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言区,大家都在讨论一件事:“如果不当妈,你想做什么。”
有的妈妈说:如果不当妈,我想去旅行。
有的妈妈说:如果不当妈,我想再回校园去读书,给自己充充电。
有的妈妈说:如果不当妈,我想杀回职场,做个事业型的女人。
有的妈妈说:如果不当妈,我想去支教、去做志愿者、去探险……
还有的妈妈说:如果不当妈,我要把生娃前,没来得及做的事情,都做一遍!
我认真地读完了每一条留言,忽然意识到,原来每个妈妈的心中,都有一团火、一束光,都有美好的向往和五彩斑斓的梦想。
所以,我今天很想畅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不生娃、没当妈,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不生孩子,生活会是什么样?
睡到自然醒,是标配
如果不当妈,我们大概再也不用经历,夜深人静时被人类幼崽一跤踹醒的阵痛了。
也不用像张歆艺一样定闹钟起来背奶。
什么频繁夜醒、按时哄睡,统统都没有了。
恢复了“自由身”,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什么时候醒就什么时候醒。
没有娃的“定点叫醒”服务,随时随地都能来个美容觉,开心到飞起!
做不做饭,看心情
如果不当妈,就再也不用手忙脚乱、应付一旁“嗷嗷待哺”“饿得可以吞下一头象”的娃了。
从此告别灶台,远离厨房和油烟,化身仙气美少女。
兴致来了,就“屈尊”做两道拿手菜;
不高兴了,直接一键外卖、出门下馆子,什么麻辣香锅、水煮鱼,鹅肝、生蚝、帝王蟹,统统都安排上。
甭管贵不贵,好吃就完了,反正不用忌口
我的电视,我做主
如果不当妈,电视里再也不会出现《小猪佩奇》《汪汪队》《奥特曼》……
再也不用哈气连天了,还要强打着精神在一旁当“捧哏”,陪看又陪笑。
以后,想看啥就看啥。
什么韩剧、日剧、美剧、英剧,什么宫斗剧、悬疑剧、烧脑剧、甜宠剧,从周一到周日,直接排个时间表。
黄脸婆?不存在的!
如果不当妈,再也不用为了每个月的辅导班费用而发愁。
没有了人类幼崽这个“烧钱机器”,感觉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手里的钞票大把大把的。
有了钱,我们最要干的,就是把自己捯饬得美美哒。
先找柜姐,横扫一圈儿贵妇化妆品;再到美容院,打个水光、做个热玛吉。
顺便更新几个一直想买的包包,添置些高跟鞋、连衣裙。
这么说吧,不精致到头发丝,绝不踏出家门。只要出去,就要惊艳全场。
想旅行,拉着行李箱就走
如果不当妈,再也不用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互殴戏码”,再也不用听此起彼伏的哭声。
世界,从此回归岁月静好。
如果不当妈,能到达的最远距离,不是“卧室-厨房-客厅-厕所,而是备上背包,就能触及的远方。
做自己想做的一切
如果不当妈,我们的名字再也不是“谁谁谁的妈妈”,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朋友圈,再也不是游乐园九宫格、儿童餐厅九宫格……而是每一天都为自己活的我自己。
我们也再也不用去想“如何平衡工作和育儿”这个根本无法平衡的问题。
因为,不当妈妈的你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想提升自己,便可以无牵无挂地重新进校园,去读书;
不用陪玩、陪读的周末,可以去充电,考法考、CPA。
闲暇时,跟闺蜜约个小午茶、逛街看电影,不用担心娃没人接送。
想丰富自己的生活,可以去学学油画、插插花,练练瑜伽、跑跑步,而不是终日遛娃逛公园。
总之,如果不当妈,我们可以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遇见更真的自己。
一朝为人母,便再也割舍不下
如果不当妈,我们的生活,似乎更自由了。
大把的时间、大把的金钱、大把的精力,都由我们自己分配,发自本心,不必考虑他人。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果给你再一次选择,你要不要生孩子?
我本以为会有90%的妈妈选择“不生”。
但当我浏览了531个回答时,发现大多数的妈妈都在说一句话:
虽然累,但是我还是会选择生。
你或许会好奇,每天抱怨自己累和苦的一群人,到了关键时刻,为什么依旧选择“重蹈覆辙”?
我想答案其实很简单,当妈的人都能懂,那就是:
一朝为人母,便再也割舍不下。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妈妈”的影片,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却让人觉得真实又感动。

