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阿波罗一号机组成员  图源网络
我们回来了!谢谢你们一直在这里,二湘空间几个号都被关的时候,我们是在“河岸的左岸”和“我们的天空之城”发文,欢迎大家关注,以防失联。
海北尬生的航天史——争夺登月桂冠中,那些死去的航天员
文/海北尬生
美国的新登月飞船已经在返回的路上了。如果对这件事还不太了解,可以看一看我之前写的文章。这次任务传回了不少很有意思的照片,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这张:(图1)。这张照片和著名的暗淡蓝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过去几千年里,生活过的所有的人类,以及它们所产生的一切恩怨情仇,都只不过发生在这沧海一粟般的两个小小星球上。没有人走的比这更远,这张照片是一张全人类的合照。

图1  作者提供,源自网络
众所周知,美国在1969年成功登上了月球。但是,巨大的成功背后,有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有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间接死于美国和苏联登月争夺战的具体人数已经不可考,我们在今天只去回顾那著名的两起事故中死去的人:阿波罗一号和联盟一号事故。
阿波罗一号按照计划,应该在1967年年初发射。这次任务不使用登月将要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它所采用的火箭只把飞船送到近地轨道上。航天员将对阿波罗飞船进行测试,为后续的任务奠定基础。其实说是阿波罗一号任务,在初试的时候,这个任务的代号还没有被正式确定下来,航天员们只是在内部使用这个称号,它官方的称号还是“AS204”。
执行任务的是这三位:(图2)中间的是格里索姆,他是第二位上天的美国人,以航天员身份经历了从水星到双子座再到阿波罗计划的美国所有载人航天项目。左边的是怀特,他是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美国人。右边的查菲是三人中资历最浅的,他直到阿波罗项目立项才被选入航天员队伍。虽说如此,他也堪称精英中的精英。

图2  作者提供,源自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进,阿波罗飞船被安装在运载火箭上。1967年1月27日,航天员要进行所谓的“通电检查”,也就是在地面上检查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当天可谓各种不顺:先是指令长格里索姆的宇航服有异味,随后供氧流量不正常,接着通讯又出了问题。原计划在下午一点进行的模拟发射,就这样一直拖到了下午六点半,计时器仍然显示着“负十分钟”,也就是还有十分钟才发射的状态。所有人的忍耐都已逼近极限。
正当人们认为这一天不能再糟的时候,控制中心突然听到了查菲的大叫:“火!我们这里着火了!”通过闭路电视,人们可以看到宇航员尝试打开舱门并躲避火焰。飞船周围的地面工作人员也立即行动,试图协助打开飞船的舱门。但是一切都太晚了。飞船内充的气体是高浓度的纯氧,在这个环境下,即使是那些平时看起来不可燃的东西也会燃烧。大火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封死了舱门,让人们花了整整五六分钟才把舱门打开。而这时,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从外观上来看(图3),飞船除了被熏黑了之外,似乎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但里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舱内的东西被烧到熔化,工作人员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三名宇航员的尸体从座椅上铲下来。尸检显示,三名宇航员都有大面积的烧伤,但他们真正的死因则都是因为吸入大量有毒气体而窒息。可以想象到,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几秒经受了极大的痛苦。

