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第一遍在内部试映会看完《流浪地球2》的时候,我定然是还不敢用“很好”这样的词的,微博我不带片名也打了个分,7.5,不算太高,用词是匠人电影。
当时很多人问起来,我也说的是,工业层面的东西顶级,但故事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比如除了工业层面和科幻硬核的大踏步革新之外,我依旧只是看到一个类型味道浓重的“危机大片”,全程靠危机的解决推动叙事。
危机也一直在做加法,相比第一部只解决一个危机,这部扩充到了三个,但我认为其中三个危机间的串接做得不够。
还有某几句台词的民族情绪过重,而国际政治博弈的博弈感太弱,靠演讲就粗暴解决了很多问题。
然而神奇的是,这些问题在我二刷之后,除了最后一点之外,都被我自己推翻了,甚至反倒还成了优点,我的评分也从豆瓣7.5直接上调到了8.0。
我甚至可以直接承认,我第一遍就是没有看懂,当时我理解的故事,和今天我二刷理解出的故事,完全是两个故事,包括结局都不一样,更夸张的是,二刷我还在里面发现了第三部的预告片。
这些东西带给我的震撼,是已经快要比视效带来的都还要大了,所以我今晚不太想去聊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了,想谈谈我的解读,也想听听大家的。
《流浪地球2》
以下内容会涉及非常严重的剧透
如果你还没看
建议先收藏或转发这篇文
看完之后再来阅读
在观影之前,我只有一个提醒
一定要看到最后的彩蛋
-----剧透分割------
正文
我们还是从上面提到的,我原本认为的缺点说起。
先说剧本的这次加法,也就是主线剧情,一共三次危机——太空站坠落危机,行星发动机点火测试(政治危机),月球坠落危机。
表面上,电影的结局就是月球坠落危机在人类的团结一致,以及大量的牺牲下得到了解决,人类继续开始“流浪地球”。
但真正的结局其实是藏在彩蛋里的,彩蛋很直接的告诉了我们,这部电影里你所看到的所有危机,都是人类自己设计的高级人工智能550系列一手制造的。
人工智能的原话是“(我做的)包括但不限于2044年 太空电梯危机,2058年 月球坠落危机,2075年 木星引力危机,2078年 太阳氦闪危机。”
“(我这么做是)为了克服你们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延续人类最佳文明的方式,就是毁掉人类。”
这个反转不难猜,在科幻电影范围里讨论AI伦理也算不上什么新的东西,并且我当时也觉得这个反转是缺少支撑的,仅有一些监控探头特写是不够的。
所以,这一次二刷,我基本就是带着这个结局,去回看电影,这才让我发现了文章开头说的那些东西。
既然已经提到监控探头的特写,就先讲这个吧。
电影里大量出现各种监控器的近景或者特写,用来暗示观众最后彩蛋中的反转,但是我二刷才发现,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两个监控探头的镜头——电影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镜头。
这两个也可以说是同一个镜头,他们都是对监控器中间那个红点的微缩特写。在这样的画面中整个银幕其实都成了一个东西,也就是一只眼睛,于是观众和电影里的人物,都有了同样的处境——被注视。
在电影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看着人类了,在电影结束,危机都得到解决的时候,“它们”依旧在看着人类。
结合中途几乎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特写,这种设置像什么?
