2019 年的那个冬天一土面临了巨大的危机,很多人离开,还有很多次开到后半夜的会议,巨大的压力。
但事情没有最糟,只有更糟,转头 2020 年初,拉开了三年疫情的序幕,我 2 月初回到北京,路上空荡荡的,没有人,也没有车。在巨大的危机面前,每天剩下的就是应对模式,应对无穷无尽的问题。每天早上的冷水澡成了面对困难给我注入勇气的源泉,感觉早上战胜了冷水白天就能应对一切挑战。2020 年伴随着网课,学校被合作方封门,教室被上锁,进入 harder 模式。不得不悄悄在外面找新的校区,签了很贵的房租,然后搬到新校区,开启了新篇章。
进入 2021,开始被匿名恶意举报,之后又出现核心团队出走,还带走了大量的老师和学生。没办法,为了让我每天有应对困难的勇气,冷水澡还得接着洗。
人生应该感谢那些痛苦的日子,换个角度看,它们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改变。疫情期间在家枯坐了几个月,后来全身都难受,慢慢开始运动,也坚持到了现在。每天还是解决不完的问题,但我感觉精力越来越好,状态也越来越专注。
2
呼吸之间
另一个机缘巧合,美国的好朋友花钱请我去夏威夷上了一期圆桌的课程,而在这个课程上同组的同学 Sam 又推荐我参加邵亦波发起的 Evolve。
2019 年的九月初,我非常幸运参加了在美国加州 Esalen 为期九天的 Evolve 学习营。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自我认知、觉察、非暴力沟通,并且体验了呼吸法。大概一年以后,在另外一次活动上,有位小伙向我们介绍了 Wim Hof 也就是“冰人”呼吸法,是一种混合了冷水澡或者冰水浴,结合呼吸法和觉察的练习方法。那时候我已经冷水澡一年了,再加上呼吸法和觉察,让我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特别是冬天,12 月和 1 月效果最好,当冰冷的水从头顶上浇下来,那种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没有体验过的人无法想象的。
那段时间也是我应对团队分裂焦头烂额的时候,一有时间我就会做一些呼吸练习,在大脑分泌 DMT 出现各种奇妙幻觉的时候,暂时忘却烦恼,进入平静的世界。随着自身状态的调整和专注力的提升,我也慢慢发现思维更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变好,心态也越来越稳定。我的心态和状态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
改变是缓慢的,但只要它发生了就会越来越快。
▲ Photo by Alexa on Pixabay
3
生物黑客
这些身体的感受是哪里来的呢?
我以前是学生物的,在中科大和加州理工都学过神经科学,对呼吸法的原理非常感兴趣。呼吸系统是人体独特又神奇的一个系统,数千年以来,很多流派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呼吸/吐纳方法。呼吸系统是唯一一个我们既可以控制也可以不控制的系统,当我们不控制的时候它依然在认真工作。但心脏就不是这样,心脏你是无法告诉它“你跳快一点、慢一点、停下来"的,它不听你的指挥。呼吸就不一样,我们可以主动地通过控制肌肉让呼吸变得急促或者悠长,但当我们忘掉呼吸忙其它事情的时候,它也没偷懒怠工。
可以主动控制的系统,例如运动,和不能主动控制“后台运行”的系统,例如心跳/免疫/内分泌,在人体里是两套不同的机制。呼吸系统作为唯一的一个既可以主动控制又可以后台运行的系统,成了打通两个系统之间的通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控制呼吸来间接调节那些我们无法主动控制的系统。
举个例子,你完全可以通过呼吸来调节心率和压力状态。你现在就可以试一下,几次连续短促的吸气就会让你变得更加清醒,兴奋,专注力提升,心跳也会加快,而几次深长的呼气就可以让你情绪放松,心跳变缓。
这都是关于呼吸法的入门级知识,其实呼吸、冷水澡和多巴胺、专注力、积极心态等都紧密相关。后来我的兴趣延展到了更复杂的神经科学、学习科学、身体健康、长寿等各种话题,也学习了一个新词叫“生物黑客(biohacker)”,我才知道从 2019 年洗冷水澡开始,我就在不知不觉间逐步成了一个生物黑客。
这段个人经历和今天讲的话题有什么关系?容我先卖个关子,您慢慢往下看。
4
那些骗人的鬼话
前些天临沂大学文学院的高校教师邢斌以《2022 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然后就火了,很多人发现原来勤劳就能致富是一句骗人的话。
今年有 400 多万大学生考研,100 多万大学生考公,很多人毕业即失业,又有很多人发现原来“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付出汗水就能有回报”……这些也是骗人的话。
当原来深信不疑的话被现实啪啪打脸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就会开始改变。都说改变认知是人成长最快的方式,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到真相,最后还是无法脱离当下的状态?
