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周末了,和大伙聊点轻松的吧!
去年,我浩浩荡荡地写了四篇关于“极简生活”的文章——整理空间,简化物品,给生活做断舍离。
这不是心血来潮,是一个改变我生活的大工程,一年半过去了,现在还在进行中,今天继续和大伙来分享。
每次我写这样的话题,小助理就十二分紧张。
姐姐,写这些会不会被人骂啊?“丢掉东西”给人很浪费的感觉。。。
我知道有人会骂,也确实每次写这个都有人骂,但问题是,你骂完了,然后守着一堆东西不丢也不用,堆在家里放旧放坏,放到你都忘了这个东西的存在,这不算浪费吗?
不仅浪费,还不敢面对自己的浪费。
我说的“丢东西”不一定是扔进垃圾箱,而是广义的“丢”,包括捐赠,出二手,送给需要的朋友。
对方收到了能用上的东西,你收获了有呼吸感的空间,两个人都高兴,多有意义啊。
节俭不是什么都不丢,是“物尽其用”。
而且,极简对我来说的意义,远远不是腾出更多空间,而是在“丢东西”的过程中审视自我,反思消费观。
这样一来,我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商家套路,被各种短暂的“流行趋势”绑架消费,不仅没浪费钱,还隐形地省下了很多钱。
这么长的前戏就是为了“不被骂”,我的求生欲也是够强的。
极简的话题写了很多,但还没有写成闭环,今天就来补你们(一年前)给我留的作业,破解极简路上的两大痛点——下不了狠心断舍离,明知没用就是不舍得丢。
1. 别总想着“断舍离”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会想,黛西该不是傻了吧,一会儿说要断舍离,一会儿又不让人想断舍离。
别总想着“断舍离”的意思是,别总想着这三个字。
断,舍,离。
了断,舍弃,离开。
看了什么感受?
是不是一幕幕“失去”的画面,光是想想就难受到无法呼吸了,当然下不了狠心。
巴菲特的好基友芒格总计过人类误判心理学,其中之一就是厌恶损失,厌恶“失去”。
厌恶损失的意思是,丢掉100块钱的痛苦,远远大于捡到100块钱的快乐。
这也是为什么家里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难以割舍,尽管它们已经在那放了三年五年十年没碰过。
你清楚地知道,再过三年五年十年,你也不会用,就算你准备用,也早就不知道它放在哪了,甚至根本忘了家里有这个东西。
但你就是不舍得丢。
因为人都是厌恶“失去”的,失去让人痛苦。
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到“断舍离”三个字的频率很低,更多是用“极简”来代替。
“极简”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全新生活状态,有呼吸感的空间,是一个积极的印象,让人产生向往。
虽然二者说的是同一件事儿,但是,你不必再和人性对抗了。
所以很多姐妹说,以前看过好多断舍离的书都没行动,看了黛西的文章,竟然就跟着愉快地“扔起来”了,空间清爽了很多。
▼ 去年国庆前写了衣柜极简后...
不是我有魔力,是“向往”的魔力。
2. 舍不得丢怎么办?
以“最难丢掉的东西”为例
我之前问你们,你家有没有留着一点儿用没有,但又怎么都丢不掉的东西?
第一高赞是老公,这个我猜到了。
第二名我以为是包,毕竟现在的商家真的在包包上挖空心思,让女人永远觉得自己少一个包。
我猜错了,居然是鞋
我翻了所有的留言,总结出了不舍得丢鞋的三大类原因:
1)不舍得丢掉婚鞋、某某某送的鞋某某某一起穿过的情侣鞋某某某去某地穿过的鞋... ...因为觉得丢掉它们就等于丢掉回忆。
2)不舍得丢掉穿着不舒服的鞋,因为样式还挺喜欢的,也没穿几次,还很新呢,丢掉感觉太有负罪感了。
3)不舍得丢掉年轻时候的高跟鞋,虽然有娃后再也没穿过,但觉得等娃长大以后,未来的自己肯定还是会穿的。
翻完留言,我更佩服山下英子了,这些不就是她在《断舍离》里写的“三个扔不掉的东西”么——执念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
执念过去
——承载着回忆的鞋
花大价钱买的婚鞋,只穿过一次,设计太浮夸,平时穿不着,暂时也没有再结一次婚的打算,二手卖掉舍不得,成本连一半都收不回来... ... 于是就放那了。
更重要的是,婚礼穿的鞋么,有纪念意义,怎么可能随便丢掉。
类似的还有xxx送的鞋、和xxx一起穿过的情侣鞋、和xxx第一次约会穿的鞋,和xxx搭过的情侣鞋。。。
看到这些留言,我一方面羡慕心思细腻的人,一双鞋都能承载这么多情绪。
一方面庆幸自己不是心思细腻的人,对我来说,鞋就是鞋,穿着走路用的,能穿就留,不穿就丢。
但我特别理解你们说的“不舍得”。
我的想法是,如果这双鞋真的可以牵动你的思绪,让你回忆起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且拍一张照片也不能留下那些东西,那就先不要丢掉。
等有一天,你再次看到这双鞋,想起那些人那些事,心起不起一丝涟漪,说明你做好了和它道别的准备,那时候再极简掉也不迟。
家里杂乱,一定不是因为多了几个魂牵梦绕的宝贝,而是多了太多其它东西。
逃避现实
——穿着不舒服的鞋
我队友的球鞋比我所有鞋加起来都多。
有的球鞋试了两下就放进柜子里,然后没过多久,家里又出现了一双新球鞋。
我问他,为什么不先逮着一双穿旧了再换?