像是人类被放置于一个监狱实验之中,是实验品,在被观察,不是危机开始而是实验开始,不是危机解决而是实验暂时结束。
但我也不确定,所以再往下看。
带着这个前提,很多我本身认为是剧本缺点的东西,在二刷中都变得可疑起来了,
最明显的,是在各种大小危机解决时出现的各种巧合,这些巧合大多是危机即将解决的时刻突然出现的“小绊脚石”。
比如太阳风暴预警突然没有播报,导致用来确保点火试验的550c计算机失效,还有不止一次危机中途,门突然关了,装计算机的安全带突然坏了,仪器突然失灵了这类事情。
这种巧合大家应该也在各种好莱坞商业片中看到过很多,主角快成功了,当正好遇到了什么什么,让观众再次紧张起来,这是非常程式化、也非常偷懒的写法,我原本以为《地球2》无法免俗。
但现在可疑的地方在于,这些“绊脚石”都非常正好的出现在了,对“人工智能”目标有利的点位上。而且角色每次巧合都在不断强调“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坏”,“这一次很奇怪”,“怎么可能会坏?”这样有暗示意味的台词。
这些小绊脚石,就好像是实验中的那个变量,施加影响,然后看看人类会怎么做。
但这些好像还是不够确切,我们再往下看——
来看一场我本身不是很喜欢的戏,也就是最后解决月球危机指挥部里的那场争执,争执的人是中国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饰)和总指挥,争执到底要不要在未知图恒宇是否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点火。
周喆直重复了两遍“请相信我们的人”,这句话结合上下语境,下意识的理解应该是中国人,但用民族情绪放在一部科幻片的重场戏里作为主要情绪引导,其实是很不合适的,所以我第一次看并不太喜欢。
而且这里的逻辑也有问题,危机的解决方式,是被上传到550W图恒宇和她女儿背出了密钥完成了重启互联网的最后一步,最终重启了地球发动机。
这件事在故事里是被他们二人单独完成的,是在虚拟世界的“万神殿”里,现实里的人并不知情,周喆直如此相信图恒宇,不可能仅用都是中国人来支撑。
但是第二次看,我发现了一些很诡异的东西——在点火之后,大概有6秒的闪回,这6秒出现了3个《流浪地球2》里从来没出现过的画面,满头白发、垂垂老矣的周喆直,光头的图恒宇穿着一身机甲,戴着墨镜脸上都是伤口的刘培强,看起来应该是《流浪地球3》的画面。
更诡异的是,这个闪回的6秒里,有一句台词被重复了第三遍——“我相信我们的人”。
这句又被强调的台词,结合周喆直对图恒宇没来由的相信,我二刷后倾向于这个“我们的人”并不是在说中国人,而是在说“人”,对应人工智能的人本体本身。
还有一个小细节,危机结束后,快速闪过了一个词,隔离计划,并且提到已经把所有人工智能隔离在了 北极,仅限于在太空使用。
这代表当时周这样的人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对人工智能的真相有所了解,至于他如何得知,应该就是闪回中第三部的故事了。
所以,《流浪地球2》真正的结局并不是人在对真相未知的情况下,对抗宇宙天灾,而是在周这样的人已知的情况下,对抗人工智能。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回到一场看上去毫无关系的戏——
刘培强为了换取患绝症的妻子以及儿子的地下城名额,去面试空间站领航员,面试它的就是最顶级的人工智能550W,面试过程提到了一个问题:解决刘培强家庭“危机”的最优方案是什么?
刘培强认为的最优方案是,牺牲岳父韩子昂(吴孟达饰),让孩子刘启进入地下城,妻子以监护人身份进入地下城。
但550W给出的最优方案是,已经时日无多的妻子应该去死,让韩子昂和刘启进入地下城。
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替换,把时日无多的“妻子”,替换成人类,你就会发现,最后彩蛋中反转的真相,其实550W在这里就已经显露了。
刘培强的选择和550W的选择之间的对立,其实就是在拯救人类这件事情上,人类的选择和人工智能的选择之间的对立,它们都是目的一致,但方式不同。
那么我们便可以顺势去思考,这种选择之间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我认为是对“最优”二字定义的差别。
人类在考虑最优方案时,会加入情绪,爱等非理性的东西,但AI不会,它眼中的最优是一种极端理性下的答案,它计算出“流浪地球计划”成功的概率远低于人类转为“数字生命”的概率,于是它必须杀光所有人,阻止流浪地球,以此拯救人类。
所以,这种争夺的本质,其实是对“定义权”的争夺,是人类对爱,情绪,自由,人道主义,鲜花,蓝天,落日这些“干扰因素”的争夺。
回到山顶的数字洞穴,还是登上不知生死的夜航船。
流浪地球四个字就是答案——
对那朵玫瑰,永不放手。
音乐/
配图/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