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品牌凯乐石的slogan是「只为攀登」,这也是44岁创始人钟承湛先生的人生写照。
他一生希望攀越两座高山:一座是极限运动的高山,这一点在他2013年出现重大的滑雪事故后导致下肢瘫痪后,也未曾改变,他使用定制的滑雪设备,成为了中国坐式滑雪第一人。另一座则是商业成就的高山,他希望凯乐石能够站在世界户外品牌的第一梯队,与国际品牌掰手腕。
钟承湛进行坐式滑雪
凯乐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户外品牌之一,同时它也是国内品牌追求性价比的同时,少有的坚持做专业线户外的品牌。「凯乐石的专业技术经得起跟任何一个海外品牌做比。」一位户外从业23年的运动员说。
钟承湛来自广东湛江,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这里在上世纪诞生了一批活跃的商人群体,被冠之以「吴商」的称号。「吴商」敢闯敢拼,善于在有限的资源下本本分分经营,造就了很多低调的财富传奇。
生长环境塑造人的思维方式。年轻时,钟承湛喜欢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90年代旧货市场当中,他淘到了越洋「垃圾」——一个户外登山包,这挖掘他对于户外的热爱,同时萌发了他做一个户外品牌的初心;同时从小对商业的耳濡目染,也让他继承了「吴商」朴素的经营哲学——「精耕细作」。
凯乐石成立20年只做了一件事:生产专业的户外产品,从硬壳冲锋衣到越野跑鞋,钟也是这家公司长期的「产品经理一号位」;在如今信奉快和规模的商业世界里,凯乐石至今也没有融过资,在钟承湛看来,赚钱并不复杂,成为百亿公司也不难,「解决小问题就赚小钱,解决大问题就赚大钱」。
摄影师:肖全
但如今的凯乐石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中国户外品牌想要进入世界第一梯队,技术和专业只是基础,提出一个普世且极具引领感的品牌主张才是和北面、巴塔哥尼亚PK的核心——「提升运动员成绩」是凯乐石当下的品牌口号,看上去,非常实用主义。
钟非常明白这一点,「中国户外运动发展时间短,文化沉淀不够,无论在产品上做到怎样的极致,都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文化上的超越。」但今年是凯乐石第20周年,品牌希望跨越这个鸿沟。
在与钟承湛近3个小时的对话中,《案例》试图厘清两个问题:
1、凯乐石的产品如何从追随到超越,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户外品牌;
2、比肩世界品牌的路途上,凯乐石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作者|王半仙
监制|万珮
设计|依洁
Q:案例showcase
A:凯乐石创始人兼董事长 钟承湛
做第一不重要,也没必要
Q:凯乐石的slogan是「只为攀登」,你在商业上想要攀登的山峰是什么?
一是做出用户喜爱的高性能产品,二是成为一家很多户外运动的从业者向往的公司。
因为这样才能持续发展,牛逼才能吹到最后。我们很多同行在火的时候吹牛,过几年就吹不下去了。我喜欢那种现在吹,未来还能吹。
Q:听起来很难量化,没有规模或者战略上的目标吗?
如果你一定要说营业额,那就是进入全球户外品牌第一梯队。
钟的背后是凯乐石攀岩器材产品
Q:谁是你眼中的第一?始祖鸟?还是北面?
要综合来看,一个是生意规模,一个是品牌价值。如果说生意规模,很多品牌都很高,是通过价格优势和多渠道来做到的规模效应。但品牌价值是另一个纬度的影响力,让品牌更具备长期价值的竞争力。
Q:所以凯乐石是以北面为目标吗?
不好说对标谁,我们目标是第一梯队就行了,不争第一。
Q:为什么不争第一,很多创始人都有做第一的野心。
因为第一不重要,也没必要。你只需要保持在第一梯队,证明存在的价值,营收足以支撑你的研发就够了。
行业有节奏,经济有周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抓住每一次机会,有时候你赢这一仗,有时候你输那一仗,不要以阶段性的输赢论英雄,公司最终是品牌间的竞争。
Q:做到第一不是能赚更多的钱吗?
