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04字,阅读约需6分钟]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数据,今年北京高校硕博毕业生预计约为16.08万,本科毕业生预计约为13.61万人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相差近2.5万人。
北京的高校多规格高,硕士博士点多,这个数据的出现有其特殊性,但是也反应了一定的中国教育的趋势。
和这个数据同步出现的还有另外一个新闻,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录取率不超过20%,超过300万考研学子注定落榜。
而去询问今年毕业的本科生,大部分都说,因为工作难找,希望通过学历增加个人就业竞争力,也就是继续考研……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硕士博士超过本科之后
说来有趣,圆方这个小公众号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就是2021年12月份的考研,救不了中国人。那个时候还是周更,还没有开通读者留言,但是那个时候的很多论断,今天看起来也没有过时,在当时文章中圆方说:
研究生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本身没有问题,甚至是这个时代最公平的考试,也是这个时代每一个平凡人,追求人生理想的正确,但不唯一的道路。
这些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出来那些:
立志投身科研,确实喜欢探索;
立志服务人民,确实心系社会;
立志奉献教育,确实为国立心;
这些岗位和机会的不是为那些:
逃避激烈的竞争,追求安逸的编制;
做为人生的跳板,编织漂亮的简历;
渴望躺平的生活,缺乏理想的信念;
的想要走捷径的年轻人准备的。
一年多过去了,应该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个事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加剧了。
在这就业愈发困难的今天,很多同学将考研上岸看成一棵救命稻草,他们把这个当作避风港,而不愿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但是这个避风港真的牢靠么?实际上很不牢靠。
但是这能怪这一代00后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么?当然也不能,他们赶上了三个时代的剧烈变化,三期叠加,基本上注定是“最难的”一代大学生。
一、是我们国家从外循环转向内循环
从外循环到内循环讲了很多遍了,这里就不再阐述,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短短九个字,牵涉到的可远远不止九千万人。
上一轮90年代,我们国家全面从内循环转向在外循环,也就意味着过去几十年为内循环建设所投资兴建的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以及大量的二三线备用工厂,这些投资的投资价值突然几乎归零。也同步带来了从东北到内地三四线城市几千万人的大下岗……
那次是30年前从内循环转向外循环,这次是30年后从外循环转向内循环,可能这次很多沿海投资的,利于外循环的基础设施还能用的上,但是开工率不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大的变动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也要看到内循环对于人才的需要,和外循环对于人才的需要也不一样。过去三十年,都是学习了适合外循环行业的人才有了高收益,而未来也会有所变化。
二、世界经济大动荡的开始
2023年3月,心心念念的320大冲击,虽然倒下了全球第五大财团的瑞士信贷,美国也倒下了两家前二十的大型银行。
但是在美国两天内投放数千亿超过08年救市力度的资金后,似乎又开始了舞照跳马照跑。好像危机从来没有到来,股市又欣欣向荣。
但是请记住没人能拽着自己头发飞上天。如果靠印钞就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那么津巴布韦,一定是世界第一强国。
而一次全球的经济动荡,一次大的产能出清,只是在酝酿,终究会到来。到来的时候,也一定会带来大量的失业和需求的下降,这也会让找工作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
圆方这几天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在组织内部的应用(过一段时间写一个专门的报告给大家),不光是Chatgpt,也包括整个AIGC相关服务和软件(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
尝试的范围很广,包括文字对话、图片、视频、音乐、代码。越使用,越为这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所担心。
因为,在圆方看来,80%大学毕业生去单位实习时候所做的工作,都可以被AIGC所取代,而且是高效率的取代(给领导端茶倒水除外)。那么,单位雇佣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在AIGC出现之前,大部分大学生至少在“学习阶段”可以做“搬砖”也就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在未来三五年后AIGC普及以后,大学生都掌握了这些工具,相信会构成新的职场生态链,应该问题也不大。
但是就在今天,处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不会用这些工具,但是工具已经完全超过了他们的产出的时候,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00后这一批大学生,应该会是近50年最难的一批中国毕业的大学生。
而今天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的新闻,也说明,这种就业与市场的矛盾,这种人的知识和Ai工具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可能不能再拖下去了……
不过,如果打破在过去几十年的“学历光环”,放下眼前和心中的“有色眼镜”之后,大家会发现,实际上来说,在漫漫人生路中:
考研不是人生发展的“唯一选项”,“上岸”也绝不是一个终点。在未来,学历并不会带来人生质的差别。
真正的差别,在于你如何认识这这个世界,并且敢于用行动去适应它,改变它。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