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岛内,每打完一场重要选战各方都会做复盘分析——哪项议题是加分项,哪项议题给候选人扣了分,下次选举时该如何避免……
最近一段时间,面对县市长选举落幕和2024大选即将到来的关口,民进党和国民党不约而同地开始酝酿各自的两岸新论述,作为对之前经验教训的总结升华。
台湾的实力消长》一篇中解释过,台湾选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内政,一条是两岸关系。
每逢大选,两岸关系问题便会取代内政成为绝对的焦点。
目前来看,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和新北市长侯友宜是最有可能竞逐大位的两个人选(蔡英文已公开向全岛媒体宣布赖清德是其最合适的接班人,国民党仍处于犹豫状态)。
对民进党来说,赖清德独派色彩浓厚,曾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
正如当初陈水扁需要用《台湾前途决议文》替代掉台独党纲一样(《台湾人眼中的两岸》),赖清德如果想竞逐大位,也需要一个给自身色彩“洗白”的过程,以拉拢中间选民。
对国民党来说,侯友宜色彩偏中性,一些深蓝选民恨他超过恨民进党。
另外,侯友宜从未表态承认过“九二共识”,且由于“九二共识”被绿营强行解释成了“一国两制”,使得国民党方面很希望为2024候选人量身打造一套新论述。
于是乎,我们看到蓝绿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希望拿出一版新的两岸关系论述来压制住对手,掌握选举主动权。
视察部队的蔡英文。
2022年12月24日,赖清德在高雄党员说明会上首次提出“希望大家能够和平相处”。
12月28日,民进党由代理党主席陈其迈、前桃园市长郑文灿等联合搞了一个败选检讨会,期间,陈其迈回答两岸议题时同样使用“和平保台”的字眼,并暗示民进党之前的两岸政策被在野党操作为战争恐惧。
另有岛内人士表示,俄乌战争的爆发实际上给台湾社会氛围带来深刻影响,民众担心战争风险的心理大增,继续主打对抗性激烈的口号是民进党此次选战的一个重大失误。
综合以上信息,外界判断,当下民进党迫切希望将营造紧张氛围的“抗中保台”论述做弱化,以降低冲突感。
选战是一门战场攻防的学问,一个存在明显破绽的选举指导思想很容易被对手拿捏。
以“抗中保台”为例,国民党只要痛打这一点,舆论上营造出2024大选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民进党便很难招架。
大家都是平头老百姓,谁又愿意打仗呢。
实际上,就在赖清德和陈其迈纷纷发表“和平保台”的言论后不久,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接受采访时仍继续猛打民进党,他这样说道:
“国民党长久以来的主张正是和平护台湾,非常欢迎民进党跟进,但是想请教,‘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究竟要如何保台?”
视线转到国民党一方。
在民进党方面释出缓和信号的同一时间,新北市长侯友宜也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走上台前。

从前“专心市政”的他突然在元旦谈话中大谈两岸交往、俄乌战事、中美竞争、全球关税壁垒等议题,被外界广泛认为是备战2024大选的起手式——按照岛内惯例,两岸与国际事务是地区领导人的专利。
具体到两岸问题,侯友宜表示“一定要在平等、尊严、友善过程下,彼此信任往前走”,仍然对“九二共识”只字未提。
另一边,国民党中央已经放出风声,表示将在2023年春天完善两岸议题论述。
国民党最近一版官方性质的两岸关系论述发表于2020年江启臣任党主席期间,当时全代会通过的文件称“延续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础的‘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交往对话以避免战争,不以自由民主的妥协为代价,反对台湾独立与‘一国两制’”。
此番为了丰富两岸及国际论述,国民党计划在今年年初派遣大量高层人士出访,目的地包括美国、日本、大陆、东南亚等地,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岛内也有观点称,未来蓝营的两岸论述可能会向柯文哲的“一五新观点”靠拢,即不提“九二共识”,承认“一个中国”,秉持“两岸一家亲”精神。
至于说类似表述是否会得到北京认可,那便要看大陆高层的理解以及国民党的沟通工作了。
党主席朱立伦是决定国民党2024候选人的关键人物,侯友宜作为蓝营最强候选人,如何给予朱立伦足够的交易筹码让其帮助自己拿到进场门票,十分考验政治智慧。
国民党和民进党最终会在2023年里拿出怎样的两岸关系论述,这一点我们不清楚,目前也很难揣测。
但有一点可以判断,一定会往缓和局势、和平保台的大方向上靠。
乌克兰战争对台湾人的启发很大——不管俄罗斯输赢如何、美国输赢如何、欧洲输赢如何,至少当下这一代的乌克兰平民是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台湾《远见》杂志2022年8月做了一份很有意思的民调。
民调以世界各国领导人为调查对象,发现台湾人最推崇的领导人物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排第一(30.5%),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排第二(21.5%),其他依次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国总统拜登。
按照通常的理解,李显龙是一个左右逢源的政治人物,擅长在国际局势中纵横捭阖,为新加坡谋得和平与安宁;泽连斯基则是部分民进党支持者的“偶像”,属于强硬派代表。
即李显龙代表了相当部分岛内温和派的民意,泽连斯基代表了强硬派民意,前者还是摇摇领先的。
OK,现在的难题其实抛到了大陆这边。
在残酷战争的威慑之下岛内产生了渴望和平稳定的民意,那么大陆又该如何引导这股民意推动国民两党的两岸论述发生积极调整,直至催动和平谈判的开启呢?
值得期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