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读题丢三落四、看错字、每个字都会念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一到了三年级就遭遇学习“滑铁卢”……学习困难的孩子遭遇的困难不一而足,又十分有共性。这到底为什么,又如何解决呢?今天的郝景芳对话大咖的直播文章里,有标准答案。
本文为直播精华整理,完整直播回放,请关注「郝景芳视频号」,进入视频号主页查看。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6682字,阅读时间17分钟
🌿🎨🌏
说标准答案,并非夸大其词,其来自于关于学习的科学——“积极学习系统”理论。
这套理论来自于今天的对谈嘉宾——重量级的教育专家宋少卫老师。
宋少卫老师是国内领先的专门研究“学习”的专家,已经通过科学诊断和精准提升的方式,帮助很多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宋老师团队与儿研所共同开展的学习困难门诊更是一号难求
在学习科学领域,中国已经跑在世界前列,“学习科学”这个词的本身也是中国人定义的。“我们致力于使中国在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站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使孩子具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未来哪个国家在跨学科上做得好,哪个国家就会脱颖而出。”
直播中,宋老师对“积极学习系统”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进行通讲,不过瘾的家长,还可以结合宋老师的《学习治疗手记》进行更为详细的探究。
什么是“积极学习系统”
宋少卫:
在研究学习这门科学时,我们注重研究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我们把人看成“信息加工体系”,简单说,信息从眼睛耳朵进来的这个过程,怎么保持不出错?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系统,这个系统里包含了五大模块。
很多孩子把16看成19,后面解题就没法保持准确性。所以:
第一模块是“信息的识别与驱动”,先把信息认对了。
第二模块是理解,即“语义解析”。比如孩子看到题目里写着“北京到济南火车单程有7站”,他不理解“单程”这个词,也没法做题;
第三模块是“逻辑加工”。即把已知条件和相关原理,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很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做不出难题,都是卡在这个卡点上,需要提高逻辑通道建构。
第四个模块是“价值决策”。也是打通学生心理和学习的关键,如果要改变孩子,一定是改变价值决策。比如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爱学习了,一定是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他原来看不起“书呆子”,却发现一个女孩特别喜欢学习好的孩子。价值决策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核心的人生算法。
第五个模块是“程序定制”。任何事儿要做出高水平,一定有一套自己的程序。
郝景芳:
《学习治疗手记》里有五大模块的示意图,把价值决策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旁边三个模块是基本的加工通路,最外圈是程序定制。现实中,家长老师经常操心最外圈,让学生学解题套路,如果学生核心出了问题,外面的套路也会出现种种困难,这启示我们不能舍本逐末。
这与童行书院的理念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即先启发学生心理成长,再试图找到通用的思维方式,再去学套路,就会起到跨学科学习的效果
模块一:信息识别与驱动
宋少卫:
很多孩子在读题的时候,容易犯低级错误,把15看成20。家长觉得孩子“不仔细、不认真”,这是评价孩子的词,但不靠谱,因为不好落实。
如果孩子总是粗心马虎,尤其在小学,就要培养孩子读题的意识。我们给清华学生做题时带上眼动仪,发现他们在对关键信息的审题上,会多次确认。因此对于常看错题的,要教会他审题,而不是刷题。建立正确的读题方式,比做题还重要。
郝景芳:
这给到父母的启示是,在家里不着急push孩子全流程做题,如果某个环节重复出错,就先联系这个环节,过关了再往后进行。
学习好的学生,是双通道看题,如果看到的信息和默读信息不匹配了,就会敏感地check,保证自己输入的信息的是对的。我上学的时候,眼睛里面看到的文字信息,头脑中大多数有相应的画面配套,如果没有我就在纸上画出来,所以语文阅读理解、数学对我来说都不是很难,如果头脑中的图像跟题目匹配起来了,很多时候结果就出来了。
如果孩子识别信息经常出错,看题目找不到关键信息,怎样帮助改进呢?
