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556 篇文章
题图:胡佛塔与鸢尾花,作者摄于斯坦福。
一诺写在前面:
文章作者天空路,是当年麦府才女中的才女。当年是安徽省文科前三甲进北大,读的是英语文学。在我们的英语词汇主要靠考托考 G 突击的时候,她已在吟诗作赋了。而且路妹妹一路保持了学霸风范,北大就不必说了,后来在斯坦福读 MBA 又顺便拿了 Arjay Miller Scholar,是每年给成绩 Top 10% 的毕业生的。有人问人生选择的“秘诀”,于是翻出这篇趣文,和大家分享。
另外文章里提到的斯坦福商学院的传奇课程,8 月份来北京了!下周五报名截止,机会难得,文末可以了解更多。还有,知道我们读者中埋伏了不少“走了些路,攒了些故事”的妙人,奴隶社会随时欢迎投稿,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接到我发自内心喜欢并且深深敬佩的诺主约稿,我感到万分荣幸,无以为报,唯有真诚。
我想先问读者诸君一个问题:What matters most to you?(对你来说,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问题听起来有点儿哲学,很像北大新青年们寝室夜聊、拷问灵魂时才会触碰的问题。可是所有的斯坦福 MBA 申请者都必须写作文老实回答,刹那间觉得斯坦福的大门上竟然刻着阿波罗神庙的铭文“Man,know   thyself”(人,认识你自己),你不先大彻大悟一把,就门儿都进不去。
第一课:怀抱梦想,改变世界
据说成功申请者的回答千奇百怪。从救助被恐怖主义和饥饿扼杀的乌干达儿童,到让海豚湾的海豚们不再哭泣,从根治外祖父的癌症,到钻过虫洞寻找美丽新世界……不管听起来多像堂吉诃德,所有回答者都是认真的。
被强烈的使命感驱动,他们不遗余力地燃烧着小宇宙,顺便改(zhěng)(jiù)了世界。斯坦福以此为标准,招到一批牛(qí)(pā),比如我们这届的学生有在非洲贫困地区挨家挨户卖卫生纸的(他希望能持续改善非洲农村的卫生环境),也有在全球德州扑克职业赛里拿冠军,一次就赢几千万而且连赢几年的(他时不时盘腿一坐,讲打扑克的技巧,现场算概率的时候特像《最强大脑》选手),有在 NBA 当球星的,去好莱坞演电影的,也有为美国航天事业造出火星车的。
▲  Photo by Danny de Jong on Unsplash
这些人就像一团团炽烈的火,不断发出光和热,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激动一把。于是,我在深深怀疑斯坦福录取我是因为误会的同时,也学到斯坦福教给我的第一课:怀抱梦想,改变世界。
三十年以后我们会退休,但那时我们还有三十年要活。有了真正在乎的事,男人永远是少年,女人永远是少女,战马嘶吼,热血沸腾,明天总是令人期待。
也许有头脑异常冷静、热爱逻辑甚过一切的同学(不,我没想到夏洛克·腐尔莫斯或《星际迷航》的史波克)会认为我所说的第一课太过虚幻,毕竟两年烧掉一万多张印着毛主席头像的粉红纸片总是要学点“干货”的。
没错,在斯坦福,我们学了 Black Scholes 的巴洛克风格期权定价模型,也学了 Geoffrey A. Moore 保龄球风格的“Crossing the Chasm” (论创新技术和产品如何从小众走向主流),还发现原来食堂里、草坪上、咖啡馆里坐着的不是未来的 Steve Jobs,就是 Steve Jobs。但这并不是斯坦福教给我的第二课。
第二课:每个人都是人,人的决定都基于情感
这还要从斯坦福最有名的那门课“Touchy Feely” (摸摸受受)说起。这个色兮兮的名字是个昵称,课程原名是“Interpersonal Dynamics”(人际关系情商课)。
基本形式:12 个同学被分成一组,加上 2 个外来的辅导员,共 14 人每周被关在同一个房间里度过 7 个小时,持续一学期。在每周的那 7 小时里,窗帘紧闭,室内发生的一切必须严格保密,连自己的男女朋友都不可以告诉 — 对!我们就是围成一圈坐着,面面相觑,没话找话说。
▲  Photo by Akson on Unsplash
刚开始尴尬到度日如年,大家各怀心事,甚至有打算借此机会练口语的,可是后来气氛就变了,因为无论谁开口说了什么,其他人都必须尽量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 —“我不喜欢你看问题的方式”,“我觉得你很傲慢”,“你刚刚是不是在搞种族歧视?”于是矛盾、争吵、和解,羞愧、愤怒、感动,人类可能有的一切反应都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上演,而我们逃无可逃,必须面对。
不管多烦躁,都必须冷静下来听他人说话,不管多委屈,都必须试图体谅他人的心情,否则关系会越来越僵,到最后争吵的本因已不重要,一切都是基于感情 — 而为了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真正体谅对方的感情,并且清晰表达自己的,以求达成谅解 — 情商于是在痛苦的自我反省和沟通尝试中逐渐提升。