不是,你想赚钱就要解决问题。解决小问题就赚小钱,解决大问题就赚大钱。
你看有些人老说没钱是我最大的问题,你得反过来问自己为谁解决了问题。你要是能解决问题,钱就不是问题。你解决不了问题,钱就是你的问题。
Q:你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是做商超,开了五家,这是你的第一桶金,后来卖掉商超后,你说不要去巨头林立的行业,但选择户外赛道,同样是被国际品牌占据。
因为户外运动是小众品类行业,中国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还有机会。中国市场这么大,你在中国做到第一,逻辑上全球市场份额也不会小,成为百亿规模的公司不难。
Q:百亿不难吗?国内几家户外上市公司都只有10多亿的规模。
我相信国内户外是能做大规模的,因为中国人的着装不分场景。
为什么美国的户外品牌都很大?因为他们把户外装备当作日常穿着,比如美国农场主的喜爱户外装备,使用频率高,量就大。这种着装文化也和it人群发展相关,你看硅谷工程师也推动了户外及休闲着装的文化。
但欧洲不一样,欧洲人上班会穿西服,户外服装只有到户外才穿。
Q:中国的户外市场更像欧洲还是美国?
国内情况目前还在发展中,所以你看国外的户外服装正在侵蚀以前商务男装的生意。
Q:凯乐石要卖给谁?
凯乐石要卖给真正去户外运动的人。我们的品牌使命是:推动中国登山及探险运动发展,为运动员及专业爱好者研制高性能的户外装备,提升他们的成绩。
这从创立开始就没变过,因为这个使命还没完成,等历史使命完成的那天,才可以变。
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我就是想用自己的产品
Q:凯乐石一共做过四次产品升级,作为创始人,你怎么理解品牌和产品的关系?
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基本划等号,但这两个相辅相成,产品不升级,品牌很难升,这是基础。
Q:凯乐石第一次产品升级在2006年,之后就赶上了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迎来了行业风口,是你之前计划好的节点吗?
不是。我的思考很简单,2006年以前我们是跟随高手,什么受欢迎做什么,口碑也很好。但我是玩户外的,我的很多朋友也是,你没有自己的东西,老模仿别人,朋友瞧不起你,没面子。
第一排左三为钟承湛
Q:当时凯乐石的营收是3000多万,算赚钱的公司,也会被人瞧不起吗?
同期探路者是最大的,但规模也不到一个亿,我们属于第一梯队的末尾,但你要知道,玩户外的人都是另外一根筋的。而且赚钱不是那么牛,做品牌才牛。
我上一个公司做到2.6亿的生意,我没觉得赚钱很难。
Q:从模仿到决定升级产品,0-1怎么启动的?
我们从2005年底就开始招兵买马,团队扩充到了50多个人,其中70%的人都在做产品。
当时真的是赚的钱都不够投的,因为产品研发是个很庞大的工程,你小做一下也行,但你要认真去做,就涉及到技术、面料这些东西了,套路很深的。
研发有个原则是做适合中国人的产品,像我们出的有一款冰镐是全球最短的,因为中国人的臂长比欧洲人短。
而且从一开始我们就做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的全品类品牌,这在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
Q:为什么这时候就要做全品类产品?做单品不是更保险吗?
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就是想用自己的产品。
我个人、高管、员工都喜欢出去玩,那你出去的时候穿着凯乐石的风衣,但背着别人的背包,总觉得哪里不爽,难道我自己不能做吗?
缺一个做一个,就成了全系列。
凯乐石越野跑鞋 FUGA DU,单价1500元,为品牌爆款
Q:从第一代高海拔攀登羽绒服到现在的拳头产品8000GT连体羽绒服,怎么持续不断创新?
创新不是无中生有的,我们的方向一个是性能优化,一个是成本优化。
马斯克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优化,人家发射一根火箭一亿美金,他发射一根火箭几百万,这就叫成本优化。你以为他真要移民火星,那就是个噱头,他要是发射成功,全球这么多国家都想要自己的卫星,那都生意不都给他了。
研发创新是一种能力,控制成本也是一种能力。特斯拉赚钱就是因为一头靠性能建立品牌,一头是降低成本。
Q:怎么控制成本?
陷阱就在这了,我要在这个水准上控制成本,而不是降低标准。但如果你公司领导者不站在产品一线,就很容易中招。
就拿这个杯子来说(举起手中的咖啡杯),原来成本10块,现在要求8块。那做成本核算的这批人压不到8块钱,就直接跟供应商说我要8块的东西。结果人家把你原料换成差的,公司从账上一看是控制了,但产品不行了啊。
所以要真的懂产品,才不会中招。
Q:2012年做了第二轮产品升级,为什么?
因为2010年左右,很多户外国际品牌进了中国,竞争变得更激烈了。还有就是消费者也在升级,出现了更专业的攀登人群。无论是从竞争关系还是供需关系,我们都希望做更专业、高性能的产品。
凯乐石最新冲锋衣产品,售价4200元
Q:2016年户外行业迎来低谷,国内的户外品牌极星之类先后倒闭,凯乐石当时按照你的说法「就是亏钱,因为赚的那点连通胀都比不上」,但是2016年你又加大投入,做了第三次产品升级,为什么?
