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考试结束了,看到听到好多父母在感叹,特别是反思双减之后,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功过得失。
大宝的成绩还不知道,不管考得如何,我们都觉得他这个学期有进步: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书写好多了,连语文老师都惊讶进步很大;数学成绩有进步,一直很稳定;会主动背单词了(天知道之前有多难)......
当然,他还有一大堆的问题和毛病,需要修正和克服:书写速度慢、不够细致......
他的期末考试可能不理想,但我不会把它归咎于“双减”。
因为,我们的态度从没有因为双减改变,节奏没有因为双减放缓,当然,双减之前也没有激进。
我们一直都坚持根据大宝的实际情况,规划符合他的学习路径和节奏,然后不受外界干扰地执行。
在我们眼中,他首先是个普娃,激进、超前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他;但我们也相信他的内在潜力,相信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力量。
所以,我们不着急也不懈怠,有信心也有耐心陪着他一点点变好。
还有,我一直坚信的,放眼未来的同时,带着孩子过好每一天的日子,也很重要。
常常以为,这些才是最能体现父母内心强大的地方。
所以,别人都在反思教育、制定寒假计划的时候,我要推荐一部电视剧。
在这个每年父母最焦虑担心的时候,它会像一阵微风,拂过我们的心田,抚平我们心中的不安,帮助我们回归内心平静。
而只有平静之时,我们才能想清楚: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想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它就是,每季评分都在9分+的宝藏英剧——《德雷尔一家》
光是看画面,都觉得很治愈,能称得上一部优质的风光片了。

该剧改编自英国博物学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真实成长经历。

杰拉尔德·达雷尔,这位只读过小学一年级的顽童爷爷,不仅是耶鲁、杜伦、肯特三所顶级学府的荣誉博士;
更是举世闻名的物种拯救者、影响全球的“大自然作家”、“不列颠帝国勋章”获得者。
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物种保护事业,足迹横跨亚、非、澳、美洲大陆,收养过的小动物不计其数。
还创办了动物园、动物保护信托基金、动物保护及生态学学院……

他总是倾尽所有,给予小动物最好的食物和照顾,即使自己穷困潦倒,也从不让它们挤在笼子里,或借此赚取“表演费”。
他的一生完成了37部著作,至少被翻译成31种语言。
其中,带有自传性质的《希腊三部曲》不仅被拍成这部电视剧,还成为英国高中生语文毕业考试用书……

说到现在,大家是不是很好奇,杰拉尔德·达雷尔是如何从“怪胎”成功逆袭的呢?
答案,就在这部剧中。
妈妈,对一个家的影响有多大
剧中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英国。
自从父亲生病去世后,德雷尔一家就只能靠政府的抚恤金,勉强维持生活。

作为大家长,母亲路易莎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却还是被大城市的物价和房贷搞得焦头烂额。
更麻烦的是,家里的四个熊孩子,一个比一个不省心。
大儿子拉里,是个文艺青年。
放着好好的房产经纪人不当,却每天抱着打字机,沉浸在不切实际的作家梦里。
结果,22岁了还在家“啃老”。

二儿子莱斯利,性格鲁莽,双商有限。
整天就知道摆弄枪支弹药,一会说不想上学了,一会又要当战斗机飞行员。

三女儿玛格,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
每年不是操心痘痘和体重,就是琢磨着如何早日邂逅真爱,步入婚姻殿堂。

小儿子格里(作者原型),是个动物爱好者。
虽然性格乖巧、不爱惹事,但用校长的话来说,他“宁愿去喂老鼠也不愿来上课”。


眼看着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孩子们也快要被自己“养废了,路易莎决定破釜沉舟,换一种生活方式。
她一咬牙,卖掉了英国的房产,还清房贷。
然后听从大儿子的建议,带着剩余的家当和抚恤金,举家移居到希腊的科孚岛。


听说,那里风景如画、物价低廉,每个人都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堪比“世外桃源”。

如此一来,大儿子可以安心写作,小儿子可以纵心自然,莱斯利和玛格也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母亲路易莎,则可以放下债务,过得轻松一点。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们虽然搬进了一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别墅,但由于房子老旧、年久失修,里边早已破败不堪。