它讲述的是一位妈妈,从孩子出生起,就全职在家。每天的日常,就是带娃,管他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
遇到一个“睡渣”宝宝,哄睡是最大的坎儿。抱哄、拍哄、推车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好不容易娃睡着了,她起身打算去卫生间。结果,刚蹑手蹑脚地走了两步,身后就哇的一声大哭。无奈,只能带着娃上厕所……
做饭吃饭,更是灾难。辛辛苦苦做的辅食,娃说不吃就不吃了。
还把玩具丢一地,妈妈低头去捡,迎面就撞上从桌子上砸下来的碗,狼狈不堪。
夜深了,老公和娃都在床上睡得安稳,只有她因为要吸奶,还在书桌前坐着。
伴随着吸奶器“吱吱吱”的工作声 ,微信里弹出一条消息,原来是好友邀她明天一起下午茶。
这大概是她全职妈妈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吧。
第二天,她一大早就开始忙活。
好不容易把自己打扮好、给娃穿戴好,准备赴约。怎奈,车子刚上路,娃就在睡篮里闹脾气,哇哇大哭。

开车的她,只能一边强忍焦急、耐心地用语言安抚娃,一边尽最快速度赶到目的地。
好不容易到了,结果发现娃拉臭臭了,来不及跟朋友打招呼,她就带娃直奔母婴室换尿不湿。
想象中美好惬意的下午茶,没想到竟是这般鸡飞狗跳。

好不容易到了她的生日,老公贴心地问想要什么礼物。她说:
我想要放假,一天不当妈妈。
丈夫答应了妻子的要求,并彼此约定,放假期间不联系彼此。

第二天,她自己驱车赶往度假村。

透过后视镜,看着空空的安全座椅,吹着温柔的风,她忽然觉得一切都太美好了。

到了度假村,她做了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游泳、SPA、按摩、吃大餐……

她计划的一切,都实现了。
可是她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放松,因为她心里始终牵挂着孩子。
虽然出发前跟老公约定彼此不联系,但她还是忍不住悄悄跟老公说:如果有急事,一定要联系我!

做SPA的时候,她会时不时的看手机消息,生怕爸爸有事找她;
吃大餐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个点儿孩子喝奶了没?睡觉了没?
等到晚上回到酒店,她躺在床上,因为牵挂老公和孩子,一直无法入睡。终于,她发信息给老公。
然而,此时的老公因为在给娃洗澡,根本没有看到。
这边的她,因为不知缘由、越想越担心,所以连夜开车赶回了家。

打开房门,看到躺在床上熟睡的老公和孩子,她终于安心地笑了。

我想,大多数妈妈应该都和女主一样,面对带娃的琐碎日常,会觉得累、会忍不住心烦,渴望过没有孩子的日子。
但当我们真的过上了那样的日子,才猛然发现:我们的心里最牵挂的,始终是孩子。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甜蜜负担”吧。
孩子对父母的爱,毫无保留
我们做父母的,总觉得自己为孩子倾尽所有。但我们却总是忽略,孩子也在用尽全力爱我们。
我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
孙俪曾经在微博上,记录了等等和小花妹妹的一次“争吵”。
妹妹觉得有个女演员比妈妈漂亮,但等等却坚持觉得妈妈是最美的,两个人僵持不下,大吵一架。
同样的,一位小男孩,因为在幼儿园“画妈妈”而崩溃大哭。
原来,他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美的,但是自己却画不出来,急哭了。后来老师帮他画了妈妈,但是他觉得老师把妈妈画胖了,又气又恼。
在孩子眼中,我们就是他们的最美妈妈,是无人可取代、独一无二的存在。
可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却从来都很苛刻。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里面邀请了数位妈妈和孩子,让他们彼此打分。