图3  作者提供,源自网络
最终的调查报告除了批评电线质量问题引发火花之外,还指出飞船舱门的设计和舱内填充纯氧的做法为事故起到了作用。阿波罗一号的舱门有三层:第一层是一个内舱门,必须通过给12个气瓶放气才能向里打开;第二层是外舱门,在拉动一个扳手后,可以向外打开。第三层则与逃逸塔连接在一起,只是一个壳体。第一层仓门向内打开的设计,使得它可以借助气压实现自密封:在太空中,飞船内部的气压会抵住舱门,使之无法向内运动。讽刺的是,舱门采取这样的设计,恰恰是受了指令长格里索姆之前发生过的一次事故的影响:当他在执行他的第一次飞行,也是美国第二次载人航天(独立钟7号)时,飞船在溅落到海面之后,舱门本应保持关闭,直到救援人员到来。不料就在格里索姆等待的时候,舱门突然打开,海水迅速涌入,飞船立即开始下沉。格里索姆只能跳入海中,穿着宇航服游泳。万幸的是,就在他快要淹死的时候,海军的救援直升机到了。受此影响,美国航天器的舱门都变得不是那么容易打开。结果这些本来打算挽救格里索姆和他同事的设计,成了他们逃生的障碍。
而在舱内填充纯氧的做法也并非没有办法在事故前得到改正。1961年三月,原定成为苏联第一个宇航员的邦达连科在一个装有纯氧的容器中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块用过的酒精棉球一不小心掉到了电路上,立即引发了大火。邦达连科被烧死,也正因为如此,第一个上太空的苏联人才是加加林。即使因为消息的封锁,美国人无法获得这些信息,飞船的制造商北美航天也曾经建议向舱内充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就像大气一样。但是这个建议没有被NASA支持,因为无论如何,飞船到了月球之后,宇航员都必须吸纯氧,防止在宇航服的低气压下得减压病。如果在任务的一开始让宇航员吸混合气体,随后再随着任务的进行慢慢转换成纯氧,会增加飞船的复杂程度和重量。
阿波罗一号的事故成了所有美国宇航员心头的痛。阿波罗15号登月的时候,宇航员在月球上放了一个小雕塑和一块写着所有在飞行和训练中死去的人类航天员的名字的牌子(图4)。在这些名字中,不乏知名的人物:除了阿波罗一号的三名航天员外,还有在1968年因为飞行训练事故而丧生的太空第一人加加林,以及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一个在太空任务中去世的人:科马洛夫。

图4  作者提供,源自网络
1964年,科马洛夫成功的,执行了上升一号任务。这次任务非常冒险:苏联领导人坚持抢在美国人之前发射能载不止一个宇航员的飞船,而当时的时间已经不允许设计这样的飞船了。设计师科罗廖夫只能把原先加加林乘坐过的东方号飞船拿过来,硬塞进三个座椅,去掉所有“不必要”的设备,只留下三个人和最低限度的仪器和生命保障资料在座舱里。这种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可以说是疯了。但是科马洛夫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他将要经历的最疯狂的任务。
1967年,苏联计划对他们的登月飞船,也就是后来的联盟号,进行飞行测试。因为时间紧,原本要用两三次任务才能完成的测试,都要抢在一次测试中完成。按照计划,将在短时间内发射联盟一号和联盟二号两艘飞船,联盟一号搭载科马洛夫一个人,联盟二号搭载另外三人,双方将测试飞船的系统、演练交会对接,甚至不排除有太空行走的可能。举一个中国的例子来作为对比,就能看出来这个任务的荒唐成度:中国的神舟飞船先飞了四次无人任务,第五次只搭载杨利伟一个人进行飞行测试,神舟七号专门进行太空行走,无人的神舟八号专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测试,再有载人的神舟九号完成手动交会对接。也就是说,苏联人试图用一次任务,完成中国航天九次任务要完成的事。
如果说任务的复杂程度已经让人咋舌,飞船在测试中体现的不可靠,则更是让人震惊:地面测试中,联盟一号几乎所有系统都出了问题,运载火箭也差不多。不详的预感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其中就包括科马洛夫和他的替补,大名鼎鼎的加加林。有资料显示,加加林在最后关头曾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换下来科马洛夫,因为科马洛夫已经结婚并有孩子了,他不想让一个父亲抛弃自己的家庭去送死;科马洛夫则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加加林这样做,因为加加林毕竟是第一个上太空的人,而他和他的宇航员兄弟们都曾经表示要保护好他。在最后的关头,这两个真正的男人都在想着把活的机会留给对方,其中的悲情和豪迈,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
火箭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上了天,而它的表现的确没有出乎人们所料:刚一入轨,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就卡住了,无法展开,飞船丧失了一半的电力,受到电压不足的影响,诸多重要的系统,包括导航、环境、控制等等,全都出了问题。联盟二号的乘务组请求立即升空,希望能够通过出舱行走展开联盟一号卡住的太阳能电池板,但是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让一艘飞船出事故,总比让两艘飞船出事故强。在这种糟糕的局面下,地面控制中心要求科马洛夫立即返回地球,放弃这次任务。这个任务很艰巨:飞船的导航系统出了问题,科马洛夫必须纯靠目视进行导航,并手动开启减速点火。即使在今天开着功能完全的飞船,手动返回也堪称航天员最头疼的事:一丁点微小的错误都会导致进入的角度有偏差,可能会导致高过载,让航天员死亡,也有可能角度过浅,被大气层弹开,更何况,飞船还是在以每秒钟七千米多的速度高速运动,也就意味着每差一秒,着陆点就会差七公里。在有计算机和地面辅助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对于诸多系统失灵的科马洛夫而言,这无异于难上加难。然而,惊人的是,科马洛夫最终做到了。飞船开始载入,人们都松了口气:无论如何,科马洛夫活着回来了。
救援人员乘坐直升机飞往预定的着陆地点,希望能够看到冒着烟但完整的返回舱,里面装着科马洛夫。但是他们最终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看到的是一场小型的火灾,和弥漫的白烟。在用小型灭火器扑灭了火之后,人的心又一次沉了下来:返回舱已经被摔扁,降落伞没有打开。当人们铲走仪表板的碎片时,发现科马洛夫已经被烧成了碳化的小小的一团(图5)。科马洛夫最终以军人的荣誉被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几年以后,他曾经以生命捍卫的加加林也将来到他身边。

