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4月1日是愚人节。

但在野性星球里,今天是国际爱鸟日。

也是每年春季鸟类迁徙的平常一天。

迁徙大军中,猛禽最为壮观的族群。

但大体格的它们往往也会成为“野味的目标”。

今天我们找土皮,写下了红色名录中凤头蜂鹰的故事。

哦,上帝!它如此百变,甜美,见识过太多残酷!

就当是一场梦,醒来很久还是很感动。(Rap强行入脑)



鹰之河



每年三月,数以万计的猛禽聚集于东南亚的热带丛林。

在这里,它们抓紧时间补充能量,以应对接下来的万里征程。

其中就有我们的主角,凤头蜂鹰。

它们在婆罗洲、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度过了整个冬天,现在准备北上繁殖。

凤头蜂鹰分布图 图源网络

冰消雪融,水滴汇成细流,最终波涛汹涌。

蜂鹰也在聚集,像一条河,缓慢而坚定地流过大地的上空。

这就是鹰之河。

图片来自作者



一场伟大的旅程



凤头蜂鹰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52-68厘米,体重0.75-1.49kg,翼展115-155厘米。

它们有着独特的食性,喜欢吃蜂巢中的蛹;而且脑袋后还长着一撮呆毛,因此得名凤头蜂鹰。

一撮呆毛。图源见水印

蜂鹰体型中等,细长的爪也不适合捕杀大型猎物,看起来比较好欺负。

但大自然从不偏袒弱者,要想过得好,自身就必须强大,至少得看起来强大。

这也许就是蜂鹰“百变”的原因——它们本身就看起来像强大的雕,再加上色型多变,常能以假乱真。

大致统计一下,蜂鹰的模拟对象有白腹隼雕、棕腹隼雕、鹰雕、蛇雕、短趾雕、苍鹰、大鵟、乌雕等等。

浅色型蜂鹰,与苍鹰幼鸟略有相似,意思意思。
图源见水印

从三月开始,东南亚的凤头蜂鹰便陆续启程。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我国西南入境,经过云贵高原、川渝大地、华北山地,最终分散到东北、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繁殖地。

这场伟大的迁徙,每年都在上演。

无数猛禽爱好者翘首以盼。

到了五月,人们终于盼来凤头蜂鹰的迁徙高峰。在迁徙通道上,有机会“日赏千猛”。

重庆就是一个观赏猛禽迁徙的好地方,素有“鹰飞之城”的美名。

鹰柱 ©重庆观鸟会-李海也

借着上升气流,数以百计的蜂鹰在山头盘旋上升,就像一根根柱子,称为鹰柱

最多的时候,重庆一天能数到5000只以上的猛禽飞过。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国际著名的大都市。

但人们不知道,鹰之河同样会在北京上空流淌而过

©大猫

当蜂鹰大部队匆匆赶来的时候,无声而又浩浩荡荡。

它们是北京猛禽迁徙的重头戏,也是压轴戏

蜂鹰一过,春季迁徙就基本结束了。

而我有幸赶上过一次视觉盛宴。

15年5月11日,九点左右匆匆到达了百望山上的小平台。

这里是北京猛禽监测的一个据点。

一开始鸟况平平,猛禽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风很大,太阳也毫不吝惜它的光芒,这会是平凡的一天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

一只只流淌过北京上空的凤头蜂鹰。©大猫

大概十点半一过,远处开始出现蜂鹰的身影,一群又一群,不过数量不算多。

忽然有人尖叫“看头上”——透过望远镜才看见天上有无数小黑点,正一只只稳稳地划过。

东边,西边,正上方,全都有,简直要数不过来了。

大家各管一个方向,一直数到两百多只才算告一段落。

山上的四五个人都开心得不得了,这是大自然的赏赐。

朵朵白云像棉花一样,阳光也出奇好。

蜂鹰们就这样在蓝天白云下沉稳地、笔直地向着北方浩浩荡荡而去,一批又一批。

掠过城市,看尽繁华。©大猫

转眼到了下午,看看记录本,数量早已过千。

五点左右,准备下山。刚走到山路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颐和园上空,无数蜂鹰在盘旋下降,借着金色的夕阳,如梦如幻。

再往西山方向看去,更多的蜂鹰在准备降落,密密麻麻地洒向山林。

它们要休息了,准备次日的冲刺。

那一天的鸟种记录。©土皮

粗略数了数,这一波大约有四百只。这一天,竟然过了两千多只猛禽!