妈妈们给孩子打的分数五花八门,但基本没有满分的。因为,在妈妈们眼里,孩子们总是有着各种小缺点:
吃饭挑食、不讲道理、学习不认真……
但当轮到孩子给妈妈打分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给出了10分的满分。
在孩子眼里,妈妈很美、会做很多好吃的、会陪着他们玩……
就算我们平时会因为各种事吼他们、训他们,但在孩子心里,他们永远只记得我们的好。
曾经听过一句话:
相比父母爱孩子,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更纯粹。

以前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直到我看到了下面的这个视频。
几个家庭受邀参加一个访问,节目组问了父母和孩子同样一个问题:你最想和谁一起吃晚饭(世界上的任何人)?
很多父母非常纠结,因为备选太多,但不管怎么选,他们的回答都是政界、商界、娱乐圈的大佬名人。
但面对同样的问题,孩子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爸爸妈妈”,没有丝毫的犹豫。
当被追问“为什么”时,孩子们是这样说的:
我想吃饭的时候跟他们说学校里发生的事,也想问问他们一天过得怎么样?好不好?
这就是孩子对我们的爱,简单却真挚,不掺任何杂质。
他们爱我们,从来不因为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而只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妈妈。
小小的我,也想为你遮风挡雨
我们总觉得,自己一直是保护孩子的那一个,却不知很多时候,其实是孩子在守护我们。
地铁上,疲倦的妈妈不小心睡着了。
小男孩就把妈妈的头,靠在自己的身上,一路上一动不动,直到妈妈醒来。
下雨天,只有一把伞。孩子们想都没想,就给妈妈打着,而自己则一路淋着雨,没有丝毫怨言。
公交车进站了,小男孩匆匆赶来,气喘吁吁地跟司机说:“叔叔,请等一下,我妈妈怀孕了,走得慢。”
说完还不住地回头,看看妈妈在哪里,是不是安全。真的被这个大男孩暖到了!
同样,还有一个小男孩,妈妈马上要生了,痛得躺在了地上。他一边焦急地拦车,一边回头观察妈妈的情况。

可是很多人都不愿停车,直到有一位好心人停下来了,为了救妈妈,男孩情急之下,扑通跪倒在地,只求好心人救救妈妈。

我们常说,孩子还小。是的,他们真的很小。
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人,愿意下雨时为我们撑伞;疲惫时给我们肩膀。
愿意停下来等等走得慢的我们,愿意为了妈妈,跪着相求于他人。

他们虽小,却愿尽全力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依靠和温暖。
孩子的眼里心里,只有妈妈
前段时间,鸡娃圈里很流行一个叫“超市大抢购”的激励游戏。
有个小女孩,因为在校表现优异,为自己赢得了“超市购物”机会。本以为她会扫货一番,结果小女孩只拿了一袋薯片。
爸爸有些不解地问女儿,小女孩说:我就不要了,你就给妈妈买一个吧,这个妈妈爱吃。
听到女儿这样说,旁边的妈妈瞬间泪奔。
我们总以为自己最爱孩子,眼里只用他们。殊不知,在孩子的心底里,也同样藏着关于妈妈的一切。
妈妈生病了,住院治疗,姐妹俩知道后担心不已。于是,姐姐就骑着电动车,驮着妹妹奔向医院。
可是骑到半路,姐妹俩因为年龄太小,却被交警拦下来了。
听到自己不能骑车了,小女孩瞬间爆哭。她说:
就差7公里了!就差7公里我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原来,妈妈的医院离家有20多公里,小女孩带妹妹已经骑了13公里,就想给妈妈送点钱,让她买点吃的、好好补补身体。
女孩的行为虽然危险、不值得提倡,但她爱妈妈的那颗心,却真真让人心疼。