有多破呢?
墙壁斑驳破碎,护栏一碰就掉。

楼上的天花板,塌下来好几回。
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

拉开厕所门,如同来到野生爬行动物馆。

更别说,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了。
刚搬进去的时候,大家只能在箱子里、藤椅上,凑合着睡一晚。

最要命的是,这栋房子连电都没有通。
一到晚上,就只能靠蜡烛或煤油灯照明,仿佛秒回上世纪。

但越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就越能体现出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
虽然没了大城市的舒适和便捷,路易斯仍然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她去市场砍价,买回二手的床架、桌椅;

把家里收拾得体面干净,在餐桌上摆上献花;

没有钱买食物,就亲自去挖野菜煮汤……

在路易莎的努力下,一家人终于在科孚岛上安顿下来,让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
都说“为母则刚”,那位曾经在英伦街头被邻居调侃轻视,都不敢回嘴的“德雷尔夫人”,如今也成了一家人的“定海神针”。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顿,还是爱闯祸、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的儿女,她总能用自己的坚韧和乐观,完美化解一切的不和谐。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虽然单亲妈妈不好当,但路易莎并没有满腹牢骚,把压力和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相反地,她总是最大程度地给予“尊重”,小心呵护着他们的天性和梦想。
上岛之后,拉里不是四处游走、结交朋友,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头写作。
还经常因为找不到灵感,跟弟弟妹妹找事吵架。

虽然有几次,路易莎也忍不住想要发火,但每次读到儿子的作品,她还是会由衷地赞美他的才华。

单纯耿直的莱斯利,因为交友不慎,被人诬告参与武装抢劫。
好在,路易莎了解儿子的为人。


她一边找来律师打官司,一边以母亲的身份,恳请那两个抢劫犯说出真相,为儿子洗清罪名。
最后,终于打动了法官,让莱斯利无罪获释。


正处于情窦初开年纪的玛格,一不小心单恋上哥哥的好友,却屡次三番遭到拒绝。
幸好,路易莎总能捕捉到女儿的情绪波动。
她不仅会在第一时间送上大大的拥抱,还要求拉里和莱斯,多鼓励自己的妹妹。

格里因为痴迷野生动物,动不动就“邀请”各种乌龟、蟑螂、鹈鹕、山羊、仓鼠,到家里做客。
虽然每次都把大家吓个半死,但谁都不愿意愿意伤他的心。
尤其路易莎,更是放手让格里在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小型“动物园”,以供他做研究。

有一次,一只蝙蝠不幸去世了。
为了抚慰格里的悲伤情绪,全家人为它举办了一场葬礼,还请来牧师念悼词。
连大哥拉里都忍不住吐槽,“这比老爸的葬礼还隆重”。

路易莎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
刚上岛的时候,由于抚恤金迟迟没有寄到,一家人的温饱成了问题。
本该出去找工作赚钱的拉里,不愿中断写作,提议向自己的好朋借钱救急。

谁知,路易莎听到后非常生气,当场把拉里训斥了一顿。
因为在她眼里,无论生活多么困窘,只要大家有手有脚,就不该丢掉自尊和骨气。

后来,她把孩子们都打发出去,让大家各自方法找来食物。
结果,莱斯利打来了猎物,格里在森林里采到了蘑菇,连玛格也在诊所找到了工作……

还有,路易莎之所以“放养”小儿子,并不是因为拿他没办法。
而是知道他真心喜欢小动物,但又无法适应传统的教育方式。

为此,路易莎决定放手让格里在大自然中撒欢,但同时又要求儿子跟着自己补课。
就像她说的,即使你想当动物管理员,也不能完全没有文化……
其实,说到“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不光是《德雷尔一家》,中外很多家庭剧中,都提到了这个教育观点。
比如,我之前分享过的美剧《小谢尔顿》,主人公谢尔顿就因为智商超群,在人群中格格不入。
但幸运的是,每次有人嘲讽谢尔顿是“怪胎”时,他的母亲都会第一个挺身而出,为儿子正名。

还有谢尔顿的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摆事实、讲道理,主动和儿子一起面对问题。


我相信,如果没有家人的包容和理解,
谢尔顿
纵然智商187,可能也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家。

还比如,十几年前的那部《家有儿女》中,夏东海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同样体现了“尊重差异”这一点。