自从离开越冬地,这些蜂鹰就把自己托付给了气流和双翼。

湿漉漉的雾雨逼迫它们停留,而灿烂的阳光终会指引它们再次北上。

此时北方的山地森林早已生机盎然,在等候它们归来。

也许一周,也许两周,蜂鹰陆陆续续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家园。



它们是蜂巢猎手



在东亚的山地森林,蜂鹰忙着找寻伴侣,准备繁殖。

选定领域后,雄性在森林上空高调巡视。它们高举双翼,在背后连续拍打翅膀。

这是在告诉同类,这块山林被我承包了。

这时已经是六月。很多动物的繁殖接近尾声,而蜂鹰才刚在巢里产下两枚卵。

雌性蜂鹰长着黄色的眼睛,体型稍大;雄性蜂鹰眼睛呈暗褐色,体型稍小。

经过一个月的轮流孵化,蜂鹰雏鸟终于出壳。

图源见水印

相比其它猛禽,它们的繁殖期太晚了。

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早期雏鸟的食量较小,父母带回来的青蛙、蛇、小鸟就能满足胃口。

当蜂鹰雏鸟在巢中成长的时候,黄蜂的城堡也在森林中扩建。

图源网络

这些城堡属于蜂后,她在寒冬中幸存,然后独自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盛夏的时候,她的帝国越发繁荣。

当蜂鹰崽子越来越贪婪、永远吃不饱的时候,蜂巢的收获季就到了。

此时的黄蜂城堡热闹非凡,精致的六边形格子里塞满了肥美的幼虫。

大自然的安排是多么巧妙啊,蜂鹰夫妇在林中穿梭,带回大块大块的蜂窝。

图源网络

贪婪的崽子们尖叫着从父母那里抢过食物,张开翅膀霸占了美食。

父母躲闪着站到一旁,爱让它们宽容,让它们从不计较。

然后,蜂鹰夫妇又去收割大自然的馈赠。

蜂鹰是怎么找到蜂窝的呢?

黄蜂不光把城堡悬在高处,也会在地下建立帝国。

蜂鹰在林中仔细观察,然后追随往返的工蜂,找到蜂巢的所在。

蜂鹰头上长着致密的鳞片状羽毛,能保护它们免受工蜂蛰咬

图源网络

长长的趾甲可以撕开蜂巢的外壁、扩大地面的蜂巢入口;

细长的头颈有助于它们够到深处的蜂巢。

图源见水印

观察表明,蜂鹰会根据声音来判断地下蜂巢的准确位置,然后从垂直距离最近的地面开始挖掘

实验室的研究还表明蜂鹰有着良好的嗅觉,或许也有助于找寻蜂巢

蜂蛹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因此雏鸟发育迅速。大约四十天后就能顺利离巢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蜂鹰幼鸟就能熟练掌握捕猎技巧,在林间自在穿梭。

秋风起,蜂鹰又要开始新的征程,前往东南亚过冬。

秋天迁徙季,赶赴越冬地的凤头蜂鹰。©大猫



它们的旅程,依旧艰难



秋天的东北风让万里征程有了较为轻松的开始。

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蜂鹰顺着风,轻轻松松就跨过了800公里的东海。

在我国东北和俄罗斯繁殖的蜂鹰,也有一部分顺着风从大连直接渡海,飞到对面的山东长岛。

因此,大连的老铁山和山东的长岛每年秋天都有大量的猛禽汇集,是国内著名的猛禽观测点。

图片来自作者

日本的研究表明,蜂鹰要花51-79天的时间才能抵达越冬地,迁徙距离最远超过12,500千米。

这些蜂鹰经由中国内陆抵达东南亚,再从马来半岛分散至婆罗洲、印尼和菲律宾。

迁徙之路本就漫漫,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等着它们。更何况还有人类的伤害。

图片来自作者

历史上,中国对猛禽的迫害极其严重

尤其是在迁徙要塞上,猛禽大量聚集,正是捕杀的好时机。

旅顺大连地区,1979年到1980年间出口雕翎(大型猛禽的尾羽)6.7万对;

