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产品是卤制品中的传统品类,多年来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升级。在新生代成为主流消费人群之后,消费思维、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卤制品的各种要求会更高,未来整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然。
01
周黑鸭利润暴跌94%
卤味巨头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周黑鸭”,01458.HK)预期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九成。
2023年2月13日晚间,周黑鸭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下滑超94%;总收入预计同比下降约20%,上年同期总收入为28.7亿元,照此估算,周黑鸭2022年的总收入接近23亿元。
图源:周黑鸭公告截图
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绝味食品”,603517.SH)在1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2.6亿元,同比下降73.49%~77.57%;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5亿元~2.9亿元,同比下降59.69%~65.25%。营收方面,绝味食品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78%~3.83%。营收增长微弱,净利大幅下跌,这也是绝味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
图源:绝味食品2022年业绩预告截图
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煌上煌”,002695.SZ)的业绩预告则显示,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0.3亿元~0.4亿元,同比下跌约79.25%~72.33%,其中酱卤肉制品预计同比下降64%左右。
图源:煌上煌2022年业绩预告截图
对于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周黑鸭在公告中解释称,2022年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简称“疫情”)持续反复,消费客流骤降,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周黑鸭部分门店在报告期间存在暂时停业的情况,对周黑鸭集团的销售及利润均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导致周黑鸭成本端压力增加,同时,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对周黑鸭集团的利润造成较大冲击。
绝味食品解释称,报告期内因疫情影响,部分工厂及门店暂停生产与营业,对公司销售收入及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加大了对加盟商的支持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较大;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造成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
煌上煌的表述也与之基本相似。
事实上,卤味市场消极的信号很早就传来。2022年,“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的话题一度引来诸多关注。而在三大巨头业绩滑坡的同时,一些创新卤味品牌正在崛起,其中包括王小卤、盛香亭等。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2022年可以说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最艰难的一年,受到了疫情以及原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物流成本上涨等多重挑战,以至于不少企业当年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包括周黑鸭等卤味巨头。
朱丹蓬认为,鸭产品是卤制品中的传统品类,多年来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升级。在新生代成为主流消费人群之后,消费思维、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卤制品的各种要求会更高,未来整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然。
02
利润遭挤压
据周黑鸭官网所述,其主营业务为卤鸭、鸭副产品,卤制红肉、卤制蔬菜等。周黑鸭中报披露,2022年上半年,周黑鸭实现收入约11.81亿元,同比下滑18.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1837万元,同比缩水92%;产品总销量为1379.4万吨,同比减少约22%。
就在一个月前,有传言称,周黑鸭2023年的利润指引为1.5亿元至2亿元,预测范围低于多个分析师此前发布的预测值,还传出周黑鸭高管团队不稳、控股股东可能处置公司股份的猜测。
2023年1月11日,周黑鸭股价开盘闪崩,盘中一度跌超25%。对此,周黑鸭于1月12日发布澄清公告回应传言称,公司业务运营一切正常,高管团队稳定,且近期公司控股股东没有任何处置公司股票的计划。
但彼时,周黑鸭也坦言,各种可能会挤压利润的因素仍然存在,周黑鸭强调了当前的产业趋势导致原材料与配料成本升高,公司在成都新设立的加工厂预计也将产生更高的成本及费用等。
周黑鸭表示,2023年公司将努力实现2亿元的年度利润,并强调这是一个目标而非预测。但这一利润目标仍远低于2021年3.42亿元的年度利润。
国元证券1月12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周黑鸭在2023年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公司原材料成本压力自2022年第四季度已经逐渐显现,该趋势或将延续至2023年,个别大单品如鸭脖、鸭掌的价格涨幅预期达30%以上。目前,周黑鸭的鸭脖约65元/斤,绝味食品鸭脖约54元/斤。国元证券预期,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如主推利润率较高的产品等,有望将吨生产成本控制在上涨10%以上。此外,周黑鸭在成都新设立的加工厂也会增加约4000万元的相关成本及费用。
周黑鸭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周黑鸭共计拥有3160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1342间,特许经营门店1818间。国元证券分析称,近年来,周黑鸭为缓解疫情带来的经营风险,开了较多小而美的门店,单产(可理解为平均消费)相对较低,同时,公司关闭了曾经单产非常高的交通枢纽店,但小店仍无法弥补大店关店的收入缺口。
国元证券预计,周黑鸭在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仍然会面临较大压力,经营情况与2022年及2021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下半年有望恢复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
实际上,周黑鸭自2017年以来,业绩就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周黑鸭报告了32.49亿元的收入,归母净利润达7.62亿元。此后的2018年至2019年,周黑鸭的营收勉强维持在30亿元以上,归母净利润则连年大幅下滑。
2020年,周黑鸭的收入锐减约10亿元至21.82亿元,净利润也缩水超六成至1.51亿元。但2021年,周黑鸭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大幅增长,录得28.70亿元的收入与3.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周黑鸭近10年业绩表现(单位:亿元),图源:Wind
截至2023年2月17日,周黑鸭收跌0.1%,报收4.07港元/股,总市值已跌破百亿,为96.99亿港元,2023年以来股价累计跌27.58%。
03
都是直营惹的祸?
