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往期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我成长故事。本期来电内容来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第二学年学员星喵妈妈。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孩子不努力,太懒,还是就不是那块料?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是让他刷更多的题?还是先帮他拥有“健康”的学习系统,然后发展孩子自己的学习策略呢?
 周四
思维 💡
全文共3776字,阅读时间11分钟
🌿🎨🌏
每一件事情的到来,是问题还是礼物,这取决于我们是否赋予它积极的意义。
五年级遇到学习“滑铁卢”
开学后的一个晚上,意外接到女儿数学老师的电话,简短的聊天后,我明晰了老师的意图是家校互助,共同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回想四年级下学期孩子上网课的状态,现在出现学习“滑铁卢”也是情理之中,当然不能完全甩锅上网课。
虽然孩子数学成绩的事似乎很棘手,但我想我是孩子的定海神针。于是我和孩子平静地说了老师打电话的目的,并坚定的告诉女儿:“没关系,孩子,我们一起努力”。看着我轻松的状态,女儿也放松了,我们从她对考试成绩的感受和想法聊起。我感觉她有追求更高的成绩的意识,也有改善现状的动力。
接着我们达成共识:面对学习成绩,不与自己的能力划等号,只为提升找方法。首先她同意我参与到她的学习中,接着我们一起定目标,视五年级为成长年,力争通过一年时间让各科的学业水平达标。
每件事情都是中性的,是选择消极看待,还是赋予它积极的意义,决定权在自己的手上。我和女儿约定把眼前的这件“大事”当做礼物盒,放轻松,接纳它,说不定还是个大彩蛋呢。
所有的发生都只是为了把你带到更高的未知
记录陪学的日子
有了目标,接下来怎么做呢?
在童行书院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这个场域里沉泡了2年,遇到问题的下意识就像升国旗奏国歌一样,打开大脑搜索引擎,清华大学教育专家宋少卫老师跃入我的脑海,他曾经讲过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系统,这个系统里包含了五大模块(信息识别、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决策、程序定制)。(戳这里可以查看宋老师直播精华:学渣怎样炼成学霸,宋少卫老师送给你逆袭指南
再次学习课程后,拿出宋老师的书《学习治疗手记》,认真研读人的信息加工模式,依托科学的理论依据,我更加清晰了接下来要怎么做,首先像老中医一样先来诊断孩子是哪个模块出了状况。
初诊:拿出第一单元的数学试卷,请孩子圈出错题的所有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发现有的关键信息被遗漏,语义解析模块也有漏洞,当这两个模块不完备时就会造成后面的逻辑加工的错误。初诊感觉孩子的价值决策最完备,因为价值决策是孩子学习系统的核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核心的人生算法。但最核心的模块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模块,而且还是动态的。
景芳老师经常说,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一个一个来解决
通过初诊,孩子首先需要建立的是信息识别的准确度,例如:“4.6×0.1=”当成“4.6+0.1=”来计算,而其他同样是小数乘法的题有算对的,这是马虎吗?不是。宋老师说对于常看错题的,要教会他审题,而不是刷题。
建立正确的读题方式,比做题还重要。所以我让孩子尝试边看边读,用声音来校对看到的信息是否准确,第一周孩子每天只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不解题,先把信息认对了。第五天的时候错误率为零,初见成效。
信息识别模块通关后,进入第二周的练习——语义解析模块和逻辑加工模块,这是解题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要了解概念、原理,比如“4×100米接力赛”这个概念怎么理解,决定着接下来的计算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尝试在纸上画图,呈现“4×100米接力赛”的意思。我根据重做错题发现女儿还有其他一些知识点没理解透彻,我们再次翻开书分析知识点的原理。
新旧知识的高频学习充满每一天,周六日也没放过,当我沉迷于发任务、检查任务时,孩子却不像之前那么配合了。原来,孩子是个小生灵,不是小机器人,她会用行动反抗我,一会儿说忘写了,一会说学校的作业很多等等。
“为什么你不按照我说的做呢?”一阵情绪的狂风暴雨后,我和孩子道歉并解释我为什么发脾气。《全脑养育》的作者说,在高压情境中,父母也会犯错,我是个真实的父母,我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思代替了自责,我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执念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而对方却不执行。
当自己平静后,我问孩子的感受,她已经没事了,也许面对面讲出来就已经和解了,可计划还要执行啊,我问女儿每天完成任务时的感受是什么?她说有的题不会做,害怕错了我批评她。
哦,原来是第四个模块“价值决策”中的畏难情绪跳出来了,情绪来源于认知,我耐心和孩子讲练习的目的:“我们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是在做题中把不懂的知识点弄懂,所以你需要做了,我才能看到哪个知识点没懂,进而有针对性的讲解,成绩提升是建立在你勇于把错误暴露出来,而现在的错误是你脚下的垫脚石,你踩越多的垫脚石,你的成长就越快。你当妈妈的监督员,提醒我眉头又皱起来了,好吗?”“好的!”