宋少卫:
审题要“看全不看漏”、“看对不看错”
我在北京农科附小接触过两个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数学曾经不及格,我只让家长在家里给他们做简单的训练,就是让孩子做数学题前,把题目都读一遍,除了眼睛和耳朵,还可以用手指指读,视觉,听觉,动触觉结合在一起,校验效果更好,到了期末考试,孩子们都考到了八十多分。
郝景芳:
这可能与我们看中文字的信息处理模式有关,我们往往不是逐字阅读,而是一下子处理好几个信息,那就有可能是错乱的,但是读出来,就变成顺序的了。
在这里也介绍一下画条件解题法,尤其像小学数学、初高中简单的物理化学,看一个条件、画一个条件,画对了基本就做出来了,画图是万能的解题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检查信息有没有输入对的方式。
模块二:语义解析
宋少卫:
这是解题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第一步,要了解概念、原理。脑袋里得有东西,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发现学生概念、原理不清楚,先带着他掰开揉碎了讲透了。
第二,得理解,实在理解不了,画图。理解能力跟图示有巨大的相关性,画图是学霸特别重要的基础能力。比如“小明的前面有5个人,小明和小亮之间有6个人,小亮的后面有10个人,总共有多少人”,只要画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语义解析要搞懂,好比在脑中有个数据库,如果有盲点、不完整的知识体系,得补。我们在分析清华本科生高中笔记的时候,发现有的人会花很多时间誊抄基本概念,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在某些地方老出错,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回过头去夯实概念。
如果能达到“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知识,再用这个知识去解析别的问题”,就是真正吃透了。这就像数据结构,把两个词建立关系,就能互相查询,例如有了分数,就能找真分数、函数。光学完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使知识建立联系,使数据结构发生改变。
郝景芳:
我上大学后觉得数学有困难,导致物理有困难,研究生阶段我不得不通过一门考试的时候,我没办法,回过头去琢磨概念,后来我发现自己对“偏导数”的概念不清楚,我就使劲想,这个点通了之后,发现力学等等都通了,后来顺利通过了考试。如果有基本概念不清就做题,相当于带着“地雷”做题,得先“排雷”再做题。
宋少卫:
背景知识很重要。现在孩子的题五花八门,上天入地,出题人会结合各种现实场景出题。比如有一年,北京中考物理题考到了抽水马桶的题,很多学生没研究过,现想就思路不清晰。开阔眼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是提高语义解析的必由之路。
此外,要结合已知条件,思考为什么给这个已知条件?谁和谁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某个公式?这是语义解析最后要完成的结果,在理解这道题的基础上,思考这道题用什么公式、原理,然后把已知和原理组合起来,送给下一步,逻辑架构。
郝景芳:
宋老师提到背景知识。比如初中物理中的气压是很难理解的概念,但是如果小时候让孩子对风有直观感受,甚至有一些思考和讨论,到了初中学气压,只不过就是后面带公式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童行书院希望在孩子小时候希望打开他们的视野,理解科学、人文、艺术各个领域中的概念。现在直观的学习,对将来抽象的学习有帮助,打开背景知识的视野,“慢就是快”。
宋少卫:
我还想重补充一下,大家的确不仅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做目标特别清晰的学习任务,还要思考学生如何能够进入一种特别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孩子喜欢坐公交车,喜欢在商场上上下下坐滚梯,想方设法给娃娃套上衣服……这对孩子来讲都是沉浸式的研究与思考,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孩子很难成为学霸。这种事情看似无聊,只要能全情投入,进入浮流状态,就是在培养孩子“学习状态”的学习过程。
今天的教育要思考的是,
首先,孩子是在学知识;
其次,孩子要学程序,知行合一;
第三,孩子要学情绪,孩子学习的时候有积极的情绪是难能可贵的。
郝景芳:
常有家长问我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小时候在他喜欢的事情里面就可以,而且从中锻炼的专注力,将来可以转移到其他他不那么喜欢的事情里。孩子有这样专注的时候,我们不要去破坏。当父母能观察孩子,让孩子顺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走,他后来的自我驱动都会比较强。
模块三:价值决策
宋少卫:
刚才谈到的情绪问题实际是属于价值决策模块的内容。对孩子学习来讲,价值决策是最核心的算法。
价值决策要解决的事儿之一是情绪管理
学习的过程是三合一劳动:
第一是体力劳动,
第二是脑力劳动,
第三是情绪劳动。