因为改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很多,成年人(特别是 25 岁以后大脑基本定型)的思维和习惯都是非常固化的。前几天奴隶社会的文章是讲学习方法的(《一套从“入门到精通”的系统学习法》),很多人特别有共鸣,都说文章把学习讲得很透彻。然而,学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中很多人可能只是“凑巧”做对了这个复杂系统里面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情,而他不知道或者知道但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到的那部分,会让整体效率低下,最终改变甚微,甚至让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然后导致他可能会给自己下一个评判,“我不行,我运气不好”。
我不行,我运气不好,是人生成长最大的毒药。
▲ Photo by Alexa on Pixabay
5
冷水澡的启示
现在回看我从洗冷水澡到成为生物黑客的过程,其实是个循环。
最开始的行动只是偶然的,但随后身体的感受加上各种客观原因(感谢那些黑暗的日子)让我坚持了下来,这段时间身体状态以及专注力的正反馈让我最终真正形成了这个“不需要坚持”的习惯,我也会去思考去研究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后接触呼吸法,冷水澡和呼吸法的叠加产生了更好的效果,引发了新一轮的感受与思考,进一步研究后面的科学原理,并且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可以看到他们的感受和他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反过来再强化我的习惯。
从行动到认知,再从认知到行动,看到/找到同行的伙伴,这样不断循环给我带来了根本的改变。类似的例子已经在很多人身上发生过很多次,而这条路径也是每个发生自我改变的成年人都走过的路径。
6
设计人生
这个“行动-认知”的循环在现实中发生的偶然性太大,这也是为什么成年人的改变如此之难。如果我告诉你这个过程可以设计,你会相信吗?
认知改变和行动,实现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难。难在认知改变之后要设计有效的行动,或者在行动之后帮助建立新的认知。并且让这个过程反复循环。
▲ 来自《原则》,瑞·达里奥
对照这个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完全是错的。学习者在成熟但过时的知识体系中进行着长期枯燥无味的灌输式学习,很少有改变认知的机会。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效率也越来越差。并且学习和行动是脱节的,没有办法从实际行动中巩固学到的东西。最后大量的知识都成了我们的短期记忆,应付完考试以后基本上都还回去了。传统教育体系中胜出的那些人不过是因为各种偶然原因,潜移默化地或主动地学会了一些更底层的高阶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然后呢?这些人就成为优秀人才了吗?
他们只是刚刚进入一场人生的“打怪升级”之旅,后面还需要面对一套层层筛选的体系,通不过就淘汰。只是,这个游戏没有重来。这就是一土常说的淘汰式教育。阶段性胜出的每个人仍然有压力,因为未来的所有挑战在他们看来都仍然是筛选,每个人仍然会在面临这些筛选和淘汰压力的时候感到恐惧。压力可以是学习的动力,但压力也会抑制创造力的发生。
压力过大的环境,永远也产生不了一流的人。
那有啥办法呢?
有!但处于仍需努力的阶段。
一土学校过去这八年探索的就是在基础教育段构建一个成全式的教育模式,在轻松包容的环境中,看到每个人的潜力,鼓励支持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培养身心健康,内外合一的孩子。
你能想到这个模式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吗?
场地?资金?
说对了一半,如果你有这方面资源,欢迎联系我。
这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包容的场域,这个场域需要由一群有共同认知的成年人构成。但是,现在理解、相信、并且愿意参与构建这样一个场域的成年人还实在是太少,这也是为什么做另一个一土几乎不可能(你可能会说我是这样的成年人,但是学费太贵了。学费不低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如果希望用一土模式来培养更多的孩子,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淘汰式教育本身造就的现实。因为我们也需要“筛选”“对的”成年人,即使在一线城市这样的人也不多。
所以,“改变成年人”成了一土走向未来绕不过去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怎么做我已经想了好几年,我们通过线上社区(诺言)、家庭教育(全村)也做了好几年。我甚至还想过做一所大学,这个计划后来因为过于天马行空停掉了。我想现在是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有合适的团队,来设计一个新模式。
▲ Photo by Alexa on Pixabay
7
认知和行动的螺旋发展
反观一下我自己曲折而“低效”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自我反思 - 认知改变 - 真实项目 - 自我反思……”的循环。只是,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我一个人摸索着走过来的,也花了很多很多年。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
如果这个过程有设计,有体系,有同伴,有导师,有资源,会怎样呢?