尽管业绩端承压,但在门店拓展上,周黑鸭并未止步。根据此前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周黑鸭已在全国拥有3160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1342家、特许经营门店1818家,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890家。除直营店之外,周黑鸭还加大了对加盟店的补贴力度,但这并未给公司带来营收与净利的回报。2022年上半年周黑鸭营收为11.8亿元,同比下降18.7%;净利润1837.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约92%。
绝味食品主要采用“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销售模式,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来源于加盟渠道的产品销售;煌上煌的主要经营模式涵盖了直营连锁、特许经营连锁和经销售商三种经营模式;而周黑鸭则主要以自营为主。
因为发展前期吃过加盟的亏,周黑鸭品牌创始人周富裕给品牌发展定下了基调,“周黑鸭不做加盟,因为人掌控着终端,人是最难掌控的,没法掌控的东西我们不做。”
近两年可以看到,周黑鸭和绝味食品抢加盟商抢得不亦乐乎,周黑鸭将加盟门槛从500万元骤降到30万元左右,对加盟商释放诚意,2021上半年其加盟门店超过自营门店。
周黑鸭还在2022年上半年重点探索了社区店模式,以此寻求后疫情时代新市场机会。截至2022年6月底,周黑鸭全国社区店总数已达561家。
绝味食品的门店规模更大。截至2021年末,绝味食品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达13714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1315家。而据招商证券调研反馈,2022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净增门店约1300家。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加盟商越多,管理成本越高。绝味食品曾经在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上回应门店扩张影响单店营收的问题,表示要在2022年下半年以提升门店运营能力作为重点工作。
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提到,直营模式使得周黑鸭的扩张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利润。
“直营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食品安全可控,‘弊’在于扩张速度慢、成本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周黑鸭的直营模式是弊大于利的。此外,周黑鸭的门店较为集中,消费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其单店营收和利润并不理想。”朱丹蓬表示。
04
品类与场景单一是眼下最大的挑战
朱丹蓬认为:“周黑鸭面临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单一化比较严重。品类单一,产品单一,场景单一,这也是制约其加盟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周黑鸭未来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要有多品类的布局。”
煌上煌曾在公告中披露,2020年中国休闲卤制品行业内前五大卤制品企业分别为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紫燕及久久丫,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仅19.23%,其中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分别占比8.6%、3.32%和3.15%。也就是说,卤味行业集中度较低,其余约81%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品牌和新品牌占据。
新兴品牌正在崛起,京派鲜卤、盛香亭、菊花开、热卤食光、五香居等相继获得融资,以“紫燕百味鸡”为主打的紫燕食品也成功上市。目前市场上还涌现出了王小卤、盛香亭、菊花开卤味、麻爪爪等新品牌。据媒体报道,2019年上线“单品虎皮凤爪”后,三年多的时间,王小卤的年销售额从2000万元到突破10亿元,在2022年,全年业绩实现了超50%的增长。
与三巨头以零售模式为主的“短保冷卤”有所区分的是,新卤味品牌往往主打“热卤”这样的餐饮化模式,代表品牌包括盛香亭热卤、研卤堂、热卤食光等;另一方面,线上起家的新品牌则主打“长保常温卤味零食”,比如王小卤、卤味觉醒、小鲜卤等。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新兴卤味品牌都在迅速填补三巨头还未触及的消费场景,以及在无形中瓜分它们的市场份额。
品类与产品创新无疑成为竞争焦点。譬如周黑鸭就在财报中明确表示要进行品牌年轻化,打造新一代爆款大单品,而它也推出卤鱿鱼、小龙虾虾球、蜜汁鸭腿盒饭等新产品。绝味食品则推出新品牌“爱鸭匠”。煌上煌则并购了米制品品牌“真真老老”,推出子品牌“独椒戏”、主推粽子、猪蹄等。
05
如何打破增长困局?
卤味企业的压力不仅在于要与同行竞争,还要与更多食品餐饮跨界品牌抢食。如何打破增长困局成功突围也成为持续挑战的难题。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卤味巨头”业绩下降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近两年由于疫情导致线下零售整体冷清,商超、餐饮的利润下降,卤味零售也受到大环境干扰而出现下滑。二是疫情之下,部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降低,而卤味食品属于“锦上添花”的休闲零食,是消费者经济条件下降时首先节省的开支之一。
2022年10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称主打“去骨鸡爪”的成都卤味品牌“火号”已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奥牛资本,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升级及渠道建设等。此后的12月份,吾鼎(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卤制品品牌“馋心尖”获星凌资本和柳进创投800万元Pre-A轮投资,公司投前估值8000万元。
“卤味是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休闲食品,在中国巨大消费市场中认可度也较高,多数品牌都看好卤味市场发展前景。这也是为什么在卤味巨头业绩出现下滑的同时,卤味赛道却不断涌入新玩家的原因。”徐雄俊表示。
与此同时,卤味巨头也纷纷扩建增产。2022年,绝味食品完成增发,募集资金净额约11.61亿元,计划用于投入广东阿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57万吨卤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建设项目。广西阿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5万吨卤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2022年年底,煌上煌也披露增发预案,计划募资不超过4.5亿元资金,用于丰城煌大食品有限公司肉鸭屠宰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加工建设项目(一期)、浙江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及海南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及冷链仓储中心建设项目。2023年2月7日,煌上煌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定增事项正按计划推进中。
在煌上煌看来,当前卤味行业格局依旧较为分散,对比其他成熟的休闲食品细分行业具备明显提升空间。
“尤其2020年疫情暴发后,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经营受损,加速了中小品牌出清,行业洗牌和整合速度加快,为头部品牌和龙头企业扩张带来了机会。”煌上煌在定增预案中如是说。
从行业整体来看,卤味市场的前景仍旧被看好。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卤制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卤制品市场规模约3296亿元,同比增长15.0%,佐餐和休闲卤制品行业规模分别为1792亿元和1504亿元。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消费需求的扩大,卤制品消费场景日益增多,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预计2023年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达4051亿元。
来源 | 综合自新经纬、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国际金融报、第一财经、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羊城晚报、红星资本局
封面 | 视觉中国
编辑 | 吴蒙
校对 | 袁海鸣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513373688,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513373688。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你认为“鸭脖”是一门好生意吗?点个在看告诉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