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 引言:22年12月以来,我们发布8篇报告持续提示“中特估值”投资机会,我们判断“中特估—央国企重估”类似16-17年供给侧改革行情,有望贯穿全年。本篇全面梳理央国企重估核心逻辑,从四大主线和三条辅助线索解读重估动能(重组改革/“世界一流”/产业转型/“一利五率”;高股息率/投关管理/资本开支)。
● 新一轮国企改革,较前三轮国改“站位更高”,本轮改革“新思路”带来央国企“价值创新”:(1)专业化整合。本轮资本运作更强调做优主业;(2) “世界一流央企”。23年首个国改专项行动,公布第二批207家示范央企;(3)产业转型。契合经济结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 主线一:上市平台改革。军工、电力、钢铁等一批重点领域央企上市公司已积极整合,主要措施:(1)同业竞争资产重组,(关注集团旗下2家及以上上市平台&主营重合&缺乏持续经营/长期融资能力的国企);(2)分拆上市,剥离业务、子公司拓宽融资、提高经营效率(关注集团旗下上市平台少或仅1家&主业分散);(3)未上市优质资产注入关注低资产证券化率集团)。
● 主线二:对标国际龙头。(1)“世界一流”五维度定义(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2)路径一:对标ROE修复,提高国际竞争力PB-ROE视角下,石油石化、工程机械、电力等行业修复空间大);(3)路径二:参建“一带一路”电力、交运、建筑等基建类央企参与度高)。
● 主线三:产业结构升级。(1)转型方向之一: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可控“卡脖子”技术,打造产业链链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集团);(2)转型方向之二:数字化能力(目前超60家央企集团已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集中在能源、交运、信息、材料领域);(3)转型方向之三:绿色低碳能力(煤炭、石油、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低碳改造;新能源;绿电交易)。
● 主线四:“一利五率”经营考核(新增ROE、营业现金比指标指向航运港口、证券、煤炭等)
● 三条辅助线索:(1)高股息权重(高股息率,央企股东回报指数ETF产品即将发布);(2)投资者关注度(基金公司调研次数/相对报告量/机构覆盖数);(3)加杠杆空间(资本开支上行周期)。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引言:改革新征程,指引央国企重估奥义

22年12月以来,我们发布8篇报告持续提示“中特估值”投资机会,22.12.8发布《揭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关注四条“中特估”路径,23.2.2发布《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具体提示央国企重估建设思路(上市平台改革/社会价值权重/产业政策加持),23.3.20《央国企重估:盐铁和涌现》中提出新思路“垄断低价”价值回归,我们判断“中特估—央国企重估”行情更类似16-17年供给侧改革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本篇全面梳理央国企重估核心逻辑,从四大主线和三条辅助线索解读重估动能。根据3月24日国资委官网消息,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本轮改革“站位更高、格局更大、任务更急”:“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价值创新创造”。
改革新思路之一:专业化整合,在混改完成基础上,本轮改革更加强调做强做精主业。关注:(1)同业竞争资产重组;(2)分拆上市;(3)优质资产注入。
改革新思路之二:“世界一流央企”,本轮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力度更强。关注:(1)第二批207家世界一流示范央企;(2)“一带一路”参建央企。
改革新思路之三:产业转型,本轮改革契合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向,关注:(1)自主可控“卡脖子”技术攻关;(2)数字化转型,目前62家央企集团的数字化战略已公布;(3)绿色低碳转型。
改革新思路之四:“一利五率”经营目标,本轮更加重视公司治理,弱化利润目标,关注新增的ROE和营业现金比率指标。