这个过程的核心应该是行动+反思,项目驱动。
我曲折的成长经历中一直在做项目。最早在学校里面做科研项目,周围每个教授每个研究生做的项目五花八门,让人脑洞大开。出了校门开始创业,做的是追求极致效率的互联网项目,手机 App,之后做自媒体项目(奴隶社会公众号),现在做教育项目。
做项目的过程中自然成长很快,真实世界每天都是新情况、新挑战,需要不断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还不能忘了关键问题、底层问题,有点像开着飞机修飞机引擎。这个过程很挑战,不断逼迫自己思考核心和底层的问题,也会间歇性的有突破认知的时刻。
- 该坚持还是该放弃?柳暗花明和变得更糟都是可能的。
- 如何选择一个项目?所有的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不选择也有成本。
- 你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吗?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看不到的。
- 团队每个人在做最适合的事情吗?开心吗?我们往往觉得是事情出了问题,但其实是人出了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只有实战才会真的深入思考,有真实感悟的,也需要在实战中去实践并加深理解的。
我个人的体验反复告诉我,成长是行动和认知突破交替进行的,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行动没有认知突破,时间久了就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如果只有认知突破但没有行动,我们可能未必真的理解这个突破,也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8
我们是什么
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一个线下空间,在这里认知突破和行动是并行的,混合交替发生的,有规划有引导,同时又是开放的?
这就是过去三个月我们的秘密项目。前几天我们发起了近千人的微信社群,经常在里面发布“当日战报”,这是个以天为单位快速迭代的产品。下面我说几个核心特点。
成年人往往想太多行动太少,首先,这里以做项目为核心。我们会支持每个人做他想做的个人深度项目,花 60-70% 的时间。
其次,一土的成长模式是“手脑心合一”,或者“内外合一/知行合一”(见上面的一土教育生态图),这里也一样。因此设计了 20-30% 的基石课程,着重培养核心素养和思维构建。
还有 10% 的修 ❤ 模式,帮助每个人找到自我,培养平衡、自信的内心状态,这才是支撑一个人长期发展的底层动力。
最后,这里是一个社区,当然有社区文化。这里是包容友爱的,不评判的,支持每个人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去生长。
在这里你会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最酷的科技,先进的认知,这里也有传统有文化有历史还有教育。我需要提醒这里不是一个创业空间,我们鼓励支持大家做的项目不局限于创业项目,甚至大部分应该都不是创业项目,但它们可能是你未来“人生创业”的基石项目。这里成长是目的,项目是载体,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 Photo by  Alexa on Pixabay
9
适合我吗?
我们是一个社群,欢迎同频的人,如果你真的很感兴趣,希望你能认真地看到结尾。提交申请的时候,我们也请你写一个 500 到 1000 字的自述,正好也是一个机会帮你深度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处在什么阶段?有什么困惑或者卡点?为什么想加入我们?在这里到底想得到什么?
合适的你应该是这样的:
希望内耗少的行动派,内耗是最大的看不见的浪费
处于人生转型期,希望我们可以帮到你
有好奇心,愿意了解学习新事物
成长型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改变越来越好
容易相处,换位思考,不自我中心自以为是
年龄限制:只接受 21 岁以上成年人的申请,但内测阶段这里接待的第一波受众,就是一土的中学生,14-16 岁,而且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无限可能。目前因为各种客观条件所限,空间暂时只对一土自己的中学生开放。
那天一土中学生在这里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收获是起了一个好名字(谁能猜一猜?),但这个名字已经被我们更喜欢的名字 Space One 取代啦。
Space:英文的意思是空间,我们希望营造的是一个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场域。马斯克的火星探索公司 SpaceX 名字里面 Space 是太空的意思,无垠浩瀚的太空也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想象与追求。
One 也就是“一”,有多重意思:
一土的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万物开始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心脑手合一,内外合一,知行合一”,合一是一种纯粹的状态;
一,也代表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创造一种新的教育和成长模式。
Space One,中文名字是“一场”,一个场域,一场邂逅,一场冒险,一场蜕变......

写在最后:
感谢你一直看到这里,最后说一些具体的。
在哪里?就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土学校「超越楼」二楼,我的办公室隔壁,所以我的参与是很多的,项目迭代以天为单位。你还可以每天看到在校园奔跑的孩子们,阳光而治愈。
具体啥形式?两天的「开场白」,让我们用沉浸的两天,刷新认知,体验项目,打开自己,迎接改变。重回一张白纸的状态,开启在「一场」的旅程。之后是会员模式,有效期一年,每个人按自己的节奏参与,投入越多,成长越快。
说两句 AI:AI 将在「一场」扮演重要角色,探索教育 + AI 的边界是我的一个关键目标。之前提到的与我们合作的美国初创 AI 公司近期进展飞速,还有低调的软硬件加 AI 全栈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
招生名额:第一期体验,仅限 20 人,只提供线下参与形式,期待看到你有思考的申请。
关于收费:收费是价值的体现,也是你改变自己的一个承诺。很多人说我定价太低了,才每天一杯咖啡钱,无奈我骨子里总觉得平民化的价格会让我多遇到很多有趣的灵魂。不过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个定价了。
Space One 一期,来不来?
-  END  -
推荐阅读
华章:再好的教育,也得最终回到“老路”吗?
创过业,我为什么选择给华章做助理?
华章:我深层次的恐惧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