他说,那双不舒服。
不舒服你倒是退了啊!
我不是忙忘了么,想起来已经过退货期了。
我之前为了图好看,买过不少不舒服的鞋,但总喜欢给自己找理由,可能是脚还没适应呢,多穿穿,习惯了就好。
结果越穿越不舒服,也不可能退了,捐也拿不出手,就砸手里了。
这就是在逃避现实,不想承认脚的感觉,不想承认当初“忍着穿”是个错误的决定,不想承认钱白花了。
我脚大,穿40码的鞋,以前在国内实体店根本买不到鞋。
好几次由于太喜欢样式,于是自己骗自己,也许这个鞋的版型大呢,也许39码穿多了就撑大了呢。
你可以骗自己,脚不会骗你。
极简后,现在买鞋理智多了,如果试穿的时候都不是100%合脚,不是觉得100%舒适,再好看都不买。
舒适是底线,不舒服的鞋,不会穿穿就舒服了,只会越穿越不舒服。
担忧未来
——以后也许还会穿的鞋
以前做金融的时候,特别喜欢买鞋,现在鞋柜里还有十几双怀孕前穿的小高跟。
生娃以后,再也没穿过鞋跟超过2厘米的鞋了。
出门大包小包的拎着,还得追娃,当然首选平底鞋。
但总是想着,现在不穿,不代表以后不穿啊,等娃长大了,我还是会穿回高跟鞋的,吧?
诚实地回答自己,这种可能性有多高?
等娃长大了,我四十好几岁了,真的还会翻出自己二十来岁的鞋穿吗?
鞋放到那时候,早就已经放旧放过时了,不符合我的审美了,不适合我的年龄了。
趁着现在还新,该捐的捐,该送的送,该出二手的出二手,还能让它们有被利用的价值。
我发现,在极简的过程中,我对穿搭的品味也变了。
现在买衣服鞋子,基本上只选基础款和经典款,不会再追流行趋势,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搭这双鞋子,我必须再买一条裤子”。
▼ 春夏最爱:基础T+牛仔裤/运动裤+小白鞋
假如一双鞋“必须”搭某种裤子才好看,一条裤子“必须”和特定款式上身搭才协调,那么我肯定不会买这双鞋这条裤子,因为“低包容度”的单品真的会让衣柜鞋柜爆炸。

流行会过时,设计会审美疲劳,但基础款历久弥新,而且往往基础款会兼具舒适感。
极简不止可以改变空间,还可能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感,无论你骂不骂我,这都是真的。
黛西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黛西好物推荐
国庆放假前,给大伙安排上了「德国儿童桌游专场,全部都是我私藏的、好玩又有意义的、其他渠道极少见的德国桌游。
花100多天筹备,从大几十盒里精选出了6盒。(这也算是一种“极简”
留言看得我有点激动,多人桌游可以给娃带来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游戏本身——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怎么想。
后台留言超过600条了(有图有真相),微信限制精选100条留言,后面的留言没法放出来,但仍然可以参与抽奖的,谢谢你们的信任。❤️
下单后欢迎留言,一共免单15位,另外在后台抽出24位,额外送一盒又贵又好的桌游。
亲子互动 | 玩中得智 | 抗挫力 | 博弈策略 | 规则意识 | 合作精神 | 专注观察 | 全局观
不开打赏,喜欢就“在看”转发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