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16日,彼得·伯纳德·赫希(Peter Bernhard Hirsch)出生于德国柏林。他奠定了将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金属研究的基础。
赫希在英国长大,本科在剑桥大学,并于1946年加入卡文迪许的晶体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的指导下研究金属的硬化。之后他还对煤的结构进行研究,这一成果直到今天还在被引用。 
二十世纪50年代,赫希率先将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于金属研究,发展出一套详细的解读电镜图像的理论。1965年,赫希合作撰写了对薄晶体电镜成像具有开创性的书——《薄晶体的电子显微成像》(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in crystals)。  第二年,赫希到牛津大学担任冶金学讲席教授,他在那里建立的牛津大学冶金系(如今的材料系)今天享誉世界。 
他获得过在众多荣誉中,包括1983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
*沃尔夫基金会(Wolf Foundation)从1978年开始颁奖。“科学历史上的今天”往期推送中,吴健雄史蒂芬·霍金南部阳一郎(1994、1995)等是沃尔夫物理学的获奖者。其他耳熟能详的获奖者有:袁隆平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丘成桐获得2010年沃尔夫数学奖,解开费马大定律的安德鲁·怀尔斯获得1996年沃尔夫数学奖,等等。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0876/full/

https://www.aip.org/history-programs/niels-bohr-library/oral-histories/31625
http://en.wikipedia.cn/wiki/Peter_Hirsch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