解决了认知,理顺了情绪,孩子重新开始执行任务,通过做题补上概念和原理的缺失。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关注点放在她对概念的理解和逻辑加工上,忽略对错,因为过程先对,结果就能对。
完成了四个模块,还有一个模块也很重要——程序定制,这个模块要根据孩子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来定制。
比如——
做计算题时容易看错题的情况下,启动:1.眼看口读题2.边算边读3.验算4.边读边写答案;
解方程时,启动:1.画关键2.设未知3.找等量4.列等式5.求解6.检验。
对于常出错的题,首先要启动的是价值决策中的情绪关:“我可以,我能行”。
这几个模块中的学习策略也适于其他学科,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同样要先画出关键信息,知晓出题人在考自己什么?不过有些时候孩子就是切不中题意,答不到点子上,这时需要在题意与回答之间架一个桥梁,通过提问策略,给到孩子思考的方向。
比如,阅读《诉说母亲》后,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孩子说表现了母爱很伟大这样的泛泛而谈,这时,可以问孩子,你读完后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没感受,那就一段段再读一遍,这时孩子会说“这一段我感觉她们家很艰苦”,再下一段,“我感受到她以苦为乐”,“太棒了,以苦为乐这个词非常精准,你感受到的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作者以苦为乐的情感正是她母亲对她的影响,进而诉说母亲的伟大。”
其他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策略,通过提问策略,层层递进,孩子会越来越能找准解答的方向。
在各司其职的日子里,我也在觉察着自己,我像个勤奋的程序员,不停在补bug,及时调整学习任务、学习时间,但孩子还是会时不时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就如父母俱乐部第二年共读的《动机与行为》中讲的一样,孩子如果一直处于紧张的环境中得不到需求的满足,她就会采取行动释放——不配合,于是我借助《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的策略——契约精神,和女儿协商出星期五是她的无任务日,她开心极了。
后来在景芳老师的课中了解到人的真自体和假自体后,更有意识的拿出周六日上午的时间和空间给到彼此。结果是我轻松了许多,孩子呈现出高度配合的状态。并且还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
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相信的。
孩子开启了探索学习的路径
最近几天,孩子回家后总和我提《小学课本全解》,说班长在用,老师讲的就是上面的内容,可以做预习,可以练字,做题…并且还借班长的全解在语文书上抄了一课,最后她提出她也想要一套,难道她开始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了?我一直支持她的各种兴趣,这一次更要支持,下单时孩子说1月份的生日礼物,她想要五年级下册的全解。我的心瞬间敞亮了。
其实每个人最终还是会回到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路上,只有她自已知道什么才是对她最好的。一个人的成长不来源于别人的传授,而是来源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昨天全解收到后,女儿说这套全解上需要整整齐齐写字,因为她要借给李同学抄,我问她李同学为什么不买一套,她说他妈妈说这学期都要结束了,买了没意义…
其实哪种选择都没什么对错,只不过是自已的价值决策决定当下的选择,比起我给到孩子学习方法,我更希望她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因为她才是学习主体,她才是自己生活的舵手。
写在最后
这段陪学的过程像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从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到开始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父母首先要冷静分析问题的根源,从容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并对她的成功永远抱以信心和希望,这同时也是一个存难取易的过程,起初挑战与冲突不断,需要总结、调整,再出发,这是存时的难。
但我相信现在建立起一套适于自己的学习系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省力,随时取用。因为我的相信,影响到孩子也相信:方法可以学会,学习系统可以不断优化,好成绩来源于科学的学习系统。
养育路上像一位所向披靡的战士,这份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源于在童行父母俱乐部的学习成长。
经过第一年共读共学,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成为一个首先“看到”自己的父母。
在第二年的共读共学中,深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成为一个遇事不慌且有招的父母。
第三年我将继续跟着景芳老师共读共学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学等等的经典之作,成为自我整合、自我实现的父母。
无论现在做孩子的支架还是为孩子托底,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分离,因为我们本就是各自独立的人,有不同的生命轨迹,我们终将完成的也是各自的一段英雄之旅。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每日打卡即可获得丰富奖励
更有景芳老师家庭教育课程等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星喵妈妈
书香中国阅读指导师 
高效阅读计划践行者、推广人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平时会主动学习吗?你又是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