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本文作者涵涵是上海市一名五年级学生,曾经跟随父母在澳大利亚悉尼、荷兰乌特勒支和苏州等地学习和生活过。涵涵爱好体育,尤其喜欢足球和游泳。他还喜欢阅读,据他妈妈的记录,从小学一年级起,涵涵自主阅读近700册中英文书籍。涵涵从小学三年级学习编程,课余适当玩一些网络游戏。他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学习童行书院开发的分级通识课程,之前也参加过几次童行书院的线上直播课和线下的营地课程,一直喜欢童行书院的项目制课程。二月初,涵涵和他的家人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从外地赶到北京参加童行书院的第一期少年游戏设计师冬令营地。下面是他参加此营地活动后写的一篇感想。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3312字,阅读时间9分钟
🌿🎨🌏
我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平时有空的时候,我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网络游戏,尤其是像和平精英这样的射击游戏。玩游戏可以让我放松,所以以前我对游戏的认知仅仅是娱乐和放松。
由于对游戏的喜爱,我参加了童行书院最近举办的少年游戏设计师第一期营地活动。通过这次营地活动的学习,我了解到游戏原来不仅仅是娱乐,它还可以是现代艺术和个人的自我表达,游戏的设计里面还包含心理学、规则等等。让我先打个广告再说……
  营地活动安排
营地一共有六天。每天的活动时间是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包括吃饭)。上午是两节理论课,下午有四节课动手做游戏,基本上是一天做出一个游戏。看看我们的课表👇
活动时间听上去很长,但是上一天课下来我们并不觉得累,每天都很期待第二天的课程。
我们的老师
给我们上课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副教授黄石老师。黄老师特别厉害,他是中国首位游戏设计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黄老师是电影《三体》概念设计总监,曾经担任迪士尼《玩具总动员3》游戏策划,导演的科幻短片《深空》获得了2017水滴奖最佳短片奖。让我最佩服的是他还获得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
黄老师讲课很幽默,常常用提问的方式启发我们思考,他允许我们自由发问和自由讨论,不用举手就可以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比在学校里要轻松愉快得多。
黄老师的课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他教了我们编程知识后,就让我们自由创作。这比我正在上的一个网络编程课好多了。那个编程课就特别死板,都不允许用不同的代码块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代码块一定要符合它的‘标准答案’。
我们做游戏遇到挑战时,教室里呼叫“黄老师”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也总是很耐心地帮我们解决问题。你看,黄老师在耐心地帮我解决一个设计难题呢。
在这六天时间里,黄老师指导我们学做了五个游戏,分别是吃豆人,宇宙大战,超级马里奥,迷宫RPG,开箱子和个人创意游戏。
其中个人创意游戏最具有挑战性,这是我们最后一节课做的作品。做完后,每个人都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做得不一样,各有自己的特色。
游戏是现代艺术的表达
这次营地活动改变了我对游戏的看法。以前,我觉得游戏只是用来娱乐和休闲的。现在,我的理解就不同了。在黄老师的课上,我学习到了游戏是除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之外的第九大艺术,它是现代艺术的表达。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梵高的油画《星空》原本是静止不动的一幅画。
梵高的油画《星空》
现在,用游戏可以动态地表现梵高在这幅画中用到的笔触,更加生动地展现梦幻般的意境。
游戏是自我表达
男孩和女孩设计的游戏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各自的喜好。我们男孩子的游戏里都充满了陷阱和坑,喜欢打怪,这样才觉得游戏具有挑战性。比如下面我设计的一款游戏,我就把砖块改成了不是实体的,让游戏中的人物掉下去碰到岩浆了,嘻嘻。
相反,女孩子就喜欢把游戏背景搞得漂漂亮亮的,全是花园啊什么的,漂漂亮亮的人物穿过漂漂亮亮的花园,然后就赢了……黄石老师说他的女儿也是这样……
游戏是心理学、规则…
游戏还是心理学。我喜欢利用一些心理学原理、在游戏中设计陷阱,所以玩我设计的游戏我保证你会game over至少两次!
比如在我做的吃心人游戏中,我就设计了两个陷阱:
这个游戏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走出去吃掉中间和左边的心后,看到披萨就会觉得:这绝对是个好的东西,没准还能加分呢!但是吃完披萨以后呢,就game over了。原来好吃的披萨是一个陷阱,哈哈。
第二次玩,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你也许吃完心后就直接回头,不会去碰前面出现的一个黑洞。因为看到这个黑洞你一定又会担心是个陷阱不敢过去,最后倒计时结束又死了。其实这个黑洞是没伤害的,直接走过去就行了,这是我在这个游戏中设置的第二个陷阱。怎么样?是不是很坑爹?我爸爸在玩我这个游戏时,就两次掉入我设置的陷阱,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介绍另外一个我做的充满陷阱的游戏,具体的请看我在小视频里的解说吧。
游戏还是规则。比如我设计的太空大战游戏:
这个游戏就是控制飞船左右移动发射子弹,消灭所有的马里奥。在这个游戏里,我设计的规则是消灭一个马里奥能得10分。如果马里奥超过了底线或者碰到了飞船,就扣50分。分数小于等于0就死了。所以游戏没有规则是不行的。
你们看,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还能是艺术、个人表达、心理、规则等等,游戏设计需要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六天的营地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收获满满,非常期待少年游戏设计师的第二期和第三期课程,继续跟着黄石老师学更多游戏设计方面的知识!
最后晒一下我们的合影:
妈妈的话:
我们是童行书院的忠实用户,涵涵从幼儿园就跟着童行书院学习科学、人文和艺术方面的通识知识,这次少年游戏师冬令营是我们带他参加的第三个营地活动。游戏师课程从历史、文化、艺术和游戏制作等多方面解读游戏,这大大加深了孩子对游戏的理解和认知,让他感叹到原来游戏不仅仅为了娱乐和休闲。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营地老师每天还安排半天时间让孩子们动手创作游戏。这样,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交叉进行,让孩子及时动手实践学到的理论知识,每天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在这六天的营地活动期间,孩子每天回来后都兴奋地跟我们分享他学到的知识,骄傲地向我们展示他自己设计的游戏。
他还多次提到,跟他正在学的网络编程课相比,这次的游戏师设计课程给他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这次的编程课程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和创作性。
从他的游戏作品,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创造力。从他的学习感悟中,我看到了孩子对开放性学习方式的喜爱和渴求。
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孩子也遇到一些挑战。但是,营地老师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的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协助孩子突破一个个难关,让孩子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看到这些,我在心底感慨:每个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关键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童行书院的营地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真正的项目制课程,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到童行书院的营地活动中,让孩子看到学校课本之外的大大的世界。
游戏课是少年成长计划一部分,下一期游戏课将在暑期开放~本学期可以选择“少年建筑师成长计划。详细介绍请关注二条

作者 | 涵涵
本文作者涵涵是上海市一名五年级学生,曾经跟随父母在澳大利亚悉尼、荷兰乌特勒支和苏州等地学习和生活。涵涵热爱足球、游泳、阅读和编程。今年二月初,涵涵到北京参加童行书院的第一期少年游戏设计师冬令营地。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平时会玩游戏吗?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