图1  作者提供,源自网络
关于科马洛夫,再多说几句:之前的语文教科书中,曾经有一篇课文叫《悲壮的两小时》,写的就是科马洛夫的故事。但虽然这篇文章写的很悲壮,从内容上,从科学上,从技术上都纯粹属于胡说八道。这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通顺,但是这也是它唯一正确的地方:它的每一句话所要表达的都不符合事实,每一句话都只是基于纯粹的意淫。我们当然不能遗忘这些英雄,但是为了塑造英雄的形象而编造历史事实,真的是对他们的尊重吗?人们会不会把对这些编造的故事的否定变成对英雄人物本身的否定?反正如果我是科马洛夫,我是绝对不允许人们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我的:基于谎言的纪念,还不如忘却。
这两起发生都深深地震撼了两国的航天事业。双方的飞船都经过重新的设计,之后也都在后面的使用中证明了他们的可靠性。我们用我们的成功证明:这些人的牺牲不是白白的牺牲,而相反,正是他们的牺牲,有了我们今天的成功。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并不只适用于自己国家的航天事业,对千秋万代的宇航事业都会有积极作用。有些时候我也会想:要不要像他们一样,过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而不是度过庸碌无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恐惧平庸和无聊,还真的要胜过恐惧死亡。
作者简介
海北尬生:因其尝求学于北海之北,每不顾环境而放尬言,故起此名也。喜航天,爱读书,本学理工,爱好文学。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于无声:日韩出线了!他们的血性值得我们尊重

美国重返月球,为什么苏联的登月计划输给美国?

这是过去一个月我们在“河岸的左岸”发送的文章:
河岸:中国好邻居后续,这个时代值得期待
河岸:病毒绕行柳州,以及吴三桂剿匪和眼镜蛇效应
河岸:孩子房间乱七八糟,要纠正吗
绿风:日本赢了德国,让我想起多年前闹掰的一个朋友
伊朗球员拒唱国歌,沙特赢了阿根廷,世界杯最需要的中国元素还是中国足球队
那些年,一个假球迷追过的世界杯
于无声:卡塔尔世界杯精彩开幕,中国除了足球队其他的全去了
河岸:认为张益唐新论文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的陶哲轩是谁?
这是过去一个月我们在“我们的天空之城”发送的文章:
岸:《南方周末》和赵普痛批核酸公司扎堆上市,他们的良心不痛吗
海北尬生:伊朗女性戴面纱的启示,历史趋势是增长的,但局部倒退是可能的
李一诺:如果刘瑜那时是一片空白,那我只能说是一片惨白
海北尬生:书柜里的书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陪我走过最困难的时期
伊朗和威尔士赛前跟唱国歌,足球早已不单单是竞技交流
河岸:乌市之后,无论多么艰难,请依法抗疫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