一、主线一:上市平台改革,专业化整合做精主业

本轮上市平台改革政策确定性强、路径清晰,目的为推进央企专业化整合、做强做精优势主业。目前,专业化整合主要集中在军工、电力、钢铁等重点领域。根据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2024年底前要求调整盘活一批上市平台。目前已推动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建材集团、通用技术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等一批央企集团上市平台吸收优势资产。
根据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包含:
1. 同业竞争资产重组,利于盘活缺乏持续经营能力、长期丧失融资功能的存量资产,或者加强优质资产集中度,如中航电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关注央企集团旗下具有2家及以上上市平台,且主营业务重合度高的标的
2. 分拆上市,利于母公司剥离非优势业务、子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及提高经营效率,如中国联通分拆子公司智网科技至科创板上市,关注央企集团旗下上市平台数量少或仅1家、主业集中度低的标的
3. 未上市资产注入,利于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汇集或盘活存量资产,如中航电测拟收购成飞集团,关注资产证券化率相对低的央企集团,即具备一定未上市优质资产

二、主线二对标国际龙头,打造“世界一流央企”

3月3日国资委开展央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部署,前后两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在ROE和盈利增速上逐步赶超央企整体水平,尤其重视研发投入,根据3月31日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述,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行业平均值2倍以上。
国资委从“五维度”定义“世界一流”,2018年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培育“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可以对应相关路径:
1. 主业突出:央企将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出清,聚焦优势主业,可进行上市平台的专业化整合,如同业竞争资产重组、分拆上市、资产注入
2. 技术领先:央企引领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重点在“卡脖子”技术领域、“专精特新”打造产业链链长、数字技术领域
3. 管理先进:根据国资委20年6月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强调八大企业管理重点,可关注企业ESG评级及信息披露情况;
4. 绩效优秀:即央企经营指标达标,关注央企23年“一利五率”经营目标
5.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即央企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关注央企参建“一带一路”
路径一:对标国际龙头存在ROE修复空间,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PB-ROE视角下,石油石化、工程机械、电力等行业的世界一流示范央企与国际龙头差距相对较大,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尤其是传统能源行业
路径二:央企“一带一路”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目前电力、交运、建筑等基建类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较多,据国资委公布数据,已有81家央企参与沿线项目超过3400个,“十三五”期间央企实现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对外投资收益率达到6.7%。据绿色“一带一路”中心官网数据,2020年参与投资 “一带一路”国家项目的主要是央企。其中最大的投资方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投资额占比9.7%。位列第二的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投资额占比7.5%。

三、主线三:产业政策加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指引下,央国企参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题中应有之意,一方面契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势,另一方面以创新发展促央企内生增长,从而提高央企价值认同与实现。
转型方向之一:自主创新能力。
一方面,聚焦自主可控“卡脖子”技术,打造产业链链长企业;另一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央企集团,如22年12月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成立。21年5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54家央企共178项技术产品上榜,其中有13家央企上市公司,覆盖了半导体、新能源、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新材料等领域。
转型方向之二:数字化能力。
我国央企正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据《数字国资》最新统计,目前超60家央企公布了数字化转型战略,主要聚焦在智慧能源和智慧交通领域,如①智慧能源领域:国家电网提出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深化北斗、5G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②智慧交通领域:东风汽车提指出在产品端发力智能汽车,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转型方向之三:绿色低碳能力。
央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共有五个重点方向:①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如煤炭、石油、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两高”产能;②布局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③发展循环经济,如危废资源化、再生金属等;④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如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碳捕集等;⑤建立绿色投融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绿电交易等。

四、主线四:一利五率考核,牵引公司治理改善

国资委将央企经营指标体系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增强上市央企业绩预期:
1. “一增”:利润总额增速维持超GDP增速的目标
2. “一稳”:资产负债率维持稳定在65%左右,根据国资委官网数据,22年央企资产负债率64.8%;
3. “四提高”:新增的ROE、营业现金比率指标以及原有的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继续提高,根据国资委官网数据,21年央企研发投入强度为2.5%、2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3万元/人,根据Wind,22年央企ROE(TTM)为9.4%、营业现金比率为26.4%。
关注新增ROE、营业现金比率指标,指向行业:(1)ROE相对高且当前相对民企低估的航运港口/电池/乘用车/化学原料;(2)营业现金比率相对高且当前相对民企低估的证券/航运港口/通信服务/保险/煤炭开采。