如果情绪不好,大脑的记忆、思维都会出现问题,有很多东西他会选择性地排斥。
有一次我的孩子英语课文背不下来,我说咱玩个游戏,头上顶本书,不允许掉,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谁不会了就去看书,但要注意头顶上的东西不能掉,后来很快就背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情绪调整到位了。
好的情绪怎么来?过程得有趣、好玩,比方说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搞速算、心算、口算,不如带孩子玩扑克牌。我们今天在谈学习的问题,但是学习关系只是亲子关系小的一纬度而已,如果抛却了其他方面的关系,比如金钱关系、服务关系、生活关系,只看学习关系,没有意义。
郝景芳:
孩子不愿意学,我也会跟他用玩的方式学。我女儿写字故意写错,我就做出特别夸张的反应,很好笑,她就会很喜欢让我陪在她旁边,让她写作业的过程搞笑一点,写作业的动力就越来越足。我儿子也经常拉着我让我和他玩数字卡牌。
这就是我经常讲到的游戏力。就是父母愿意跟孩子用游戏的方式去处理:
第一,陪着孩子一起欢笑
第二,跟孩子一起去争胜负
把自己的认知降到跟孩子一样的水平,两个人相互竞争,你赢我输的,他就会觉得这个成年人是在我身边的一个最好的陪伴和伙伴。
刚才宋老师还讲到了情绪记忆
我们给孩子讲题,觉得讲的很清楚,但是孩子最后只记得妈妈太讨厌了,这就叫做情绪记忆,他会把他感受到的情绪带得更为深远一些,超过了你给他讲题的内容。有的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不错,但孩子就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意义感。
从一个长期长远的角度,怎样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意义感?
宋少卫:
决策有一个标准:我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我认为什么东西重要,有胜任感、自我效能感,“这事我干得厉害,我的强项”。积极情绪就是要想让孩子有特别好的学习动机。
一、培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培养他的表现欲和进取心
三、让孩子有一个学习上的杀手锏
我重点给大家说说“杀手锏”。
孩子不爱学习,你有没有思考过你教过他杀手锏、绝招没有?
我小学四年级之前都在我们班里排名最靠后,是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后来是什么东西让我开始喜欢学习的?
家里有个哥哥上大学,带回来一些学习的小妙招,比如78×72得多少?我张嘴就能告诉你得5616,这样的小妙招他教了我六七个。于是上课的时候老师出一道这样的题,我张嘴就答,老师和同学都大瞪着眼看着我,我发现这个感觉特爽,然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了。
我遇到一个孩子,耳朵上打5个耳洞,把头发烫了,给自己取了外号叫“狮子”。后来我就跟狮子聊天,我说你的声线特别像我,很有磁性,我带你做朗诵,我培养你,我跟你们班主任语文老师关系还不错,以后由你来带着你们班的同学领诵。之后这个孩子完全不一样了,他在朗诵方面有了杀手锏,他学习的表现就特别好。
郝景芳: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优势发展,用优势发展去带动自我效能感,带动积极情绪,再去带动其他学习,让他至少在生活里面是在某些方面对自己感到是自豪的。
学习不太好,但是他有好奇心,那我就在孩子有好奇心的地方支持孩子的发展,出来一个小成果,孩子就会一下子对自己的智力有信心;孩子会搞笑,那我们就鼓励孩子多进行一些幽默的表演。父母能真正打开观察和理解的心,那就一定能感受到孩子独具一格的能力。
模块四:逻辑加工
宋少卫:
逻辑对中小学来讲至关重要,我呼吁在中小学开设逻辑课程,我们在北京的一些学校里面做了试点,效果非常好。
数理逻辑和语言逻辑是一样的,首先要有基本的概念,通过审题来识别概念,然后按照需要思考要用到的原理,进行猜想和判断,再进行合理推理。如果证伪了,说明这条路不通,再换一条;如果证明成了,那我就完成这道题了。
怎么玩呢?比如,这道题我有a1 a2 a3 a4 a5共5个已知条件,要用到b1 b2 b3共3个原理公示,然后就“搭积木”。a1 a2是长、宽,我就知道要搭到面积公式b1上。a3 a4是速度和时间,我就知道要搭到位移,位移又恰好是长方体的高度,一组合,我就得出体积。
凡是会搭积木的孩子,都会做逻辑通道的建构设计。但是这里就有不同学科的技巧、注意点。
我一直强调跨学科,逻辑学习是跨学科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逻辑建构好了,就发现很多学科是有共性的,比如数理化三科是一样的,都是运用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建立方程式,是建模的过程。
文理同理,理科是用公式,而文科是用语言建把它粘起来。