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人是先根据强烈的情感和直觉作出决定,再用理智为这个决定想出符合逻辑的解释的,因此要解决问题,最关键的往往不是用逻辑,而是先真诚地去了解问题背后的情感原因。SO 也好,CEO 也罢,教父也好,教皇也罢,他们都是人,如果我们不变得更通情达理和善于聆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处处碰壁。
第三课:不要有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怕错过大家都在做的事。)
身边实在有太多事同时发生了:小伙伴们正集体盛装飞去拉斯维加斯狂欢,小伙伴们正集体注资在德克萨斯扑克全球冠军身上,小伙伴们正集体去创业展结识硅谷的投资大佬,小伙伴们正集体竞选各个协会的领导职位。每件事都会帮你认识新的人,打造新的平台,带来无穷无尽的未来机遇,可是我并不对每件事都有兴趣。
于是我决定做自己,比如写故事,比如学日语,比如在很多同学去 PE 做实习生的时候,我跑去社交游戏公司 Zynga 做产品经理,比如在冬季组团南美旅游的时候,我去北半球零下三十度的冰岛看极光。我担心自己因此变成一个毫无存在感的路人甲,但斯坦福学生群体的宽容和自由氛围给了我尝试自己兴趣的机会,我依然交到了很好的朋友,遇到很多有趣的人。
▲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如何形容这段经历?在你离开人群、另辟蹊径的时候,你发现了自己的森林,里面有个美丽的蓝色湖泊,倒映着夜晚的繁星,而你的朋友们虽然身处别的草原,却依然惦记着你。
不过,我并不是说斯坦福是完美的 — 它身处硅谷圣地,遍地流淌着创业家的灵感和天使投资人的金钱,满天飞翔着私人小飞机和瑰丽的美国梦,这些都是真的。但它也像一个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漂亮但不持久。身在学校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听见这句话:“We are the best。”(我们是最棒的。)
我们拿着案例描述,设想自己是故事主人公的那位 CEO,正在圣诞节前夜考虑如何裁掉整个部门以节约成本;我们对着笔记本,想象自己是华尔街的王牌投资经理,正在决策手中的巨资走向;我们端起香槟杯,围着那位侃侃而谈的 NGO 教母,跟她一起推演在当年那场飓风后,如何部署十分紧缺的救灾资源。
这一切都很有趣,因为在设想的刹那,大脑得到了锻炼,内心的权力感也得到了满足,可是这一切并不真实。我们能够使用商学院带来的资源,不代表我们真的有资格和实力去拥有和驾驭它们。斯坦福只是个练兵场,一个集体梦想拥有世界的地方,而我们必须走出梦境,脚踏实地开辟自己的人生,就像刚从游戏的新手村毕业的玩家,比“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只强那么一点点。
有人问我:斯坦福 MBA 的学费那么贵,又把你的职业生涯推后了两年,值得吗?这个问题很妙,因为“值得”到底是用金钱、职业升迁,还是用别的“货币”来衡量,本身就没有定论。对我来说,“探索新事物”是我生存的原动力;我想活过 100 岁,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看到人类又发明了什么,动物的语言能否翻译,外星人有没有来过地球,多重宇宙是不是真的,明年的樱花会不会比今年的还要漂亮。
用这样的“货币”来衡量,斯坦福之行非常值得,因为我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过了一段彻底新鲜的生活,从一次次的反省和顿悟中,与很不完美的真实自己握手言欢。
然而,我不认为读商学院是自我发现的唯一路径。如果只身去非洲大草原观察羚羊迁徙,或者进特种部队接受魔鬼训练,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立个小公司,我都将获得成长。正所谓殊途同归。
小结一下,斯坦福 MBA 教给我三堂课:
1. 怀抱梦想,改变世界。永远热血就永远是少年,活到没牙时依然动力澎湃。
2.
每个人都是人,人的决定都基于情感,无论是面对伴侣还是面对客户的 CEO,不要只谈逻辑,将心比心、理解万岁。

3. 做自己,不要担心离群,因为群体喜欢带来新意的个体,也因为我们没有自己想得那么重要。
同时,斯坦福并不完美。它只是个开始,它能给我们的成长,通过其它途径也能得到。
最后,我真的很好奇:读者诸君,你有答案了么,对你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也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那门让我受益匪浅的斯坦福商学院的传奇课程,8 月份来北京了,下周五报名截止,机会难得,想了解的朋友点“阅读原文”。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