五、线一:高股息权重升,勇担当经济压舱石

国央企承担社会价值、重视股东回报(高股息),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行业上主要集中于军工、电力、通信、机械设备等攸关国民经济的重点工业领域。
第一,国央企重视股东回报,以高股息率践行国有资本的社会责任,5月9日,三只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广发、汇添富、招商)发布募集公告,该指数反映高股东回报率(高股息率/回购率)央企的整体表现。根据Wind,央企/地方国企分红率保持在37%/36%左右,且2018年以来央企分红率持续上升。
第二,国央企中高ESG评级企业明显多于民企,且集中在军工、交运、计算机等央企低估行业。根据Wind,截至2023年5月5日,央企中Wind ESG评级A级及以上公司的数量占比为20%,高于民企的9%。
国央企ESG报告披露率高于民企,契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到2023年央企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根据中诚信绿金数据,央企的2021年ESG报告披露率最高,为62%,地方国企为44%,民企为21%。

六、辅线二:护投资者关系,价值认同有待提高

国央企的机构调研及个股关注度偏低,表明市场对国央企上市公司的价值认同度不足。由于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大多为国资委、中央机关、地方国资委和地方政府等,相较于民营企业,股东对业绩的诉求较为宽松,更多是要求企业完成社会责任。然而,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具有很高的正外部性,难以在现有的西方传统估值体系下有所衡量,进而造成了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估值偏低的结果。
第一,从机构调研角度看,央企和地方国企调研次数明显低于民企,根据Wind数据,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机构调研次数明显低于民企,2023年4月,平均每家央企接受了0.18次基金公司调研、地方国企0.11次、民企0.20次。
第二,从个股关注度角度看,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机构覆盖度低于民企,体现在相对报告量和机构覆盖数偏低,根据Go-Goal数据,截至2023年4月,央企、地方国企、民企的近75日相对报告量分别为127.53%、138.67%、603.85%;央企、地方国企、民企的近75日机构覆盖数分别为2590个、2652、12155

七、辅线三:加杠杆空间高,迎新资本开支周期

根据1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2023年央企将加大关键领域投资力度,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资委数据,2022年1—11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高位水平,占总投资规模比重超20%;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子制造等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速。
目前央企处于资本开支上行周期,投资的方向亦符合央企产业转型方向:
1. 新基建,包含:(1)数字基建,如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算力基础设施;(2)新能源基建,如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
2. 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3. 国家重大项目,包含国家“十四五”102个重大工程、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400项重大投资项目,如电网电力企业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等。
4. 前瞻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含前沿技术研发及应用,包括AI、量子计算、生物制造、新能源等。

八、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投资建议仅从策略角度出发,不代表行业观点。
“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

2023.05.10【广发策略戴康团队】策略视角看银行股超额收益机会——“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八)

2023.04.10【广发策略】剑指“世界一流央企”,如何选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七)

2023.03.20 【广发策略】央国企重估:盐铁和涌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六)

2023.02.28 【广发策略】央国企重估的“一箭三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五)

2023.02.15 【广发策略联合行业】围读“中特估值体系”—“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四)

2023.02.02【广发策略】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三)

2023.01.11【广发策略】解锁“中特估值”选股模型——“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二)

2022.12.08【广发策略】揭幕“中特估值体系”——“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一)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5月11日
分析师:
戴   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侯   蕾(联系人)
团队成员介绍
戴  康  CFA: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十三年A股投资策略研究经验。2019年初提出A股熊牛转换,金融供给侧慢牛开启,2021年12月转向慎思笃行,2022年11月率先提出港股万点牛市开启,备受市场认可。包揽2017-2022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水晶球奖、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等所有重要奖项。
郑恺:联席首席分析师,8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曹柳龙:资深分析师,7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韦冀星:资深分析师,4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倪赓:资深分析师,4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吴迪:资深分析师,2023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李学伟高级分析师,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杨泽蓁:研究员,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徐嘉奇:研究员,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侯蕾:研究员,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杨藤:研究员,2023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