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5%的喜茶事业合伙人开出2家以上的门店,有数十位合伙人开出10家以上门店。
1月2日,喜茶发布了《2023年度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喜茶门店数已突破3200家,门店规模同比增长280%,其中事业合伙门店数量超过了2300家。
而在门店经营层面,报告显示,2023年喜茶的直营门店实现连续12个月的月销售同比增长,单月同比增幅最高达80%,包括直营及事业合伙门店均出现了多个月销售额超100万元的门店。
据喜茶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消费者对新茶饮产品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回归茶,二是健康化。如今消费者对新茶饮中茶叶的关注度更高了,茶底成为许多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更多传统名优茶被应用。为此,2023年,喜茶应用了来自福建、广东等5个省份、12个茶叶核心产品的近20款传统经典茶叶。
除此以外,喜茶还推出了全新瓶装产品系列“空茶”,这款零糖零卡零脂产品登上了天猫618和双十11纯茶饮料品类TOP1。

65%的加盟商开出2家以上的门店

对于茶饮品牌来说,2023年是争先恐后谋求规模化发展的一年。
一方面,包括喜茶、乐乐茶、奈雪的茶、桂桂茶等在内的直营品牌纷纷开放加盟;另一方面,大批处于腰部的品牌也在持续发力,立下冲击万店的发展目标。这既是规模化发展的机遇,也是一次对于品牌、产品、供应链、营销能力和加盟商管理的综合挑战。
2022年11月喜茶官宣开放事业合伙业务,2023年该业务正式落地,一年的时间里,喜茶共面试了7700位潜在事业合伙人,目前喜茶的门店以50-89平米为主力店型,单日单店最高销售可超5300杯。
在门店的快速扩张下,目前,喜茶会员总量已超1亿人。据喜茶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喜茶在行业内最早推出小程序,开启了喜茶乃至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运营新时代。如此海量的用户基础也已成为喜茶的基本盘,将为直营门店和事业合伙门店未来业绩继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以此为基础,共有65%的喜茶事业合伙人开出2家以上的门店,有数十位合伙人开出10家以上门店。
不过,这一成绩相较头部品牌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根据刚刚提交IPO申请的蜜雪冰城和古茗的招股书数据,用门店数除以加盟商人数,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平均每人开 2.2 家店,古茗加盟商平均每人开 1.95 家店。
作为一家开放加盟刚满一年有余的品牌,喜茶的规模化发展仍需时日。不过在营销层面,喜茶确实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报告显示,2023年喜茶与各类品牌和IP跨界合作。其中许多联名活动进入了喜茶“年度联名榜”,包括与FENDI的联动、喜遇原神2.0,以及与喜剧之王、芭比、周大福等联名。
其中,喜茶与FENDI合作新品的推出“FENDI喜悦黄”特调一度形成了风潮。上线不足半小时喜茶点单小程序崩溃,几个小时后产品几乎售罄,并引发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刷屏。
有媒体报道,据熟悉喜茶的人透露,每一次联名,喜茶创始人聂云宸都会亲自把关,甚至一些联名是他本人谈的。且喜茶内部对联名的要求是:要力争茶饮行业的首次联名——藤原浩、Fendi、《喜剧之王》都是和喜茶一起完成了他们的新茶饮首秀。
“在喜茶看来,联名不是目的本身,联名的目的是塑造和传递品牌精神。”喜茶相关负责人对钛媒体表示,喜茶的联名首先追求的是品牌精神层面上的联名,联名的品牌和IP在精神上一定要有共通之处,就喜茶而言,要和同样有着“喜悦”内核的品牌以联名的方式,共同推出好的联名内容和产品,为消费者带去更多的喜悦,才能够让品牌精神被大家感知、提升共同的品牌势能。

供应链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对于内卷且竞争激烈的茶饮行业来说,仅凭快速扩张、拉高销量已经不足以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了。《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两年迎来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9.7%和12.4%。
市场增速的放缓,让茶饮品牌们走到了内功修炼的全新发展阶段。
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效率和供应链能力的打造。
根据喜茶发布的报告显示,一方面,喜茶持续深入上游茶园、果园、牧场和工厂,持续创新品质原料。比如喜茶推出了3.8源牧甄奶,有着3.8g/100mL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牛奶高27%;另一方面,则是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喜茶共有41个原料仓库,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覆盖范围同比增长270%,全年原料控温配送可达2000万公里。并且自研推出3大类共7款智能设备。
产品和供应链能力的发展,不仅促进着品牌的品质和效率能力,更支持着新茶饮的持续规模化发展。
据壹览商业报道,一方面,喜茶在江浙沪等“奶茶大省”以及华北、东北等区域加速扩张,今年以来在一线城市也开放了事业合伙业务的申请。另一方面,喜茶通过加盟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占据先机,开出了大量门店。
与此同时,喜茶的海外业务还在持续推进。从2018年出海至今,喜茶已经进入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5个海外市场,单店单日最高销量可达3000杯。
这是一场规模化的战争,也是一场在品质把控、门店管理、供应链打造等综合能力层面的比拼。新茶饮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下半场,唯有在品牌、规模和供应链层面占据优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谢璇,编辑房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