三个孩子中,刘星成绩最差,还经常因为调皮被请家长。
但夏东海却通过日常观察,从刘星身上发掘了“沟通能力强”这个闪光点,还提醒刘梅,这比成绩更重要。

小雨因为年纪最小,经常有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幻想。
夏东海不仅不会戳穿,还提醒大家,要小心呵护这些宝贵的童心与想象力。

反倒是对成绩最优秀的小雪,夏东海并没有一味地偏爱,而是经常鼓励她直面挫折。
这就像《德雷尔一家》第一集中,路易莎得知格里遭到体罚时,对校长所说的:
“教育的目的是充分挖掘一个孩子的天资和潜能,而不是让他们产生恐惧感”。

对孩子“狠”一点,才是更有远见的爱
刚到科孚岛时,路易莎曾因为压力太大,几个孩子又不省心,短暂崩溃过一次。
她甚至一度怀疑: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是不是不应该举家搬离英国?为什么孩子们变得更不懂事了……

有一次,她又被孩子们气到夺门而出。
但没想到的是,在她“出走”的这段时间里,四个儿女开了一个“反思会”,每个人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拉里不再“两耳不闻家务事”,而是一起床就帮妈妈打水,准备做饭。

为了不吵到大哥、让大哥安心创作,莱斯利接受玛格的建议,去远一点的地方打猎。
连小儿子格里,也学会把“新朋友”装进笼子里,不再满屋子乱丢。

这时,路易莎才明白,不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懂事,而是自己没有给他们留够变勤快、变独立、变成熟的空间。
于是,她不再独自背负所有压力,而是时不时放宽心,做个“懒妈妈”。

当他们因为没钱交房租,遭到房东的驱赶时,路易莎动员全家一起想办法,通过耕种、养殖等手段筹钱。

她还自制了各种英国小点心,和莱斯利一起到集市上贩卖。

同时,为了让妈妈重获幸福,每当她开始一段新感情时,孩子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尤其大儿子拉里,又是拉纤说媒,给妈妈物色“相亲对象”;又是保驾护航,唯恐妈妈被不靠谱的男人盯上。

连路易莎被渣男伤害时,也是他第一时间觉察到,并站出来拥抱和安慰妈妈。
当然,路易莎的这种“懒”,是身懒心不懒。
即使没有“耳提面命”,她身上的独立、坚强、有同理心、热爱生活等优秀品质,仍然在时刻影响着孩子们。
当她放开手后,每一个孩子都慢慢在这座小岛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心灵归属。

大儿子拉里,实现了作家梦想。
他写出的第一部小说,成功发表在报纸上,还收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
虽然数额不大,却解决了家里的温饱问题。
这件事也让他备受鼓舞,决心继续在职业作家的道路上,深耕下去。

二儿子莱斯利,爱上了一个女孩。
为了守护爱情,他不再舞刀弄枪、惹是生非,连性格也变得温柔和沉稳起来。
还跟着当地人,认真学起了希腊语。

三女儿玛格,不再是个恋爱脑。

凭借直率的个性和有趣的言谈,她成为了公爵夫人的女伴,既能读书学习知识,又与帅气园丁来了段地下恋。
而这一次,她终于占据了爱情的主导权。

小儿子格里,更加坚定了研究动物的志向。
在科孚岛
上,他不仅“解锁”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物种,还与志同道合的博物学家西奥,成为了“忘年交”。

正是在西奥教授的引导下,格里从大自然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而在见证孩子成长的同时,路易莎自己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上岛之前,她的生活中只有孩子和房贷,还经常因为寡妇身份受到轻视。

但来到科孚岛后,没有人在意她是不是寡妇,是不是四个孩子的妈。
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美好的恋情,更在爱情的激励下,久违地找回了自信和自我。
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妈妈、作为女人的艰辛和不易
其实谁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正视那些挫折和困难,是否想办法去解决。
孩子不省心?不如先试着放开手,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工作不顺利?那就加倍努力,做出改变。
人生没方向?不如跳脱出去,重新找回自己。

无论如何,都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和以前一样,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观看视频,大家点个赞和在看,再转发下这篇文章,在公号对话框回复“治愈”,就能看到观看方式啦
推荐阅读

如果不当妈妈,我最想做的那件事...

摊牌了,我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妈妈

看到这里,别忘了点个“赞”或“在看”
鼓励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