我们常说,爸妈为了子女,可以奋不顾身。但孩子又何尝不是为了妈妈,可以赌上一切呢!
产房外,站着一个6岁的小男孩。原来,他的妈妈正在生孩子,他因为担心妈妈,所以一直守在门口。
哪怕弟弟已经出生,大家都去照顾弟弟时,他因为一直没等到妈妈,所以始终没有离开。
小男孩不喜欢弟弟吗?当然不是。
但相比弟弟,他更担心妈妈是不是平安!
不知大家是否看到过下面这个光头女孩,她的名字叫李欣怡。
9岁的她,被诊断得了白血病。为了治疗,她剃掉了自己的头发。虽然面色憔悴,但她始终笑盈盈的。
因为,她不想妈妈为她伤心、发愁。
为了宽慰妈妈,她为妈妈录了视频。她在视频里说:
妈妈,如果将来我不在了,你想我了可以看看手机,妈妈,我爱你!
小小的她,甚至写了遗书,交代自己的“身后事”,但字字句句依旧离不开妈妈:
如果(我的病)治不好的话,你就要一个孩子吧。
如果还是个女孩,那就是我回来找你了。
我只要你做我的妈妈。
你一定要记得我,不要把我忘了!
有人说:当妈真难。生孩子时,经历生死;养孩子是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在等着我们。
确实,生孩子、养孩子,是一件辛苦、劳累,甚至无法喘息和休息的事情:
因为孩子,我们少了很多个人时间;
因为孩子,我们失去了自我的空间;
因为孩子,我们不敢病、不敢死,惜命又惜钱。
但如果让我选,我依旧会选择当妈妈!
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我舍不得离开他,更舍不得失去他。
曾经我一直觉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父母拼尽全力让孩子健康成长,然后目送他们的背影离开。

但当妈的时间越长,我越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从来不是付出、索取,而是相互温暖、共同成长。
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我们见证了他们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第一次站、第一次走、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离家……
同样,他们见证了我们第一次喂奶、哄睡、做辅食、开家长会、辅导作业,分享我们的喜悦、感受我们的悲伤。
他们让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为人父母,这般不易。
他们也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为人父母,那种“泪中带笑”的幸福。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带给我们的改变:
原本内向的人,因为孩子,变得开朗健谈了;
原本宅在家的人,因为孩子,爱上了运动和旅行;

原本悲观的人,因为孩子,学会了用积极的眼光看世界……
所以,父母子女一场,是我们给了孩子生命,而孩子给了我们生命的色彩吧。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首作家冯尘的小诗: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

不过是相互滋养。

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

到最后才发现,

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在这世界上,

有一个人因你而出现,

并且永远用心爱着你。

他会用弱小的力量,

最真诚的爱包裹、融化你,

像一道微光,点亮你的生命。

何其有幸,

今生我们拥有彼此、无可替代!
川妈说说
今天本来不打算发文了,突然想起这篇。
这个问题,当妈的应该都在脑海里盘旋过无数次吧
。我们的人生,因为熊孩子,实在改变的太多。以前,我会觉得这就是母亲的伟大吧,我们会心甘情愿地付出和牺牲。
生了二胎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很多。我依然不后悔,我也继续任劳任怨,但我不再觉得,当妈多辛苦都是应该的。我不应该也不会再咬牙坚持,如此下去,不仅对自己不好不公平,总有一天也会把负面能量传递给家人。
所以,如果你太累了,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没有孩子...请不要忽视更不用自责,它是一个信号,提醒你不要再硬撑了,是时候改变了。
母亲再伟大,首先她应该是快乐的。祝全天下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推荐阅读
喜欢文章,别忘了点个“赞”或“在看”
鼓励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