当你把一个产品给你的朋友,他表面上说东西不错,回头从来没用过,你就要垫高枕头好好思考人生了,多失落的一件事,对不对?
所以要一次一次升级,因为你面对的人对产品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当你要挑战极限的朋友越来越多,产品必须升级才能跟得上他们的挑战需求。
有些公司为什么随便做产品,因为用户就是去郊野玩一下,无所谓。但当你的帐篷要用在珠峰顶上的时候,你还能随便做一做吗?
2022年,两位国外专业选手Pemba Tenzing Sherpa(边巴登仔)及
Dawa Gyalje Sherpa(达瓦G)登顶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K2
Q:2021年的第4次升级是产品结构的调整,调高高价产品的品类,砍掉低价产品,为什么?
就是高性能产品多了,低性能产品少了。我们从2019年开始做(产品的)收缩,砍掉了很多妥协后的、便宜的产品,专注高性能。这其实也是客群调整,愿意为高性能产品买单的顾客,跟要便宜货的顾客是此消彼长的。
Q: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价格体系怎么调?
取消乱价经销商的经营资格,现在取消了可能有一半。我们现在签约的经销商,都是认可我们升级方向的,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而是战略性合作伙伴。
高性能产品带来的利润会拿出来一方面输出品牌价值,一方面继续投入研发。
不是大生意,
拿别人的钱做什么呢?
Q:你之前说过凯乐石不是没有好产品,是没用对的方式卖给消费者,所以引入职业经理人,是为了提振销售业绩吗?
这不叫职业经理人,叫专业经理人。因为我和我的创始合伙人都是做产品的,我们缺另外一条市场营销的腿,而且公司那个时候人员有两三百个,已经感到很大的管理压力了。
Q:但职业经理人换了几个,似乎没磨合好。
因为我对职业经理人提的增长需求,对方不认同。我要量价齐升,他说做不到,应该做迪卡侬。
我们当时已经是行业领先了,往下走很容易,很快就扩大规模了。职业经理人也想快速显示他的威力,把你公司做大,当他的成绩。
但在中国做一个专业品牌太慢了,品牌之路是艰苦卓绝而漫长的。
Q:为什么一定要引入职业经理人,你的家乡湛江有很多家族企业。
因为企业最终都要变成公众公司才合理。一是公众公司活的更长久。二是家族经营在中国土地上不是特别保险,不像欧洲,有很多家族传承几百年,在中国你有见到几百年的家族吗?
Q:探路者在2008年风口的时候开了1000多家店,后来行业低谷时,不得不砍掉线下店,凯乐石最多时也有900家店,为什么你们没有遭遇扩张带来的危机?
当时线下扩张有一半都是进户外集合店,客群就是真正户外这批人。
有的竞争品牌很多是开在商场,去取悦普通消费者,然后影响了产品研发,公司内部博弈的时候就会输给有销售声量的项目。
我们希望自己的DNA是专业户外,而且公司能力有限,就放弃了商场的线。
Q:从来没想过融资吗?
都没有大生意,你拿别人的钱干什么呢?不是把人家弄坑里了吗。他的钱也是融来的,要对金主负责,天天得找你要增长。我们做品牌是很缓慢的,一步一步走扎实,大家期望不在一条线上。反过来讲,品牌势能不够也用不了人家的钱。
但我们不是拒绝融资,不能断章取义。
Q:你有过怀疑过自己的时刻吗?
我经历过很严重的自我怀疑阶段,就在2019年,很愧疚,觉得自己哪都没做好,产品、品牌、管理都不行,觉得自己很无能。
Q:后来怎么调整过来的?
就是一口气的事,熬着熬着就有新变化。一是疫情之后整个市场好转了,二是我也找到了合适的经理人,我们两个胆子都很大,不成功就成仁,go big or go home!
以前根本不敢卖原价的东西,不管是直营还是经销商都没自信,凭什么一个国产品牌敢卖原价?现在被我们逼迫,特别是被孔总(凯乐石事业部总经理孔繁泳)逼迫,他就卖全价、卖高性能的产品。
Q:艰难时刻,你怎么思考存活下来的办法?