我们在审题的过程中不停地进行逻辑分析、判断和处理,如果有逻辑基础,孩子就可以运用一些工具,把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打通,一旦打通就会发现,不管多难的题他都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高三的时候我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不会做的题目,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列出来,这些已知条件散落其中,是看不出逻辑关联,而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一目了然。识别的时候我就会去看哪个条件没用过,这往往是突破口,是不是哪个状态我不明白,我能不能画出来,用图示的方式来提高我的理解。然后思考我要求什么,我需要什么,做“逻辑合拢”,从已知出发往这边走,从所求出发往这边走,最后搭上,这样的一个过程。
很多学生的逻辑成了解难题的卡点,光靠做题很难提升,一定要通过逻辑的专业训练和一些课程教具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文科的逻辑通用什么、理科的逻辑通用什么,再解题的时候,每一道题都可以“庖丁解牛”了。
郝景芳:
逻辑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性质问题,另外就是关系问题。自身的性质就是他自己本身的一个定义,归类的问题。关系最常见的因果关系的推理。
我们自己童行书院PBL课,会带着孩子去做如何寻找人类第二家园的项目,也许孩子将来不记得火星的性质,也不记得罗马帝国的历史,但是他会记得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根据一个条件推导出一个结果,怎样去讨论这两个条件之间的一些差异进行对比、归类,排除。
宋少卫: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学霸,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在学习上进步,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学不好?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无望。他们觉得这事没有希望,没有机会,自己没有能力。我们要从学习系统、学习成长的角度给他们支持和引导、培训;
第二,没把学习和自己的人生成长结合起来。
有个孩子对我说过一番话,特别有代表性:以前老师让我补课,数学必须从初中开始补起,把知识点都讲一遍,我掰着指头一数,我这不能留一级啊,我得留三级才能把知识补完。我不可能这样操作。但那些知识我确实不会,该怎么办?
我先给他把系统调整完,调整完发现,学习有两件事,一是战略,一是战术。知识点属于战术方面,但大多数学生缺乏的是战略,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办。战略就是刚才讲的,拿到题,先列已知条件,这个能力训练好,再训练找原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最后学生拿到一个题目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就是从系统角度去学习、还是从知识散点角度去学习最大的差别。
学习是一件极其科学的事情,学霸绝不是靠背题、刷题成功的,必须要具备学习系统的5大版块能力。
模块五:程序定制
宋少卫:
程序定制一定不是靠背下来,我们要真正教会学生自己在原有程序上升级和迭代。去年我们清华附中高三一个学生作文非常差,一写作文就跑题。我看了他3篇作文,发现他的作文程序是天然的跑题程序。
每次他都是先来一个时事评论,之后是结合材料、开题,得出中心思想,如果他是一个时事评论员,这个写法绝对没问题,但时事评论风格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我来选材料,跟这个时事结合,呼应,最后的出中心思想。而高考是给定材料,你不能用刚刚发生的时事材料,非要跟它建立联系。这就是程序设定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受程序所累。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要形成成百上千个程序,这些程序有计算的、阅读的、有做推理分析的。
郝景芳:
希望父母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孩子出了问题时能耐心地一起坐下来,看看孩子信息识别出问题了,还是基本的语义理解有问题,还是逻辑推理有问题,还是缺少正规的程序,还是心理、情绪出现了问题,把讲到的这些方法和原理,在生活中用起来。
让孩子建立自动纠错系统,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调整和反馈,形成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将来的上限就会不可限量。
有效的学习是怎样的?
是运用理解能力,建立底层逻辑,找到核心问题所在。

重复的刷题是外在套路,思维方式才是根本。
项目制学习(PBL)就是这样的学习方式:

观察—思考—抛出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求证—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如果你也感兴趣

欢迎下方扫码,1元体验童行的PBL课程
互动话题
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特定的步骤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