山东长岛,1980到1981年间收购猛禽两万五千多只,猫头鹰两万只以上;

1981年仅老铁山一个地方,一季扑杀猛禽达15,949只。

庆幸的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已经成为了历史

如今中国所有的猛禽都是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长岛和老铁山也已经是专门的保护区。

但是,一切还很糟糕。

非法捕杀、贩卖、饲养、食用猛禽的现象从来都没有停止;

各种猛禽标本也一直在制作、流通,并受到“成功人士”的追捧。

而且,枪声还在

南下的蜂鹰在好奇地俯瞰某些山岭时,伴着枪声,飞羽迸溅,它们飘飘荡荡地栽向了养育自己的大地。

图片来自作者

而这就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北海冠头岭是我国广西的一个猛禽迁徙集中地,每年秋天有大量猛禽经过。

据山上的志愿者反映,枪一响,对面山头的猛禽就从空中坠落。

有的猛禽滴着血从头上飞过;有的猛禽飞羽缺失了一部分,仍然在顽强地飞。

蜂鹰由于体型较大,成为了盗猎分子的首选目标。

2019年底,警方抓捕使用枪支打猎凤头蜂鹰的团伙

仅在2017年10月19日这一天的下午,不到一个小时内枪响了7次。(信息来源:美境自然)

但由于盗猎分子有枪,山上的志愿者除了报警什么也做不了;

而且这里地形崎岖,往往等警察赶到,盗猎分子早已不知所踪。

很多时候,盗猎分子只需把枪往草丛中一藏,就摇身一变成了无辜路人,然后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志愿者和警察白忙活。

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猛禽,让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志愿者加入进来,占领那些藏着盗猎分子的山头

只有这样,猛禽才能平稳飞过。这就是美境自然一直做的事。

可戳:十年如一日,占领打鸟点|2019猛禽监测报告发布



尾声



鹰之河,美丽、动人。

但万里长征艰辛、残酷、悲壮

东南亚、婆罗洲、印度尼西亚,多美的名字。

那里四季常青,鲜花盛开,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蜂鹰都能安然抵达

热带森林到处都是嗡嗡作响的蜂巢,里面塞满了肥美的蜂蛹和白嫩的幼虫。

但很多蜂鹰从来都没有机会品尝,也永远不会有机会了。

图片来自作者


Ps:

中国共98种猛禽,包括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老鹰和猫头鹰。

撇去鸮形目,共66种。

凤头蜂鹰不过是其中一种,因以蜂蛹为食,也会有鸟人将之讥为“假猛禽”。

自然于它,甜美又残酷。

但若年年都能飞渡过万里长空,对它而言,就是最大的平安。

又是一年春季迁徙季,我们共有的春天,希望也能成为它们新的开始。

人与猛禽最好的距离,不就是隔着长空,它在飞渡,我们在赏。

那也是我们与天空最近的距离。



参考资料:
https://www.hbw.com/
https://en.m.wikipedia.org/
朱靖,《野生动物资源和珍贵稀有动物的保护》




作者介绍


土皮,又土又皮的博士生。好观鸟,经常趁闲暇东跑西跑刷新自己的鸟种记录。


个人公众号【桃虫在野】,说些自然荒野的故事,欢迎关注~





.........关于猛禽,你还能读.........

猛禽归来,致敬生命

两个月后,数万只猛禽飞掠山城……

雾凇里的短耳鸮,重新定义了我的汾河

这种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居然没法报……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说到底,啥鸟送上门,都会变成猫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