我从来没考虑过生存,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要发展,要品牌升级和产品升级,对营业额要求没那么高。
Q:所以凯乐石能活下来,而且现在活得不错。
我们没有贷款,没有乱投资,只专注自己想做的事,亏一点无所谓,还有以前挣的家底在,问题不大。
有些人亏一点就怀疑行业是不是不行了,要不要换个赛道,我们从来就没有其他赛道,能干好就干,干不好就回家。
和始祖鸟抢的是同一客群,
但打法不一样
Q:以往凯乐石是通过最核心专业的一批人来打造品牌口碑,但这两年升级为「高性能」产品,目标用户变得更宽泛。
对,而且现在每一个买高性能产品的人都是KOC。
以前我们产品主要是很核心的专业用户在用,跟我们大众生意是有点割裂的,这群人覆盖不了大部分的生意,就是专业归专业,大众归大众。
现在高性能产品是一个良性状态了,这些用户是爱好者,处在专业客群和大众客群之间。
Q:这就来到了北面、始祖鸟的领域了吧?
抢的确实是同样的客群,但我们的场景很专注。因为凯乐石的用户是真的去户外玩的。这个大池子里,这部分是我们吃。
2021年,凯乐石运动员Nikita Balabanov登顶安纳普尔纳 III峰,该峰以陡峭凶险的山势和糟糕的接近性而著称。
Q:你有没有最满意的凯乐石的产品?
没有。
因为我们想要把产品做满意,就要看售价,就要控制成本,让经销商有利润。在其他品牌那有满意的,但人家都无所谓成本,卖5000块,想下什么料下什么料。我们又纠结又难受。
现在产品结构调整,价格变高利润变大,我们也能做高性能。
Q:凯乐石在2014年就参加过欧洲户外展会,怎么决定出海的?
国内消费者对我们高性能产品的理解程度不够,对品牌的信任度也不够。为了让这些专业产品存活下来,我们瞄准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国际市场,去参加欧洲展会,那老外一看知道是好东西,在国际上也能卖出去,但那时候还不是规模市场。
Q:2021年之后,你选择大规模出海,这次和2014、2015年有什么不同?
那个时候占比还是低,虽然说卖专业产品,但营业额很少。现在我们要拿规模化市场,卖一两千万和一两个亿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你想把货卖到外面是很容易的,找经销商就行。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所有生存下来的公司,一定是国际化的公司。
Q:你这次打算怎么出海?
我们主要是往欧洲市场,因为欧洲的户外运动发展成熟,竞争激烈也意味着市场大,你能攻下欧洲的市场,那你就有很大的势能,证明产品很过关。
Q:今年在欧洲市场的目标是什么?
今年有60多家店要在意大利和法国落地,有两家是专卖店,其他都是集合店。因为欧洲品牌规模小,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强项,如果满足一个人的出行,需要有很多品牌。
Q:考虑向北面一样做潮流化营销,拓展用户吗?
不考虑。因为我们要做的是户外运动的大众化,不是产品的大众化。就像越野鞋FUGA大坡王一样,是针对专业需求来开发的。很多潮人拿来穿是一个意外之喜,但永远不是我们的核心目的。
Q:你如何看待凯乐石与国际品牌在文化上的差距?
这个文化不仅仅是品牌的努力,这是土壤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土壤上多播种、多浇水,也就是很多品牌项目所做的:未登峰计划、巡岩中国、教练培训,有人,才有文化。
中国自信在建立,在现在社会上,年轻人有这个自信,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自我认同。
《案例》点评 
1、创始人钟承湛对户外的热爱+强烈的进取心是凯乐石不断精进的驱动力,这使得品牌在一次次的关键节点上与竞品拉开差距,最终成为国产专业度第一的户外品牌。
2、凯乐石过去20年经历了行业起伏的周期,挺过低谷靠的是尊重客观规律——参考美日韩等户外行业的经验进行研发投入,以及专注——不做与主业无关的扩张,拒绝无效融资;
3、2023年被视为中国户外行业的新起点——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对户外产品的接受力和消费力持续上升,这在凯乐石看来,是品牌的第二次的历史机遇(第一次是2008年奥运会),品牌选择用「激进」的方式出海欧洲,但现实困境是,户外是欧美文化高地,观察凯乐石后续的国际化探索之路,也可以给所有中国品牌一个出海参考。
 案例SHOWCASE 
是一家以研究品牌为核心的内容机构,我们可以为品牌提供【内容合作】|【咨询定位】|【品牌原创纪录片】等服务,目前拥有100万订阅用户和5000+品牌社群用户,欢迎加入
 往期文章 
 合作企业 
点击关注《案例》,和100万品牌人共同思考
▼ ▼ ▼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收获
希望你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